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多· 雨果(1802~1885), 法國十九世紀(jì)浪漫派領(lǐng)袖,在小說﹑詩歌﹑戲劇﹑散文和文藝?yán)碚擃I(lǐng)域都有重大建樹。他在19年的流亡生活中,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的名篇佳作,諸如廣為人知、深受歡迎的《悲慘世界》(1862)、《海上勞工》(1866)、《笑面人》(1869)等。出國留學(xué)網(wǎng)為您整理編輯海上勞工讀后感,歡迎閱讀。
海上勞工讀后感(一)
雨果在其于1866年發(fā)表的這部《海上勞工》中,著力地描寫了吉利亞特對十分器重他的船主勒蒂利埃的養(yǎng)女戴呂謝特的純潔的愛,為了搶救被破壞的迪朗德號的機(jī)器表現(xiàn)出的勇敢與才智,他孤身一人來到茫茫大海中的礁石上,遇到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狂風(fēng)暴雨,驚濤駭浪,缺少食物,缺少淡水,缺少工具,最后又險遇章魚,以及最后為成全其心里愛戀著的戴呂謝特與柯德萊神甫而作出的犧牲。真是叫人催淚而下,感動不已!
這篇著作的另一個看點我認(rèn)為是他的語言及寫作風(fēng)格,雨果用簡練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個又一個場景,但卻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文中的細(xì)節(jié)更然我為之驚嘆,諸如航海的術(shù)語,地方語言,神鬼傳說,風(fēng)土人情,氣候情況,島民的勞動與生活等要不是作過深入調(diào)查或親身經(jīng)歷過或是這方面的專業(yè)人才很難想象他能寫得如此繪聲繪色,栩栩如生。
文中有這么一段:“……從普通人到先生要攀登一把梯子,首先是第一級,大家只是直呼其名,我假定是皮埃爾吧!接著是第二級,叫皮埃爾鄰居;第三級,皮埃爾老爹;第四級,西爾·皮埃爾;第五級,梅斯皮埃爾;最高一級才是皮埃爾先生。”這段是對當(dāng)時等級制度的描寫,語言簡練細(xì)致,讓人們回到了19世紀(jì)的法國,想起了那動蕩不安的社會,等級制的層層深入亦是對中心的深入,感情真摯,表達(dá)自由,形象生動,易于理解。
更經(jīng)典的是他那出奇的“真實”的語言寫作風(fēng)格,這源于他對航海知識的了解,特別是對格恩西島各方面情況的了解。他將以前的船與現(xiàn)在的船作比較,為讀者講述了船的各個部分,如何駕船,如何航行,如何躲避礁石和風(fēng)暴,格恩西島附近的海域又是如何,哪有暗礁,哪有海岸……他都在書中各讀者作了翔實充分的交代,這簡直超出了一個作家的范疇,令我又佩服又驚嘆,真是不容易啊!后來查了資料才知道,這還多虧了他的逃亡生活。在他漫漫逃亡之旅中來到了格恩西島,正是這此次邂逅給了他日后寫作無限的源泉。作者親臨英吉利海峽的多座海島,特別是格恩西島的風(fēng)土人情、氣候情況和島民的勞動與生活情況作了詳細(xì)的調(diào)查了解,并去塞爾克島觀察水手攀登懸崖峭壁的驚心動魄的情景,參觀走私販子的藏身巖洞,以及主人公吉利亞特與巨大的章魚的英勇搏斗的生動描繪,均與他在流亡期間所積累的豐富、精確的海上生活知識息息相關(guān)。這種種寫作之前的精心準(zhǔn)備才促成了這篇不朽的佳作。真是難能可貴呀!www.liuxue86.com
“詩情畫意”我看是他作品的另一大特色了。例如:“一類人繞著他們的田地走,度過了一生;另一類人是燃著地球走,度過了一生;這是兩種耕地的莊稼人,土地上的莊稼人和海洋上的莊稼人。”“人的心是一個老練的密探。”“繼承和財富所創(chuàng)造的專業(yè)用語中,死亡就是希望。”……語言是那么富有含蓄哲理,但又一針見血。通過類比寫了兩類莊稼人,通過比喻寫了人類心靈的探索,步步靠近,通過諷刺點明了現(xiàn)人的逝世給后人帶來了無限的財富。這種藝術(shù)化的語言委婉但又犀利無比,比起直露露的敘述更富表現(xiàn)力,也更容易讓人接受???雨果不愧為文壇的巨匠啊!
總之,雨果用他豐富的情感、敏銳的觀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濃重的色彩描繪社會現(xiàn)實,通過與現(xiàn)實的抗衡來襯托對人物褒貶,重視現(xiàn)實,真實再現(xiàn),不吹噓,不夸大,想象合理豐富,但又不脫離實際,感情真摯、表達(dá)自由、語言樸素自然。這也是永遠(yuǎn)值得我們要學(xué)習(xí)的!
海上勞工讀后感(二)
暑假前打算精讀周國平先生的《善良豐富高貴》一書,卻因了題材及內(nèi)容的重復(fù)只略覽了一遍了事。從網(wǎng)上給兒子購置的《海上勞工》卻以極豐富的內(nèi)涵與強(qiáng)大的故事場景吸引了我的眼球:這是一部震撼人心靈的巨著,這是一篇描寫命運與自然抗?fàn)幍牧ψ鳎瑫r它又能讓我們從中領(lǐng)略到十九世紀(jì)一段別樣的人生經(jīng)歷。
該書是法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家雨果創(chuàng)作的。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言:宗教、社會、自然,是人類的三種斗爭的對象,這三者同時也是人類的三種需要。要滿足這三種需要,就包含著三種斗爭,人生神秘的苦難便源自所有這三種斗爭。三重沉重的命運壓在我們身上,亦即教理的命運、法律的命運和自然的命運。在《巴黎圣母院》一書中揭示了第一種命運,在《悲慘世界》中指出了第二種命運,在該書中筆者闡釋了第三種命運。在桎梏著人類的這三重命運之中,又交織著內(nèi)心的命運這一最沉重的枷鎖,亦即人類的心靈。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到該書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以及它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雨果先生在用心靈書寫著主人公的內(nèi)心掙扎,也在極力的抒發(fā)著主人公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別樣的人生追求。
小說著力描寫的是主人公吉利亞特對勒蒂埃利大師傅的養(yǎng)女戴呂謝特的純潔的愛。吉利亞特在根西島上是特立獨行的,但就因在雪后的草地上,戴呂謝特寫下了“吉利亞特”的名字,并對他莞爾一笑,吉利亞特便篤定終生:為了心愛的人,他可以犧牲一切。他經(jīng)常躑躅于布拉維宅的花園墻根下,遠(yuǎn)眺著心上人的一顰一笑,春潮蕩漾;他也會不知疲倦的吹著同一首風(fēng)笛與風(fēng)雨中徘徊,但,他卻從未與心愛的姑娘說一句話,直至迪朗德號的失事。勒蒂埃利被騙走了所有的積蓄,他終生的寄托——迪朗德號也遇難于海上,戴呂謝特為拯救養(yǎng)父,順嘴說出“誰救回迪朗德號,我就嫁給他”。 吉利亞特的機(jī)會來了,他不可思議的駕著他的凸肚形帆船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他變成了地道的海上勞工,他開始了無休止的與大自然的抗?fàn)帯?BR> 他與狂風(fēng)斗爭。海水翻騰,沖向天空,這是海風(fēng)的力量;烏云籠罩,隨心所欲,推波助瀾,激怒波濤,這亦是海風(fēng)的力量;空中氣流翻滾,海里浪沫飛濺,蒼穹不知所措,茫無目的地打起響雷,這更是海風(fēng)的力量。他注定要與這海風(fēng)為伍,干脆他就沉湎于此,爭斗著,樂此不彼。他與怒濤作戰(zhàn),他與海鳥為伴,他與食人章魚殊死搏斗,他迎接“瀑布式閃電”的到來,他馴服桀驁的浪潮……在天翻地覆中,他的斧擊聲鏗然;在昏天黑地里,他拯救機(jī)器不知疲倦;在風(fēng)暴已經(jīng)暈頭轉(zhuǎn)向時,他則更加清醒、堅強(qiáng)、凜然。這場動人心弦的戰(zhàn)斗中,一方是無休無止的風(fēng)暴,一方是永不疲倦的勞工。在這種斗爭中,顯示了人類無窮的力量,但這種力量,不是愚昧的蠻力,而是理性和毅力以及犧牲的勇氣,它包含了人對于他人的愛,若沒有這種愛,又怎能承擔(dān)起犧牲的風(fēng)險呢?
吉利亞特贏了,他戰(zhàn)勝了自然,帶著對幸福的憧憬又蜷縮于心愛故娘的窗前。但命運卻捉弄了他,他發(fā)現(xiàn),戴呂謝特已委身于年輕英俊而又富有的神甫埃伯內(nèi)齊爾。勞工吉利亞特面色蒼白,衣衫襤褸,遍體鱗傷,他有與天斗與地斗的勇氣與膽魄,但在心愛的姑娘面前他卻選擇了退卻、緘默、消失,以成就幸福人兒的永遠(yuǎn)未來。
讀到這兒,我心緒復(fù)雜,暗自流淚:吉利亞特的命運竟是如此的多舛,他的心靈竟又是如此的善良,不管是在海上搏斗,還是在選定人生時,他竟然都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我的心被深深震撼,震撼不僅是他那兩次犧牲,而是他那高貴的心靈!與背信棄義的朗泰納與狡猾陰險而又作惡多端的克呂班相比,他真的具有一番別樣的精神追求,一種犧牲小我而成就他人的英雄主義人生。
在雨果看來,“人體完全有可能只是一層外表。它遮掩了我們的真-相,擴(kuò)大了我們的光明或我們的黑暗。而真-相,則是心靈。從絕對意義上講,我們的面孔是一張面具,真正的人,是處在人的外表之下的部分。倘若人們能夠發(fā)現(xiàn)潛藏、蜷縮在被稱為肉體的這一遮屏后面的人,那定會驚愕不已。人們犯有普遍的錯誤,那就是把外表的人當(dāng)做真正的人。”是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帶著面具生存,我們也常常會被面具所迷惑、上當(dāng)或受騙。此時我卻明白了,要體味真正的人生、認(rèn)識真正的人性得需要心的呼吸、心靈的交融方可實現(xiàn)。
吉利亞特是勇者的化身,但他更是真、善的寫照;他的一生是貧寒交加的,但他又是精神追求的富足者;他是自然斗爭的勝利者,但他卻又是命運的屈服者。讀罷此書,我感覺領(lǐng)略了一番別樣的人生,是我所追求?不全是。但吉利亞特的執(zhí)著、堅韌、勇敢、善良卻深入腦際:他能巋然面對窮兇極惡的海上風(fēng)暴,我們生活中的溝溝坎坎又算得了什么?他能兩次拯救情敵——神甫埃伯內(nèi)齊爾,并把永遠(yuǎn)的祝福送給他,我們又為何不能心底坦然的面對各種競爭的對手?大愛不言謝,在吉利亞特的身上表現(xiàn)得是何等的明了,乃至為愛可犧牲一切,哪像我們總不忘“奉獻(xiàn)與回報”的無休止辯論?
《海上勞工》,讓我飽賞了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讓我認(rèn)識了一個叫吉利亞特的勇士,讓我領(lǐng)略了一種別樣的人生,更讓我從中明白了一個人生的哲理。
海上勞工讀后感(三)
夜色正濃,《海上勞工》的余溫還未散盡,拿起筆和紙伏案而寫。將壓抑一天的震撼和對朝圣者的尊崇刻在白紙上,我不知道除了寫下這些還能以什么方式闡釋這種滿懷的澎湃之情,以此來哀悼那片大海和吉利亞特。
情是力量的駕馭者,人體是能量的核心,情便是寄生的思想。將純潔的愛戀視為信仰,與之共生死。一旦信仰離去,便只剩下空體,唯有一死了之,以示衷心。
雨果先生的《海上勞工》是從罕見的雪天述起。也許這雪的純凈正代表著情字的解釋。被稱奉的‘魔怪’吉利亞特邂逅了單純美麗的貴人小姐戴呂謝特,這種戀情并不是相互的,而是吉利亞特的單相思。正如飛蛾欣喜于紅艷的火苗,小蟲迷上了綻放的豬籠草,小魚嗅到了馨香的魚餌。一開始便已為悲劇的收場做了鋪墊,埋下伏筆。吉利亞特以其‘魔力’(其實是勤奮的結(jié)晶)挽回了戴呂謝特父親勒蒂埃利的船機(jī)和遺失的金錢。高興萬分的勒蒂埃利要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這是吉利亞特做夢都想得到的。風(fēng)笛在召喚著自己的戀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吉利亞特卻硬生生的說了‘不’。鏡頭轉(zhuǎn)到那魚餌座椅,粗心的人會在這里丟了性命。漲潮是難預(yù)測的,一旦襲來,勢如破竹防不勝防。而恰恰吉利亞特曾救過一個粗心的貴人。這個人也就是戴呂謝特深愛的男人埃博內(nèi)齊爾。命運給了吉利亞特一顆單純善良的心和一雙勤勞智慧的雙手,他卻在為自己挖建墳?zāi)?,將自己窒息在命運的糟粕里。
這個‘不’字是說給自己的,他不忍心將相愛的人因為自己而被拆散。當(dāng)埃博內(nèi)齊爾與戴呂謝特乘坐克什米爾號遠(yuǎn)去的那一刻,他讓海水沒過了自己的頭顱。這座海上墳?zāi)篃o形的在哀悼這種震撼人心的品質(zhì)。
命運,有是命運。讀遍雨果大師的文章,貫穿始終的就是這兩個字。無論是《巴黎圣母院》還是《悲慘世界》,或者是《笑面人》還有《海上勞工》,都得到了一一體現(xiàn)。正如自己被命運流放從法蘭西到布魯塞爾再到英屬的諸島,始終是這兩個字在作祟。正是十九年的流放生活讓他看到了勞動人民的樸實和善良。在冰封的社會黑暗里,這種流動的血脈卻會被無情的截斷。好人未必有好報,沒有人會承認(rèn)它的分量。好厚的一本《海上勞工》,選擇了在寒假讀,也是為了去體會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凄涼。吉利亞特頑強(qiáng)的在佛爾石礁與大海戰(zhàn)斗的場面依舊在我心底澎湃。常人無法理解這種出于對情信仰的瘋狂。海風(fēng)像刀刃般磨刀霍霍,鹽水肆虐沖擊著巖石,凸肚船都開始憎恨主人的無情,唯有用咯吱咯吱的呻吟祈求。
拋開圣爾普森這片海邊小村,吉利亞特的描述是用數(shù)不盡的字符架設(shè)的。遠(yuǎn)離人群,閉門自居,正是這種與世無爭,遠(yuǎn)離社會黑暗一塵不染的心才會筑起這座不朽的墳?zāi)?。海角屋如他的堅硬臂膀,與海相依為命同時又與海在抗?fàn)?。海是罪惡的,但他教不壞人,而他只會磨礪一個人。正是如此,這顆一塵不染的心才會讓歷經(jīng)罪惡的人覺得不解。吉利亞特一舉一動都在詮釋他的天真無邪。海水吞噬了他,容納了他,將他的那份純真與勤勞撒向海底。在陸地,這種結(jié)合體注定不能生存。只會被一點一點的推向死亡的墳?zāi)埂?BR> 凸肚船隨潮水在淺談顛簸,從此再沒有人能夠駕馭它了。像一片瓦,掙脫了屋頂,以為得到了自由,結(jié)果卻被摔得粉碎。蟹殼與僵死的魚蝦被潮水留在了淺灘,轟鳴的托運船迷霧中再次啟程。這片海域依舊在流著血。
海上勞工讀后感(四)
這部小說的前半部分,我讀的很認(rèn)真,后面瀏覽而過。雨果寫小說有些太不厭其煩了,我看得都有些不耐煩了。時時處處在講他對人和社會的看法。他的文筆和思想境界還是很高的,小說的立意也很深遠(yuǎn),發(fā)人深省,但就是有些啰嗦。故事的主人公吉利亞特又是一個與冉阿讓相似的人物。內(nèi)向,不善言辭,但是卻非常善良、勇敢,能夠為了別人,將自己犧牲掉,典型的一個基督徒形象,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吉利亞特在成全了戴呂施特與埃伯納茲爾后,悲壯的死去了,他活下去的希望被戴呂施特帶走了。我被吉利亞特感動了,女人嫁給這樣的男人其實挺好的。
海上勞工讀后感(五)
在朱老師的極力推薦之下終于購買了這本書。也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社會環(huán)境的不同,在讀完將近一半的時候感覺還是一頭霧水,很多紛繁復(fù)雜的事物和人物與主題毫無關(guān)系的卻大篇幅的描寫和刻畫。當(dāng)我耐著性子讀完的時候終于明白了作者的用意所在。
故事本身其實有點老套,一個關(guān)于與自然斗爭的故事,作者在序里面也說是人類與自然的抗?fàn)?,可是圍繞著暗戀寫,就多了幾分動人的因素。老套的情節(jié)沒什么苛責(zé)的,這個世界發(fā)生的故事有多少驚人的類似呢?可是,雨果畢竟是浪漫主義的偉大旗手,冗長的語言,在他充沛的感情,精湛的表達(dá)之下便不覺枯燥。雨果的文字,總是能激起我對純潔、美好的向往。
一個異鄉(xiāng)人吉利亞特獨自在小島上生活,被居民們猜忌和排斥。他是一個自學(xué)成才的醫(yī)生,技藝精湛的水手,還是本領(lǐng)高強(qiáng)的木匠,反正是一個多才多藝又內(nèi)向孤僻的年輕人,與世無爭。但是有一天,一個美麗的少女在雪地里用樹枝寫下了他的名字還回眸一笑,于是一場無聲無息又驚心動魄的暗戀開始了。然后是老套的情節(jié):少女許下諾言,誰救回父親失事的船只,就嫁給誰。于是吉利亞特冒著生命危險,經(jīng)歷重重險阻,救回了大船。但是歸來的他卻做不成得意的王子,因為少女愛上了英俊的牧師。吉利亞特十分痛苦,卻選擇成全。結(jié)尾時,他站在海邊的巖石上,目送兩人的船只離去。心愛之人的身影漸漸消失,而潮水在一寸寸上漲,漲過腳踝,漫過肩頭,直至淹沒了全身。
愛,有一種品質(zhì)叫高尚。
很難界定吉利亞特對少女的感情是愛情,可是當(dāng)戴呂謝特留在雪地上清晰的字跡“吉利亞特”,使他永遠(yuǎn)的和這個小姑娘扯上了關(guān)系,他長期封閉的心靈如初春干澀的突然,被愛的嫩芽沖破。于是,他為了愛義無反顧,他為了愛傾盡所有,而他的愛,僅僅是源自雪地上那輕描淡寫的一行字。
為了得到她的愛,他征服了怒吼的大海,書中一段和章魚戰(zhàn)斗的場面尤其激烈,在極度饑餓、極度疲勞的狀態(tài)下,被400只吸盤的章魚纏身,吉利亞特抓起了鋒利的尖刀,朝它的頭部刺去,然后用手腕一轉(zhuǎn),把頭整個翹下來,這才擺脫了那么難纏的一個對手。船身被海浪打成了兩半,吉利亞特憑借自己的機(jī)智,將之修補(bǔ)好,當(dāng)他開著象征了勝利與愛情的戰(zhàn)船,駛向海港時,他鼓起勇氣見了那位他朝思暮想的姑娘。
愛,也是無法控制的。
戴呂謝特愛上了年輕的牧師,他們結(jié)婚了。吉利亞特于是一個人來到潮漲的海岸,那艘象征他勇氣與志氣的大船,漸漸被海潮湮滅,而他也,慢慢的,慢慢的,永遠(yuǎn)地長眠于帶著咸腥的海水下。
吉利亞特的愛,深沉得催人淚下,愛她便成全她,甚至都不愿讓她瞥見自己的悲。在愛情面前,曾經(jīng)征服了洶涌波濤的勇士也脆弱不堪。原來,愛,是那么容易讓人有弱點。有愛就有弱點。
吉利亞特再也不會去搶奪,斗爭了,理想的愛人走了,人世間唯一的眷戀也不再有了,離開,讓黃沙帶走他的記憶,讓海風(fēng)吹散他悲泣。這個鋼鐵一樣的男人,在心里不知哭過了多少次,然而,只有死亡才可以為他的偉岸祭奠,在絢爛奪目的藍(lán)色天空下,一個身體的泯滅,卻使一個靈魂,一顆令人敬畏的心靈噴薄欲出。
雨果說過,那個嚴(yán)厲而溫存的根西島,是他的流亡之地,也是他今后可能的墓地。雨果將之視為棲息地的一個普通小島,是一個寫滿愛,搏斗,抗?fàn)?,也有舍棄的地方?BR> 突然間很想看雨果的傳記,因為不明白他這樣寫,是否暗示了他的某些經(jīng)歷和情結(jié),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雨果的愛掩藏的很深,而且,這一段感情是濃烈的,持久的,含蓄的,沒有了散文和詩歌里的直抒胸臆,這個世紀(jì)老人,用他白發(fā)里的滄桑和智慧,為我們書寫了一個博愛和升華的故事。
海上勞工讀后感(六)
出于對雨果《巴黎圣母院》,《笑面人》的眷戀,我讀完了這部同樣感人至深的《海上勞工》,主人公吉利亞特,為了救回勒蒂埃利大師傅的汽輪發(fā)動機(jī),孤身一人置于殘暴的大海之中,面對自然的瘋狂,面對條件的險阻,面對兇殘的大章魚,他憑著自己的毅力,讓大自然見證了什么才是奇跡,什么才是偉大,然而當(dāng)他凱旋回家時,命運卻不再眷顧他。勒蒂埃利答應(yīng)將戴呂謝特嫁給他,當(dāng)戴呂謝特卻暗自愛上了一位年輕的神甫,當(dāng)?shù)弥耸轮?,他悵然若失,但他那美好的心靈卻成全了他們,不但如此,還暗自為他們舉行婚禮,將自己原本買的戒指給了小神甫,讓他在典禮上為新娘戴上。
讀到這兒,我`暗自流淚,太偉大了。吉利亞特的心靈竟如此的善良,不管是在海上搏斗,還是在選定人生時,他竟然都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我的心被深深震撼,震撼不僅是他那兩次犧牲,而是他那高貴的心靈啊!無父無母,只有一幢穿風(fēng)小樓的吉利亞特,像一切的年輕人一樣向往著美好的未來,但家中貧苦至極,只要靠著雙手塑造未來,當(dāng)自己成功時,當(dāng)美好的未來展現(xiàn)在他面前時,他憑什么放棄這一切,他本可以像那些小貴族一樣生活于安逸之中,但他拒絕了。拒絕了生活,到最后竟拒絕了生命,這一切的一切來得太突然,我的心像被撞擊似的。不禁又浮起《笑面人》中格溫普蘭的身影,他們都放棄浮華只是因為他們都知人間親情愛情的可貴,吉利亞特舍棄了自己,只因為讓戴呂謝特,和神甫能生活美滿,更使人敬佩的是他并沒有后悔先前在船上付出的一切,他知道,他與勒蒂埃利大師傅的親情就是靠這互相幫助而聯(lián)系在一起的,自己在危難時能幫他一把,也是個做朋友的本分而已。也有些人說吉利亞特是為了得到戴呂謝特才出手相助的,但是非已不重要,雨果只是想通過吉利亞特那人生的最后一幕,即望著遠(yuǎn)去的克什米爾號。當(dāng)那船消失在天際時,他的腦袋也隨著上漲的潮水鞭叱。吉利亞特在金錢與愛情之中更注重后者,但愛情沒了。金錢又有何用,一切都沒了,連希望也像這遠(yuǎn)去的海輪一樣沒于蒼海,那么自身又有何價值呢?于是他就像格溫普蘭那樣,選擇了永辭。
在如今的社會上,像克呂班師傅那樣為了錢,可以舍棄一切乃至生命的,大有人在,他們將金錢視為生命,將一切的人間真情視為利用的對象,通過朋友的友誼,謀取巨款,當(dāng)大富大貴時卻翻臉不認(rèn)人,在他們眼中哪來的“茍富貴,毋相忘”,哪來的“人有恩與我不可不忘”。他們只是社會的敗類,與吉利亞特,格溫普蘭差之千里,他們是金錢的奴隸,將自己的人出賣給了這堆不義之財啊!
我寫這篇讀后感只是因為體會到了雨果先生的用意所在,信手起筆,只是將這幾世紀(jì)以來人類丑陋的一面了然于眾罷了!
海上勞工讀后感(七)
雪地上那輕描淡寫的一行字——關(guān)于《海上勞工》和愛情 看到河燈,煙花,孔明燈,玫瑰花,愛侶。 看相片,夜色里如花的笑容。 ——七夕 沒想到到了20歲,還會被人問是否相信愛情。這問題似乎與我是否相信并無關(guān)系,它真真切切的存在著,只是不見得和每個人相關(guān)而已。前天看一個港產(chǎn)媚俗愛情文藝片《十分愛》,里面一個男孩死后,他的媽媽對他一直喜歡的女孩說,“他拍得相片左邊永遠(yuǎn)留著你的位置。”女孩無法自持,哭倒在欄桿。 然而,那件瘋狂的小事不一定是愛情。
吉利亞特對戴呂謝特的感情到底是不是愛情,我也不敢妄斷。路老師給這個故事里的愛情的題目是:愛有一種品質(zhì)叫高尚。的確,吉利亞特為了他對戴呂謝特盲目而真摯的愛,毅然接受了那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搶救被破壞的迪朗德號的機(jī)器;而在戴呂謝特本該實現(xiàn)諾言和吉利亞特終成眷屬的時候,他卻悄然身退,甘心成全戴呂謝特與柯德萊神甫,甚至,不愿讓心愛的人內(nèi)心有絲毫歉疚。“雨果在書前寫道:“宗教、社會、自然,這就是人類的三種斗爭這三種斗爭同時也是人類的需要。……在桎梏著人類的這三重命運之中,又交織著內(nèi)心的命運這一最高的命運,亦即人類的心靈。” 對于整個世界來講,吉利亞特是一個無關(guān)緊要的存在。戴呂謝特留在雪地上清晰的字跡“吉利亞特”,使他永遠(yuǎn)的和這個小姑娘扯上了關(guān)系,他長期封閉的心靈如初春干澀的突然,被愛的嫩芽沖破。于是,他為了愛義無反顧,他為了愛傾盡所有,而他的愛,僅僅是源自雪地上那輕描淡寫的一行字。那種在被茫茫世界遺忘了一輩子后第一次感覺到被一個年輕美貌的異性所認(rèn)同的幸福感,正是戴呂謝特在無知無覺的情況下,可以給與吉利亞特的一切。 他們兩不相欠?;蛟S吉利亞特的付出與犧牲,是英雄主義偉大的獻(xiàn)身,但戴呂謝特給吉利亞特的,卻是一跳通向愛的光明大路。 朋友分分合合。
坐在咖啡館喝光18塊錢一杯的沒有絲毫咖啡味道的冰摩卡,耳邊是曾經(jīng)心疼的姑娘被傷了心的故事,昏暗的燈光里,聲音在心底勾勒出情節(jié),在恰當(dāng)?shù)臅r刻,泛濫著情緒。各種各樣的理由,讓兩個人走到一起,讓兩個人背道而馳。即便我們口口聲聲說起愛情的時候,也會傷了心,兩顆心翹首觀望,到最后都只是舔著自己的傷口,不愿意多看對方一眼。 “愛結(jié)束了,吉利亞特的生命也就此完成了,他的死亡無可挑剔。”雨果把這位主人公比做了普羅米修斯,愛的普羅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