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母親教案設計

字號:


    懷念母親是季羨林散文集中的其中一篇,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懷念,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以下是留學網(wǎng)為您整理的懷念母親教案設計,供您參考!
    【懷念母親教案設計一】
    教學目標:
    1、準確讀寫課文8個生字和“寢不安席、頻來入夢、凄涼、朦朧、可見一斑、真摯”等六個詞語。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描寫對祖國母親魂牽夢縈的句子。
    3、品味揣摩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旅居海外時對祖國異常強烈的思念之情,從而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情感。
    4、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5、學習體會關鍵詞句,結合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的讀書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的敬意與真摯愛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季羨林先生的文章,齊讀課題——
    2、復習:
    ①首先來復習課文中的幾個詞語,請看屏幕,一起讀讀:寢不安席、頻來入夢、凄涼、朦朧、可見一斑、真摯
    ②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對課文已有了初步了解,課文以懷念母親為題,寫了哪兩個母親?(板書:生身母親、祖國母親)
    他對這兩個母親懷著怎樣的感情?(板書:崇高的敬意、真摯的愛慕)
    3、引入:看來大家對上節(jié)課的內容掌握非常扎實,這節(jié)課我們就抓住文中關鍵詞句研讀課文,并在研讀過程中用心體會作者對兩位母親的崇高敬意與真摯愛慕。
    二、整體讀文,初步體會
    1、誰愿意和老師一起來讀課文
    2、你讀第一自然段,老師來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按順序往后讀,大家邊聽邊初步體會蘊含在文章字里行間的真摯情感。
    三、默讀課文,自主學習
    1、提出學習要求:
    一邊讀一邊把文中描寫對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與真摯的愛慕的詞句,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來,反復讀一讀,看看你有什么體會,體會深刻的在空白處簡單做做批注,如果有問題在旁邊做出標記。
    2、讀完的同學快到小組里去,把你讀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小組提出來和他們一起研究一下,把體會深刻的地方跟他們交流。
    四、集體匯報交流
    (一)、體味對生母的情感
    著重引導理解以下幾個句子
    1、我痛苦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①學生初讀談自己的理解,談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讀讀這句話。
    ②問題設計:母親去世,作者為什么會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再讀讀這一段,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
    聯(lián)系上文:“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只活了四十多歲。”體會作者心中的傷心難過。
    感情朗讀
    聯(lián)系下文:“我真想隨母親與地下……數(shù)十年如一日。”
    問題設計:你知道作者有什么愿望嗎?
    補充資料:作者曾經暗下決心,一旦大學畢業(yè)找到工作,就立即迎養(yǎng)母親,以彌補長久離開母親的遺憾,然而沒等作者大學畢業(yè),母親就離開了人世,作者的愿望永遠無法實現(xiàn)了。
    指導朗讀:而今母親去世了,即使他大學畢業(yè),即使他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還能有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嗎?此時此刻,你覺得充溢在作者心中的還僅僅是難過、傷心嗎?是什么?(遺憾、悔恨、自責)帶著這樣的體會,誰來給大家讀讀。
    2、下文中還有你關注的句子嗎?
    “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
    理解后感情朗讀“我痛苦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一、語調低沉;二、語速緩慢)
    感情朗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世上還有比這更讓人痛苦與遺憾的事嗎?讓我們一起帶著對母親的愛慕,帶著失去母親的痛苦,也帶著永遠無法實現(xiàn)愿望的遺憾再讀讀這部分。
    3、“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著自己長眠于故鄉(xiāng)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xiàn)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作者為什么真想哭?再快速瀏覽這則日記,結合課外資料來談。
    感情朗讀:剛才我們體會到作者傷心母親去世了,而今他成了游子,對母親的思念更加真摯,更加深厚,所以他連用兩個感嘆號,來表達心中噴涌的情感。大家讀時要注意語氣的把握,指名讀,齊讀。
    4、在文中還有一句話也寫出了作者對生身母親的這種深厚情感,知道是哪句嗎?讀給大家聽一聽。
    過渡:讀到這,老師不由得想到了王維的兩句話“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遠在異國他鄉(xiāng),季老懷念的還僅僅是自己的生母嗎?還有誰——(祖國母親)
    (二)、體味對祖國母親的情感
    1、請同學們看看你們畫出的描寫對祖國母親愛慕與敬意的詞句中,哪句話最能表達他對祖國母親的魂牽夢繞?指名讀
    ①理解“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這句也出現(xiàn)了一個“頻來入夢”你是怎么理解的?
    問題設計:祖國母親為什么也會一次又一次走進作者的夢中呢?讓我們走進作者的日記。
    ②在日記里找到了哪些關鍵句,哪個小組接著來匯報。
    Ⅰ我想到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老朋友……濃濃地糊在心頭。
    在這段的學習中,你們提出了什么問題嗎?
    預設:作者為什么而凄涼,為什么這凄涼又是甜蜜的,帶著這個問題再讀讀課文,看看你能解決嗎?
    師小結指導朗讀:作者運用凄涼與甜蜜這一看似矛盾,實則并不矛盾的詞語巧妙的將自己遠離家鄉(xiāng)親人的孤寂與想起親人的甜蜜進行了對比,將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表達的非常充分。因此讀這句時要注意前半句“酸酸的、有點凄涼”與“甜蜜的、濃濃的”語氣上的區(qū)分。指名讀
    Ⅱ我現(xiàn)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不能忍耐。
    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思念)這種思念你能用一個詞、一句話或你積累的詩句來形容嗎?
    指導朗讀:艾青曾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借用一下來表達我此時的感受:“為什么我的眼里滿是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同學們,這種深沉、這種刻骨銘心的思念,怎樣通過讀傳達出來呢?練習讀一讀
    指名讀
    Ⅲ我仰躺在沙發(fā)上聽風路過窗外……
    ③通過剛才學習,聯(lián)系上文和下文,你能回答為什么祖國母親也會頻來入夢嗎?
    2、引讀
    師:旅居海外的日子,作者的心中不斷涌現(xiàn)著祖國的身影,不斷回想著故國的生活,故國的親人,這份情感在作者的心頭不僅揮之不去,反而因地域的距離而變得更加強烈了,請同學們與老師一起再深情地朗讀他的日記,再一次走進老人濃濃的思念——生:11月16日日記
    師:這種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異國他鄉(xiāng)想到故國的一切——生:11月20日日記
    師: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愈發(fā)敏銳,即便是一絲輕輕地驚動,也能勾起游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生:11月28日日記
    (三)體會《尋夢》的情感
    過渡:為了更好的表達對兩位母親的敬意與愛慕,作者除了引用日記外,還引用了他的散文《尋夢》的開篇、結尾,讓我們來讀讀這兩段文字,用心去體會、感悟。(分男女生讀)
    ①這樣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②在你的想象中,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結合搜集的資料談)
    (四)學習最后一段
    過渡:這樣的思緒可以在文章中找到許多許多,母親已成了游子夢中一個重要內容,快速讀讀課文做后一段。
    說說從這一段中的哪個詞、哪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感情朗讀
    五、體會文章寫法
    1、瀏覽課文開篇、結尾
    2、你發(fā)現(xiàn)文章在寫法上的特點了嗎?能結合課文具體說說文章是怎樣首尾照應的。
    3、小結:像這樣首尾照應就能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六、總結延伸
    這篇課文首尾照應使每一個讀此文的人都能深切的意識到作者在歐洲的十一年是對母親思念異常強烈的十一年,生身母親與祖國母親化為一體,成為支撐他在國外漫長歲月中的巨大精神力量。課后請同學們把文中描寫對祖國母親魂牽夢縈的句子摘抄下來,愿意進一步了解季羨林先生的同學,可以讀讀《季羨林畫傳》、《重返哥廷根》、《季羨林論人生》。
    【懷念母親教案設計二】
    教學目的:
    1、正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揣摩重點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6、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點:
    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教學難點:
    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深刻體驗。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讀題導入:
    今天我們要一起走進季羨林的一篇文章——《懷念母親》。“懷念母親”,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它使將近百歲老人季羨林終身遺恨,度日如年,我們也帶著終身遺恨,度日如年的心情來讀一讀課題。(生:齊讀課題。)季羨林為什么終身遺恨,度日如年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的內心。
    2、引導學生(結合單元導讀及課文提示)提出學習目標。
    ①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意思,把課文讀通讀順。
    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作者說“我一生有兩個母親”,是哪兩個母親?
    ③默讀課文,畫出能體現(xiàn)出作者“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的語句,并記錄自己的體會。
    ④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進行個性創(chuàng)作。
    二、展示學習成果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yōu)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小組內自學生字詞,通過查字典詞典及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并在組內展示。
    2、在不懂的地方做記號,準備與小組里的同學討論。
    3、與同學交流不懂的地方。
    4、我知道文章主要寫:我對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著我度過了在德國的十年,在歐洲的十一年。
    5、我知道文中的兩個母親分別指的是:一個是生身母親,一個是祖國。
    (二)學文悟情展示(此環(huán)節(jié)有時可與“創(chuàng)造性展示”合為一體)
    A、交流對親生母親的敬意和愛慕之情
    1.小組自學,找出寫懷念生母的句子,反復讀,想想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2.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你是從哪些關鍵的詞句中體會到作者的感情的?
    B、互動交流,教師點撥:
    1、交流:從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親生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
    重點語句:生:“我痛苦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這個句子讓我感受到母親的去世,讓作者感到無比的傷心,一連痛苦了好幾天,而且吃不下飯,可見作者對母親有多么愛。
    師:不僅吃不下飯,還“寢不安席”,你知道”寢不安席”是什么意思嗎?
    生;就是睡不著覺,在床上翻來覆去。
    師:是呀,最親最愛的母親的離去,讓作者內心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誰能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作者會如此痛苦不堪?
    生:因為作者六歲就離開了母親,而且平時也很少回家,沒有很好地幫助母親分擔生活的壓力,所以感到很內疚。
    生:我覺得還有一點,母親臨終之前都沒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兒子一眼,心里一定也很痛苦。
    師:母親是帶著遺憾、帶著不舍,離開這個世界,也離開了自己的孩子。一想到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絞。(指導朗讀)
    師:在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的時候,他的腦海里會回想起什么?
    生:會想起自己曾經依偎在母親身邊的情景。
    生:會想起母親為了這個貧困的家日夜操勞的情景。
    師:這也許是存留在作者腦海中關于母親最深刻的記憶了,因此當母親突然去世,作者內心深處又怎能接受?讓我們一起讀這句話。
    師:“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請大家認真讀讀這句話,你能讀懂些什么?
    師:是呀,正如作者自己所說:出示資料:“我暗暗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yè),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yǎng)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yè),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永遠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話正應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熱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可見母親的離去,帶給作者多大的傷痛,母親的去世,更是作者的終生遺憾。
    師:是呀,當作者即將大學畢業(yè),即將有能力贍養(yǎng)母親的時候,母親卻離開了自己,這怎么不讓作者難過、悔恨?帶著這種感受一起讀這段話。
    C、出示補充資料《賦得永久的悔》。這是留存在作者腦海中最深刻的記憶,因此,當母親逝去時,作者內心又怎么能接受得了,你從哪句話讀到了這種情感?指讀,交流體會。
    D、小結;正如作者所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卻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可見母親的離去帶給作者多大的傷痛,這也正能體現(xiàn)作者對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三)創(chuàng)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組自由選讀最喜歡的一段話。
    2、小組展示自己想象到的一位母親著急等待兒子歸來的情景與季羨林此時的心會想說的一些話。
    三、朗讀全文,師生小結。
    四、課外知識拓展。
    查找資料,搜集季羨林先生寫的文章來讀,并寫一寫體會。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啟發(fā)導入。
    我多少愛,多少溫暖,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的作者懷念的僅僅是親生母親嗎?還有祖國母親。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季羨林的《懷念母親》。
    2、引導學生提出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3)、收集有關的資料,擴大閱讀面,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4)、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進行個性創(chuàng)作。
    二、展示學習成果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yōu)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小組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文中的幾則日記,并交流一下,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分組學習,教師巡回指導)
    (二)、匯報交流。(重點體會以下三個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國母親,我這是第一次離開她。離開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月,不知道是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想想頻來入夢是什么意思?(常常進入夢鄉(xiāng)或夢境。)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離開祖國,我熱愛祖國)從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顆愛國心。強烈的思國情。)請有感情地讀讀這句話。
    2、出示第二句:然而這凄涼卻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為什么我在想到故鄉(xiāng)、老朋友時,心里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呢?(因為我深愛故鄉(xiāng)、深愛老朋友,雖然我身在異國他鄉(xiāng),暫時不能與他們見面,但他們在我的心中永遠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鄉(xiāng)、老朋友時,心里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從這句話,我們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認為故鄉(xiāng)、朋友都是最可親、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處何地,他們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鄉(xiāng)情、愛國情。)有感情地朗讀。
    3、出示第三句: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由于作者長期在外求學,留在母親身邊的時候不多,必然對母親的音容笑貌記憶不深,對母親的懷念更多的是一個模糊的影子,因此盡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親的樣子和容顏,但無奈模糊不清,只能盡力地懷念,不斷地回想。
    一個是生身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兩位母親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偉大,地位是如此重要。齊讀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4、小結:從幾則日記中我們真實地感到了作者對祖國無限眷戀之情,這也正體現(xiàn)作者對祖國母親的崇高敬意和真摯愛慕之情。
    (三)、創(chuàng)造性展示
    1、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思念,文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學生自由談,只要不偏離主題)
    2、讀文拓展,想象習作。
    《尋夢》的開頭一段和結尾一段都有(見課文),你能想象這篇文章的中間寫了些什么嗎?學生想象,再寫一寫。
    3.學生交流習作片段,交流習作感受。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適時進行)
    1.通讀全文,說說這篇文章的寫法與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效果如何?(如摘錄日記,摘錄文章來表達思想感情等;作者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自己兩位母親,字里行間特別是真實地引用日記寫出了作者對兩位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忘的愛意。更能真真切切地看出季老先生對親生母親的一片孝心,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心。)
    四、聽音樂讀詩歌,升華情感,結束教學
    1.在1984年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會上,香港歌星張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國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嗎?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來唱唱這首《我的中國心》吧!
    2.朗誦文后詩歌《我的中國心》。
    3.唱完這首歌,你有什么想說的呢?
    4.總結: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聲,雖然他們常年漂泊在外,可他們始終不忘自己的祖國,不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