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中留學申請典型的失敗案例分析

字號: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失敗案例分析:
    案例1、不要輕信學校的口頭承諾
    越來越多的美國私立高中到中國大陸進行宣講會,同時也面試申請者。需要提醒的是,面試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不能掉以輕心。
    Evan的學習成績并不算名列前茅,但值得稱贊的是初中尚未畢業(yè)的他英語口語非常流利,他的父親也全力支持他。去年11月,他參加了Wyoming Seminary School(懷俄明高級中學)的面試會。
    面試過程非常順利,Evan一口流利的英語和得體的談吐給Wyoming Seminary School的校長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校長對他的評價很高,并告訴他:“就算你沒有英語測驗成績,我們也會錄取你。”
    這個結果讓Evan和他的父母非常高興,這意味著不僅得到校長的錄取口頭承諾,還省去了通過中介辦理的一筆費用。
    Evan和父母松了一口氣,他們請來了當時在加拿大讀英語研究生的Evan的堂哥,請他全權代辦Evan的申請材料并寄給Wyoming Seminary School。一直等到4月10日,美國第一批錄取情況放榜,Wyoming Seminary School錄取已滿員,沒有空位,但沒有Evan的名字。
    打聽到Wyoming Seminary School的國內合作機構,Evan的父親非常委屈地訴說:“為什么明明已經有了口頭承諾,卻沒能被錄取?”
    機構面對這種疑問,已經司空見慣。提醒所有正在準備出國的同學和家長:沒有拿到學校正式的錄取通知書,沒有拿到學校發(fā)的I-20表,都不意味著就被錄取了。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校長在內的任何口頭錄取承諾!
    TIPS:
    美國采用的是鼓勵式教育,對于優(yōu)秀學生,老師家長都會用贊賞的語氣給予贊揚,甚至不吝說出“我們一定會錄取你”這樣的口頭承諾。但是美國高中的宣講會和面試會是世界巡回的,中國、日本、新加坡、甚至印度,世界上優(yōu)秀學生何其多!如果僅憑校長一時開心給學生一個口頭承諾,學校招生名額根本不夠用。
    所以即使得到口頭承諾,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在拿到I-20表之前一定要仔細對待每一個細節(jié),尤其是材料準備。一份簡明、充實的申請材料是讓學校全面了解自己的唯一途徑,必要時可以請有經驗的師長“督戰(zhàn)”,但一定不能當甩手掌柜。
    案例2、不要單純用成績標榜優(yōu)秀
    就讀于國內某省重點中學的優(yōu)秀學生Alice,雖然長得秀氣但能力絲毫不讓人看低。才剛上初三的她ssat分數是2260分,新托福ibt成績113分,初中平均成績95分,非常優(yōu)異。憑著這些硬件條件,alice為自己挑選了Hotchkiss School和Milton Academy這兩所全美一流名校。
    沒有想到的是,她被全拒了!
    百思不得其解的她,微信上發(fā)來自己的成績單和申請材料,找我們咨詢。我們發(fā)現,alice所有的資料都未能體現她的特長或活動能力,只是告訴大家她是一個愛學習的乖學生。
    事實上,她喜歡音樂,有一手絕活古箏,并且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都有參加表演并獲獎。同時,alice還是一個很有威信和愛心的孩子,她組織了一個社區(qū)服務中心的小分隊,這個小分隊會定期給社區(qū)的老人表演節(jié)目。而這些成績,被她統(tǒng)統(tǒng)一句話帶過了,完全沒有表述出一個立體、豐滿、活靈活現的申請者。
    同時,alice在選校決策上具有冒險性。
    美國高中一般在3月10日放榜,第二次申請要等到4月10日以后,才知道學校是否還有名額。Alice在第一次申請時應該是有資格挑選學校的。而Hotchkiss School和Milton Academy這類高中,每年在國內只給一到兩個名額,顯然alice已經與它們擦肩而過了。
    TIPS:
    美國寄宿制精英高中,招生名額嚴格控制,且無一例外只給國際學生屈指可數的名額。在硬件條件相似的背景下,突出個人優(yōu)勢顯得尤為重要。美國看重一個學生成績優(yōu)秀,也很重視一個人的服務社會心態(tài)。因此申請材料中,充實特長、社會服務、實踐活動內容,將大大提升材料質量。
    特長可以是鋼琴、繪畫、體育等,最好有高級別的證書和獎狀,特別是一些較為冷門的或吸引眼球的專長,一定要好好亮出來。
    案例3、面試回答問題不能太形式
    大部分美國私立高中挑選學生時也要求學生接受面試,面試是校方決定錄取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面試效果好可以彌補學生標準化成績的不足,校方通過面試可以真實了解學生的英文能力、性格特點、學習潛力等。
    Emma和Rita是一對孿生姐妹,也是江蘇揚州市一所重點中學同班同學,上學時兩個人就是班上一二名的爭奪者,姐妹倆性格迥異,姐姐愛說愛笑,妹妹相對比較沉穩(wěn)。父母希望姐妹倆同時申請到美國的女子中學,兩個人還有個伴。參加面試時,考官就讓她們說說前一天來做了些什么。
    Emma口語較弱,剛開始回答時疙疙瘩瘩,連“南京路”都不知道如何說,但是她興致勃勃地向面試官描述了當天陪媽媽與小販殺價的情景,面試官覺得這個孩子表現欲非常強,邏輯思維清晰,性格開朗不怯場,非常適合美國校園生活。
    一向冷靜的Rita在面試時依然維持本色,不慌不忙,按照吃完午飯后打車到南京路步行街、先拍照后買零食、坐觀光車、購物等流程有條不紊地做了個匯報。雖然語言流暢,幾乎沒有任何語病,但是看著她一本正經的小大人神情,面試官也變得公事公辦起來。最后Rita被考官拒絕了。
    TIPS:
    對于非英語母語的中國學生來說,面試難免緊張,為了不出錯很多學生選擇提前準備問題及答案,背得滾瓜爛熟。其實,美國高中的面試老師并不過分苛求學生的表達能力,只要能自信、得體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就不難通過這一關。
    面對提問,千萬不能用公事公辦的態(tài)度,考官問一句答一句。最好是能把小故事、具體場景融入答案中,讓面試官感覺生動、印象深刻。另外,任何想讓校方了解的優(yōu)點,都可以巧妙地穿插到回答中,為自己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