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語文試題六大變化

字號:


     高考改革方案:語文試題六大變化
    
    出國留學網高考頻道訊:最新高考改革實施方案已經出臺,新高考的考試內容、形式究竟會變成什么樣?
    最近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的“百年語文的回顧與展望”首屆語文教育論壇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溫儒敏分析了未來語文高考命題可能發(fā)生的六大變化。
    變化一:命題將更加科學,更注重考察能力
    這里的“能力”,一方面是指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指與此相關的思維的能力。
    以前的語文考察更注重知識的掌握及其熟練程度,今后的高考仍然會考察知識方面的內容,但比重可能會有所減少,而且考核方式也可能從考察記憶轉化到考察運用。
    溫儒敏說,教育部正在組織相關部門重點研究基礎教育語文學科質量檢測體系,包括檢測工具、模板、手段的制作,雖然主要是面向學業(yè)水平考試的,但其某些原理、方法也可供高考語文參照。
    估計未來幾年,高考語文的命題將從過多依賴經驗,轉向適當運用先進的測量理論和命題技術。
    比如,如何提高語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命題如何設定適當的區(qū)分度和難度系數,怎樣的題更能考察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各種題型如何搭配,等等,都將會有更科學、更有可操作性的設定。
    變化二:命題所依賴的材料范圍將大大拓展
    溫儒敏說,現在全國卷和各省市卷的命題有很多是依賴題庫的,而多年建立的題庫覆蓋的范圍偏窄,不足以支持高考語文的改革。因此一些省市可能會致力于題庫的建設和擴容。
    現在高考語文命題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依賴的材料主要是文學方面的,也就是“文學化”太過了。這當然也受制于整個語文教學的狀況。
    在溫儒敏看來,中學多學點文學是可以的,但不能都是文學?!拔铱吹饺ツ昴呈械恼Z文卷,六七道大題全都是文學類的,很少涉及其他領域。這恐怕就不太合適。”
    其實這幾年有些省市的語文高考已經注意到這一偏向,逐漸拓寬命題的材料來源。
    比如,2013年的全國卷和一些地方卷,命題材料覆蓋面就比以往要寬得多,除了文學,還有哲學、歷史、科技、社會、經濟、時政等。估計這也會是今后改革的一個方面。
    變化三:更加注重邏輯思辨能力的考查
    這是多年來語文高考的弱項,現在越來越受到質疑。
    幾年前溫儒敏曾在《人民日報》等媒體呼吁,語文高考特別是作文命題,要適當往理性靠攏。去年全國卷的閱讀題,就采用了“非連續(xù)文本”,給一組材料,觀點并不連貫,甚至彼此相左,讓考生去辨識、歸納和發(fā)揮。
    溫儒敏表示,新高考語文試卷中這種“非連續(xù)文本”材料閱讀題會增加,而且分值不低。“有點類似于考公務員的‘申論’,看重的是思辨能力??梢娒}者開始重視朝理性考察這個方向努力?!?BR>    現在的學生大量使用網絡,思維碎片化、絕對化的現象非常常見,普遍缺乏邏輯思維訓練,缺少理性分析能力。高考語文對此責無旁貸,一定會想辦法去引導和改善。
    變化四:閱讀材料量會增加,有意識地考查閱讀情況
    在溫儒敏看來,現在的語文課最大的毛病是“千人一面”:只注重精讀精講,注重做題,讀書很少,學過語文卻不怎么喜歡讀書,這樣的語文課是失敗的,語文素養(yǎng)更無從談起。
    “課標提倡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是有針對性的。”
    近年來已有個別省市高考語文開始重視考察讀書的情況,甚至圍繞課外閱讀情況的考察來設計試題。
    如去年四川卷就有這樣的題:從曹雪芹、貝多芬以及文學形象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任選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續(xù)寫下面的話:“即使在最惡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種不可剝奪的精神力量,這就是苦難帶給人生的意義?!?BR>    這樣的題其實就是考文學修養(yǎng)和閱讀面,考表達能力,也是微寫作,非常好?!拔蚁嘈蓬愃频目疾熳x書情況的命題,在今后的高考語文試卷中肯定會增多?!?BR>    與此同時,閱讀材料的量也會大增,需要考生有很強的閱讀能力,否則就可能來不及做完。
    “這就涉及到我們的語文教學,不能都是精讀課,一定要有略讀課,讓學生學會自讀,再加上廣泛的課外閱讀。既要有閱讀量,又要有閱讀面。否則,閱讀量上不去,高考可能來不及做題;閱讀面上不去,來得及做也考不好。”
    變化五:高考作文會維持在60—70分
    大家都知道,作文評判有一定的主觀性和模糊性,不可能做到像數學那樣精確,如果作文的分值太大,就增加了不公平的可能性。在溫儒敏看來,今后高考作文還是會維持60分-70分之間的分值。
    也有另外一種辦法,就是設計一道60分的大作文,另加一道15至20分的小作文,或者叫“微寫作”。大小作文各有分工。
    溫儒敏認為現在的高考作文題有的過于“文藝范”,過于“小清新”,他認為今后的高考作文題目應當向理性靠攏。
    “如今中學作文教學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全線崩潰,全都是瞄準考試的套式訓練,全都是瞄準考試的套式訓練,幾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參與。未來高考作文的命題者要讓高考作文回歸理性,強化思辨,摒棄宿構、套作、模式化與文藝腔。”
    此外,如今高考語文幾乎都是做完全部考題之后,再做作文,往往剩余時間不多,作文只能草草收場。
    有專家主張高考語文分為兩段時間,一段是考作文之外其他試題,按規(guī)定時間交卷后,開始考作文,這樣就保證作文有充裕時間。溫儒敏認為這種建議有合理性,可以試一試。
    變化六:文言文考試,不只是讓學生“讀通”,更要讓他有文化思考
    因為現在強調重視“傳統(tǒng)”,很多人預測文言文“地位”將在高考語文改革中飆升,增加分量。
    但溫儒敏認為文言文比重“不會也不應該大增”。
    “現在高考語文的文言文所占分值(除去作文)普遍已經達到40%甚至更多,這個比重不宜再增。道理很明白,現代社會還是用現代語言思考和交流,再說,文言文因為好‘拿分’,現在中學語文教學的精力一大半都給了文言文了,如果高考的文言文再增分值,就會加劇語文教學厚古薄今的失衡態(tài)勢。我想高考語文命題是會考慮這一狀況的?!?BR>    對于文言文考試的內容,溫儒敏認為斷句題和翻譯題會增多,虛詞等的知識性的考查相應減少?!拔难晕拿}應當多一些與現代生活的關聯,多一些文化意味。”
    他舉例說,近年有些省市的文言文命題有創(chuàng)意。如2012年浙江題:“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瘑栺R?!薄寣W生談兩種標點方式反映出的孔子對人、對馬的態(tài)度,并要求談對后一種句讀的看法,就不滿足于“讀通”,而有文化思考。這就是一種改進。
    
高考政策 高考改革 自主招生 異地高考 招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