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魚我所欲也》這一篇課文時,老師們是如何給學生們講解的呢?可以來借鑒一下說課稿范文哦,以下是出國留學網教師資格證考試頻道為您整理“教師資格證說課稿:魚我所欲也”,希望對您教學有所幫助!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學會翻譯文言文。
3.學習本文對人生的正確抉擇。
4.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
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學會翻譯文言文。
2.難點:
1)學習本文對人生的正確抉擇。
2)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簞(dan1)賊(cu4)茍得(gou3)不屑(Xie4)
2.閱讀全文,查字典,對照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題目是編者加的。(見參考)
2.解題。
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側隱之心、羞惡之心、辭
讓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備“仁
義禮智”。本文就是從這種理論出發(fā),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
義可恥的道理。提出“舍生取義”的主張。孟子認為,如果把生命看得
比義更重要,就會做出各種不義的事情來。他對比了兩種生死觀,贊揚
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
人。告誡人們要辨別義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暢,論證嚴密;引譬設喻,生動形象;排比鋪陳,氣勢恢
弘。體現(xiàn)了《孟子》一書的文筆特點。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jié)奏和重音,要讀得流
暢,朗朗上口,讀出語言氣勢和感情。
【惡]wu4,厭惡,與“欲”相反。 【由是]按照這種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見。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字詞的解釋。
【呼爾而與之]沒有禮貌地呼喝著給他(吃人 爾,助詞。
[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字詞的解釋。
【何加](有)什么益處。 [奉]奉侍。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識窮乏者:所認識的貧窮的人。得,通
“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動詞。與:通“欽”,語氣詞。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第一個“為”,Wei4,介詞。第二個“為”,wei2,動
詞,這里是接受的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這。已,停止,放棄。 【本心]天性,天良。
5.請學生翻譯整篇課文。
6.再次朗讀課文。
四、小結
1通假字
1)得通德 感激 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與通歟 語氣詞 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一詞多義
為
介詞 為了 為宮室之美
動詞 做 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
得
得到 故不為茍得也
通“德”,感激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是
此、這 非獨賢者有是心
這是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與
通“與欠”,語氣詞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給予 呼爾而與之
3.虛詞
之
代詞 他 呼爾而與之
助詞 的 為宮室之美
而
表順接 不譯 蹴爾而與之
表轉折 卻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表選折 而 舍生而取義者也
于
表比較 比 所欲有甚于生者
表對象 對 萬鐘于我何加焉
特殊句式:
判斷句:
魚,我所欲也。
倒裝句:
萬鐘于我何加焉
所欲有生者
教師資格證說課稿 | 教師考試備考輔導 | 教育學資料 | 教育心理學資料 | 綜合素質資料 | 教育知識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