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化險》教學反思

字號:


    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整理的《黃河化險》教學反思,歡迎閱讀,更多關(guān)于教學反思的內(nèi)容,盡在實用資料欄目。
    《黃河化險》教學反思(一)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因閱讀感受的不同而幾易其稿。最初設計為三主版塊:《黃河化險》之“險”、《黃河化險》之“煙”與《黃河化險》之“人”。并在“煙”部設計練筆,當堂寫作展示。二次設計為兩主版塊:《黃河化險》之“險”、《黃河化險》之“化”,教學重點放在人物的研討上。后又拋開設計,重新反復閱讀課文,感覺表現(xiàn)偉人在危急關(guān)頭的思考決策才是文章要表現(xiàn)的重點,也是故事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于是本著這樣的認識,重新設計教學思路如上所示。從授課效果看,這樣的思路易于被學生接受,也產(chǎn)生了相應的效果。從課題入手,在梳理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在“險”上做足功夫,借助語言文字,讓學生充分體會當時的險情,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才能讓他們跨越時空的距離,感受到生死關(guān)頭領(lǐng)袖決策的重大意義。
    然后借助吸煙這個細節(jié),引領(lǐng)他們更深入地體會險情之急迫、決策之重要,體會決策的艱難和慎重,體會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從而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至于決策后的行動及對行動原因的辯論,均是為體現(xiàn)決策的正確、揭示偉人的大智大勇而服務的。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仍有失誤存在。大處而言,首先是“拖堂”問題,——“教師投入了感情,跳進去了,但出不來,在里面一個勁地撲騰”。葉老師的話詼諧而形象,說出了我自涉足長課文教學后的一貫不足。
    這也是一個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大忌。既能進得去,又能出得來,收放自如,機智靈活,才算是真正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吳老師和時老師的幫助下,我認為自己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改進:課文不管長短,設計要抓關(guān)鍵;文段不必過多,一個能說明問題的,不用兩個,揣摩得深入,體會得深刻,以點帶面,不必面面俱到(如本節(jié)課“吸煙”環(huán)節(jié)的分析體悟,仍有不透不精之憾);寬備不一定寬用,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課堂生成而選擇使用。二是欠缺寫作方法的總結(jié)(雖在最后設置了一個練筆,感受并學習本文寫人物思考的方法,但因時間問題,匆忙展示而過,沒有起到什么作用)。也許是個人意識的偏差,我總是以為用情很深的文章或課堂,若插入寫作方法的歸納,就會中斷師生醞釀起來的感情,不能一氣呵成。
    而且好的寫作方法,學生一定可以通過文段的朗讀和感悟而有所體會,有所發(fā)現(xiàn),不待師言,自可領(lǐng)會。但聽了一同上課的沈貝貝老師的課,發(fā)覺寫作方法的指導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語文教學,聽說讀寫缺一不可。讀在一定程度上是為寫服務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情不可少,因為“文以情動人”,但也要“以理服人”,讓學生掌握方法,從而達到來日自己也能“以情動人”的目的。細處著眼,問題有三:一是舌尖前音的積病,有“復燃”跡象。經(jīng)過一段有意識的訓練,略有好轉(zhuǎn),但這次授課,蓋因較為投入緣故,“忘乎所以,不辨東西”,所以就“原形liuxue86.com畢露”。——沒有別的辦法,唯有更加刻苦而持久的練習。二是學生朗讀,出現(xiàn)字音錯誤,其中兩個未能及時更正提醒。未能做到“心細如發(fā),眼明如鏡”。
    第三個錯誤是我至今耿耿于懷,不能原諒自己的“低級錯誤”。——毛澤東在慎重思考后,斷然決定:“不過黃河!”結(jié)合當時人物心理(果斷而決絕)和語境(“驀地,毛澤東立起了身,那支煙頭奮力摜在地下,用腳踩去,嘴里迸出一聲”),這個句子應該讀得短促而堅定,聲音不必太響亮(我自己在備課時就一直是這么讀的)??僧敃r在我的鼓勵下,學生的情緒越來越高漲,爭相朗讀這個語段,且聲音越來越高,我聽出了問題所在,但感動于他們的熱情和投入,竟然沒有用恰當?shù)姆椒S即予以更正,反而連續(xù)找學生讀(簡直是在鼓勵他們“吼讀”該句)。
    這樣的失誤不但會影響到學生對作品中人物心理的準確把握,而且這樣的誤導會影響到以后他們的朗讀能力的發(fā)展提高(讀得最多的那個女孩和敢于挑戰(zhàn)的那個男生是多么熱愛朗讀,而且讀得多好呀,這樣的誤導如果影響到他們以后的朗讀敏感度和準確度,那將是多大的過錯呀!)一想到這些,我就恨不能回到他們班,用上幾分鐘更正這個不該有的錯誤。
    走過《百合花》,走過《一條大河》,走過《黃河化險》,終于在碰撞和磨礪中悟出一絲微薄的經(jīng)驗:再長的課文,只要反復研讀,一定可以找到突破口,從而提綱挈領(lǐng),化繁為簡,一舉擊破。對教師而言,沒有參考資料不可怕,只要課文在手,靜讀、精讀、反復讀,就是法寶。在讀的基礎上找準教學的重難點,確定合適的教學思路與方法,這節(jié)課就成功了一半。對一個語文老師來說,成長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成長本身卻是一種幸福。好課,——永遠在下一節(jié)。
    《黃河化險》教學反思(二)
    本文選自權(quán)延赤的《掌上春秋》,1947年秋,國民黨幾萬大軍緊追我中央機關(guān)的幾百人,從綏德直到葭縣黃河邊,形勢十分嚴峻。在大兵壓境的險惡局勢下,毛澤東首先考慮的是他自己決不離開陜北。
    盡管各方面建議他盡早東渡黃河,使中央有個安全的環(huán)境,這對于指揮全國作戰(zhàn)有好處。但是,他認為黨中央留在陜北,一則在政治上,不但粉碎了蔣介石打擊我黨的陰謀,來了敵人的威風,而且還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二則在軍事上,只要黨中央留在陜北,蔣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的幾十萬大軍投入到別的戰(zhàn)場;三則黨中央在延安住了十來年,現(xiàn)在一有戰(zhàn)爭就走,對不起陜北的鄉(xiāng)親們。
    因此,毛澤東決定和陜北的軍民在一起,不打敗胡宗南就決不過黃河。這正是毛澤東的高明、偉大之處。
    小編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