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在套子里的人》讀后感

字號: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說之一。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年代,正是俄國農(nóng)奴制度崩潰、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沙皇專制制度極端反動和無產(chǎn)階級革命逐漸興起的時期。出國留學(xué)網(wǎng)為您整理編輯裝在套子里的人讀后感,歡迎閱讀。
    裝在套子里的人讀后感(一)
    我讀過一篇文章,叫《裝在套子里的人》,在實際生活中,我也見過這樣的人。他是我爸爸的一個朋友。書上說:“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要穿上雨鞋, 帶上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他總是把雨傘裝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個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連削鉛筆的小刀,也是裝在一個小套子里的。他的臉也好像 蒙著套子,因為他老是把它藏在豎起的衣領(lǐng)里。他帶黑眼鏡,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傊@人總想把自己包在殼子里,仿佛要為自己制造一個套子,好隔絕人世,不受外界影響。現(xiàn)實生活刺激他,驚嚇他,老是弄得他六神不安。”
    他把他的思想也極力藏在一個套子里。這種人心理上不快樂,老想著隔絕人世,不樂觀。聽見流言,說是中學(xué)出了事,他就一個勁地說:“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他那種慎重,那種多疑,那種純粹套子式的論調(diào),簡直壓得我們透不過氣來。
    是啊,裝在套子里的人太多疑,太小心,太封建,太悲觀,太謹慎。在這些人的影響下,人們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
    這種人性格孤辟,我們不能跟他們一樣。
    裝在套子里的人讀后感(二)
    《裝在套子里的人》全文一萬余字,采用故事套故事的形式,借中學(xué)教師布爾金之口講述有關(guān)別里科夫的故事。課文直接截取了與別里科夫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姑且不論這種刪節(jié)是否會偏離契訶夫原作的主旨,就直接截取的與別里科夫有關(guān)的內(nèi)容而言,筆者以為,課文刪掉了幾處精彩之筆,令人感到實在可惜。
    第一處是關(guān)于華連卡的介紹:……她長得也高,身材勻稱,黑眉毛,紅臉蛋——一句話,她不是姑娘,而是蜜餞水果,那么活潑,那么愛熱鬧;老是唱小俄羅斯的歌,老是笑。她動不動就發(fā)出響亮的笑聲:“哈哈哈!”……把我們,連別里科夫也在內(nèi),都迷住了。
    第二處是別里科夫關(guān)于婚姻的自白及相關(guān)介紹:“不成,婚姻是終身大事;人先得估量一下將來的義務(wù)和責(zé)任……免得日后鬧出什么亂子。這件事弄得我煩死了,我好幾夜睡不著覺。我得承認我害怕:她和她哥哥有一種古怪的思想方法;您知道,他們對事情的看法那么古怪;她的性子又很野。結(jié)婚倒不要緊,說不定可就要惹出麻煩來了。”
    第三處是柯瓦連科對別里科夫的評論:“我不懂,”他常對我們說,聳一聳肩膀,“我不懂你們怎么能夠跟那個愛進讒言的家伙,那幅叫人惡心的嘴臉處得下去。……不行,諸位老兄,我再在你們這兒住一陣,就要回到我的農(nóng)莊上去,捉捉龍蝦,教教烏克蘭的小孩子念書了。我是要走的,你們呢,盡可以跟你們的猶大在這兒住下去,教他遭了瘟才好!”www.liuxue86.com
    第一處比較集中地刻畫出華連卡的性格,既有細節(jié)描寫,也有對比手法,一位美麗活潑、愛說愛笑、開朗大方的“女神”形象躍然紙上,令人過目難忘。第三處痛快淋漓地表達了柯瓦連科對別里科夫的深惡痛絕,將柯瓦連科思想進步、愛好自由、勇敢無畏的個性鮮明地表現(xiàn)了出來??峦哌B科兄妹(課文中為姐弟,下同)是作為與別里科夫相對立的形象出現(xiàn)的,他們代表著具有民主自由思想的進步力量,是有正常的人類情感的人,是敢于和“套中人”斗爭的人。因此,原文中柯瓦連科兄妹的鮮明形象對別里科夫式的“套中人”形象無疑具有重要的反襯作用。相比之下,課文刪掉了以上兩處內(nèi)容,柯瓦連科兄妹的形象性格缺少鋪墊,致使后面的情節(jié)顯得有些突兀,同時人物形象也比原文蒼白。
    原文用將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敘寫別里科夫的婚事。在內(nèi)心深處,別里科夫?qū)矍椴粺o渴望,但是他身上既有的“套子”(如刻板的生活習(xí)慣,對生趣盎然的愛情生活的恐懼等)太厚重,他無力掙脫,他怕承擔(dān)結(jié)婚的義務(wù)和責(zé)任,他怕結(jié)婚會鬧出亂子。試想,一個連婚姻的義務(wù)和責(zé)任都不敢承擔(dān)的人,他的心靈該是到了多么麻木枯竭的地步!第二處正是對別里科夫這種心理的細致刻畫,描述了別里科夫?qū)Υ橐鰫矍榈膽B(tài)度,表現(xiàn)了他的性格分裂,進而昭示讀者:別里科夫既令人可笑,又是一個悲劇人物。
    裝在套子里的人讀后感(三)
    契訶夫小說的語言風(fēng)格是機智、含蓄和冷靜的幽默,“平而不淡,濃而不烈”。但筆者以為,《裝在套子里的人》是個例外。作者似乎在刻意追求一種“荒誕效應(yīng)”,因而從某種程度上把它作為一篇荒誕小說來讀也未嘗不可。試看小說中的五組荒誕組合:
    1.強大與弱小。
    別里科夫是一個令人畏懼的人物,憑借著舊制度和舊傳統(tǒng)轄制著整個中學(xué)乃至全城,何等強大而威風(fēng)!但同時,別里科夫又是一個弱不禁風(fēng)的可憐蟲,他謹小慎微,把一切都裝在套子里,自以為“素來在各方面都稱得起是正人君子”,但他還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六神不安,整天一副惶惶不可終日的樣子。促狹鬼的一幅漫畫就讓他“臉色發(fā)青”“嘴唇發(fā)抖”,難堪至極;在柯瓦連科面前,他也不堪一擊;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竟然死在他戀愛對象“哈哈哈”的笑聲中。把“強大”和“弱小”融合在同一人物身上,這是小說的荒誕組合之一。
    2.虛無與真實。
    別里科夫是一個被夸張變形的怪物,“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帶著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甚至“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的臥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掛著帳子。他一上床,就拉過被子來蒙上腦袋。房里又熱又悶”……別里科夫的某些生活習(xí)慣在現(xiàn)實中可能存在原型,但作者刻意渲染、夸大變形,讓別里科夫成了漫畫人物——一個從生活習(xí)慣到思想行為都完完全全“裝在套子里的人”,從而使別里科夫成了“頑固守舊”的符號和代名詞。但別里科夫又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校長的命名日宴會上,他被華連卡“迷住了”,“他挨著她坐下,露出甜甜蜜蜜的笑容”;開始戀愛后他把華連卡的照片放在桌子上,最后“差點結(jié)了婚”;他“慎重”、“多疑”而且“唉聲嘆氣”;他有自尊心,受到促狹鬼的捉弄和柯瓦連科的訓(xùn)斥后心慌意亂;他被華連卡大笑后無地自容,“從此再也起不了床”。他有自己的思想感情、獨特的個性和生活邏輯,讓人覺得真實可信。因此,別里科夫既是一個虛無的符號,又是一個活生生的“血肉之軀”。虛無與真實,是小說的荒誕組合之二。
    3.合情與悖謬。
    別里科夫戀愛并且結(jié)婚,這本是合情合理的事。他自己也曾說“華爾華拉。沙維希娜(指華連卡)我是喜歡的”,“我也知道人人應(yīng)當結(jié)婚”,而且“他又差不多天天跟華連卡出去散步”,但是他認為他和華連卡的事“發(fā)生的這么奇突”,以“免得日后鬧出什么亂子”,“說不定就要惹出麻煩來了”之類的謬論為由拖延婚事。別里科夫與柯瓦連科談話,自以為是“正人君子”善意而誠懇的忠告,他煞有介事地“壓低喉嚨,用悲涼的聲調(diào)說”,儼然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但他的判斷和邏輯是荒謬的,他認為中學(xué)教師騎自行車是不成“體統(tǒng)”“不合宜的”,“太可怕了”;他的邏輯是:“如果教師騎自行車,那還能希望學(xué)生做出什么好事來?他們所能做的就只有倒過來,用腦袋走路了!”別里科夫的言行合情而悖謬,這是小說的荒誕組合之三。
    4.新潮與守舊。
    別里科夫是一個頑固守舊、謹小慎微的“套中人”,而華連卡是外地來的新派人物,她“那么活潑,那么愛熱鬧”,“動不動就發(fā)出響亮的笑聲”,“兩手插著腰,走來走去,笑啊唱啊,跳跳蹦蹦”,是“一個新的阿佛洛狄忒”。作家把兩個根本不般配的人湊在一起,意在“制造”荒誕。于是,一邊是華連卡騎著自行車興高采烈地嚷道“多可愛的天氣!多可愛,可愛得要命”,一邊是別里科夫“臉色從發(fā)青變成發(fā)白”;一邊是華連卡縱聲大笑“哈哈哈”,一邊是別里科夫“滑稽的臉相”。戀愛雙方一個新潮,一個守舊,這是小說的荒誕組合之四。
    5.哀傷與快樂。
    葬禮,本來應(yīng)該有哀傷的氛圍,但作品中這樣寫別里科夫的葬禮:“這時候他躺在棺材里,神情溫和、愉快、甚至高興,仿佛暗自慶幸終于裝進一個套子里,從此再也不必出來了似的。是啊,他的理想實現(xiàn)了!老天爺也仿佛在對他表示敬意,他下葬的那天天色陰沉,下著雨;我們大家都穿著雨鞋,打著雨傘。”其中的諷刺可謂辛辣和濃烈!緊接著寫到,“我們要老實說:埋葬別里科夫那樣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我們從墓園回去的時候,露出憂郁和謙虛的臉相;誰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這原本應(yīng)有的哀傷、故意表現(xiàn)出的憂郁與內(nèi)心的快活引人深思!
    裝在套子里的人讀后感(四)
    《裝在套子里的人》的人物形象,除了別里科夫這個主要人物之外,次要人物柯瓦連科兄妹也不會被忽略,但小說中的亮點人物——“促狹鬼”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實,這個人物也有值得挖掘的豐富內(nèi)涵。
    小說中寫對別里科夫的“怕”大都是畏懼,是順從,至多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恨而不敢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只把憤怒埋在心里,“促狹鬼”就是敢作敢為的人物。如果柯瓦連科看不慣別里科夫的思想言行,顯示了外來新派人物的力量,那“促狹鬼”則代表了小城內(nèi)部的進步力量。由小說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可以推斷,“促狹鬼”很可能就是別里科夫的同事,他一手策劃和制造了“漫畫事件”,成為別里科夫猝死的誘因。據(jù)此,我們可以欣喜地想象,即使別里科夫不死,這個專制主義的鷹犬人物未來的日子也肯定不會安寧。
    一幅漫畫就把他弄得難堪至極,今后,“促狹鬼們”還不知要怎樣捉弄他呢!可見,“漫畫事件”的炮制者代表了一股不該小覷的力量,我們不應(yīng)該忽視這一亮點人物。同時,作為別里科夫的對立面,柯瓦連科兄妹是小說致力刻畫的人物,是細線條的描摹;而“促狹鬼”是一帶而過,是粗線條的勾勒。有粗有細,互為補充映襯,顯示了作者刻畫人物筆法的多樣性。
    裝在套子里的人讀后感(五)
    在文章的最開始、布爾金說的那句話就讓我的心狠狠的顫動。
    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的死不禁讓他感嘆,他說:“有些人生性孤僻,他們像寄居蟹或蝸牛那樣,總想縮進自己的殼里”
    是的,別里科夫的一生就是如此的,畏畏縮縮的不敢前行、他將他的所有東西都放在套子里、因為他害怕失去。他與世隔絕,不受外界的影響,現(xiàn)實生活令他懊喪、害怕,弄得他終日惶惶不安。也許是為自己的膽怯、為自己對現(xiàn)實的厭惡辯護吧,他總是贊揚過去,贊揚不曾有過的東西。他有一個古怪的習(xí)慣——到同事家串門。他到一個教員家里,坐下后一言不發(fā),像是在監(jiān)視什么。就這樣不聲不響坐上個把鐘頭就走了。他把這叫做‘和同事保持良好關(guān)系’。甚至連婚姻也弄得他不得安寧,天天夜里都睡不著覺,結(jié)婚的決定更使他像得了一場大病,他消瘦了,臉色煞白。這就是作者讓我們感受到的那個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的形象。那個畏懼生活的人,帶著深深的悲哀離開了這個世界,那份可悲的結(jié)局不禁讓人沉思。
    他原本可以每天過得很輕松,因為他有著好的工作和優(yōu)厚的收入;他原本可以和朋友侃侃而談、擁有令人羨慕的友誼;他原本可以擁有一份算得上美好的婚姻,過著幸福的婚后生活;他原本可以帶著笑離開這個美好的世界??山Y(jié)果呢?這些“原本”沒有任何一個成為過他一生中的一部分。相反,他患得患失的生活讓人看著可笑的同時也升起淡淡的同情。
    他的這一生如此悲哀究竟是為什麼呢。因為他不懂得感恩。他不懂得感恩生活帶給他的一切,他只是懂得索取,他向生活無盡的索取著他的所需。他患得患失,他擔(dān)心有一天生活會搶走他的一切,可他卻從未想過,生活給他的已經(jīng)如此之多。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就如同《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一般,總是在擔(dān)心自己即將失去什么而忘記了滿足現(xiàn)有的生活,忘記了蛇吞象的道理,忘記了只有眼前的才是最真的。
    有些時候會聽到母親向父親抱怨。抱怨父親的工作太過忙碌而沒有時間陪她一起度過更年期,抱怨父親總是亂花錢,抱怨父親不陪她上街,抱怨父親總是不主動做家務(wù)……還有更多更多的抱怨,在我看來其實也不過是一些可有可無的生活瑣事罷了。母親的抱怨雖不像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qū)ι畹慕^望和小心翼翼,卻也是或多或少的影響著自己的原本應(yīng)該幸福、安寧的生活。這讓原本就因工作忙碌而煩躁的父親愈加的煩悶,而煩悶的父親也必定會讓處于更年期的母親變得更加的心煩,結(jié)局呢,不用想也是知道的吧。夫妻間的感情必然會受到影響,家庭的和睦必將受到破壞,更有甚者會有著更加悲哀的結(jié)果。
    回過頭來想一想,這些真的有那個必要么?
    淡淡笑著拉開抱怨的母親,看著她不解的目光,輕聲解釋道:“難道你希望爸爸才剛剛到家就又想要出去么?想要說些什麼的話不如安慰父親工作幸苦、問問他是不是有些什麼不順心的事情啊、爸爸那么幸苦的工作、一定有很多話想要和你說的。”說完看著母親若有所思的臉孔愜意的笑了笑,不由在心里打趣自己,這算不算是緩解了一場家庭危機呢。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的吧。明明可以輕松解決的事情卻被我們因為某種理由死死抓住不放,等到事情演變到了最不想看到的結(jié)局時有會開始哭訴,“生活帶我不公,不是我不夠努力,只是老天不放過我的一點小錯誤。”這樣的說法讓人發(fā)笑的同時又不免覺得嘲諷加同情。并非是生活對你不起,只是你太不知足;并非是老天不放過你,只是你自己不肯放過自己;并非不可以過得更好,只是你偏偏走上那條無論如何也回不來的不歸之途。解決這一切、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美好的辦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感恩。
    感恩父母,讓自己擁有了來到這個世界的機會;感恩朋友,讓自己的一生不會孤單;感恩愛人,讓自己感受到了最最溫暖的呵護;感恩師長,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富有深度;感恩對手,讓自己不斷的記得要努力;感恩生命,讓自己擁有享受生活的基礎(chǔ);感恩生活,讓自己可以活的多姿多彩。
    裝在套子里的人讀后感(六)
    我想,世界上不會有別里科夫這種人吧。而或許有,但別里科夫也只是契柯夫先生筆下眾多人物中的的一個。他心靈的禁錮被契柯夫先生稍帶夸張的描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讓我體會到了當時俄國社會的混沌與黑暗。
    世界在轉(zhuǎn)動:人類的科技在不斷創(chuàng)新,人類的思想在不斷進步,也許在不覺間,人類的身體也在緩慢的進化著。正如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xué)說一樣,只有積極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生物才會繼續(xù)生存;一味固守著舊思想、舊事物、舊觀念的生命,必會迎來過早的消亡……所以,別里科夫死了,在因恐懼而鉆入的套子里——死了,就像契柯夫先生筆下眾多的“主人公”一樣。他的死,也許不僅是一個人的死,也預(yù)示著陳舊的事物必將消亡。
    如今,我們的社會與當時比起來是如此發(fā)達,不再有沙俄,也不再有這樣殘暴的強權(quán);但是,如果人們不能積極、大膽地去接納新的事物,別里科夫就永遠在我們身邊。所以,我們定要不斷汲取新的知識,萬萬不能滿足現(xiàn)狀——要作有熱情的人,無論對古人的哲理,還是對先進的技術(shù),或是嶄新的人生觀,都在等待著我們?nèi)ャ@研!
    大自然的規(guī)律已定,迎接我們的,是各自不同的道路……
    裝在套子里的人讀后感(七)
    《裝在套子里的人》姑且不論這種刪節(jié)是否會偏離契訶夫原作的主旨,就直接截取的與別里科夫有關(guān)的內(nèi)容而言,筆者以為,課文刪掉了幾處精彩之筆,令人感到實在可惜。 第一處是關(guān)于華連卡的介紹:……她長得也高,身材勻稱,黑眉毛,紅臉蛋——一句話,她不是姑娘,而是蜜餞水果,那么活潑,那么愛熱鬧;老是唱小俄羅斯的歌,老是笑。她動不動就發(fā)出響亮的笑聲:“哈哈哈!”……把我們,連別里科夫也在內(nèi),都迷住了。
    第二處是別里科夫關(guān)于婚姻的自白及相關(guān)介紹:“不成,婚姻是終身大事;人先得估量一下將來的義務(wù)和責(zé)任……免得日后鬧出什么亂子。這件事弄得我煩死了,我好幾夜睡不著覺。我得承認我害怕:她和她哥哥有一種古怪的思想方法;您知道,他們對事情的看法那么古怪;她的性子又很野。結(jié)婚倒不要緊,說不定可就要惹出麻煩來了。” 第三處是柯瓦連科對別里科夫的評論:“我不懂,”他常對我們說,聳一聳肩膀,“我不懂你們怎么能夠跟那個愛進讒言的家伙,那幅叫人惡心的嘴臉處得下去。……不行,諸位老兄,我再在你們這兒住一陣,就要回到我的農(nóng)莊上去,捉捉龍蝦,教教烏克蘭的小孩子念書了。我是要走的,你們呢,盡可以跟你們的猶大在這兒住下去,教他遭了瘟才好!” 第一處比較集中地刻畫出華連卡的性格,既有細節(jié)描寫,也有對比手法,一位美麗活潑、愛說愛笑、開朗大方的“女神”形象躍然紙上,令人過目難忘。
    第三處痛快淋漓地表達了柯瓦連科對別里科夫的深惡痛絕,將柯瓦連科思想進步、愛好自由、勇敢無畏的個性鮮明地表現(xiàn)了出來??峦哌B科兄妹(課文中為姐弟,下同)是作為與別里科夫相對立的形象出現(xiàn)的,他們代表著具有民主自由思想的進步力量,是有正常的人類情感的人,是敢于和“套中人”斗爭的人。因此,原文中柯瓦連科兄妹的鮮明形象對別里科夫式的“套中人”形象無疑具有重要的反襯作用。相比之下,課文刪掉了以上兩處內(nèi)容,柯瓦連科兄妹的形象性格缺少鋪墊,致使后面的情節(jié)顯得有些突兀,同時人物形象也比原文蒼白。 原文用將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敘寫別里科夫的婚事。在內(nèi)心深處,別里科夫?qū)矍椴粺o渴望,但是他身上既有的“套子”(如刻板的生活習(xí)慣,對生趣盎然的愛情生活的恐懼等)太厚重,他無力掙脫,他怕承擔(dān)結(jié)婚的義務(wù)和責(zé)任,他怕結(jié)婚會鬧出亂子。試想,一個連婚姻的義務(wù)和責(zé)任都不敢承擔(dān)的人,他的心靈該是到了多么麻木枯竭的地步!第二處正是對別里科夫這種心理的細致刻畫,描述了別里科夫?qū)Υ橐鰫矍榈膽B(tài)度,表現(xiàn)了他的性格分裂,進而昭示讀者:別里科夫既令人可笑,又是一個悲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