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綠色蟈蟈》是有著“昆蟲荷馬”之稱的法布爾的代表作,該文被稱看做是動物心理學的誕生,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為大家搜集整理的綠色蟈蟈讀后感,歡迎閱讀。
綠色蟈蟈讀后感(一)
在夏季,你注意過那些深藏草叢中的歌唱家們嗎?他們的聲音那樣細小,《綠色蟈蟈》一篇生動的文章就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蟈蟈。
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他是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他,向我們講述了那些會唱歌的蟈蟈的故事。
文章的設(shè)計十分巧妙,耐人尋味。這是蟬在安靜的休息中,被夜間狂熱的狩獵者綠色蟈蟈捉住而發(fā)出的絕望哀號一句引出了這篇文章的主人公綠色蟈蟈,就在介紹蟈蟈狩獵的同時,通過一聲哀鳴讓主人公登上舞臺。
狂熱的狩獵者、藝術(shù)家、歌手都是作者給蟈蟈起的小名,那么富有擬人化,讓人們更方便了解這一昆蟲的特點。文章中,還把蟈蟈勇敢挑戰(zhàn)龐然大物與鷹捕食云雀作比較,從中能過看看它敢于挑戰(zhàn)的性格。
隱隱約約的窸窣作響、喑啞而連續(xù)不斷的低音、尖銳而急促、近乎金屬碰撞般,這些形象生動的描寫,把蟈蟈的特點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一幅蟈蟈歌唱的景觀在我們面前展開。在描它聲音的時候,與蟬的歌喉相對比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從淡淡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作者對蟈蟈的無比喜愛。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蟈蟈的食性,用了大量的筆墨,是作者親自喂養(yǎng)蟈蟈所總結(jié)出來的信息,中間還摻雜了一些細致的外部特征的描寫。渾身嫩綠,側(cè)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yōu)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看了這一句,你會對作者稱贊不已。于是,我不由自主地說道:多么細致的觀察,多么形象的比喻,多么巧妙的刻畫!
文章里沒有一句話直接說明作者喜愛蟈蟈,但我們卻能從字里行間中體會到作者深深的喜愛與贊美之情。那些會唱歌的蟈蟈,明年夏天,我等著聽你們唱歌。
綠色蟈蟈讀后感(二)
讓我們遠離喧囂去傾聽,去沉思吧。當被捉住的蟬還在掙扎的時候,梧桐樹梢上的節(jié)目還在進行著,但合唱隊已經(jīng)換了人?,F(xiàn)在輪到夜晚的藝術(shù)家上場了。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弱肉強食處四周的綠葉叢中,蟈蟈在竊竊自語。那像是滑輪的響聲,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皺的薄膜隱隱約約的窸窣作響。在這喑啞而連續(xù)不斷的低音中,時不時發(fā)出一陣非常尖銳而急促、近乎金屬碰撞般的清脆響聲,這便是蟈蟈的歌聲和樂段,其余的則是伴唱。
盡管歌聲的低音得到了加強,這個音樂會不管怎么說還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雖然在我的耳邊,就有十來個蟈蟈在演唱,可它們的聲音不強,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這微弱的聲音。然而當四野蛙聲和其他蟲鳴暫時沉寂時,我所能聽到的一點點歌聲則是非常柔和的,與夜色蒼茫中的靜謐氣氛再適合不過了。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在我國北方,人們卻讓蟬篡奪了你的名聲!
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蟈蟈關(guān)在我的金屬網(wǎng)罩里。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cè)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yōu)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關(guān)于食物,我遇到了喂養(yǎng)螽斯時同樣的麻煩。我給它們?nèi)n苣葉,它們吃了一點兒,但不喜歡。我必須另找食物,它們大概是要鮮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蟈蟈喜歡吃昆蟲,尤其是沒有過于堅硬的盔甲保護的昆蟲。它十分喜歡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樣只吃肉。蟈蟈這蟬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漿,有時沒有好吃的,甚至還吃一點兒青草。
蟈蟈也存在著同類相食的現(xiàn)象。誠然,在我的籠子里,我從來沒見過像螳螂那樣捕殺姊妹、吞吃丈夫的殘暴行徑,但是如果一只蟈蟈死了,活著的一定不會放過品嘗其尸體的機會的,就像吃普通的獵物一樣。這并不是因為食物缺乏,而是因為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撇開這一點不談,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頂多面對食物有點兒敵對行為而已。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蟈蟈立即占住它。誰要是來咬這塊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對方趕走。自私心是到處都存在的。吃飽了,它便讓位給另一只蟈蟈,這時它變得寬容了。這樣一個接著一個,所有的蟈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嗉囊裝滿后,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沾著唾液的爪擦擦臉和眼睛,然后閉著雙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它們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休息,天氣炎熱時尤其如此。
綠色蟈蟈讀后感(三)
那節(jié)《綠色蟈蟈》練兵課,雖相去一周,但課后校長高一語驚人,聽這樣的課是一種享受定格在記憶中。反觀多年來說明文課堂教學說明對象、特征、順序、結(jié)構(gòu)、方法、語言等一統(tǒng)老師的定式,想起自己嘗試的散文化教學探索,相比代建麗老師相去盛遠,從課堂師生雙邊活動、智慧的碰撞,我意識到語文知識在語文教學中固然重要,但是語文素養(yǎng)對于學生成長來說更甚。
習慣,比知識更重要?!毒G色蟈蟈》一課從夏日知了鳴叫引入,潛移默化學生要關(guān)注自然、關(guān)心生活、關(guān)愛人類的朋友生物;讀文章標注生字詞、勾畫動情的句子,引導學生習字,更學會做人要動情。
素養(yǎng),比知識更重要?!毒G色蟈蟈》一課設(shè)計蟈蟈名片,變換角度多元化了解蟈蟈的別稱,歌手、囚犯、藝術(shù)家、屠夫、美食家等,品味說明文語言在無聲無息中,如此喜聞樂見的活動于學生是情有所鐘的,淡化了單調(diào)地語言品析的教學活動。求職簡歷,提醒關(guān)注姓名、美譽、特長、主要事跡、自我評價、所求職業(yè)等思考角度,簡約而不簡化,全面地讓學生了解文中綠色蟈蟈的介紹,更調(diào)動了學生的生活閱歷,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心生活,實現(xiàn)了語文即生活的大語文觀,學生的匯報:歌手、保鏢、模特、美食家、獵人等求職意向,相信學生生存生活能力在那一瞬間生成了,知識也在那一刻升華了。
我想語文課活不活,靈動不靈動,關(guān)鍵在于我們的語文教師的教學觀,更在于我們關(guān)于教材的解讀,教材的價值取向,而不是一味地在乎學生學了多少語文知識,能否應(yīng)對我們的考試,何況現(xiàn)在的自主招生趨向是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成為成功的敲門磚。
綠色蟈蟈讀后感(四)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huán)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習性。閱讀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學知識,而且可以體味到濃厚的文學色彩,從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好地理解、體味說明文的情趣(liuxue86.com)。
在文學上比不過人家,在科學上比不過人家;而在兩者結(jié)合部結(jié)合出成績或者說杰出成就,是法布爾《綠色蟈蟈》一文給我們的啟示。這也是創(chuàng)新的真諦所在——世界上本沒有無基礎(chǔ)的創(chuàng)新,所謂創(chuàng)新只不過是將幾個舊有事物的重新整合聯(lián)系,從而發(fā)揮出它的最大價值。法布爾《綠色蟈蟈》文章中“文采與科學”的完美結(jié)合,給我們?nèi)绾未蚝萌松吝吳虿l(fā)揮出其最大價值啟發(fā)很大。說近一點是運用這種方式、舉措去搞好學習,最應(yīng)肯定。
綠色蟈蟈讀后感(五)
《綠色蟈蟈》作者法布爾首先是個執(zhí)著于追求科學、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大科學家。以賣房子去買荒園并在荒園中觀察各色昆蟲來度過殘年,不正說明了上面的情形了嗎?然而如果作者在《綠色蟈蟈》文中將綠色蟈蟈描述成陰險的、兇殘的、灰暗的小昆蟲,那么可讀性勢必大打折扣。換一句話說,就是法布爾很有文采地從聲音、顏色、口味、動態(tài)、個性等方面來對綠色蟈蟈進行描寫,是讓我們喜愛閱讀該文的主要原因。
寫聲音,即寫綠色蟈蟈竊竊私語、發(fā)出一陣非常尖銳而急促、近乎金屬碰撞般的清脆響聲,稱之為歌聲、樂段是文采飛揚,是悅?cè)寺犛X。寫顏色,即寫蟈蟈的綠色,而不寫蟈蟈的灰色、褐色,這綠色是實寫又是選寫,寫得閱人眼目,讓人樂見。寫口味,即寫蟈蟈的喜歡甜食。吃蟬則吃蟬的甜肚子,吃植物則吃幾片梨子、幾顆葡萄、幾塊西瓜等,寫得獨特,是悅?cè)宋队X。寫動態(tài),即寫蟈蟈唱歌、拉琴,猛地一跳將蟬從樹上攻下來,有時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用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xiàn)等,是文筆老練,寫得富有生趣,悅?cè)讼胂?,讓人喜歡。寫個性,即寫綠色蟈蟈的機警、勇敢、悠閑、暴烈等。其中,機警如捕到蟬而蟬不知,勇敢如進攻比自己大得多、強壯有力得多的龐然大物,悠閑如唱歌、拉琴,暴烈如蟬吃已逝同類。從一篇短文中讀出了小小昆蟲的個性,是文采斐然,是讓人適意。應(yīng)該可以這樣說《綠色蟈蟈》一文較有文采,故而耐讀。
從文學性角度來看。倘與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朱自清《春》、老舍《濟南的冬天》等美文作比較,我們總覺得法布爾《綠色蟈蟈》還是不如它們寫得美。要說法布爾文采在課文中表現(xiàn)得并不比以上幾篇文章遜色,然而問題主要出在哪里呢?進一步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法布爾是科學家,他理智、冷靜,文章撰寫就平均用力、平鋪直敘、詳略不當,是其癥結(jié)所在。而魯文等飽含****、張弛有度,始終能引著讀者往下邊走邊讀。也即純粹從文采角度作比較,法布爾的文章并不能與魯文等相比肩。
再從科學角度來看。法文的科學性只介紹了捕食情況,還不如純粹從多側(cè)面介紹綠色蟈蟈的捕食習性、身體結(jié)構(gòu)、本領(lǐng)用途等的說明性文章。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從文本中不難解讀得出來。那么讀了法布爾該文,我們覺得它又確實不錯,該又是什么原因呢?文采比不過純文學家,科學性比不過一般的杰出科學家,而法布爾成功之處正在于將文采與科學融于一身,鑄成一文。這是筆者的最深切感受。
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來看。籃球場上,最精彩的自然是獲得三分的空心球,這真得要憑實力,也不排除運氣成分;而獲勝球隊主要靠那些眾多的擦邊球。再如一個教師執(zhí)教過數(shù)學,后來改教語文又當上了班主任,在抓各科平衡工作上比只會教一門數(shù)學功課的教師更出色。反之亦然。港、澳等地區(qū)的語、數(shù)教師必得兼教歷史或地理等,固然是教育對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需要,但讓教師知道文理學習各有特點也是一層因素。對我們學生而言,任何形式的文理偏科從提高人的綜合素養(yǎng)方面來說都是欠妥當?shù)?,除非文或理某一方面特別優(yōu)秀需要加強,否則文理并重對全人發(fā)展似乎更適合。
在文學上比不過人家,在科學上比不過人家;而在兩者結(jié)合部結(jié)合出成績或者說杰出成就,是法布爾《綠色蟈蟈》一文給我們的啟示。這也是創(chuàng)新的真諦所在世界上本沒有無基礎(chǔ)的創(chuàng)新,所謂創(chuàng)新只不過是將幾個舊有事物的重新整合聯(lián)系,從而發(fā)揮出它的最大價值。法布爾《綠色蟈蟈》文章中文采與科學的完美結(jié)合,給我們?nèi)绾未蚝萌松吝吳虿l(fā)揮出其最大價值啟發(fā)很大。說近一點是運用這種方式、舉措去搞好學習,最應(yīng)肯定。
延伸閱讀:關(guān)于蟈蟈的作文
關(guān)于蟈蟈的作文(一)
今天的天氣特別好,無風、無云,就是有點熱。吃過午飯,我和爺爺一起上后山去捉蟈蟈。
蟈蟈是昆蟲的一種,樣子很像蝗蟲,就是不會飛。身體綠色或褐色,腹部大,翅膀短,善于跳躍,吃植物的嫩葉和花。雄的前翅有發(fā)音器,能發(fā)出長長的、清脆的聲音。
我們拿著蟈蟈籠,翻過一座小山包,從向陽坡的草叢中傳來蟈蟈的叫聲,此起彼伏,優(yōu)美動聽,我趕快朝著叫聲走過去,可是蟈蟈特別精,一有動靜馬上停止了叫聲,我只好站在原地一動不動,耐心的等待。過了好一會兒,蟈蟈又叫了起來,我趕快走到了叫聲跟前,蟈蟈又不叫了,我又一次靜悄悄的等待。等蟈蟈又叫起來的時候,我彎腰仔細觀察,透過雜草叢中的縫隙,看見一只灰褐色的大蟈蟈,它前邊有四條長著刺的小腿,后邊長著兩條又粗又長的大腿,頭頂上有兩根長須,背上長著一對金黃色帶花紋的小翅膀,十分美麗。我十分小心的吧兩只手彎成弧形,對準蟈蟈一捂,我逮個正著。爺爺告訴我,拿蟈蟈時不能拿后腿,后腿很容易被弄掉,要拿前背。
我小心翼翼的把蟈蟈裝進籠子里,提著俗稱鐵蟈蟈的“戰(zhàn)利品”高興的和爺爺向山下走去。
關(guān)于蟈蟈的作文(二)
我小時候,觀察過許多小昆蟲的生活習性,有螞蟻、蜘蛛、蚯蚓等,其中讓我最感興趣的是蟈蟈。
記得那時,我為觀察蟈蟈的生活,就在公園的草叢里捉了一只蟈蟈,養(yǎng)在一個有小孔的盒子里。這只蟈蟈有一寸多長,身體呈翠綠色,長著四條小腿,兩條大腿,背部和翅膀都是翠綠色的,頭上有硬殼,長著兩條又長又細的觸須,長著兩顆褐色的牙。
蟈蟈開始很怕我。我把頭靠近籠子,它就向籠子的另一邊退去,用觸須沖著我不停地擺動,緊盯著我,似乎在對我說:“別過來,再靠過來,我可就跟你拼了!”蟈蟈顯得又害怕,又緊張。于是,我就試著與它談話,雖然它不懂我說什么,但也許感到我正在表示友好,并沒有傷害它的意思,情緒便漸漸地緩和下來,在籠子里悠閑地散著步。
蟈蟈并不挑剔,蔬菜水果它都吃。那時候,我想:蟈蟈被我捉來也有幾個小時了吧,也該餓。想著想著,我就躡手躡腳地從廚房里“偷”來一塊黃瓜,放在籠子里。剛放進去時,它還對這塊黃瓜感到警惕,可能能是對我陌生,認為我想毒害它。過了一會兒,它才向前爬了爬,用觸角碰碰黃瓜,瞟了我一眼,才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在里細細地嚼著??上X蟈覺得挺美味的,還想吃,便顧不得看我了,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蟈蟈吃飽后,就用嘴舔舔觸須,呆在一旁,偶爾也心滿意足地散散步。高興時,便叫一陣。那聲音很悅耳,簡直就是音樂家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