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該用什么詞語來形容那段成就我2007年夢想的日子,語言總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達。高三的生活同樣夾雜著很多的味道,讓每一個認真走過了得人無法再回首時說完其中的情感。一個個相似卻不相同的日子在我現(xiàn)在的腦海里已經(jīng)成為回憶:空氣中恒久漂浮著的粉筆屑,擦了有些寫了又擦不停更換的板書,班主任用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神棍,數(shù)學課上江西一道題 數(shù)學課上講析一道題目N遍,我們還沒弄懂時老師恨鐵不成鋼的郁悶表情,我和我的同學抱著彼此或大或小但都很遙遠的夢想,每天近乎麻木的努力做做一個稱職的沒有一丁點歪思邪念的高三生。慶幸在那些一無所有的日子。我們永不放棄的夢想照亮了在路上的我們。
每個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從初中開始,我的夢,就是復旦大學。高三了,我似乎感覺伸出雙手就可以碰觸到我的夢想,每天無數(shù)次被灌輸高考這個概念,除了背水一戰(zhàn),我別無選擇。我在床頭的小柜子上刻了幾個大字:殺進復旦!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那時的我“殺氣騰騰信誓旦旦”的樣子。每天起床后我就默念一次。我老老實實,安安靜靜地過著同樣的生活,心如止水。旅游,瘋狂網(wǎng)上購物,八卦,戀愛問題……都被我忍痛拋棄了,長達7年的Q齡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個能一邊娛樂一邊學習的人,厭倦總是有的,偶爾也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對夢想的瘋狂在初入高三時達到了極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來臨之際幻化成自己早已認定的那個大學之夢,夢想的動力強大得讓我躊躇滿志躍躍欲試。
從老師公布高考復習進度表開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開始記錄我的高三。在第一頁上,只有幾個字:復旦,等著我!第二頁,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標——650分以上。第三頁,是一段話:“我知道,一切都會有的。我會擁有大考小考的失敗,但永遠不會放棄努力與夢想。環(huán)境只能影響我,不能決定我的未來。決定我的未來只有我自己。踏踏實實做好手邊的事,努力讓夢想照進現(xiàn)實。”這三頁,一直默默地支撐我整個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師說的:飛不飛得出這漫漫大山,就看這次高考了。許多有夢想的同學和我一樣在心中默念著“必須贏下這場這場戰(zhàn)役”!
高三上學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來臨,也是從那刻起我開始感到高考的真實。國慶放假的幾天,我一天也不敢邁出家門,從祖國生日那天開始,一直到4天后放假結(jié)束,每天早上7點起床,一直做作業(yè)到凌晨1點,其中的吃飯和午休都在書桌上完成。我悶在家里狠命學習,睜開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做好頭天晚上沒完成的數(shù)學題,累了就幻想著拿到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情景。我真的那樣癲狂地甘愿做一個最老實的學生……后來我才知道,每個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經(jīng)歇斯底里過。
做個會思考的書呆子又何妨呢?
月考過后,學校的宣傳欄熱鬧起來,上面寫著許多關于高三的榜單和通知,突然覺得我的高二已經(jīng)走遠了,遠得我看不到一點曾經(jīng)的影子。我只站在那里發(fā)愣,明白了自己貼在書桌上的那句話不再有故做姿態(tài)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學習,也不是讓學習滲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習,盡量讓自己在每一個時間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于高考。“為了高考,做個會思考的書呆子又何妨呢?”我想著。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復,簡單充實,略顯乏味。但是沒有關系,我愿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學校五樓教室時我氣喘吁吁睡眼朦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問問題:“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紹一下……”或者面對著成堆發(fā)下來的還飄著油墨味的復習資料,有點神經(jīng)質(zhì)地發(fā)牢騷:“最近紙張是不是降價了,以至于學校毫不吝嗇地發(fā)了這么多?”隨后,在座位上翹著腳忘乎所以地抱著書捏著筆拼命背歷史,分朝代和專題背,背到連書都想扔到窗外去;中午吃飯時嘴里塞著飯同時翻看著下一步的學習任務,把自己想得比國家總理還忙;放學后在操場上慢跑,還逼自己邊跑邊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數(shù)學題,像許多文章里面描述的一樣,旁邊放著一杯咖啡,其實有沒有咖啡無所謂,我也沒喝過幾次,或許僅僅是一個象征性的東西罷了……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這樣的一天會不會讓別人很“鄙視”和覺得太夸張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這么過來的,我是一個尋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機械般地吃著飯,上著課,做著題,平靜得如同家鄉(xiāng)的小城,永遠都不會有什么大事發(fā)生。
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
臨近高考那段時間,各種各樣品種繁多的試卷如約而至,輪番轟炸,躲都躲不了。月考已經(jīng)不算什么了,每周一大考,三天一小考,這還只是學校的硬性規(guī)定,各科老師還商量著什么時候時機對頭了再來和同學們用試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戰(zhàn)斗力”。從下學期開始我們年級的課程表全面改版,兩節(jié)課連堂上那絕對是正常情況。我們每天都會交上N張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復習心血的試卷,也會收獲N張批了鮮紅分數(shù)的試卷。分數(shù),這個具有強烈刺激性質(zhì)又很值錢的家伙,在2007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讓包括我在內(nèi)的所有高三學生震懾不已,即愛又恨。雖然我早已“身經(jīng)百戰(zhàn)軟磨硬泡”地成為了考試老手,可遇到考試我還是擔心考不到好成績,“百煉沒有成鋼”的郁悶籠罩著每一次將來的測試:感覺自己為數(shù)學付出了許多個白天和黑夜,卻沒得到期望中的紅蘋果。文科綜合也是我刺痛我神經(jīng)的一科,4分一道的選擇題,十幾分一道的簡答題,稍微一疏忽就眼睜睜地看著好好的分數(shù)突然沒了,像錯過一場華麗的邂逅,最終一無所獲??杉词惯@樣,我依舊每天嚷嚷著要考復旦,依舊每天拿著繁多的試卷仔細地做著,因為我的選擇是沒得選擇,所以我一直學啊學……
我喜歡有周期地學習,我的學習計劃性非常強。一般月考前兩個星期,我就會抽出一天時間把這兩個星期每天的日程都填滿,一步步循序漸進地復習,每科每天的任務都會很重。月考前的那兩個星期是我最累的時候,因此每一次月考后我都會犒勞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與壞,只要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復習。我一直都奉行著“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原則。我是超級shopping迷,飾品店是我的最愛,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讓自己擁有美麗的小心情,然后躲在小房間里用塔羅牌和自己游戲,玩到我滿意為止,那是一件總是讓我充滿期待與驚奇的事情,這也許算是我高考無趣生活中最好的點綴。生活總得有點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學習的時候,潛意識里要告訴自己,過了這個坎兒,會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著你,這時效率就會高很多,再難熬的分分秒秒也會覺得值得。高考前的15天的一個早晨,我很安靜的端詳著鉆進窗縫的那一米陽光,那么柔和卻又充滿力量的照在我鋪開的書面上。我知道,剩下的那些天,我必須堅持一心一意地去努力。我還如往常一樣的度過了高三生活中最后的那段時光。沒有特別的釋放和最后的狂歡,心好像沉在某個寂靜之處,不知道哪來的鎮(zhèn)靜和風清云淡。
未來的成功與每個人都是等距離的
高考的前天,提前進入去看考場時,一個人也沒有。我循著序號做到了我的位置上,環(huán)顧著空蕩蕩的教室和一字排開的桌子,心里問自己:明天我就會在這個地方了,我能從這拿到去復旦的通行證嗎。轉(zhuǎn)頭望見過道上掛著的,積極準備坦然面對,得大紅色橫幅。我想或許就是僅此而已吧。兩天的高考過得很平常。除了英語是小睡了15分鐘。我35分鐘完成了語文作文,25分鐘答完了數(shù)學的選擇和填空。真正考完走出考場的那一刻,面對老師,我說的第一句話時,我把試卷都填滿了,除了數(shù)學的最后那道題,我很滿足了。往家走的時候,心中藏著我對自己說的話:高考,無論好壞,我都坦然接受,我真的盡力了。考完的第二天我就對了答案,估了分數(shù),按照往年的錄取情況,我的分數(shù)能上復旦了,我似乎掂量到了那封通知書的重量。我興奮了好久,所有對未來的期待和擔憂都在我幻想著通知書大架光臨時成為我狂喜的碎片。后來知道自己成為了狀元,高興了一陣子,但我真的沒有在狂喜,雖然我也曾想過那個名號。隨后去南寧參加招生咨詢會,面對著狀元的身份,老師和爸媽的腦子里全是北大北大,一時間我也變得茫然失措了,我終究放棄了我最初的夢想復旦,選擇了北大。北大的魅力對于對于每個高三學生來說都是不可抗拒的。咨詢會那天,我特意去了復旦大學的展位看了好久,然后轉(zhuǎn)身默默地離開.....
高考后我整理了一年來用過的各種復習資料。學校印發(fā)的各科試卷擁擠著占滿了半個書架,自己去書店買的套題(就是那種一套一套的類型試卷和習題集):語文83套,英語52套,數(shù)學65套,文科綜合95套。除了文科綜合的簡答題沒有全部做完,其他試卷和套題都用紅藍黑三種顏色的筆記錄了很多的筆記及注意事項。4本數(shù)學資料書,我從頭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上都寫著我的心情何日期。英語的專項練習,閱讀作了兩個大本,完形填空3本,語法及其他單項訓練3本,歷史課本5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圖剪切了滿滿的一大本,被我剪成可以裝在口袋里大小.....撥弄著一套套試卷和有些零亂破碎了的紙,不知道為什么,我的腦子里一片空白。陽光透過窗戶穿進來,白花花得晃在我的眼前,我只想躺在書堆里睡覺,把一切都忘了...別人總覺得我一直都是那么優(yōu)秀的和一帆風順的,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樣的。雖然我一點都不覺得痛苦,但辛酸還是包裹住我的身體,包裹住那個陽光燦爛日子里想哭得我。想起每個晚自習時看著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個小巷,等著媽媽接我回家,想起了在數(shù)學遭遇瓶頸時,把自己關進房間里整整兩天都沒去學校面對著墻壁發(fā)呆六神無主的崩潰樣子。我一次次的告訴自己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讓我在高考前吃盡苦頭,這樣我才會在高考中順利統(tǒng)管。我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過來,因為我一直相信,我們的未來不是夢,未來的成功與每個人都是等距離的。從來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現(xiàn)在我不知道該怎么說我的學習方法,也許我的方法就是一疊疊的題海戰(zhàn)術和一輪加一輪的學習總結(jié)和自我總結(jié)。
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
一顆心靈,是絕對不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的。為學之路的失落與得意,清晰與迷茫,最簡單在于你擁有一個怎樣的心境。努力中會有失敗,會有失去勇氣的時候,但我必須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堅強,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過程,成功與快樂才是我要的終點。生活可以是無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樂。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只是有夢想的孩子。高考后,我以此紀念我的高三。我決定在北大,在更遙遠的未來,繼續(xù)我“無趣”的生活,用微笑做面紗,像蝸牛般成長。
【作者簡介】林麗淵,2007年高考廣西文科狀元,畢業(yè)于廣西欽州市浦北中學。高考總成績672分?,F(xiàn)就讀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其實她是一個活潑開朗得“近乎無可救藥”的女孩,喜歡背著包呼啦啦的“橫掃血拼”大街小巷的各類店鋪和瘋玩種種不可思議的事。但為了實現(xiàn)她早已有之的大學夢想,高三時她全心全意做一個“無趣”的人,無趣地做了300套試卷?;蛟S這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我們總能發(fā)現(xiàn),自我覺醒與人生盛宴之間,存在著由此及彼的關系。北大的新生舞會上,想起高三“無趣的輝煌”,她笑靨如花。為了夢想,無趣點也蠻值得的!
更多閱讀: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