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學出游那些事兒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guī)砣毡玖魧W出游那些事兒,希望對出國留學的同學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留學精彩內(nèi)容,出國留學網(wǎng)為你詳細解答。
    這兩天,北京的小伙伴們正緊鑼密鼓地籌備著出游的事兒。
    

    如果問一句,你為什么會愛上旅行?有的親說,如果你想聽勵志的答案,那是為了找尋自己,是為了開闊視野。
    還有的親說,旅行的意義就在于,它允許我錯誤地理解生活,在這種生活里,我們都是毋需承擔的過客,是心情輕松的旁觀者,是滿心期待的異鄉(xiāng)人。
    還有麻麻說,帶孩子出去旅游,其實就是換個地方帶孩子。呃~今年夏天,一位美女主編一個人帶著4歲多的兒子,去日本來了次“媽媽去哪兒”。
    與大家分享她的日本游記,也許親們看完后,會領悟到不一樣的旅行意義。
    先來看一段留言。
    我一個大學同學,在美國生活多年,去年去過日本,這是她在我的朋友圈留言:“我到東京第一次坐出租,司機對我要去的地方不熟,發(fā)現(xiàn)走錯路后,馬上把計程器關了,連聲道歉,白開10分鐘直到把我送到門口。
    第二次打車,司機也走錯路,沒關機器但到了地方執(zhí)意要退我錢。而且我每次都有意去摸一下車身,徹底得一塵不染。禮儀之邦名副其實。”
    這樣熱情洋溢的夸獎,我在去日本之前可能不以為然,但在日本匆匆一周,再來看這些文字,卻是深以為然,因為一點都不“夸張”。
    我們在奈良打過兩次出租,無論是蹬亮的車身,還是雪白的座套,都讓我不好意思帶著調(diào)皮的孩子進去。當然,唯一的缺點是車費太貴——大概1.5公里的路,合人民幣60元。
    再來看幾段問路的遭遇。
    因為沒開數(shù)據(jù)漫游,也沒下載離線地圖,我沒法靠手機導航。但在日本7天,在公交、地鐵、新干線的頻繁倒換中,居然一次也沒迷路。這要歸功于當?shù)厝说臒崆椤?BR>    日本人的英語果然如傳說的那么差,即使是年輕人,能說出完整句子的已算水平不錯,大部分人只能蹦一些單詞。他們不能清晰表達時,就用其他方式給予幫助。
    在東京地鐵中央站,我們要換乘JR新干線去京都,一個姑娘索性把我們一直送到進站口,交給工作人員之后才走。
    出了JR京都站,我們要去找賓館,其實距離很近,一個行色匆匆的姑娘被我們攔住,但她也搞不清地方,她示意我們別急,掏出自己的iPad研究地圖,直到找出明確的方向。
    我一個人拉著兒子第一次在京都坐公交,搞不清是往左走、還是往右走100米才是車站,被攔住的小伙子急得擺手讓我原地wait,我眼瞅著他飛奔過馬路,一直跑到站牌那里看清楚,又氣喘吁吁地跑回來,陪著我一直走到車站,才放心離開。
    從清水寺去花見小路,大概有1公里的路,原本準備帶娃散步過去,沒想到岔路口太多,被我攔住的一對中年夫婦,估計也是外地來京都旅游的日本人,見沒法幫到我,一個勁點頭道歉,仿佛這是他們的錯。后來先生跑到旁邊的店里,找了一位當?shù)乩习鍋韼臀?,才sorry著離開。
    在迪斯尼排隊,兒子不小心碰到前面的姐姐,我趕緊道歉,小姑娘看看他,笑著抓起一大把自己的爆米花,塞進他的爆米花桶里,那一刻,小家伙的眼睛亮了一下。
    在京都的街頭問路,路過的一個老人看見兒子好玩,突然把一個小玩具塞到他手里,我推辭了一下,趕緊道謝,老人笑瞇瞇地離開,那一刻,小家伙的眼睛又亮了一下。
    不用再敘述太多,或許一個旅游者的眼界是片面的,但問題恰恰就在這里:一個人在外國外地的偶爾遭遇,往往就能影響到他對彼國彼民的印象,所以,所有的旅游者都是片面的。
    而我們的旅游環(huán)境,我們在景區(qū)里晃悠的那些商販、黑導游,我們的市民在街頭對待問路者的態(tài)度,就共同構筑了別人眼中的“中國印象”。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日本的服務業(yè),那就是:這里到處都是海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