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案例分析題

字號:


    出國留學網教師資格證考試頻道為您整理“2016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案例分析題”,希望能幫到你!
    一、辨析題
    1.教學中應用首尾時間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整理材料之類的事。
    2.思維越靈活,相關的知識經驗越豐富,就越能多角度地分析問題,提出越多的合理假設。
    3.態(tài)度可以影響某些行為的出現,有什么態(tài)度就有什么行為。
    4.行為塑造法的優(yōu)點是可使獎勵的數量與學生良好行為的數量、質量相適應。
    5.課堂里的人際關系對課堂氣氛沒有影響。
    6.“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明學習方法比傳授知識更重要。
    7.古代斯巴達的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有文化修養(yǎng)和多種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諧發(fā)展,教育內容豐富,方法靈活。
    8.20世紀以后,義務教育普遍向高等教育延伸。
    9.杜威強調教師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所以他的教育理論也被稱為教師中心理論。
    10.西方古代教育以埃及和雅典最為典型。
    二、簡答題
    1.簡述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幾個基本特點。
    2.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態(tài)度與品德?
    3.簡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的意義。
    4.簡述中學教學方法的主要特點。
    5.簡述世界課程改革的基本趨勢。
    6.簡要分析知識學習的過程。
    三、材料分析題
    1.有三位分別來自中國、日本和美國的老師教孩子畫蘋果。
    中國老師走進教室說:“同學們,上一節(jié)美術課,我們學習了畫水杯,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畫蘋果。大家先觀察我是怎樣畫的。注意,先畫一個正方形,注意,這個正方形要畫的輕一些,因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師畫完了?,F在請大家拿出美術本開始畫,注意我是怎樣畫成的。”一中國學生一次就畫出了最像蘋果的“蘋果”。
    日本老師手拿著一個蘋果走進教室:“同學們,這是什么?……對,這是蘋果,大家喜不喜歡?如果喜歡,大家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但這個蘋果不能吃,因為只有一個,而且我們這一節(jié)課要學習畫蘋果。”然后,將蘋果放在講臺上,“現在,大家可以畫蘋果了。”――蘋果還在,學生有了觀察的對象,第一次畫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畫得就有些像蘋果了。
    美國老師提著一籃子蘋果走進教室:“同學們,這是什么?……對,這是蘋果。大家喜不喜歡?如果喜歡,大家可以上來拿一個。”同學們各自拿了一個蘋果,老師接著說:“大家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玩一玩。這些蘋果老師都洗干凈了,如果喜歡,還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時間過去,許多同學已經吃掉了蘋果。這時,老師開始布置任務:“同學們,我們這一節(jié)課要畫蘋果,現在請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畫上蘋果。”一蘋果已經吃掉了,學生第一次畫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畫得才有點像蘋果。結合本案例回答,三位分別來自中國、日本和美國的老師在上同一節(jié)畫蘋果的課上,他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著什么差異?
    2.宋朝王安石寫過一篇《傷仲永》的短文,說金溪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少年,5歲時就能作詩,但后來由于他父親沒有及時教育,使他到十二三歲時寫的詩就不如以前了,到20歲左右,則“泯然眾人矣”。
    用遺傳、環(huán)境、教育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的作用理論分析。
    【答案解析】
    一、辨析題
    1.錯誤。解析:學習活動開始和結尾效果較好,因為它們只受倒攝抑制或者前攝抑制的單重影響,所以不應處理瑣碎的事而應學習重要的新概念。
    2.正確。解析:在這樣的前提下問題解決的可能性較大。
    3.錯誤。解析:態(tài)度可以影響某些行為的出現,但二者不是一一對應關系。
    4.錯誤。解析:題于闡述的是代幣獎勵法的優(yōu)點。
    5.錯誤。解析:課堂里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著課堂氣氛。
    6.正確。解析:教給學生知識是重要的,但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更重要。
    7.錯誤。解析:題干所指是雅典的教育。
    8.錯誤。解析:20世紀以后,義務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9.錯誤。解析:杜威強調的是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所以他的教育理淪也被稱為兒童中心論。
    10.錯誤。解析:西方古代教育以古希臘的斯巴達和雅典最為典型。
    
教師資格證題庫 教師考試備考輔導 教育學資料 教育心理學資料 綜合素質資料 教育知識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