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廬山導(dǎo)游詞結(jié)束語,歡迎閱讀!
廬山導(dǎo)游詞(一)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就是廬山牯嶺鎮(zhèn)的中心公園,這里是牯嶺街的標(biāo)志,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牯嶺---這座山城。
牯嶺,廬山的中心。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谷,海拔1164米,方圓46.6公里,是一座桃源仙境般的山城。牯嶺原名牯牛嶺,因嶺形如一頭牯牛而得名。19世紀(jì)末,英國傳教士李德立入山,租用了牯牛嶺 的長沖,在這里興建住宅別墅,逐步開發(fā),并按其氣候清涼的特點,據(jù)英文Cooling的音譯,把牯牛嶺簡稱為牯嶺。
這座鐘靈毓秀的山城,以牯牛嶺為界分為東西兩谷,地勢平坦,峰巒蔥蘢,溪流潺潺。青松、丹楓遮天蔽日。近千幢風(fēng)格各異的各國別墅依山就勢而筑,高低錯落,瀟灑雅致,點綴在萬綠叢中,與周圍環(huán)境十分和諧,為國內(nèi)少有的高山建筑景觀。
解放后東西谷均辟為療、休養(yǎng),旅游接待區(qū)。療養(yǎng)院、休養(yǎng)所、賓館、飯店星羅棋布,接待來山游客。 山同城最繁華的地方是牯嶺街。這條自東向西略成弧形的半面街道,蜿蜒于牯牛嶺西麓,依山而建。商店、旅社、餐廳、書店、酒樓、車站、咖啡廳、舞廳、商場等服務(wù)設(shè)施均掩映在綠蔭叢中,形成天街云市般的山鎮(zhèn)。這里不僅是廬山政治、經(jīng)濟、文化、旅游接待和療、休養(yǎng)的服務(wù)中心,而且是通往各景區(qū)、景點的交通樞紐。 位于牯嶺街中心的街心公園,辟建于1954年,后于1987年重修。公園南背牯牛嶺,北臨剪刀峽,傍嶺臨谷壘壩筑土而成,面積為5000平方米。2000年又?jǐn)U建5000平方米。公園呈三角形。園內(nèi)曲徑小道,蘑菇亭昂然。茂林嬌花,芳草萋萋。園中央筑有一個半月形大花壇,壇上安放著一頭臥即待起的石牛。石牛由數(shù)塊巨石鑲嵌而成,約高2米,長4米。造型生動,融合雕鑿、圓雕、浮雕等技法,具有抽象的神韻,使一頭強勁有力的牯牛借石質(zhì)而生?;乡澯鞋F(xiàn)代書法家啟功題寫的“牯嶺”二字。這頭石牛表達了鮮明的主題,是牯嶺的象征。
如今盛夏時節(jié),避暑消夏的游人云集這里,清晨看日出,午間戲碧水,傍晚觀夕陽。待明月高懸時,漫步在林間小道上,欣賞那松濤、清泉匯成的美妙交響樂.
廬山導(dǎo)游詞(二)
大家都是第一次來廬山吧?有沒有誰之前來過廬山呢?在上廬山之前,我想問一下大家,在你們心目中,廬山是怎樣一座山呢?有沒有誰能告訴小夏?風(fēng)景名山?文化名山?避暑明山?都對,但又都不對,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廬山是一座集風(fēng)景名山,避暑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教育名山,政治名山,建筑名山于一體的山,這么多的名山都集合在一座山上,這在全國甚至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大家剛才所說的只是廬山幾個名山中的一個,并不能詳細的把廬山概括出來,所以說你們的回答是對,也是不對的。那我們廬山到底是怎樣的一座山呢?其實,我們廬山它并不只是一座山,它還是一座城,因為在廬山上面有一個獨立的小鎮(zhèn),叫做牯嶺鎮(zhèn),它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是廬山的政治、經(jīng)濟、旅游中心,我們的廬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管理委員會就設(shè)在牯嶺鎮(zhèn)上,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這座云中山城, 是一個比縣大一點比市小一點行政區(qū),山上常住的居民有1萬5千人,這還不包括在廬山做生意的人,如果再加上每天來廬山的游客,可以說牯嶺鎮(zhèn)是一個非常熱鬧的城市。在牯嶺鎮(zhèn)上,城市里該有的,在這里都有,城市里沒有的,廬山的牯嶺鎮(zhèn)這里也有,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等我們今天的行程結(jié)束后,大家不妨去廬山的天街…牯嶺街去逛逛,看看我們廬山這座山城美麗的夜景!………
剛才說了,廬山是一座集多種名山一體的山,現(xiàn)在我們?nèi)チ私庖幌?,為什么說廬山是集多種名山于一體的山吧!廬山是一座自然風(fēng)光十分美麗的名山,李白曾對廬山評價說:余行天下,所覽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白居易在《廬山草堂記》的第一句就對廬山進行了高度的評價: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對廬山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廬山有12大景區(qū),472個景點,這里有李白詩下的廬山秀峰瀑布,有酷似毛主席臥像的五老峰,有氣吐江湖的含鄱口。還有風(fēng)光秀麗的錦繡谷,錦繡谷因為一年四季花開燦爛,四季如春,就像一塊五彩斑斕的錦繡而得名。毛主席的詩:“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度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中的勁松、仙人洞、險峰都是我們廬山有名的景點。所以說廬山是一座風(fēng)景名山一點都沒有夸大其詞。
廬山的名氣,不僅因為廬山是一座風(fēng)景名山,還因為廬山它還是一座文化名山,早在《禹貢》.《山海經(jīng)》等古書中,就有關(guān)于廬山記載,只不過那時候的廬山還不叫做廬山,而是叫做南障山、天子都,敷淺源,名字很多。有人肯定會問小夏,那廬山是為什么叫做廬山呢?這和一個傳說有關(guān)系,相傳,在商周時期,有一個姓匡名俗的人,非常的愛慕仙術(shù),于是和幾個好友相約,一行七人來到敷淺源結(jié)廬煉丹。當(dāng)時的周定王,非常的欣賞匡俗等人在文治武功方面的才華,想請他們下山輔佐朝政。于是派出使者,帶著豐厚的禮物來到了敷淺源,請匡俗等人下山。使者來到敷淺源后,是山上山下走了個遍,并沒有找到匡俗等人的下落,沒有辦法,只好向當(dāng)?shù)氐霓r(nóng)民、樵夫詢問,才知道匡俗等人早已經(jīng)得道成仙了,唯廬獨存,也就是只剩下他們煉丹時所住的草廬還在。從此,人們就把匡俗等人留下草的山叫做廬山、匡廬。這就是我們廬山得名的由來了。
最早關(guān)于廬山的記載,是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予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從這句話里面我們可以看出那時候的廬山已經(jīng)非常的有名氣了,因為司馬遷并沒有對廬山做過多的解釋。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都喜歡上廬山游玩,吟詩作對。東晉時期,田園詩的創(chuàng)始人陶淵明、山水詩的代表人物謝靈運,在廬山寫了許多的詩,陶淵明詩下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廬山。到了唐代,李白、杜甫、張九齡、孟浩然、王維,白居易等文壇重量級的人物幾乎都到過廬山。像李白就在廬山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詩《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宋代的時候,又有范仲淹、歐陽修、蘇東坡、黃庭堅、朱熹、陸游、文天祥名人來到廬山,給廬山下許多優(yōu)秀的詩篇。像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寫的。明代的時候,廬山更是一座上到帝王,下到平民百姓都喜歡的名山,明代到廬山的名人有,朱元璋,、解縉,大才子唐伯虎等。到了清代的時候,上廬山的名人是更多,像清代的詩人袁枚,散文家姚鼐(nai),李鴻章、康有為等。民國慕名來到廬山游玩的名人有,林語堂。徐志摩、胡適、張大千等。解放后,新中國的第一代領(lǐng)導(dǎo)人幾乎都來過廬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都上過廬山??梢哉f,廬山是一座文化內(nèi)涵十分豐厚的名山清代的黃宗羲把廬山喻為“南北東西詩章交匯口”。有人統(tǒng)計過,從西漢司馬遷南登廬山到解放后的2200多年來,有1500多人登臨過廬山,留下的詩詞有4000多首。
我們都知道,只要是山,大部分都會有屬于自己的宗教,像五岳、武當(dāng)山等是道教名山;峨眉山,五臺山等是佛教名山。我們廬山也是一座宗教名山,東晉時期的慧遠大師來到廬山建東林寺,在廬山創(chuàng)建了凈土宗,使得廬山成為當(dāng)時中國佛教文化的第二中心。說道凈土宗我想大家并不是很熟悉,在佛教剛傳到中國的時候,一般只有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信仰佛教,因為那時要信仰佛教,必須熟悉那些經(jīng)文。但是凈土宗就不一樣了,它的要求很簡單,只要你不停的念南無阿彌陀佛,直到離開人世,就能成為不同級別的佛,從而到達西方極樂凈土世界。因為這種修煉方法簡單易行而廣為流傳。到現(xiàn)在凈土宗在日本還是很盛行,并且還經(jīng)常派人來東林寺朝拜取經(jīng)。胡適曾說,廬山東林寺是中國佛教化和佛教中國化的代表??梢姀]山對中國佛教的影響有多大。
從外國傳來的佛教都那么的熱鬧,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也不甘寂寞,南朝著名的道士陸修靜,來到廬山,在廬山建了座簡寂觀,在這里煉丹采藥,并編寫了大量的道教書籍,奠定了我國道教“道藏”的基礎(chǔ)。到了近代,廬山又有了藏傳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來到廬山發(fā)展,在廬山建立了自己的寺廟教堂,所以在我們廬山有這么一句話,廬山六大教,名山找不到。所以說我們廬山是一座宗教名山。
在我們廬山,有一座天下書院之首,海內(nèi)屬于第一的白鹿洞書院,它和湖南的岳麓書院、河南的嵩陽書院、應(yīng)天書院并稱為天下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位于廬山五老峰下,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曾在廬山白鹿洞設(shè)廬山國學(xué),這是廬山建書院的開始,也是白鹿洞書院的前身。到了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xué)家、教育家朱熹,來
到廬山,重建了著名的白鹿洞書院,并親自任教,訂立了《白鹿洞書院教條》,成為南宋以后中國封建社會七百年書院辦學(xué)的樣式,也是我國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guī)章制度之一。在古代,白鹿洞書院的地位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中國的清華、北大的地位,這就是為什么廬山也是一座教育名山的原因了。
其實,我們廬山還是國共兩代領(lǐng)導(dǎo)人都喜歡的一座山,因為國共兩黨的領(lǐng)導(dǎo)人都喜歡廬山,使得廬山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政治名山。從1926年到1948年,除了抗戰(zhàn)的幾年,每年夏天蔣介石都要來廬山避暑,并在廬山辦公,使得廬山成為當(dāng)時民國的夏都。1933年,蔣介石在廬山創(chuàng)辦了一個軍官教導(dǎo)團,專門訓(xùn)練山地游擊戰(zhàn)的軍官達25041人,這些人大部分參與了對紅軍的五次反圍剿,最后導(dǎo)致了紅軍的北上。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爆發(fā),蔣介石在廬山發(fā)表了著名的廬山談話:如果戰(zhàn)事一開,那就地?zé)o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責(zé)皆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7月17日又在黨、政、軍、文化、教育、社會知名人士二百多人參加的集會上,提出了解決盧溝橋事件的四項條件:A任何解決不得侵害中國主權(quán)與領(lǐng)土完整,B冀察行政組織不容任何不合法改變C中央所派地方官吏不能任人要求撤換,D第二十九軍現(xiàn)在所駐地區(qū)不能受任何約束。廬山談話收到了全世界的重視和全國人民的歡迎。毛澤東說:“這個談話,確定了準(zhǔn)備抗戰(zhàn)的方針,為國民黨多年以來在對外問題上作出的第一次正確宣言”。后來在周恩來和林伯渠來到廬山,促成了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國共兩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1946年美國特使馬歇兒為國共兩黨調(diào)停曾八上廬山,與蔣介石談判,希望國共兩黨能夠停止內(nèi)戰(zhàn),但這只是蔣介石為進攻做的一個掩護,所以說這次談判最后失敗了。真正讓廬山成為政治名山,和解放后廬山的三次會議有很離不開的。這三次廬山會議分別是1959年的八屆八中全會、1961年的中央工作和1970年的九屆二中全會,這三次廬山會議又叫做神仙會,因為他們都是上午休息,下午開會。三次會議中,除了第二次會議外,其他兩次會議都是不歡而散。第一次廬山會議錯誤的批評了彭德懷,第三次廬山會議在設(shè)立國家主席上毛澤東和林彪在設(shè)立國家主席上產(chǎn)生了分歧,發(fā)現(xiàn)了林彪的陰謀,最后導(dǎo)致了林彪的倒臺,但同時也導(dǎo)致了一大批庸人進入高層領(lǐng)導(dǎo)圈。說到廬山的政治,就不得不說到廬山的侵略史了,
前面小夏說了,廬山不只是一座山,還是一座城,這座城的建造者并不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給建的,而是外國人給建。最早在廬山上面,并沒有什么建筑,只是散落著幾個寺廟道觀,沒有真正的居民。
1958年天津條約的簽訂,使九江也被設(shè)為通商口岸,有許多的外國人來到九江經(jīng)商傳教,1885年,一個俄國的傳教士了解到廬山是一個逃避勝夏酷暑的好地方,就在廬山腳下的馬尾水九峰寺租了半間禪院和一些菜地,并且給了當(dāng)時寺廟的主持匯東和尚50塊大洋,相約第二年再來住上幾個月。50塊大洋在當(dāng)時是蠻多的,這件事很快就被附近的鄉(xiāng)里知道,鄉(xiāng)里人就找借口說:紅頭發(fā)、藍眼睛、高鼻梁的外國人在這里居住,有傷于風(fēng)化,對風(fēng)水不好!紛紛到縣衙去告狀,匯東害怕官府降罪于他聞風(fēng)而逃。就在這不久,一個英國的傳教士也來到九峰寺要租地,當(dāng)時的匯東已經(jīng)逃跑了,換了個主持叫繼慈,繼慈和尚怕惹上這件事不肯租地。英國人沒有辦法就百般糾纏,繼慈和洋人語言不和吵了起來,英國傳教士沒有辦法,只好向其他地方去租地,祖宗基業(yè),不能隨便向外國人出讓,幾處求購都被鄉(xiāng)里的人告發(fā)而終止。
可是,這個英國傳教士并不甘心,心情郁悶的他跑到廬山的山上游玩,發(fā)現(xiàn)廬山山上的長沖河一帶的景色非常的美麗,是一個避暑療養(yǎng)的好地方,為了買到這塊地,英國傳教士吸取前幾次的教訓(xùn),把自己英國人的姓名改為中國人的姓名,叫李德立,又通過了第三者中國傳教士戴浩臣和德化縣舉人萬和庚的撮合,用兩百元的銀器賄賂了九江縣的縣令盛富懷,買地和賄賂一起花了500元左右的銀元,買到了廬山牯嶺長沖河一帶500畝的山地,盛富懷以為是姓李名德立的人,草草的簽了協(xié)議,就這樣,廬山以差不多一塊錢一畝的價格買給我外國人。當(dāng)然,這件事并沒有就這樣結(jié)束,有人知道這件事后馬上就向朝庭告發(fā),江西巡撫也親自過問了這件事,并且抓了幾個促成這件事的人,盛富懷聽說后畏罪吞金*了,這個案件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不過我們中國人能不了了之,英國人可不干,我們都知道,當(dāng)時的清政府是十分軟弱的,這個案件到最后,也就是1895年的時候,結(jié)果是和英國駐九江的領(lǐng)事簽訂了出買廬山土地的《牯牛嶺案十二條》,規(guī)定牯牛嶺長沖河一帶永遠租給英國人李德立,使得買地合法化。李德立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一個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買地合法化后,李德立馬上成立了牯嶺開發(fā)公司,把土地劃分為3.7畝為一號,在南京、上海、武漢等地登報出售,一號地是300元錢,沒有幾年就賣完了,飽飽的掙了一把。這件事對外震動很大,之后,很多外國人都來掠奪廬山的土地,1897年,俄羅斯牧師尼娑,買到廬山蘆林地域。1898年,美國傳教士海格恩買到牯嶺醫(yī)生洼地段,1914年,法國人樊體愛租到廬山狗頭石地段,接著又是德國的、意大利的,西班牙、葡萄牙的,等十八個國家的人來到廬山購買土地,建造了各個國家不同風(fēng)格的別墅。
到現(xiàn)在,廬山還有不同國家不同建筑風(fēng)格的別墅800多棟,有著萬國別墅群之稱,所以廬山又是一座建筑名山。其中的代表有老別墅和美廬別墅,老別墅現(xiàn)在被開發(fā)成廬山近現(xiàn)代歷史館,里面一共有六棟別墅,每一棟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大家只要有解這些故事后,才會更加深入的了解廬山。美廬別墅是蔣介石和宋美齡居住過的別墅,也是蔣介石1934年至1948年夏季辦公的地方。1959年,毛主席上廬山開會時,也在美廬別墅住過,1961年,毛主席和賀子珍最后一次見面時,就是在美廬別墅。在我們廬山有這么一句話:廬山一大怪,國共兩黨住一塊。說的就是蔣介石和毛主席都在美廬別墅住過。現(xiàn)在美廬別墅主要是展覽了一些蔣介石和宋美齡留下來的舊物。
無論是毛澤東和蔣介石,都很喜歡廬山,這和廬山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美麗的自然風(fēng)光是分不開的,其實 ,這里面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那就是廬山是它還是一座避暑名山。
廬山的最高峰是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我們都知道,山每升高100米,氣溫就要下降0.6度,廬山山上的牯嶺鎮(zhèn)海拔在1000米左右,也就是說廬山上面要比山下低到6度左右的溫度,再加上廬山植被繁茂,空氣清新,整個廬山就像是一個天然的大空調(diào),夏天的時候,非常適合避暑療養(yǎng)。當(dāng)然了,正因為廬山是一個天然的大空調(diào),所以廬山上面的酒店都是沒有空調(diào)的,即使有,也是為了評星級所用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了,我們晚上入住的酒店空調(diào)是不開的,如果大家一定要開空調(diào)的話,是要另外收錢的,40塊錢錢一位。
說了這么多,大家是不是很想知道廬山的真面目啊?其實,當(dāng)年蘇東坡之所以會“不識廬山真面目”,并不是因為他在深山中,而是和廬山的天氣有關(guān),廬山是一個多云霧的天氣,一年365天中,廬山有200天左右是
云霧天氣。蘇東坡上廬山時剛好遇到的是云霧天氣,什么都沒有看見,所以他不由的感嘆說:哎,這么大的霧,什么都看不見,連廬山是什么樣都不知道。不過人家畢竟是詩人,雖然什么都沒有看見,但還是寫下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千古絕句。我們廬山的天氣啊,就像是小孩的臉,說變就變,剛才還是晴空萬里,說不定一會兒就下雨了。所以說,我們在一定要準(zhǔn)備好雨具,以防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