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什么意思

字號:


    秋分之“分”為“半”之意,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jīng)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秋分之后,北極附近極夜范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范圍漸大。
    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jié)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fā)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氣象專家介紹說,按農(nóng)歷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xiàn)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xù)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xiàn)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于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jié)。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秋分時節(jié),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qū),均先后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qū)雨季剛剛結(jié)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jié)。也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重要的節(jié)氣,秋分后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農(nóng)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qū)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
    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秋分棉花吐絮,煙葉也由綠變黃,正是收獲的大好時機。華北地區(qū)已開始播種冬麥,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qū)正忙著晚稻的收割,搶晴耕翻土地,準備油菜播種。秋分時節(jié)的干旱少雨或連綿陰雨是影響“三秋”正常進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別是連陰雨會使即將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爛或發(fā)芽,造成嚴重損失。“三秋”大忙,貴在“早”字。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適時早播冬作物可爭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越冬,為來年奠定下豐產(chǎn)的基礎。“秋分不露頭,割了喂老牛”,南方的雙季晚稻正抽穗揚花,是產(chǎn)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早來低溫陰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氣,是雙晚開花結(jié)實的主要威脅,必須認真做好預報和防御工作。
    秋分養(yǎng)生
    一、多補水,去秋燥
    秋分過后,暑熱余氣漸消,天氣會越來越干燥,人們經(jīng)常會感覺皮膚干澀、鼻子干燥、嘴唇干裂、咽干等情形。
    秋季五行金當令,金對應五臟中的肺。所以這一時節(jié)的養(yǎng)生,重在益肺潤燥。
    所以,平時一定要多飲水、多喝湯、粥等,去除秋燥之氣。王浩驊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喝水以“一次少量、多次緩飲”為宜。
    二、及時增減衣物
    秋分時節(jié),晝夜溫差大,早晚氣溫低,中午時候的氣溫有時候則堪比夏天。而且還有“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每下雨后氣溫就會明顯下降。
    這樣的天氣情況,為了身體健康,就要及時增減衣物,早晚穿的多一些,以免著涼感冒;中午穿的少一些,以免上火。
    這時候比較合理的衣著是:上衣是短袖+外套,下身長褲或長裙。
    三、運動不可過量
    金主收斂,秋天的陽氣正處在收斂內(nèi)養(yǎng)階段,這一時節(jié)的運動也應該順應這個規(guī)律,運動不可過量,運動項目也不宜太過激烈,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時適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是這個時節(jié)的首選,這樣既可調(diào)養(yǎng)肺氣,還可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四、心態(tài)要平和
    秋分時節(jié),雖然秋意尚淺,樹葉尚未枯黃凋零,但空氣中已經(jīng)蘊含了一定的肅殺之氣,這與金當令是分不開的。對人的情緒很容易造成影響。
    尤其是刮風下雨的天氣,更容易讓人平添一份秋天的惆悵。再看看“愁”字是怎么寫的,秋天的心啊,老祖宗造字可是都有說道的。
    為了保持心態(tài)的平和,就用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聽著舒緩輕快的音樂,讀一些修身養(yǎng)性的書,對情緒的調(diào)節(jié)很有好處;書法、繪畫也是不錯的選擇;還可以打打太極、登高望遠,都可以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
    五、飲食均衡,不盲目進補
    秋分是晝夜平分的節(jié)氣,也就是平分了陰陽。養(yǎng)生時也要注意陰陽平衡,表現(xiàn)在飲食上,就是營養(yǎng)均衡,不可過量。
    不少朋友經(jīng)過了苦夏后,總覺得自己夏天攝入營養(yǎng)不足,需要好好補一補了。而這時節(jié)天氣不冷不熱,瓜果蔬菜紛紛上市,更是讓人胃口大開,一吃就不可收拾,體重增加在所難免。[5]
    心理疾病
    悲秋是一種心理,古人的醫(yī)學難以對其進行客觀正確的解釋,但根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理論,悲秋并不是文人墨客們吃飽了撐著而為賦新詞強說愁,它其實是一種源自身體的精神衛(wèi)生問題,倘若放任不管,將導致心情長期壓抑,進而引發(fā)其他更為嚴重的心理疾病。
    那悲秋是如何引發(fā)的呢?根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分析,人類社會雖然與自然界呈一種對立狀態(tài),但人始終保持著自然性,身體對溫度的變化極度敏感。立秋之后,人體感知到氣溫降低,內(nèi)心深處與生俱來的對寒冷的恐懼浮上意識表層,如果再加上些體燥的不適感,人的心情肯定會變得糟糕。又因為秋涼之后,目睹自然界滿目蕭索,本就有些糟糕的心情會轉(zhuǎn)換成遲暮、悲傷的情緒。
    這種悲秋的情緒并非文人墨客的專利,它是每個人都有的,只不過讀過一些書的人懂得更深刻地去表達它。那么,這種情緒又該如何排遣呢?它可以從生理、心理兩個方面來解決。
    首先,悲秋的主要原因是人體對氣溫變化的不適應,即遭遇了體燥的困擾。只要解決體燥,悲秋就好了一大半。如果覺得麻煩,還可以通過大量喝水來解決,如果一天對清水的攝入量為體重的7%—8%,加速體內(nèi)新陳代謝,體燥癥狀定會大大減輕。
    其次,從心理角度加以分析,雖然悲秋是一種普遍的情緒,但對各種不同性格的人造成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其中性格沖動、心胸磊落者不大可能長時間感傷;心思細密,理性者會在傷懷時及時調(diào)整心態(tài);而感性者卻容易陷入悲秋的情緒中難以自拔。
    因此,如果你在瑟瑟秋風中遭遇了一種莫名的情愫,心情郁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性格采取以下措施。
    如果你是一個直率、開朗的人,建議你通過運動來排解情緒。年輕人可以進行慢跑、打球、游泳等運動,而上了年紀的人可以散步或者做體操,適當?shù)倪\動不但可以緩解體燥,還能讓心情相對平和,凝神靜氣。
    如果你是一個理性、支配欲望很強的人,建議你通過加強學習和技能鍛煉來排解情緒,并時刻注意自己的進步。譬如你今天又背下了20個英文單詞,掌握了一種昨天不曾掌握的工作方法,這都會讓你心情愉悅。
    如果你是一個性格外向,但比較情緒化的人,建議你通過與朋友聯(lián)絡感情的方式排解情緒。在秋天,你可能害怕的是孤獨,當你發(fā)現(xiàn)身邊有很多朋友,你能分享他們的很多快樂,一切憂郁都會隨風而逝。
    如果你是內(nèi)向的人,建議你在傷感的時候找要好的朋友聊聊天,找自己最信任的人尋求安慰,和他們在一起,你就會覺得安心。
    最后,要重點提醒單身的朋友,秋分之后是愛情多發(fā)的季節(jié),很多人會因為害怕寒冷而更渴望愛情,尤其是那些性格內(nèi)向,柔情似水的女孩子。如果你還沒有心儀的對象,就小心注意身邊的愛情機會吧,如果你有了心儀的對象,秋天正是加強攻勢的好時機哦。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