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試卷及答案
本試卷分五大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古詩文閱讀(27分)
(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1.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臥龍躍馬終黃土, 。 (杜甫《閣夜》)
(2) ,飛羽觴而醉月。 (王勃《滕王閣序》)
(3) ,只是朱顏改。 (李煜《虞美人》)
(4)夢入神山教神嫗, 。 (李賀《李憑箜篌引》)
(5)鳥雀呼晴, 。 (周邦彥《蘇幕遮》)
(6)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宮賦》)
(二)文言文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
戰(zhàn)馬記
【明】羅洪先
王公楨,濟陽公孫也。濟陽死靖難,公死賊,獲贈于朝,任一子廣,吉水稱忠義家莫過之。至其戰(zhàn)馬事,有足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學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會荊襄賊流劫入夔,焚巫山縣治。是時同知蘇州王公授碟捕賊,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數(shù)之曰:“汝食朝廷祿,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餓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晝夜行,至則巫山已破,賊方聚山中,索擊之,殺渠桀三十三人,余盡遣。居三日,賊復劫屬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衛(wèi)指揮曹能、柴成兩人,與王素黨結避禍,多方詭辭庇之。且激公曰:“公誠為國家出力氣,肯慨然復行乎?”公即聲應。即日勒民兵,夾曹、柴兩人赴之,與賊夾水陣。已而麾民兵畢渡趣戰(zhàn),曹、柴望走,公陷圍中,誤入淖田,不得脫。賊欲降之,公大奮罵。賊怒以刀斷其喉及右臂,墮淖中,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賊不敵,不敢言。是日將歸,有物嘯于山者,商驚祝曰:“為王公耶?果爾,當三嘯止。”如其言。商秘與家人負簀往尋亂尸,見衣白紗豐臂者,公也。載簀上,令不深沒。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馬奔歸府,門闔,長嘶踢其扁,若告急狀。守者納之,血淋漓,毛發(fā)盡赤,眾始駭公已死,而賊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廣始隨木商往殮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貧甚,不能歸,盡售行李與馬為資。而王意在馬,不償直,竟徒手得之。距殮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馬哀鳴特異。王命秣者加莝①豆,不為止。王疑秣者紿②已,自起視櫪。馬驟前嚙其項,不釋口,久乃得脫。復奮首搗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嘔血數(shù)升死。賊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誅。
嗚呼!自昔相傳義馬事不一二,皆言臨難能相濟也。世嘗言至靈者人,畜之至賤宜莫犬馬若也。銜轡所制,鞭策所驅,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嗚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
[注]①莝(cuò):鍘碎的草。②紿(dài):欺騙。
2.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 即代勒所部民兵晝夜行 部:統(tǒng)率
B. 與王素黨結避禍 黨:同伙的人,黨徒
C. 商稔公,知賊不敵 稔:熟悉
D. 王命秣者加莝豆,不為止 為:因為
3. 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現(xiàn)戰(zhàn)馬“義”的一組是( )(3分)
①至其戰(zhàn)馬事,有足為世戒者 ②長嘶踢其扃,若告急狀
③復奮首搗胸,仆之地,不省人④而王意在馬,不償直,竟徒手得之
⑤夜且半,馬哀鳴特異 ⑥自昔相傳義馬事不一二,皆言臨難能相濟也
A. ①⑤⑥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4.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3分)
A. 王楨,是濟陽公的孫子。濟陽公死于靖難,王楨死于賊寇之手,他們都獲得朝廷的封贈,承擔過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義之家著稱。
B. 王楨任夔州府通判時,遇到荊襄的賊寇前來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軍吏曹能、柴成卻不敢出兵。危急時刻,王楨出于義憤率兵擊賊,壯烈犧牲。
C. 王楨遇難后,朋友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遺體,準備送回家鄉(xiāng)安葬,但因貧窮,只好賣行李和戰(zhàn)馬作路費。后戰(zhàn)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D. 王楨戰(zhàn)死后,他的戰(zhàn)馬狂奔三百多里到夔州府報訊;在同知王公的馬槽旁,哀鳴不已,最后將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報了仇。
5. 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6分)
(1)公忿忿面數(shù)之曰:“汝食朝廷祿,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餓虎口耶?”(3分)
(2)而王意在馬,不償直,竟徒手得之。 (3分)
(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
6.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江城子(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注】①韶華:青春年華,又指美好的春光。
(1)概括“楊柳”“飛絮"意象的內涵,并分析這首詞表達的情感。(3分)
(2)詞中“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一句是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來,請比較兩者的異同。(3分)
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16分)
(一)文學名著閱讀(10分)
7. 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 “你何必這樣傷心?等到爺爺?shù)膯史M了,你可以另外接一個的,至遲不過三年!”覺慧冷笑道。瑞玨死后,覺慧認為,依照覺新的性格,過不了多久,他就會續(xù)弦。但是,覺新堅決地說,為了海臣,他決不再娶。(《家》)
B. “那么,簡簡單單一句話,我介紹一個銀團放款給益中公司,總數(shù)三百萬,第一批先付五十萬,條件是益中公司全部財產做擔保。”趙伯韜為了化解與吳蓀甫的矛盾,借款給危機中的益中公司。(《子夜》)
C. 押赴西伯利亞的犯人起程了。那正是天氣炎熱的七月,街上差不多一片荒涼,少數(shù)幾個過路人在路邊陰影里走著。有的犯人經不起烈日照曬,當場中暑倒斃了。聶赫留朵夫一路為犯人惡劣的處境四處奔波說情,他幾乎成了犯人的袒護者。 (《復活》)
D. 住在圣母院里,愛斯梅拉達重新恢復了希望。一天早晨,她走到屋頂邊上,從圓形圣約翰教堂的尖頂上方俯視廣場。她看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弗比斯正勒馬馳過廣場。于是她請求卡西莫多去找弗比斯,可是弗比斯用大馬靴踹了卡西莫多一腳,策馬遠去。(《巴黎圣母院》)
E. 《歐也妮·葛朗臺》中,老葛朗臺的發(fā)跡史反映了政權更迭時期暴發(fā)戶不擇手段的發(fā)家過程,查理的發(fā)跡史揭露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海外殖民掠奪的罪惡。葛朗臺太太拒絕葛朗臺假惺惺的施舍后,小說這樣議論道:“這樣的高尚純粹是白費!”她臨死時對女兒說:“幸福只在天上,你將來會知道的。”(《歐也妮·葛朗臺》)
8. 簡答題。(5分)
“我沒罪,沒罪?。?rdquo;她忽然叫起來,聲音響得整個大廳都聽得見。“這是冤枉人。我沒犯罪。我沒起過那張心,我想都沒想過。我說的是實話。實話呀!”(《復活》)
她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出這些話的?她說自己沒罪,事情的真相又是怎樣的?
(二)文化經典閱讀(6分)
9. 閱讀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題。
(公孫丑曰)“敢問何謂浩然之氣?”(孟子)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①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②,心勿忘,勿助長也。”(《孟子·公孫丑上》)
注:①慊:快,痛快。②正:止。
(1)孟子認為應該如何培養(yǎng)“浩然之氣”?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3分)
答:
(2)以下兩句話都是孟子說的,它們能否體現(xiàn)孟子的浩然之氣?請作簡要分析。(3分)
①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②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答:
三、現(xiàn)代文閱讀(24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
關于價值概念的理解
張曙光
①近些年來,價值觀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是,作為價值觀核心概念的“價值”及相關概念,在國內理論界一直存在著許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響了我們對價值觀問題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這一基本概念。
②現(xiàn)代價值觀的“價值”概念,直接來自于經濟學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但就其拉丁詞的本義和現(xiàn)代哲學語境中的含義而言,卻遠遠超出了經濟學的范疇,是一個包含倫理學、美學、宗教學、政治學所指涉的具體價值形態(tài)的,與“善”通用的概念。因而,價值首先指的是人們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著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經濟學意義的含義只是第二位的。
③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對價值的界說,恰恰是這種意義的倒置。無論是過去把“價值”歸結為“效用”,還是現(xiàn)在把價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證。如此一來,價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見了,因而也就談不上對各種效用和利益問題的批判性審視了。其實,正是價值由現(xiàn)實趨向理想的向度,在人們的觀念世界聳立起一個與完滿和終極的整體相關聯(lián)的價值觀。所以,作為人的生命之自覺形態(tài)的價值觀,不僅能夠引導人們追求自身的利益,協(xié)調人們之間的利益沖突,還能夠召喚人們不斷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實現(xiàn)自由全面的發(fā)展。
④如果把價值歸結為利益,又進而把利益作為思想的坐標,那就只能產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視的價值觀——以官職、金錢、稱號等外在形式化的東西作為人的價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實學、精神境界。的確,“名利”并不純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構成人的社會規(guī)定性的要素,這些要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證人的社會存在和能力,在現(xiàn)代社會尤其如此。但是,這些東西只是人們借以實現(xiàn)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們在某一社會中普遍地陷入名韁利鎖,人的生命價值的平等和人格尊嚴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維護,那么這個社會就“異化”了。這也是我們反對把“價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摘自2010年6月22日《光明日報》,有刪改)
10. 下列關于“價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項是( )(3分)
A. 具有經濟學方面的意義,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
B. 可以把它概括為“效用”,也可以把它歸結為“利益”。
C. 首先與倫理學、美學、宗教學、政治學相關,其次與經濟學相關。
D. 是人們希冀和追求的終極目標,它僅僅表征著人存在的目的性。
11. 文章第③段提出了“與完滿和終極的整體相關聯(lián)的價值觀",請簡要闡述這個價值觀能夠產生的作用。(3分)
答:
12. 文章結尾畫線處“反對把‘價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這個“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答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
重返北京
陳孝全
白云悠悠,人世悠悠。
朱自清離開北京整整五年,想不到如今又回來了。舉目無親,只好先住在朝陽門邊一位朋友的家里。他在北大讀了四年書,雖也玩過幾回西山,但多在城圈子里呆著,始終沒到過清華,對它很是陌生。
清華設在北京西北部的清華園,環(huán)境幽靜,風景優(yōu)美,原是端王載漪的王府。清華大學前身為“清華留美預備學校”,于1911年正式開辦,它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留美學生。1925年清華進行改革,增設大學部,朱自清就是因此而被聘的。
那時清華大學的教務長是張仲述,朱自清不認識他,于是和那位朋友商量寫一封信去,約定第三天上午前往拜訪。那天幾經周折,看表已經12點了,才到達清華大學。坐在客廳等一忽兒,出來一個高個子長臉的,樣子很能干的人,這就是他所要會見的教務長張仲述,談到12點過,賓主才客氣地分手了。
過了兩天,朱自清帶著簡便的行李,從朝陽門朋友家搬出,住進了清華園古月堂。清華園很美,綿密的綠樹叢中,蜿蜓著清清的溪流,郁蔥的傘松,青青的草地,寬敞的教室,巍峨的禮堂,小小的荷池晃蕩著岸邊小樹的倒影,池蓮迎風起舞,散發(fā)出陣陣幽香。這樣的風味和南方自不相同,別有一番氣韻。但朱自清孤身一人,剛來乍到,沒有什么朋友,心里十分寂寞。在江南時,他晚上睡眠極好,照例是一覺到天明,北來之后,卻睡不安穩(wěn),夜夜有夢,而且從來沒有一個是清清楚楚的,醒來不知所云,恍然若失。
最難堪的是每早將醒未醒之際,殘夢依人,膩膩的不去;忽然雙眼一睜,如墜深谷,萬象寂然——只有一角日光在墻上癡癡地等著!我此時決不起來,必凝神細想,欲追回夢中滋味于萬一;但照例是想不出,只惘惘然茫茫然似乎懷念看些什么而已。紛亂的夢境反映的是不寧的心緒。其實,朱自清到北京之后,一直強烈地懷念著南方那段生活.。
一天,他實在悶得慌,乃決意進城去,在海淀下了汽車,找了一個小飯館,揀了臨街的一張小桌子,坐在長凳上,要了一碟苜蓿肉,兩張家常餅,二兩白玫瑰,自斟自酌,不由又想起在江南的生活,情動于衷,從袋里摸出紙筆,在桌上寫了一首《我的南方》:
我的南方,
那兒是山鄉(xiāng)水鄉(xiāng)!
那兒是醉鄉(xiāng)夢鄉(xiāng)!
五年來的跋徨,
羽毛般的飛揚!
呵!他怎能忘了南方的山山水水,鄉(xiāng)土人情?那里有他的親朋故友,有他年老的父母和弱妻稚子。在那里,他有過快樂,也有過痛苦,南方畢竟是他耕耘過的土地,汗水灑過的地方啊!
10月的一天,他接到南方來的一封信,是父親寄的,其中寫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吹竭@里,朱自清不禁悲從中來,淚如泉涌,想到父親待自己的種種好處,特別是八年前料理祖母喪事完畢,父子同車北上,在浦口車站分別的情景,猶如電影鏡頭一樣歷歷在目。又想到,父親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東奔西走,可家中光景竟一日不如一日,以致老境如此頹唐。又想到,他近來情郁于衷,常常動怒,但始終惦念著自己和自己的兒子。哀傷和想念之情如滔滔潮水,鋪天蓋地而來,在晶瑩的淚光中,他仿佛又看見父親肥胖的,穿著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是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他含著淚水,伏案疾書,以樸實的筆調細致地敘寫那次和父親別離的情景,透過父親的一言一動,揭示了他對兒子的無限憐惜、體貼、依依難舍的深情。心靈在紙上疾走,他對父親的刻骨思念之情,如涓涓流水,傾瀉于字里行間,溶注于父親的背影之中。寫到最后,他深情地呼告道:“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平淡一語,蘊蓄著他對年邁父親的刻骨相思。
22年后,當《文藝知識》編者問他寫作這篇《背影》的情況時,他答道:“我寫這篇文章只寫實,似乎說不到意境上去。”這種從表面上看起來簡單樸素,而實際上卻能發(fā)出極大的感動力的文章,最可以作為朱先生的代表作品,因為這樣的作品,正好代表了作者之為人。由于這篇短文被選為中學國文教材,在中學生心中“朱自清”這三個字已經和《背影》成為不可分的一體。
這是由文品論及人品了。
(節(jié)選自《朱自清傳》)
13. 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 清華大學增設大學部,聘請朱自清北上任教,在與教務長張仲述相見的兩天后,朱自清即入住清華園。
B. 朱自清重返北京后,孤獨寂寞,工作艱辛,加上身體虛弱,常常夜不能寐,他強烈地懷念著南方的那段美好生活。
C. 朱自清不能忘記南方的生活,南方的山山水水和鄉(xiāng)土人情,故而情動于衷,寫下了《我的南方》一詩。
D. 本文敘寫朱自清重返北京后的一段經歷,同時也分析了他的作品,指出當時動蕩時局對其作品的影響。
E. 朱自清父親少年出外謀生,東奔西走,老境辛苦頹唐,他深感身體有諸多不便,怕是要不久于人世。
14. 劃線部分有何特點?請加以賞析。(4分)
答:
15. 李廣田說:《背影》一篇,廖廖數(shù)十行,不過千五百言,它之所以能歷久傳誦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只是憑了其中所表達的真情。請結合文本分析朱自清的“真情”所在。(6分)
答:
四、語言文字運用(13分)
16.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3分)
海德格爾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這個家,不僅是“現(xiàn)象”的家,也是“精神”的家。如今,漢語這個家卻正遭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①侵 (shí),② 。如果說“謝謝你”代表傳統(tǒng)社會的語言文字,“Thank you”代表現(xiàn)代社會的語言文字,那么“3Q”就代表著未來社會或網(wǎng)絡社會的語言文字。③隨著電腦普及和網(wǎng)絡拓展,也許有一天人們將不再說話,不再讀書,甚至是不再寫字而是離群索居于網(wǎng)絡之中。由此而言,又有誰能保證漢語漢字不會自行消亡呢?
(1)第①處中,根據(jù)拼音寫出漢字 。(1分)
(2)在第②處填寫一個合適的成語 。(1分)
(3)第③處劃線句有語病,請改正。(1分)
1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3分)
在我國古代,人們盛物用的器皿陶器等之外,還有一種容器,是葫蘆。 ,
。 。 , 。 。
①最早的記載見之于《詩經》,如《公劉》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蘆
②用葫蘆作容器是先民們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結果
③葫蘆是一種葫蘆科爬藤植物的果實
④葫蘆成熟后,構空里面的籽孤,即可當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啞鈴狀,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國勞動人民使用葫蘆盛物的歷史非常悠久
A. ⑥②③⑤④① B. ③⑤④⑥①② C. ⑤③④①⑥② D. ⑥①④②⑧⑤
18. 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7分)
在廣州,拾金不昧或將有實質獎勵。正向社會征求意見的《廣州市拾遺物品管理規(guī)定》提出:對無主的拾獲財物,在拍賣后將拍賣款的10%獎勵給拾遺者;對有主失物,失主領回時,可自愿按遺失物價值10%的金額獎勵拾金不昧者。(2月12日《羊城晚報》)
你對上述現(xiàn)象有何看法?請簡要概述。(150字左右)
答:
五、寫作(70分)
19.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70分)
毛澤東曾說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中國俗話又說“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試題答案】
古代詩文閱讀(27分)
2-4、B、C、A
[參考譯文]
王楨,是濟陽公的孫子,濟陽公在平亂中戰(zhàn)死。王楨在剿匪中戰(zhàn)死,被朝廷追封,留下一個兒子,名叫廣。吉水稱得上忠義的人家,沒有比得上王家的。至于他家戰(zhàn)馬的故事,更足以作為世人的警示。
馬(則得以)逃離。
先前,王楨赴任大昌道(官名)住在一個販賣木頭的商人家中。商人很熟悉王楨(的才能),知道賊兵打不過王楨,不敢(多)說話。這天,商人將要離開,有東西在山中長嘯,商人很震驚地禱告說:“是王公嗎?確實是你(的話),就長嘯三聲(再)停下來。”(果然)像他說的那樣。商人秘密地和家人背著竹席到亂尸中尋找,看到有個穿著白紗,只有半只胳膊的,正是王楨。商人把他放到竹席上,讓他不至于沉沒。從(王楨)死的地方到他家中三百多里路,馬跑回家中,大門關著,馬長聲嘶鳴把門都踢扁了,好像要說急事的樣子。守門人讓它進來,(發(fā)現(xiàn)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下,鬃毛全部變成紅的,眾人才震驚地知道王楨已經戰(zhàn)死,而賊人還不放過(它)。之后,王楨去世的第二十五天,他的兒子廣才跟著販賣木頭的商人去收殮尸骨,(王楨)臉像活人,沒有因為天熱腐爛。然而王廣很窮,沒有能力回去,就把行李和馬全部賣了作為盤纏。而王某心思在馬上,不按它的價值出錢,最終白白地得到它。收殮之后第二十五天,快到半夜的時候,馬發(fā)出很不一樣的哀鳴。王某命令喂馬者添加鍘碎的草和豆子,馬沒有因此停止哀叫。王某懷疑喂馬的人欺騙自己,自己起床去馬廄查看。馬突然跑到前面啃住他的脖子,不松口,過了很久王某才脫離馬口。馬又抬起頭撞他的胸膛,把他弄倒在地上,他(已經)不省人事了。第二天,王某吐血好幾升,去世了。賊寇平定之后,有司判定功勞和過錯,曹、柴二人也被誅殺。
哎!以前流傳下來的義馬的故事不止一二,都說面對危難的時候,馬能救人。人們常說最有靈性的是人,牲畜中應該沒有像狗和馬一樣低賤的了。(馬)戴著轡頭被管制,被鞭子所驅趕,本身竟有文人武士比不上的地方。??!能不敬服(它)嗎!能不敬服(它)嗎!
7、B
(二)文化經典閱讀(6分)
9. (1)孟子認為,要靠正直來培養(yǎng)浩然之氣,(1分)即要與正義、正道相輔而行(1分);孟子還認為,培養(yǎng)浩然之氣要靠日積月累,而不能急于求成。(1分)
(2)第①句話,孟子認為向權貴進言時,要敢于藐視權貴,不要因對方位高權重而有所畏懼。(1分)第②句話中的“舍我其誰”,充分顯示了孟子的自信和勇于擔當。(1分)這兩句話都說得理直氣壯,正義凜然,體現(xiàn)了孟子的浩然之氣。(1分)(答“兩句都不能體現(xiàn)孟子的浩然之氣”,不給分;答“其中一句不能體現(xiàn)孟子的浩然之氣”,最多給2分)
三、現(xiàn)代文閱讀(24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
10. C(A項和作者的認識相反,D項中多了“僅僅”兩個字,改變了原意。而B項更是作為反例出現(xiàn),并不是作者的意思。) (3分)
11. ①引領人們用積極的行為爭取達到自身的利益,并協(xié)調人際利益關系;②召喚人們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③使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成為現(xiàn)實。(3分)
12. ①如果認為價值就是利益,只能產生功利的、追求諸如官職、金錢、稱號等外在形式化東西的價值觀;②社會因為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維護人的生命價值的平等和人格尊嚴;③社會就會被“異化”。(3分)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15分)
13. BD(B項沒有表現(xiàn)工作艱辛和身體虛弱。D項沒有提及當時動蕩時局對其作品的影響。)(5分)
14. 劃線部分都用整句,生動地描寫了清華園優(yōu)美的景致,(2分)反襯朱自清內心的寂寞,(1分)為下文寫夢境做鋪墊。(1分)
15. (1)《背影》是從表面上看起來簡單樸素,而實際上卻能發(fā)出極大的感動力的文章,憑借的是他對父親的真情;(2)小飯館里點的菜和情不自禁而寫的小詩《我的南方》,是他真情的流露;(3)重返北京后,更加熱愛故土,思念家鄉(xiāng)與親人,感情真摯感人。 (6分)
四、語言文字運用(13分)
16. (3分)(1)蝕 (2)危機四伏(危機重重、岌岌可危)
(3)人們將不再寫字,不再讀書,甚至是不再說話而是離群索居于網(wǎng)絡之中。17、B
推薦查看:
八年級下冊試卷大全
本內容由高二下冊試卷欄目提供。
本內容由高二下冊試卷欄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