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的基本概況

字號:


    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以下簡稱洪堡大學)成立于1810年10月,這所國家資助、男女合校的高等學府是當時的普魯士教育大臣、德國著名學者、教育改革家威廉·馮·洪堡(Wilhem von Humboldt)創(chuàng)辦。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學,擁有十分輝煌的歷史,對于歐洲乃至于全世界的影響都相當深遠。柏林洪堡大學2012年6月入選為11所德國“精英大學”之一。
    簡介
    柏林洪堡大學(德語: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HU Berlin)是德國首都柏林最古老的大學,于1809年由普魯士教育改革者及語言學家威廉·馮·洪堡及弟弟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所創(chuàng)立,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學。確定了教學與科研為一體,全面人文教育的辦學宗旨。洪堡大學一直十分重視國際學術交流合作。1959年加入國際大學協(xié)會后立即與原蘇聯(lián)的“洛蒙諾索夫”莫斯科大學建立了校際關系。隨后又先后與原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大學、波蘭的華沙大學、原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大學、古巴的哈瓦那大學、奧地利的維也納大學、法國的巴黎大學、埃及的開羅大學、日本的法政大學、西班牙的馬德里孔普盧滕塞大學、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50多所大學簽訂了校際合作協(xié)議。1981年,中國的北京大學和洪堡大學互派專家,1982年,我國又選派3名進修生到洪堡大學深造。
    走在柏林洪堡大學校園里,可以看到一群群膚色各異而同樣行色匆匆的學生。柏林洪堡大學的院系分布廣而散。主樓位于菩提樹下大街6號,外辦、計算機中心以及最大的階梯教室都在主樓里。不少人文學科的院系分布在主樓的附近,而數(shù)學與自然科學系卻搬到了遠在柏林東南角落的阿德勒斯霍夫。在那里建立的“阿德勒斯霍夫科學、醫(yī)學和經(jīng)濟城”是繼波茨坦廣場之后柏林最雄心勃勃的城市建筑。只是這樣就苦了那些文理兼修的學生,他們常常不得不下了一節(jié)課后,匆匆趕去車站搭乘市區(qū)快速火車趕往阿德勒斯霍夫,而不計算等車時間的“旅程”也要持續(xù)半小時以上。
    院校排名
    2010藝術與人文科學 第39名
    2010自然科學 第98名
    普林斯頓2010--社會科學 第61名
    Times世界大學排名
    -- 2013-2014年 第94名
    -- 2012-2013年 第99名
    -- 2011-2012年 第109名
    主要成就
    學??紤]到外國學生教育體制的不同,推出了直接攻讀碩士學位的項目,對中國學生來說,條件是必須在中國本科畢業(yè)。中國本科畢業(yè)生到德國來學習三到四個學期,即可取得德國的碩士學位。
    柏林洪堡大學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許多知名學者、政治家在這邊留下了他們的身影,成就驚人。
    柏林洪堡大學的教師陣容十分強大,包括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普朗克、薛定諤、亥姆霍茲、赫茲、韋恩等,生物化學之父費歇爾(Emil Fischer),20世紀最偉大的數(shù)學家之一馮·諾伊曼( John Von Neuman),化學家拜耳(Adolf von Baeyer),地理學家李?;舴?Richthofen)、李特爾(Ritter),哲學家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謝林(Joseph von Schelling)、黑格爾(Georg W. F. Hegel)、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神學家施萊爾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法學家薩維尼(Friedrich Carl von Savigny)、歷史學家蘭克(Leopold von Ranke)都曾在此任教。共產黨理論的創(chuàng)始者馬克思、恩格斯都曾就讀過柏林洪堡大學,其他曾在此就讀的還包括歐洲議會主席舒曼(Robert Schuman)、哲學家費爾巴哈(Ludwig Feuerbach)、著名詩人海涅(Heinrich Heine)、鐵血宰相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及作家?guī)鞝柼?middot;圖霍爾斯基(Kurt Tucholsk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