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整理的失物招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更多關于教學反思的文章,盡在實用資料欄目。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一)
《失物招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 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件事。通過失物招領的方式教育學生,讓學生領回垃圾,從文中受到啟發(fā),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的好習慣、自覺維護環(huán)境衛(wèi)生。
在課文導入時,我先播放一段失物招領的錄音,然后我告訴學生,把丟失的東西領回去的過程就是失物招領。通過事實,讓學生能更清晰的明白“失物招領”的意思。
在學習課文生字時,我跟以往一樣,用比一比,賽一賽的方式讓學生先復習生字詞,學生的自尊心強,好勝心更強。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字詞,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讓他們充分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低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也快。學生熟記生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復。但是多次重復,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所以重復中必須有所變化,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
在朗讀課文時,我讓學生同桌討論,自行解決問題,“學而不思則罔”,質疑是思維的火化,利用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在啟發(fā)學生領悟朗讀的語氣時,我隨機出現(xiàn)問題,讓學生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來朗讀,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朗讀水平。當學生提出“老師和張爺爺為什么會發(fā)出會心的微笑”時,在交流、朗讀的過程引導孩子練習說話:老師和張爺爺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說話的訓練,一是有助于檢查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
學生感悟課文后,我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回歸學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讓學生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隨便扔“失物”,在校園或公共場所有沒有看到別人亂扔“失物”,要在讀文感悟中讓學生矯正自己的不良行為,明白自己該怎么做,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良好習慣。
通過學習課文,同學們不但學到了新的知識,也感悟到了亂扔垃圾的不對,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可貴。但教學中也存在不足,沒有成功地突破難點。本課的難點在于對張爺爺的話、行為及微笑的理解由于認知能尚淺,絕大多數學生對“丟東西”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有意地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二)
本課教學把語言訓練列入教學目標,作為教學重點,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而且,用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使語言訓練扎實有效。在引導孩子感受植物園的美麗時,讓學生用“很——很——”說短語,說句子,讓學生在運用中感悟偏正式形容詞短語重疊后的表達效果——既表示強調,又增強了生動性。在理解“失物”在課文中的意義時,把詞語和標點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同時順帶領悟引號的一種用法。“會心”一詞不僅放在句中,而且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去理解,這樣顯得更為親切自然。發(fā)展思維也是語言訓練的重要內容。讓學生探究唐老師和張爺爺發(fā)出會心微笑的原由,設想他們的談話,這樣,既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課的主旨,也有利于學生的想象能力。
本課中存在的問題也有許多。如,當我要求學生們再讀一次課文,并理解“失物”的意思。孩子們說出的答案是:“課文中的失物指的是飲料罐、香蕉皮、餐巾紙、花生殼等。” 《失物招領》這一課中的“失物”其實是有其特殊意義的,要讓學生明白“此失物”不是“彼失物”是本課的重難點。當揭示課題時,學生回答錯了,明顯的是把“失物”與“食物”混淆起來了,而物品在這里并沒有及時糾錯,把“食物”寫在黑板上,讓學生來朗讀辨析。因為揭示課題時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失物”的意思,而“失物”的真正意思與課文中的“失物”更是有所不同。
本節(jié)課自始至終朗讀占的比重太大了,這應該是過分尊重了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但以讀為本不是只以朗讀為本,更不是以“大聲朗讀”為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還是應該姓“語”、姓“文”,liuxue86.com課文中如“植物園很大很大,花草樹木很多很多”、“他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四十雙眼睛睜得大大的,四十雙小手在各自的口袋里摸著,不一會兒,四十張小嘴一齊喊:‘唐老師,我沒丟東西!’”等都是很好的語言文字訓練材料,可以讓學生從中讀出韻味、悟出方法、模仿說話、學著寫話,從而讓讀為理解感悟、學以致用服務。朗讀是必須的,但在以后的課堂上也應該定一個不變的練習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更全面、實在地面對“語文”。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三)
《失物招領》一文講的是發(fā)生在植物園的一件事,是小學生在現(xiàn)實旅游參觀時經常遇到的一件事。這篇課文的題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亂扔的垃圾,課文里卻稱作“失物”,為什么呢?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它們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呢?主人又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呢?這些問題正是學習這篇課文的線索。本課的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孩子讀了幾遍,應該就能明白。
但是本課生字較多,我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找出學生自學困難的字,進行重點突破。并把識字、寫字的任務分散到各課時中用多種形式來完成。尤其重點指出要讀準翹舌音的字“失、專、準、雙”和后鼻韻母的字“同、工”。
識字教學時運用比較形近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例如:
先—失 洞—同 現(xiàn)—觀 江—工 推—準
去—?! ∪?mdash;隊 木—才 青—請 格—各
并且通過比較“洞—同”“青—請”“格—各”,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形聲字的規(guī)律。
課堂上海練習造句來鞏固識字。如:
我準備送還鳥蛋。
小松鼠準備種松果。
準備 鴨先生準備清掃小路。
我們準備回家了。
天黑了,我準備睡覺了
一詞多句,加深學生理解與記憶
課后我還布置了一項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再生活中去尋找“失物”。例如:找一找在附小校園里、自己居住的小區(qū)里、大壩上、龍?zhí)豆珗@等地方有沒有“失物”,如果有,就將它們扔到果皮箱里。讓孩子在生活中真正明白本課所傳達的思想: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的好習慣就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
以上就是《失物招領》教學反思全文,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
小編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