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公務員考試報名工作已經(jīng)結束,你報上名了嗎?最后的備考時間你是如何安排的了?相信備考階段必定離不開好方法的陪伴,來看看出國留學網(wǎng)公務員考試頻道為大家整理提供的“2016年北京公務員考試歷年真題特點分析”,相信對大家有幫助。此處提醒還沒有進行繳費的考生,繳費的最后時間是11月17日,切記不要錯過了最后的時間,祝大家順利通過2016年上海公務員考試!
一、申論主題——偏向社會、文化領域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五位一體”,即政治建設、經(jīng)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申論主題的考查涉及方方面 面,但不會脫離這五大方向。從近幾年北京市申論主題來看,其涵蓋了五大領域,且以社會、文化領域為主,偏向同其他領域結合,組成復合主題。
2010—2015年北京市申論主題、歸屬領域一覽表
年份 | 試卷主題 | 問題領域 |
2015 | 科學知識與科學精神 | 文化 |
2014 | 水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 社會+生態(tài) |
2013 | 科學管理與文明出行 | 政治+社會+文化 |
2012 | 轉變發(fā)展方式 | 經(jīng)濟+社會+文化 |
2011 | 城市規(guī)劃 | 經(jīng)濟+社會+文化 |
2010下半年 | 全民閱讀 | 文化 |
2010上半年 | 經(jīng)濟、環(huán)境與國民健康 | 社會 |
[解析]
2010—2015年北京申論對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生態(tài)主題均有所涉及,社會、文化主題則是申論題材選擇的熱門,且四次出現(xiàn)復合主題。復 合主題加大了考生理解材料的難度,同時也讓材料來源從單一趨向多元,考生在復習中要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多方面著手,不能顧此失彼。
二、給定材料
(一)貼近生活,接地氣
北京申論考試的材料有不少案例、事件和現(xiàn)象,命題人選擇的材料內容多貼近尋常百姓生活,與公眾的關注焦點相契合。如2015年北京考查的是科學 知識與科學精神;2014年北京考查的是水資源的保護與利用;2013年北京考查的是黃金周高速免費后交通擁堵、熱門景區(qū)垃圾遍地;2012年北京考查的 是中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而人均幸福感下降;2011年北京考查的則為城市規(guī)劃。材料中列舉的案例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這就要求考生平時多關注時政熱點,勤 于思考,這樣可以更加快速地了解給定材料的有關內容。
(二)包含國外案例,風格與國考(微博)接近
北京申論材料的事例多包含國外案例,如2015年北京申論材料在介紹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現(xiàn)狀后,介紹了美國、英國、印度、加拿大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的做法;2014年北京申論材料在大量介紹北京市水資源緊缺狀況及應對措施后,介紹了以色列在水資源管理與利用方面的成功經(jīng)驗;2013年北京申論材料在 論及中國高速公路收費問題時,列舉了美國、日本等國家靈活多樣的收費方式;2011年北京申論主題為城市規(guī)劃,材料中介紹了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家的城市 風格多年不變,以獨特的文化吸引世人;2010年下半年北京申論主題為全民閱讀,材料中介紹的西班牙等國家民眾閱讀率高且圖書館分布廣泛,相較之下,我國 民眾在閱讀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在申論材料中添加國外案例的方式與國考申論十分接近,國外案例多為成功經(jīng)驗,考生可據(jù)此借鑒思考,并從中獲得啟示。
(三)案例選取遍布全國,視野更加開闊
北京申論材料中相關案例的選取遍布全國,如2013年北京申論材料中不僅闡述了北京市應對高速擁堵的相關舉措,也介紹了上海國際花卉節(jié)組委會的 創(chuàng)新理念與手法,還涉及某省出臺的落實帶薪年假制度的有關意見;2012年北京申論材料為說明我國城市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問題突出,選取了南京、杭州等地 的反面案例。材料的廣泛選取有利于考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材料中涉及的不同經(jīng)驗也為考生拓展了視野。
三、題目類型——五大題型為主
北京申論題型總體特點是穩(wěn)中有變,但并沒有脫離申論考試的一貫題型,還是以歸納概括類試題、綜合分析類試題、提出對策類試題、應用文寫作類試題 和文章論述類試題為主??忌趶土晻r一定要圍繞這五大題型進行訓練,將其放于同等地位,切不可有所“偏科”,越是自己不熟悉的題型,越要加強訓練,這樣才 能保證復習的全面性,從而在真正的考試中發(fā)揮自如,脫穎而出。
公務員考試網(wǎng)為您推薦:
2016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數(shù)量關系備考禁忌
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怎樣應付考場突發(fā)狀況
2016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類比推理之語義關系
2016國家公務員行測答題技巧:解釋關系解邏輯填空題
行測真題 | 行測答案 | 申論真題 | 申論答案 | 面試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