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jié)的習俗和詩句

字號: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A魧W網(wǎng)為您整理了七夕節(jié)的習俗和詩句,供您參考!
    【七夕節(jié)的習俗】
    七夕節(jié)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各地的民俗活動絕對是不同的,不論是飲食還是各種的紀念活動卻不是很相同,但思想觀念還是以紀念牛郎織女為主。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qū)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jié)網(wǎng)于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后,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jié)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zhì),類似古代斗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谷物浸泡水中發(fā)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斗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面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后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nèi)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jié)網(wǎng)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nóng)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只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后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后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后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jié)獨具特色,節(jié)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發(fā)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們手執(zhí)彩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后,姑娘們將所制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jié)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后,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愿。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
    而后,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七夕乞巧的應節(jié)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稏|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勻后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后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后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有的地區(qū)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qū)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xiāng)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瑯滿目。
    不同地區(qū)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制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shù)的宗鄉(xiāng)會館還在這個節(jié)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qū)⒐瞎癯善婊ó慀B,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tǒng)節(jié)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七夕節(jié)的詩句】
    1、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晉《七夕夜女歌》
    2、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孟郊《古意》
    3、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宋之問《七夕》
    4、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楊璞《七夕》
    5、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湯顯祖《七夕醉答君東》
    6、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湯顯祖《七夕醉答君東》
    7、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晏幾道《七夕》
    8、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姚燮《韓莊閘舟中七夕》
    9、今日云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權德輿《七夕》
    10、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李商隱《辛未七夕》
    11、向日穿針易,臨風整線難。——祖詠《七夕》
    12、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佚名《古詩十九首之一》
    13、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李商隱《馬嵬其二》
    14、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15、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jīng)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16、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羅隱《七夕》
    17、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杜牧《秋夕》
    18、別離還有經(jīng)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19、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權德輿《七夕》
    20、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21、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22、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23、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李商隱《辛未七夕》
    24、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徐凝《七夕》
    25、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李商隱《馬嵬其二》
    26、向日穿針易,臨風整線難。——祖詠《七夕》
    27、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權德輿《七夕》
    28、今日云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權德輿《七夕》
    29、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杜牧《秋夕》
    30、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晉《七夕夜女歌》
    31、風雨七夕計已久,炎涼人事亦非鮮。——嘯之《風雨七夕夜》
    32、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佚名《古詩十九首之一》
    33、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羅隱《辛未七夕》
    34、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嘯之《七夕》
    35、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姚燮《韓莊閘舟中七夕》
    36、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孟郊《古意》
    37、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湯顯祖《七夕醉答君東》
    38、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39、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羅隱《七夕》
    40、別離還有經(jīng)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七夕節(jié)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