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的作者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此文寫于貞元11年至貞元16年間,這時的作者初登仕途得不到重用。曾三次上宰相求擢用,但沒有達成,便寫下此文來抒發(fā)“伯樂不常有”的情感。出國留學網(wǎng)為您編輯整理馬說讀后感,歡迎閱讀。
馬說讀后感(一)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這是《馬說》作者韓愈的觀點。 “世有伯樂與千里馬。”這是我的觀點. 我認為千里馬與伯樂是同時誕生的。因為在“伯樂”這個新名詞出現(xiàn)前,沒有所謂的千里馬;而在“千里馬”這個神奇的物種出現(xiàn)前,更沒有所謂的伯樂。
于是假設:某年某月,千里馬與伯樂同時誕生并相遇相識。于是伯樂成就了千里馬--名聲遠揚,千里馬成就了伯樂--鑒馬大家,皆大歡喜。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并非僅僅是伯樂在尋求千里馬。尋找,是雙方的事。 再談談當時的情勢,韓愈所在的朝代唐朝是中國古代相對鼎盛的時期,人才濟濟、英雄輩出。不由生疑:為何韓愈不在其之列?為何馬說中怨聲四起?答案是堅持!是爭取!“千里馬”們是否為自己的命運爭取機會?是否如毛遂般薦一下自己?沒有,從來沒有堅持!為了證明自己所謂的“志存高遠”,就做“無病之呻吟”,郁郁而終;就隱居山林,不諳世事;就安于現(xiàn)狀,全然忘卻了自己是千里馬,自己有能力更有責任去主宰這所有一切。沒有,完全沒有爭取!只是偶爾清醒過來,滿腹惆悵的跑出“馬棚”吶喊幾聲“誰主沉浮!”而已。 既然如此,那就怨不得伯樂了。千里馬不爭取機會、不愿展示自己而直接導致他們的悲慘下場??v然伯樂尋遍萬水千山,踏破千百雙鐵鞋,終而只能坐在馬棚邊上嘆息:為千里馬悲哀,為自己悲哀。因為就是再有才能,如果自己早已放棄、早已屈服,那便無異于扶不起的阿斗。
這就引發(fā)我們深思。在愈加強烈的社會競爭中,怎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除了必須的才能以外,我們必須要進取、必須要自主、必須要堅強、必須要爭取一切機會。如果甘于做個平凡人,那縱然有成萬雙手托舉你,你仍然只是個平凡的人。振奮起來,抓住機會,真正能夠拯救你的人只有你自己而已。至于伯樂,只是起輔助作用罷了。 因此,“神馬”遭迫,莫怨伯樂。
馬說讀后感(二)
人們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里人們所說的"千里馬"通常是指那種德才兼?zhèn)?有才識或有特殊技能的人.然而,由于世間的伯樂不常有,就這樣,即使是千里馬,最終也只能被埋沒. 在《馬說》里可得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因此"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這便是導致"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的根本原因.www.liuxue86.com
現(xiàn)實生活中,"懷才不遇"的情況是常有的事.比如一個滿腹才學的研究生和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同時受聘于一家公司,不善交際的研究生只懂埋頭在事業(yè)工作中,而不懂與上司套近乎,善于觀顏察色的大學生卻很會對上司溜須拍馬,阿諛奉承.就這樣,上司便很看好那位大學生,而忽略了那個滿腹才學的研究生,沒能提供更好的舞臺來讓研究生發(fā)揮他的聰明才智,由此而埋沒了很好的人才.同樣的條件,不同的個性和人生觀決定了各人不同的命運. 都說"世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問題是出在千里馬總是不能出現(xiàn)于伯樂的視線范圍內(nèi),而導致"懷才不遇"的情況很無奈地重復出現(xiàn),并由此衍生很多人間悲劇,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礙了很多事的健康發(fā)展.歷數(shù)古今中外,多少賢人志士,由于無幸遇到伯樂,由此只能在默默中,痛苦地度過原本可能輝煌的一生.
因為統(tǒng)治者的不識人才,才會引發(fā)人們的疑問:"其真無馬耶 "其實,這不過是他們不知道罷了.作者通過這篇文章來表述千里馬的不幸遭遇,值得同情. 讀了課文后,我希望天下的統(tǒng)治者能夠?qū)W會善于識別人才,不要讓千里馬懷才不遇伯樂的慘劇屢屢重現(xiàn).我相信在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千里馬常有,伯樂也一樣常有!
馬說讀后感(三)
人才是需要慧眼來識別的,否則人才若沒被識出,就是一個普通人。這是大多數(shù)人的看法,真是這樣嗎?
千里馬也只有伯樂才能認出,否則吃不飽,住不好,如何日行千里呢?只不過是茫茫馬群中的一支普通的馬罷了。人才也是,如果發(fā)現(xiàn)不了長處,永遠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但如果真沒被識出,只能被埋沒了嗎?不,如果沒人發(fā)現(xiàn)你的長處就要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有一個事例就是這樣:一個年輕人在經(jīng)商,卻屢屢賠本,后來,他開了一家公司,卻在幾個月后倒閉了,他又換了許多工作,卻總是沒有起色。不知試了多少次后,他放棄了。他頹廢地走在大街上,一個老者攔住了他。老者問:“怎么了,年輕人?你臉色很差呀。”年輕人告訴了老者他的經(jīng)歷。老者捋了下胡子,說:“我見你口才很好,不如當個作家吧。”年輕人照做。自此,文壇上一顆紅星迅速升起,如日中天。年輕人終于成為了一個稱霸一方的作家。
千萬不能等著被人發(fā)現(xiàn)長處,而要自己去尋找,否則,極可能一生都無法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
馬說讀后感(四)
這篇文章雖然很短,但是全文卻飽含了韓愈的感情,先從正面提出問題:“世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然后又寫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反面展開議論。千里馬和伯樂的依賴關系是如此密切,而伯樂卻不常有,千里馬終身要被浪費的命運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來,自然就寫到千里馬被浪費的遭遇,對無知的“食馬者”(統(tǒng)治者)發(fā)出強烈的譴責,進行了辛辣的嘲諷。本文雖短,中心卻十分明顯,寫出了對統(tǒng)治者的無知的憎恨,還有對“伯樂”的期待!
馬說讀后感(五)
唐朝著名文學家韓愈在他的寄言雜文《馬說》里有這樣一段話“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這段話深刻的闡述了這樣一個道理“世上有了能鑒別俊才的伯樂,‘他死馬必亡’”之理。世人憤激。
這樣看來。問題是在有無伯樂,是在有伯樂而能否起伯樂的作用。我以為伯樂常有,而起伯樂作用的不常有。伯樂多在中間,他們雖可薦賢,但因受到條條框框的限制,難以生效;身處領導崗位者,亦不乏伯樂。真能起伯樂作用的卻屬寥寥。
再者味千里馬的食馬者,食的少得可憐,有時還沒食。這樣再好的千里馬也將是才美不外現(xiàn)了。所以千里馬不能出眾,社會的埋沒了。
在現(xiàn)代化高度發(fā)展的社會,科技技術(shù)大為改觀,人才作為科技的基礎。而人才就在我們身邊,只是利用得多少,多錢者興,少錢者衰。
馬說讀后感(六)
千里馬和伯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伯樂無千里馬也不能,只有千里馬無賞識自己的伯樂縱使在有本事也是白白的被埋沒,無用武之地。如果千里馬和伯樂湊到一起就必定能夠干出一番大的事業(yè)。有的人雖然很有能力但是一直碰不到賞識自己的伯樂,無法施展,只能默默的生活。有的人卻很幸運,既有才華又能夠遇到開發(fā)自己的伯樂,就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有的能夠成功,能夠?qū)崿F(xiàn)自己的夢想。而有的卻是默默無聞,那就是因為成功者遇到了自己的伯樂,默默無聞著縱使自己才華橫溢也無法施展,是因為沒有人發(fā)現(xiàn)他的才能,沒有一個發(fā)展自己特長的平臺。所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話是永恒不變的真理。無論何時也會有被埋沒的千里馬,但是也有幸運的千里馬,他們遇到了駕馭自己的伯樂。
馬說讀后感(七)
一匹普通的馬一頓吃一斗糧食就足夠,如果我是普通馬,我連一斗糧食也吃不到,我不甘心做普通的馬,因為普通的馬只有拉車的份;如果每個人都相似地看成是馬,那么誰都不愿意當普通的馬。不是所有的人都想當千里馬,千里馬是有很遠大的志向的,它們應該是戰(zhàn)場上跑在軍隊最前面的馬。千里馬在活著的時候時時都明白自己的使命?,F(xiàn)在的人,真是很難做到。而少有的有抱負的人也不被發(fā)現(xiàn)。
在學校,學生在老師眼里都是分檔次的。優(yōu)秀的學生就是老師心目中的千里馬,老師無論如何,也要滿足這些學生在學習上的意愿。再有的就是普通的學生,他們就是普通的馬,每天過著極為平凡的生活,有些常常在學習上遇到很多的困難,也有些學習馬馬虎虎,這些還算可以,起碼不受偏見。還有一幫學生就屬于劣馬級別的人,如果老師不能用棍子或者其他硬家伙抽打著他們,他們是不會生活的,——他們根本沒有在學校生活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水平,讓很多老師都懶得在乎他們。他們當中倘若有悔改的,也很難改變老師對他的看法。 衡量這幫學生的標準,先看學習的好壞,再憑主觀印象來評價學生。一個學習一般的學生,無論他有多么正直、或者有心地多么善良,只要有做過得罪老師的事,就永遠不要指望自己能變成“好學生”。他將永遠得不到千里馬的待遇。除非那個老師遠離他的世界。
不過要我說,這樣看待一個學生,總歸是不好的,就好比只看毛色就區(qū)分馬的能力一樣。 把老師心中的千里馬擱在一邊。就只談那些想要悔改的學生,他們其實都有機會變成千里馬的,但是在這樣的世界,想要成為所謂的千里馬,都是靠運氣和機遇的。如果這個普通的馬或是劣馬想要在未來馳騁沙場,封閉得死死的馬棚就是他永遠無法度過的難關,他們不可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更不會有空間讓自己飛騰起來。他們需要的“糧食”將會更多,可是未必可以得到。 在一個班級里面,學生和學生都是有差距的,學生也都是分檔次的。可是這個檔次未必是全校學生的檔次的體現(xiàn)。在我的學校,一個級部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差距都應該有的,要么一點點,要么就相差一條巨大的深溝,就像站在海南島去遙望夏威夷一樣。學校的領導永遠是最偏心的人,也是很多人心中最可惡的人。有些學生就是因為他們太偏心,總是找他們的茬,所以非常恨他們。有些學生就是因為這幫可惡的家伙不給他們出路,才非常的憎恨他們。 憎恨在以后有可能就是仇恨了。這幫校領導會在每個級部選出兩個班來,叫“重點班”。把一幫子“精挑細選”的學生放到這些班里面。這幫學生有些是靠關系進的重點班,然而他們都未必是學習優(yōu)秀的。我就沒能進去。學校那幫領導給這兩個班專門的老師,而且是最好的老師,這些老師應當都是很資深的,而且都應該教學非常厲害;他們還應該有最好的學習環(huán)境,重點班都被單獨安排到另一座教學樓里面。一個級部除去這兩個班,還有六個班,叫“普通班”,普通班的學生都聚在最大的那座教學樓里面學習。 這六個班,都沒有太資深、或者教得特別厲害的老師,而且生活在垃圾場里面。且不說教室里面有沒有垃圾。這座教學樓,四周都是地下的垃圾站,不時會有亂七八糟的惡心的垃圾的味道傳到我的教室里面。那些重點班就比我們好得多了,烏煙瘴氣的南教學樓,隨時都有要倒塌的危險,但是比我們這里安靜得多。 這六個班,也不是沒有優(yōu)秀的學生的,但是校領導看來,這些學生也都不算什么。因為他們覺得,重點班培養(yǎng)的那些所謂人才就足夠了,至于普通班能不能出人才,他們覺得無所謂,把最好的環(huán)境和老師給那些重點班的學生就足夠了。他們不在乎我們這樣的學生。他們真是一幫可憎的人! 我們這些學生只能自己給自己需求出路了,才不會指望學校。學校是不會給我機會的,他們覺得好的學生在他們心中就是應該受到千里馬的待遇,其余的一律當做普通馬和劣馬看待,不管這些“普通馬”有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
如果那幫“千里馬”,被學校保護著送到了“戰(zhàn)場”,他們會把握方向么?!他們?nèi)际侵竿麑W習出路的人。 我終于能為自己感到幸運了,就像一只迷失的幼稚的馬,終于在糞便堆積的馬棚里面嘗到了世界的恐怖一樣。我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保持清醒,而且能認識自我,我應該感到幸運才對。雖然我在清醒后便要開始我的苦苦奮斗的日子,但是正是因為這樣,我以后才會真正有施展才能的機會,不然我永遠不會進步。 所以我不但能把知識學好,還能夠把自己的能力提升到最高。我還能知道,自己在為自己艱苦地尋找道路。我會想盡一切的辦法、拼盡全力,脫離束縛我的“馬棚”,改變不到一斗的“糧食”,真正成為千里馬。好笑!學校那幫領導給他們覺得好的學生好的待遇,那幫學生何嘗體驗過在簡陋狹小的“馬棚子”里面的生活?! 至于我什么時候開始為自己尋求出路,還要說到去年那次。我上初一,每個學??梢酝扑]一些學生去競選區(qū)級的三好學生和優(yōu)秀干部。那幫校領導找來所有的班主任開會,說是每個班推薦上區(qū)優(yōu)干和區(qū)三好個一個,學校再選出幾個最好的來,把這些報到區(qū)里面。每個班主任都會發(fā)到兩張破紙,正是填信息、榮譽和簡歷的表格。雖然那幫校領導給每個班主任都發(fā)兩張破爛,其實他們只是想發(fā)給那些重點班的班主任。好像他們對所有班一視同仁似的。 我們班所有的學生都沒有意見,要把我推薦上去,還有一個是我們班副班長。我們兩個拿著那兩張表,心里對自己充滿信心。我們回去填寫完畢,來日一早,我們把自己的簡歷和榮譽證書交給那個主任。那個主任當時正在看一些已經(jīng)交上來的。他看到我們的簡歷,臉上露出了奇怪的、令人厭惡的表情。
我們?nèi)w聽了都一驚,心說這哪是人說的話。那個主任之前的表情分明是在想方設法陷害王文浩,真是一個連白癡都算不上的動物。那個可惡的主任是為什么呢?他怎么會不通人性?他是故意的! 那個可惡的主任是故意的!王文浩此后,生活的信心就完全失去了。在黯淡無光的星球,那顆剛剛開始閃耀的新星突然失去了發(fā)光的能量了。他不應該因為這點挫折而失去信心的,他應該用行動證明自己!——他做不到了,因為他這是第一次建立的信心,是從前沒有過的,為什么不能得到保護?!難道這就是世界?——這就是學校。 都說蘇南出狀元,我也是親身感受才知道的。我早就了解,蘇南那邊的學習抓得非常嚴,升學率也是很高的。我上了初二,終于有幸和蘇南那邊的一個學生在一起生活了。他叫鄭鈞,原來是在無錫那里上學,去年剛剛搬到青島。他在無錫上了七年學,也不是很容易適應青島的學習的。他根本不可能適應! 去年秋天,他來到我的學校上學。剛剛轉(zhuǎn)來,他本來應該比較靦腆才對。我一直有這么個特點,只要自己的班有新轉(zhuǎn)來的,我就會和他交朋友??墒俏乙姷剿谝惶欤烷_始對他感到嫌惡。他來第一天,就隨著我們班的敗壞風氣變得像個瘋子一樣。他好像不把自己當做新來的,拿著掃帚和同學追著打,還碰掉了講桌上的粉筆盒,粉筆滿地都是,他卻一點兒也不知道。 鄭鈞顯然像個沒讀過書的家伙,還是什么蘇南那邊的學生,說不好聽的,他太沒家教了。他非常愛出風頭,而且常常上課搗亂。后來,他跟著一幫社會青年開始學習了抽煙喝酒,整天跟著那幫家伙鬼混。有些同學跟我說,鄭鈞學習很好,我卻一點兒也不信。 初二最快樂的五天就是學工那五天,每天早晨下午都乘著汽車去學工基地、乘著汽車回學校。每次坐車,我都是最后一個上車,最前面的位子當然就留給我。還有兩個暈車的,也和我一起坐在前頭。當中有一個就是鄭鈞。我剛開始很不愛和他坐在一塊兒。 “班長,你喜歡看書么?” 我詫異他跟我提出這個疑問。 “我喜歡讀書。”我說。 “你喜歡歷史么?”他又問道。 “還行吧,”我在說著,感覺他怪怪的,心說他怎么能跟我談到讀書,“你喜歡歷史?” 他說他喜歡,便要和我閑聊一些關于歷史的東西。我并不是多么愿意和他聊,再說,我不怎么喜歡歷史。我們先說的話題是北宋和南宋,就是關于北宋和南宋的人才。我是一點兒也不懂,懂也就是一點兒點兒。他好像對這些都懂似的。 我起初覺得這就是江蘇那邊課本的知識,而青島這邊學歷史就學一點瑣碎的。我正是覺得,他在向我出風頭。我不是這樣的人。我又跟他談軍事武器。他說他最喜歡的軍事武器是武裝直升機,并且他能把武裝直升機的部件和武器裝備一一說個詳細。我本以為自己讀幾本航天雜志,就能很懂飛機似的,但是我沒有做到鄭鈞那樣。 我們終于可以談到我感興趣的話題了,那就是關于文學的。我最喜歡看的書就是一些作家的作品。我覺得這一回,能用自己的對這個家伙賣弄賣弄了。我們談論自己的文學偶像,我說是歌德,他說是雨果。我們偶然間談到了這么個話題,就是:好像沒有幾個人崇拜俄國的作家。我們都一致肯定,沙皇俄國的社會太黑暗,所以俄國的作家思想矛盾。鄭鈞就跟我說了一部作品,叫《誰動了我的奶酪》,把故事的經(jīng)過完完整整地說了一遍,好像他精讀過這部作品,還跟我說,里面的那只貓就是沙俄的地主,三只老鼠都代表了不同的下層的人物。 我突然沒有可說的話了,只能說幾個自己熟悉的有名的作品,像《巴黎圣母院》、《復活》這些,但是都沒有讀過。他好像什么都懂,跟我談到了文藝復興,他說文藝復興有三杰,他只記得米開朗琪羅和達·芬奇,想問我那個畫圣母的畫家叫什么,我當然不知道。 我再不覺得自己有多么有學問,因為在我身邊存在一個讀過很多書的學生,他的那些可惡的行為好像就是大人物那種應有的瘋瘋癲癲似的。學工期間,每次坐車我都和他在一塊兒,我們從天文說道地理,再從動物說到植物,除了古生物和動物之外,其余的鄭鈞都比我懂得多。多很多。
學工結(jié)束,他在教室里面的座位又到了我前面,我們就常常探討數(shù)學,因為我們都是以數(shù)學為長項。他好像也比我厲害得多,基本功更是比我扎實,我學習了那么多年,竟然有些公式?jīng)]有琢磨透,但是到了鄭鈞的頭腦里面,便成為了很多難題的答案。 我再不覺得他有什么不好的了。 可憐的人! 鄭鈞的那各種各樣瘋玩兒的姿勢都讓人看了很不痛快,除了那幫和他一起玩兒的同學。有些看著不痛快,是因為他是新來的,竟然敢在教室里面胡作非為。我不痛快,是因為他這樣的人才被埋沒在這個冰冷的世界。他后來不和那幫社會青年鬼混了,但也是沒能擺脫班級的骯臟的風氣。他無論之前讀過多少書,學過多少知識,在這個學校是沒有大用的了。因為他早就開始不清醒了。 我想起當時開學第一天,也就是鄭鈞到這個學校的第一天。當天第二節(jié)課上物理,物理老師就是當年讓我“夢想破滅”的那個主任。鄭鈞因為個子矮,坐在第一排。那個可惡的物理老師看到他在的桌上沒有課本,指著他說: “你是新來的吧!你再沒有書你滾蛋!” 這句話中,“滾蛋”二字說得尤為強勁。那意思就是瞧不起那個新來的唄。一個從南方來到北方學習的學生,還未必看北方的教學順眼呢!鄭鈞一定很難受,因為他說無錫那邊才不是這樣的。他說青島這邊的學校一點兒也不會教學,衛(wèi)生還要學生打掃,該抓的嚴的地方不抓嚴,不該嚴的地方就非常嚴。他說這邊的校領導好像對什么重要的都不重視,不該重視的瞎重視。 他說得對,我贊同。但是他已經(jīng)深深被害慘了。不知道為什么所有的老師都歧視他,是因為他長得又矮又瘦?還是面貌不太好看?還是他……我再也想不出來了。他是被學校害的。學校還好意思瞧不起他?!可惡的學校。 王文浩的成長世界消失了,鄭鈞本有的才能也被扼殺在這個學校里面。學校究竟是干什么的?害人的?對的。那幫校領導根本就不重視每一個學生的出路了。但是正是因為這樣,才會使得我這樣的普通班的學習還算好的學生能自己給自己創(chuàng)造未來。可惡的校領導,別等到我成才那一天,你們再夸耀這是你們的豐功偉績! 就這樣,我開始努力為自己的學業(yè)用功了。我漸漸的有了志向,就像一只出生在荒漠里面的雄鷹,是遲早要飛起來的。我要時時把自己當做一匹普通的馬,但是時時要想成為千里馬。我終于明白,學習是那樣的重要,學業(yè)是那樣的重要,因為只要我完成學業(yè),都是我自己付出的心血換來的成績。我應該時時有這樣的志向,那就是:人類需要我,世界需要我,不然,我活完一世,除了用掉地球的資源,還能給地球帶來什么呢?! 我天天穿著學校的制服,天天走著去學校的路,我都當是自己在成長。
我心中時時有著意愿和真正意義的夢想。至于我未來會是怎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會證明。 我有千言萬語要傾吐,但是怎么也說不出來,直到我學習了這一篇課文,叫《馬說》,我才有了深深的感觸。 一匹受賞識的劣馬會成為千里馬,一匹不受賞識的千里馬卻只是普通馬。 一匹不受起碼待遇的普通馬是不幸的,一匹受寵的千里馬照樣是普通馬,一匹從馬棚里磨練出來的千里馬才是真正的千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