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又漂亮的語文手抄報花邊

字號:


    語文手抄報使我們的語文學習變得有樂趣起來,不再是那么的枯澀,而是更加的接近生活的本質(zhì),而要讓自己的手抄報好看一點,這語文手抄報的花邊是絕地是少不了的,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整理的簡單又漂亮的語文手抄報花邊,歡迎閱讀!
    簡單又漂亮的語文手抄報花邊(一)
    
    簡單又漂亮的語文手抄報花邊(二)
    
    簡單又漂亮的語文手抄報花邊(三)
    
    簡單又漂亮的語文手抄報花邊(四)
    
    【讀書方法:以理解代替記憶】
    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課程比較容易記得。但理解其實并不是輔助記憶——理解是記憶的代替。強記理論不僅是很難記得準確:當需要應用時,強記的理論根本無濟于事。明白了理論的基本概念及含義,你會突然覺得你的記憶力如有神助。道理很簡單,明白了的東西就不用死記。但理論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也有不同的準確性。理解愈深愈準確,記憶就愈清楚,而應用起來就愈能得心應手。所以讀書要貫通——理論上的不同重點的聯(lián)帶關(guān)系要明白;要徹底——概念或原則的演變要清楚。
    要在這些方面有顯著的進步易如反掌,而學生也不需多花時間。他只要能改三個壞習慣,一年內(nèi)就會判若兩人。
    第一個壞習慣,就是上課時“狂”抄筆記。筆記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無的。這是因為抄筆記有一個無法補救的缺點——聽講時抄筆記分心太大!將不明白的東西抄下來,而忽略了要專心理解講者的要點,是得不償失。我肯定這是一般香港學生的壞習慣。例如好幾次我故意將頗明顯的錯誤寫在黑板上,200 多學生中竟無一人發(fā)覺,只知低著頭忙將錯誤抄在筆記上。
    筆記有兩個用途。①將明白了的內(nèi)容,筆記要點。但若覺得只記要點都引起分心,就應放棄筆記。明白了講者的內(nèi)容是決不會在幾天之內(nèi)忘記的。很多講者的資料在書本上可以找到,而在書本上沒有的可在課后補記。老師與書本的主要分別,就是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的。上課主要是學習老師的思想推理方法。②在上課聽不懂的,若見同學太多而不便發(fā)問,就可用筆記寫下不明之處,于課后問老師或同學。換言之,用筆記記下不明白的要比記下已明白的重要。
    第二個壞習慣,就是將課程內(nèi)的每個課題分開讀,而忽略了課題與課題之間的關(guān)系,理解就因此無法融會貫通。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將每一個課題分開讀,強記,一見試題,不管問甚么,只要是似乎與某課題有關(guān),就大“開水喉”,希望“撞”中——這是第二個壞習慣最明顯的例子。
    要改這個壞習慣,就要在讀完某一個課題,或書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獨立的某一節(jié)之后,要花少許時間去細想節(jié)與節(jié)、章與章、或課題與課題之間的關(guān)系。能稍知這些必有的連帶關(guān)系,理解的增長就一日千里。這是因為在任何一個學術(shù)的范圍內(nèi),人類所知的根本不多。分割開來讀,會覺得是多而難記;連貫起來,要知要記的就少得多了,任何學術(shù)都是從幾個單元的基礎互輔而成,然后帶動千變?nèi)f化的應用。學得愈精,所知的就愈基本。若忽略了課題之間的連貫性,就不得其門而入。
    第三個壞習慣,主要是指大學生的,就是在選課的時候,只想選較容易的或講課動聽的老師。其實定了某一系之后,選課應以老師學問的淵博為準則,其他一切都不重要。跟一個高手學習,得其十之一、二,遠勝跟一個平庸的學得十之八九。這是因為在任何一門學術(shù)里面所分開的各種科目,都是殊途同歸。理解力的增長是要知其同,而不是要求其異。老師若不是有相當本領,就不能啟發(fā)學生去找尋不同科目之間的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