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地理月考試題及答案(湖南鳳凰縣華鑫中學)

字號:


    出國留學高考網為大家提供2016高三地理月考試題及答案(湖南鳳凰縣華鑫中學),更多高考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
    2015~2016高三地理8月份月考試題及答案(湖南鳳凰縣華鑫中學)
    (范圍:地球和地圖、以必修1和中國地理為主)
    時量:90分鐘 總分:100分 命題人:全躍標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并將其填到答卷表格中。)
    下圖為我國某地沿北緯38.5°所作的地質構造、地貌剖面圖,圖中一般地勢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讀圖,完成第1~2題。
    1.對圖中四地地質構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敘述正確的是( )
    A.①地斷裂抬升、黃河干流流水侵蝕 B.②地斷裂下沉、黃河干流沙礫洪積
    C.③地斷裂下沉、黃河支流泥沙沖積 D.④地斷裂抬升、風沙堆積
    2.圖中城市歷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該王朝一般會選擇在土層深厚、地下水位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圖中較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圖為我國科考隊在北極點放置中國結時拍攝的照片。讀圖完成3~4題。
    3.該照片拍攝日期、拍攝者或中國結影子的方位是( )
    A. 3月21日、中國結可能沒有影子 B.6月22日、拍攝者位于中國結東南
    C.8月20日、拍攝者位于中國結西南 D.9月16日、中國結影子指向東北
    4.與圖示地區(qū)相比,南極點及周邊相應范圍內( )
    ①1月份冰層厚度大 ②3月份累計晝長長 ③7月份近地面氣壓高 ④9月份平均氣溫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鄱陽湖地區(qū)夏季的風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位置變化的影響。鄱陽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遼闊;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歸槽成為“贛江”(下圖b)。圖中的沙嶺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萬年前,由松散沙粒組成。沙山臨湖一側發(fā)育了一系列壟(脊)槽(谷)相間的地形。讀下圖,完成5~6題。
    5.受大氣環(huán)流和地形分布(圖a)的影響,圖b所示地區(qū)( )
    A.全年以偏南風為主,夏半年風速較小 B.夏半年以西南風為主,風速較大
    C.全年以偏北風為主,冬半年風速較小 D.冬半年以東北風為主,風速較大
    6.沙山及沙山上壟槽相間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 )
    A.風力堆積、流水侵蝕 B.流水堆積、風力侵蝕
    C.風力堆積、風力侵蝕 D.流水堆積、流水侵蝕
    我國第四個南極科學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開站。下圖示意某科考隊員當日拍攝的一天太陽運動軌跡合成圖。讀圖回答7~8題。
    7.該日太陽位于圖示F位置時( )
    A.泰山(36°N,117°E)旭日東升    B.東京(36°N,141°E)夕陽西斜
    C.紐約(41°N,74°W)烈日當空   D.開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8.次日泰山站( )
    A. 日出正南    B.太陽高度變大    C.白晝變短    D.極晝即將開始
    下圖示意某河谷斷面經歷的一次洪水過程。讀圖,回答第9~10題。
    9.該河谷( )
    A.巖層②比巖層①形成年代早 B.巖層①比巖層②易受侵蝕
    C.是斷層上發(fā)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適宜修建水庫
    10.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時,河流搬運作用減弱 B.水位下降時,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時,河流堆積作用增強 D.河流侵蝕作用使河床加寬變深
    下圖4示意某地的等高線分布,從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層均由老到新。讀圖完成11~12題。
    11.圖中X地的地質構造地貌最可能為( )
    A. 背斜山 B. 向斜山
    C.背斜谷 D. 向斜谷
    12.若a、c兩河的支流相連,則流量顯著增大的地點是( )
    A.① B.②
    C. ③ D.④
    下圖所示半島夏季沿海地區(qū)氣溫可達46℃,內陸則高達49℃。讀圖后完成13~14題。
    13.該半島夏季干熱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干熱的西南風影響   B.受干熱的西北風影響
    C.背風坡增溫效應較強 D.沿岸暖流的增溫作用
    14.該半島耕地灌溉水源主要來自( )
    A.河流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下圖為“甲、乙兩地某日從日出到日落太陽高度角日變化示意圖”,其中甲地位于北半 球。讀后完成15~17題。
    15. 據圖推測,乙地位于(  )
    A. 東半球赤道上 B. 西半球赤道上 C.東半球北回歸線上 D. 西半球北回歸線上
    16. 據圖推測,該日應該是北半球的(  )
    A. 春分日 B.秋分日 C. 夏至日 D. 冬至日
    17. 甲、乙兩地實際距離大約是(  )
    A. 1萬千米 B. 2萬千米 C. 3萬千米 D. 4萬千米
    我國南水北調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總面積約94700K㎡,表1為該區(qū)域部分土地覆被類型面積構成,下圖示意該區(qū)域部分土地覆被類型的地形構成。據此完成18~20題。
    表1 部分土地覆被類型面積構成
    

    類型
    

    箭竹及灌叢
    

    闊葉林
    

    旱地
    

    水田
    

    石礫地、裸
    

    高山灌叢草甸
    

    比重(%)
    

    28.90
    

    25.30
    

    10.40
    

    3.10
    

    5.70
    

    0.01
    

    18.該水源地內( )
    A. 陰坡坡度大于陽坡坡度 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石礫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D.河谷中闊葉林面積最小
    19.保護該水源地山地陽坡生態(tài)環(huán)境應采取的主要對策是( )
    A.保護高山灌叢 B.擴大梯田面積 C. 防治水土流失 D.維持林地的采育平衡
    20.該水源地位于( )
    A.長江三峽谷地 B.青藏高原 C. 江南丘陵 D.漢江谷地
    板塊構造學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成果之一。下圖為某種類型的板塊邊界示意圖。讀后完成21~23題
    21.圖示的板塊邊界是( )
    A.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的碰撞邊界 B.大洋板塊內部的生長邊界
    C.大洋板塊向大陸板塊的俯沖邊界 D.大陸板塊內部的生長邊界
    22.以下地貌單元中,成因與圖示(機理)原理相關的是( )
    A.東非大裂谷 B.日本列島 C.阿爾卑斯山脈 D.落基山脈
    23.板塊構造學說有助于人類進一步認識( )
    ①地震分布和活動規(guī)律 ②洋流分布和運動規(guī)律
    ③海陸間水循環(huán)的機理 ④礦產資源的分布規(guī)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地形等高線的彎曲與疏密蘊含著許多關于地形的信息。下圖是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示意圖。讀后完成24~25題
    24.圖中所示地區(qū)山脊的基本走向為( )
    A.東北——西南向 B.東西向 C.西北——東南向 D.南北向
    25.圖示山體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較陡,下部較緩 C.上、下部均平緩 D.上部較緩,下部較陡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26.(10分) 根據材料和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很多中藥材生長習性獨特,有的喜陰,有的喜光,有的喜濕,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鹽堿……。甘肅省地理位置獨特,是全國中藥材資源大省,素有“天然 藥庫”、“千年藥鄉(xiāng)”之稱。近年來,依托中藥材,甘肅省制藥、藥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業(yè)蓬勃發(fā)展。
    (1)簡述甘肅省地理位置的特點。(4分)
    (2)分析甘肅省種植中藥材的區(qū)位優(yōu)勢。(6分)
    27.(14分) 黃土地貌是一種獨特的地貌形態(tài),它對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有著巨大的影響,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黃土峁、黃土梁和黃土塬是黃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態(tài)。
    材料二 隨著時間的推移,黃土高原的地表越來越破碎,對農業(yè)生產的不利影響越來越嚴重,為減少這種影響,需要采取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
    (1)分別寫出甲、乙、丙圖所示黃土地貌的名稱。從自然地理的角度闡述黃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態(tài)的演變過程。(6分)
    (2)簡述黃土地貌的演變對農業(yè)生產的不利影響。(4分)
    (3)為減緩黃土地貌演變對農業(yè)生產的不利影響,人們動用了推土機等大型機械,實施土地平整工程。簡要分析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產生的不利影響。(4分)
    28.(13分) 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圖世界某區(qū)域示意圖
    (1)指出圖中哪些區(qū)域會出現極晝極夜現象并說明原因。(6分)
    (2)簡述該區(qū)域第四紀主要外力作用及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7分)
    29.(13分)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釀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長過程中,特別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晝夜溫差與其糖分積累呈正相關。下圖a中甲、乙兩地均為優(yōu)質葡萄產地。下圖b為乙地典型的葡萄種植園景觀。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優(yōu)質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產的葡萄釀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種植葡萄的地形、氣候條件。(4分)
    (2)分析乙地葡萄種植園地表鵝卵石堆積的原因。(4分)
    (3)簡述乙地氣候類型和特點,并說明氣候條件以及葡萄種植園地表鵝卵石對葡萄生長的影響。(5分)
    
湖南高考語文試題 湖南高考數學試題 湖南高考英語試題 湖南高考理綜試題 湖南高考文綜試題
湖南高考語文答案 湖南高考數學答案 湖南高考英語答案 湖南高考理綜答案 湖南高考文綜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