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怎么養(yǎng)生

字號:


    三伏天是一年之際最炎熱的時候,炎炎夏日,更要注重養(yǎng)生,以下是出國留學網(wǎng)為您搜集整理的三伏天怎么養(yǎng)生,歡迎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既然是三伏天的養(yǎng)生,首先我們就來看看三伏天的時間:
    一、三伏天時間
    三伏天是出現(xiàn)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二、按體質教你咋養(yǎng)生
    平和質
    胖瘦勻稱、健壯有力、目光有神、精力充沛、面色紅潤。養(yǎng)生原則是協(xié)調陰陽,暢通氣血,促進代謝。在飲食上避免過冷過熱,過于飽脹;應注意食物粗細平衡搭配,少食辛辣食物。起居上應注意生活節(jié)奏要有規(guī)律,可適當晚睡早起。
    氣虛質
    四肢倦怠、肌肉松軟、總覺疲乏、呼吸短促、不喜運動,抗病能力較弱;飲食應以補益脾肺為主,宜食性質平和、偏溫之物,如山藥、龍眼肉、蓮子、黃豆、白扁豆、雞肉、香蔥、蜂蜜、大棗等,少食空心菜、檳榔等。起居上,除了要保證生活規(guī)律外,還要適當午睡,避免勞累和慎避風邪。
    陽虛質
    怕冷,肢體不溫,經(jīng)常感到背部和膝關節(jié)以下寒冷,大便稀溏。飲食上宜食甘溫助陽食物,如牛肉、羊肉、韭菜、花椒、胡椒、荔枝等;少食黃瓜、冬瓜、梨、西瓜、綠茶等。建議在三伏天中貼三伏貼進行改善,還可對足三里進行按摩和灸,來幫助調理陽氣,并注意適當增加戶外活動。
    陰虛質
    多為瘦小或瘦長體形的人,怕熱、手足心熱、皮膚偏干或偏油、口干咽燥、大便干燥。此類人容易患上咳嗽、糖尿病,女性還會提前出現(xiàn)閉經(jīng)。養(yǎng)生原則是養(yǎng)陰降火、鎮(zhèn)靜安神,以飲食調理、心神調養(yǎng)為主。飲食上宜食瘦肉、鴨肉、綠豆、芝麻、百合、葡萄等;不宜吃溫燥、辛辣、香濃的食物。起居上要規(guī)律,避免熬夜,戒煙酒。
    血淤質
    體態(tài)壯實,膚色偏暗,呈醬色、皮膚易長斑、皮下易出血、腹部肌肉偏緊張,舌質偏暗、刷牙易出血??瓷先ケ韧g人蒼老,易煩躁。容易患心腦血管病、中風、冠心病。在飲食上宜食黑豆、海帶、蘿卜、胡蘿卜、飲茶,少食肥肉。起居要規(guī)律,適當增強戶外健身活動。
    痰濕質
    多腰腹部肥滿,肢體沉重倦怠,面部有油膩感,以肥胖為主。性格溫和,易患糖尿病、眩暈、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等。調養(yǎng)應以疏肝理氣為主。飲食上以健胃、行氣、清淡為主,如陳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海帶、蘿卜、芥末等。起居上房屋內要保持干燥,穿棉質衣服為主,適量增加戶外活動。
    溫熱質
    易長痘、面目鼻尖發(fā)亮、易生粉刺和痤瘡、體型偏胖。性格上易怒。飲食上宜食清淡食物,如綠豆、赤小豆、薏仁、空心菜、絲瓜、冬瓜、蓮藕等;少食韭菜、生姜、辣椒、蔥蒜、鳳梨、火鍋、燒烤等。起居選擇宜干燥房間,不熬夜,適量增強一些高強度戶外活動。
    氣郁質
    易生悶氣,易郁悶,體型偏弱,易緊張。女性容易患上乳房脹痛、胸悶、心慌、失眠等。飲食上宜食小麥、黃花菜、百合、玫瑰花泡水等。起居上注意不熬夜,并加強體育運動。
    特稟質
    易過敏,不感冒時也會出現(xiàn)鼻塞癥狀、有遺傳缺陷、適應能力差,容易患哮喘、蕁麻疹等病。飲食上少食蕎麥、蠶豆、鵝肉、魚肉、茄子、咖啡、蔥蒜、海鮮等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起居上要注意保持通風,增強體育鍛煉。
    
    三、三伏天推薦食譜
    1、涼拌魚腥草
    魚腥草,又名折耳根。每到夏天,在背陰潮濕的田地里、溝谷處、菜園子邊上,葉子如翡翠心形的魚腥草開得熱熱鬧鬧的。帶有獨特味道的涼拌魚腥草,以其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成為炎夏餐桌上一道別致的風景線。而在超市、市場里面,也可以買到一袋袋摘好的魚腥草。
    盡管魚腥草的根、莖、葉均可入菜,清燉、爆炒、滾湯、腌漬等各不相同,但韶關地區(qū)最多人烹制折耳根的方法是煲魚湯或涼拌,而夏天吃一道涼拌魚腥草最適合不過。當一盤散發(fā)著異香的涼拌魚腥草端上桌來,第一次與之相會的人或許會被其“霸氣”的香味給“震住”。但只要你鼓起勇氣挾起一小筷勇敢地嚼上幾口,你就會發(fā)現(xiàn)起初的魚腥味慢慢轉變成了一種奇特的植物清香,口感微甜、多汁、脆嫩,十分爽口開胃。這種涼菜不僅口感獨特,還有諸多保健功效。
    食材:新鮮折耳根(魚腥草)200克,蒜蓉、剁椒、生抽1小匙,醋1/2小匙,糖1/4小匙,香油1/4小匙。
    做法:新鮮折耳用清水洗凈,再用手掰成寸段,并瀝干水;再將折耳根段倒入盆中,加入蒜蓉、剁椒和調味料,按自己喜歡的口味放入,拌勻即可。
    貼心建議:魚腥草的根部有很多須,需要多清洗幾次才能干凈。一定要用手折斷,不能用刀切,既可以更好的保留其味道,同時也可以感覺到是否鮮嫩爽脆,隨時把較老的魚腥草剔除。
    2、老黃瓜
    老黃瓜又名金山黃瓜,外皮呈龜裂狀且變黃色。老黃瓜的個頭都非常大,最小的都有1公斤以上。在挑選時,要注意瓜皮全黃,輕捏一下如松弛則可能已經(jīng)腐敗變質,要挑選肉質有韌勁的。老黃瓜性涼味甘,有清熱、利水、解毒、祛濕等功效,它還富含纖維素,能促進腸中腐敗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膽固醇的濃度,而它所含的葫蘆素有抗癌的作用。老黃瓜還含有丙醇二酸,可抑制糖類轉化為脂肪,固有減肥、養(yǎng)顏排毒的作用。夏天用老黃瓜來煮瘦肉湯,味道特別清香。筆者前幾日早晨醒來雙目赤痛、牙齦腫痛,喝了兩碗老黃瓜瘦肉湯,癥狀立馬消失。而且這道湯非常方便,35分鐘即可搞掂,適合繁忙的都市人群。
    食材:老黃瓜1200克、瘦肉450克、赤小豆100克、蜜棗4個、陳皮1小塊、精鹽少許。
    做法:湯煲里加入8碗水煮滾,放入去瓢切塊的老黃瓜、瘦肉、赤小豆、蜜棗、陳皮,煮開后中火35分鐘,下鹽調味即可。
    3、燒仙草
    甜甜的燒仙草燒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其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燒仙草本身也可入藥,民諺:“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燒仙草本是臺灣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熱兩種吃法。由于燒仙草的外觀和口味均類似廣東地區(qū)流行的另一種小吃——龜苓膏,也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因而亦很受本地食客歡迎,韶城幾乎每間甜品店都有這道甜品,很多家庭主婦也會在家里做來吃。
    如此神奇的燒仙草,做法會不會很復雜呢?燒仙草的做法非常簡單,主要原料仙草粉大超市也有的賣。具體步驟如下:
    1.牛奶放鍋中煮至微開,放入一包紅茶,浸泡30分鐘成奶茶;
    2.將奶茶倒入碗中,放涼至50℃左右加入二湯匙蜜蜂攪勻;
    3.準備好40克仙草粉,鍋中燒開水,水約1000ml;
    4.用80克清水將仙草粉調成較稀的糊,將仙草調成的糊倒入開水中,一邊倒一邊用勺子不斷攪拌,煮至稠狀后倒入碗中晾涼后,放入冰箱冰凍1個小時;
    5.將冰凍好的涼粉切小塊,加入準備好的奶茶適量即可。如果想要味道更鮮美,甜味更足,可以適量加入葡萄干和果醬等,味道更好。
    4、黃鱔黃瓜煲 
    黃鱔黃瓜煲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黃鱔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根據(jù)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jié)最宜吃的是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
    在韶關本地,最具有代表性的菜品莫過于黃鱔黃瓜煲,這是一道客家地區(qū)廣受歡迎的消暑健脾開胃的菜式。沙洲尾一客家菜館的廚師張文炫介紹,黃瓜具有清熱消暑、養(yǎng)血益氣、滋肝明目的功效。而黃鱔味鮮肉美、刺少肉厚、細嫩爽滑。加上黃鱔所含脂肪少,因而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制作黃鱔黃瓜煲時,先將黃鱔、黃瓜切片備用。接著加油熱鍋,依次加入生姜(或蒜頭)、黃鱔、黃瓜、蔥頭、胡蘿卜等爆炒10多分鐘。這個過程也可將黃鱔、黃瓜分開爆炒,最后將炒熟的黃鱔與黃瓜加入適量鱔血、食鹽、胡椒和醬油等配料,倒入砂鍋中燜煮。同樣的,也可以如法烹制黃鱔苦瓜煲、黃鱔枝竹豆腐煲等等,喜辣的還可以加入一些紅辣椒,令菜式更鮮美開胃。
    
    四、三伏天養(yǎng)生六大要訣
    別太貪涼
    長時間呆在空調房里,身體調節(jié)能力容易失調,出現(xiàn)多種不適。因此,最好少開空調,小孩、孕婦及患有關節(jié)炎、風濕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即使開,溫度以26℃為宜,保證室內外溫差別超過7℃;讓空調風往上吹,避免直吹身體,還要護好頸、背、腹、腰、腿等部位。大汗淋漓后不要沖涼水澡,以免受到風寒濕邪侵襲。夏日貪吃生冷瓜果,容易引發(fā)胃腸炎。吃冷飲時最好等到食物的溫度接近體溫時再慢慢咽下,以免刺激胃腸道,且吃的時間最好選擇陽氣最旺的正午到下午3點之間。受寒后,可以喝姜茶發(fā)汗散寒。
    飲食開胃
    一進三伏天,很多人就會受到“苦夏”的困擾,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因此,“開胃”是夏季養(yǎng)生的重點。專家建議,夏天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蕎麥都能解熱祛暑、健脾開胃。不過苦瓜性寒,體質較差、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因此,益氣養(yǎng)陰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藥、大棗、蜂蜜、蓮藕、木耳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雞鴨肉、瘦豬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陰養(yǎng)胃、健脾補虛的功效。
    身體祛濕
    悶熱潮濕的三伏天,人體容易被濕邪侵襲。對付暑濕,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于運化水濕。睡前用40℃溫水泡腳,可祛濕,還能提高睡眠質量。還可以刻意出些汗,讓濕氣隨著汗水散發(fā)出去。多吃健脾化濕的食物也有幫助,紅豆、綠豆、荷葉煮粥,藿香、佩蘭、蒼術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濕之效。辣椒雖能開胃助消化,祛濕功效卻一般。值得提醒的是,綠豆湯千萬不能當水喝,綠豆性寒,體質虛弱者不能過多飲用。
    “低調”運動
    常說的“夏練三伏”,并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地去鍛煉。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鍛煉方式必須量力而行,最好進行一些“低調”的運動,既能起到鍛煉效果,又不至于出現(xiàn)不適。三種運動比較好:1.游泳:水的散熱能力比空氣高15倍,游泳時人體能夠保持體溫恒定,不易中暑;2.釣魚:垂釣需要腦、手、眼配合,靜、意、動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熱;3.太極拳:打太極拳既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進氣血在五臟六腑之間的流動,有助于振奮精神。夏天運動最好安排在涼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間注意少量多次地補水;室外氣溫超過32℃,空氣濕度超過60%時,最好選擇在涼爽的室內運動。
    晚睡早起午補覺
    晚睡并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要求人們順應夏季晝夜變化的特點按時作息,睡眠時間不要超過11點。中醫(yī)認為“春生夏長”,到了夏天,人體陽氣處于旺盛狀態(tài),如果經(jīng)常睡懶覺,就違背了人體陽氣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不僅得不到休息,反而覺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點起床比較好。午睡有利于氣血平衡,能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鐘為宜,超過1小時則適得其反,可能干擾晚上睡眠。
    靜坐除煩
    醫(yī)學研究表明,夏天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的時候,人體情緒調節(jié)中樞就會受到明顯影響,人也容易心煩意亂,而老人的夏季心煩指數(shù)會比年輕人更高。緩解煩躁心情可以采用靜坐的方式,如果配合做一些小動作,不但能迅速達到心氣平和,還能夠活血通絡。端坐閉目吞津就是一個好方法。方法是:兩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雙目和口微閉,調勻呼吸;待口中津液較多時,將其吞咽,可連續(xù)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動10~15次,可起到養(yǎng)心安神、固齒健脾的效果。
    五、三伏天身體最怕6件事
    1、頸椎最怕吹
    天氣熱自然很多家庭都長時間開著空調,頸椎對著空調吹,周圍的軟組織會產生病變,形成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慢性炎癥,造成頸部持續(xù)痙攣、后背酸痛等后果。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低于25攝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對著空調。如果溫度不能自行調節(jié),可以在肩上搭個披肩,晚上洗個熱水澡。
    2、喝水最怕快
    由于氣溫高,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很多人習慣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xiàn)胸悶、氣短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
    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體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貪涼,10度以上的溫水對身體最好。
    3、眼睛最怕曬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專家提醒,眼睛喜涼怕熱,不注意防曬,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發(fā)各類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外出,最好戴上太陽鏡、帽子或打遮陽傘。太陽鏡顏色以茶色、淡綠色防紫外線效果最佳;可以多吃點養(yǎng)眼的食物,比如桂圓、山藥、胡蘿卜、紅棗等;夏天細菌繁殖快,盡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臉,可減少眼睛疾病。
    4、晨練最怕早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園去晨練。清晨,植物經(jīng)過一夜的新陳代謝,吸收氧氣,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樹木花草多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濃度增高。研究表明,夏季早晨6點前,燒煤和汽車尾氣排放等產生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各種有害物質在空氣中聚集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呼吸了這些污濁的空氣對人體會產生有害的影響。因此,夏季晨練時間不宜早于6點。
    5、家里最怕灰
    夏天悶熱、濕度大,使得灰塵更容易附著在空氣里,進入人的皮膚和體內。由于肉眼很難發(fā)現(xiàn),人們常常疏于清理,它們長期漂浮在空氣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為空氣中塵螨及霉菌孢子的棲身地。這些臟東西會趁機進入呼吸系統(tǒng),進而引發(fā)哮喘、鼻炎等多種疾病。建議夏天應增加清潔的次數(shù),兩三天打掃一次。
    6、腸胃最怕涼
    夏天,冰淇淋、冷飲、冰凍水果,吃起來那叫個爽!但夏季也是腸道疾病的高發(fā)期,專家建議,這個季節(jié)少吃太涼的東西,尤其早晨起床時和晚上臨睡前。為了及時給腸胃保暖,吃涼拌食物時,不妨加點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殺菌。
    七、伏天飲食注意事項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所以,大暑時節(jié),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欲,不僅讓濕熱之邪對您敬而遠之,還可預防中暑,可謂一舉兩得。此外,苦味食物還可使人產生醒腦、輕松的感覺,有利于人們在炎熱的夏天恢復精力和體力,減輕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適。
    2.增加清熱解暑、健脾利濕食物的攝入。
    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虛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
    3.益氣養(yǎng)陰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yǎng)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jié){、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質供給需充足。
    大暑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的供應必須酌量增加,每日攝入量應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從豆制品中獲得,動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還應適當吃點肉,如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制品。其中,鴨肉富含蛋白質,可及時補充夏日高溫帶來的過度消耗,且鴨屬水禽,性涼,具有滋陰養(yǎng)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特別適合苦夏、上火、體內有熱者食用。在食用鴨肉時最好燉食,也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這樣既可葷素搭配起到營養(yǎng)互補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氣、養(yǎng)陰。
    針對空調病,養(yǎng)生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1、發(fā)病初期,可用生姜數(shù)片+紅糖,熬兩大碗生姜紅糖水,目的是發(fā)汗。
    2、在飲食上,可煮雞蛋掛面,多放湯和生姜,調節(jié)腸胃。
    3、如果身上出疹子,紅疙瘩,可適當喝綠豆湯,以幫助解毒,白糖、鹽適量。
    4、如果條件許可,可適當補充營養(yǎng)素,包括類蘿卜素、B族、維C、鈣鎂片等。
    5、可用熱水泡腳,幫助出汗,只要汗一出,問題就基本上解決了。
    6、刮痧、按摩、拔罐。
    總之,面對空調病的發(fā)病初期,可采用上述6種方法,或單獨使用,或聯(lián)合使用,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記住,你的第一選擇不是輸液。而是通過自然療法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