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主要戰(zhàn)役:血戰(zhàn)湘江

字號:


    在長征這段時間,紅軍們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仗,大的小的基本上數(shù)不清了。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guī)砹碎L征主要戰(zhàn)役:血戰(zhàn)湘江,希望對您有幫助。
    血戰(zhàn)湘江
    ——長征中最慘烈的一仗
    1934年11月中旬,突圍的中央紅軍跨越敵軍的三道封鎖線,進入湘南的嘉禾、蘭山、臨武地區(qū)。這時,蔣介石真正搞清了紅軍戰(zhàn)略轉移的目的地。他任命湘軍頭目何健為“追剿軍”總司令,調動湘軍和桂軍,在零陵至興安之間近300里的湘江兩岸配置重兵,構筑碉堡,設置了第四道封鎖線。蔣介石則親率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部及部分湘軍在后面追擊。此時的蔣介石躊躇滿志,得意洋洋,以為定能將紅軍全殲于湘江、瀟水之間了。
    11月20日,白崇禧見紅軍的一支部隊占領了湘南的江華,又向廣西恭城奔來,白崇禧同粵軍和湘軍一樣,不愿同紅軍硬打而消耗實力,以防紅軍進入本省或被蔣介石吞掉,就借口兵力不夠及防止紅軍南進廣西,在11月21日忽然從興安、全州、灌陽撤兵,使湘桂軍閥聯(lián)合防守的湘江防線出現(xiàn)了一個缺口。何鍵為求自保,也不盡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這130里防線無兵防守達7天之久。
    順利通過第四道封鎖線的機會到來了??上?,紅軍未能抓住這一良機。
    11月25日,中革軍委才下達搶渡湘江的命令。紅1軍團先頭部隊于11月27日趕到界首,未經(jīng)戰(zhàn)斗就占領了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華里的湘江兩岸。這時軍委縱隊也到達了離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陽以北的桂巖地區(qū)。
    剩下的問題就是爭取時間。十萬火急的命令一道接一道。遺感的是,中央軍委縱隊就是加快不了行軍的速度。11月26日,走了8公里;27日,只走了6公里;28日,走了28公里;29日,走了32公里。足足4天,才走到湘江岸邊。最高三人團是想將中央蘇區(qū)整個地搬到湘西去。臨突圍前,雇了幾千名挑夫,綁了三千多副挑子,兵工廠拆遷一空,工廠都卸走機器,凡是能夠搬走的值錢的東西都裝在騾子和驢子的背上帶走,組成了龐大的啟方運輸隊。需要七、八個人抬的石印機,需要十幾個人抬的大炮底盤,也舍不得丟下。在山間羊腸小道上行走,這樣的隊伍怎么能加快行軍速度呢?
    11月29日,湘軍和桂軍蜂擁而來,敵人向正在渡江的紅軍發(fā)起了進攻。兩岸的紅軍戰(zhàn)士,為掩護黨中央安全過江,與優(yōu)勢的敵軍展開了殊死決戰(zhàn)。紅軍的阻擊陣地上,炮彈和重磅炸彈的爆炸聲不絕于耳,許多來不及構筑工事的戰(zhàn)士們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裝備單一的紅軍要用血肉之軀抵擋敵人飛機和重炮的狂轟濫炸,戰(zhàn)斗的殘酷可想而知。但“保衛(wèi)中央縱隊安全渡江”的口號仍響徹在陣地上空。
    12月1日,戰(zhàn)斗達到了白熱化程度,敵人對我發(fā)動了全線進攻,企圖奪回渡口,殲我于半渡中。這是生死存亡的一戰(zhàn),是意志的較量。狹路相逢勇者勝。紅軍將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彈打垮了敵軍整連、整營的一次次進攻,湘江兩岸灑下了無數(shù)紅軍將士的鮮血,渡口始終牢牢地掌握在紅軍手中。至當日17時,中央機關和紅軍大部隊終于拼死渡過了湘江。
    湘江戰(zhàn)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yōu)勢之敵苦戰(zhàn),終于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
    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5軍團和在長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8軍團損失更為慘重,34師被敵人重重包圍,全體指戰(zhàn)員浴血奮戰(zhàn),直到彈盡糧絕,絕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渡過湘江后,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fā)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湘江一戰(zhàn),是紅軍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血的事實,宣告了“左”傾教條主義軍事路線的徹底破產(chǎn),使廣大紅軍指戰(zhàn)員對王明路線的懷疑、不滿以及積極要求改變領導的情緒,達到了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