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后感2000字,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讀后感欄目。
讀后感2000字
朝花夕拾,夕陽西下時回頭拾起旭日東升時的花朵。如此柔和而富有詩意的四個字,正是一位“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文學家為他的一部作品所選的名字。
這個文學家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又常掛于嘴邊的魯迅。對于他的生平經(jīng)歷、作品等,我很早便知道了,但還是仔細搜閱了一遍,只為一點——他值得我們銘記。
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后改名樹人,浙江紹興人。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是他在1918年發(fā)表《狂人日志》時開始使用的筆名。
魯迅于1898年到南京求學,1902年留學日本學醫(yī),后痛感醫(yī)治麻木的國民精神重于醫(yī)治肉體病痛,便棄醫(yī)從文。代表作品有小說《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阿Q正傳》;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等。
《朝花夕拾》是魯迅1926年所做的回憶散文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雜志發(fā)表時總題目為“舊事重提”,1927年改為現(xiàn)名。魯迅寫這些作品時正經(jīng)受著北洋軍閥當局和各種敵對勢力的嚴重壓迫,受到各種流言的攻擊和誹謗。
曾受反動政府通緝,不得不到廈門大學任教,后又受守舊勢力的排擠。在這樣的處境下,他曾說:“這是我不愿意想到日前;于是回憶在心里出土了。”這10篇作品,前5篇寫于北京,后5篇寫于廈門。雖然是回憶文章,但都反映著當時社會斗爭的痕跡。
《朝花夕拾》充滿了個性生命的童年時代與人類文化發(fā)展童年時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氣。這里的批判與嘲諷,可以視為魯迅的雜文筆法向散文的滲透,不僅使其韻味更為豐厚,而且顯示了魯迅現(xiàn)實關懷的一面,這也是真實的魯迅。
《朝花夕拾》記述了作者童年生活和青年時求學歷程,追憶了難于忘懷的人和事,抒發(fā)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作品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
第一篇作品《狗。貓。鼠》表現(xiàn)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阿長與山海經(jīng)》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兒時保姆長媽媽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指斥封建孝道不顧兒童性命,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五猖會》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分忻枋龅?ldquo;無常”形象爽直而公正,受到民眾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不得惡報,而“公正的裁判在陰間”。在夾敘夾議中,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嘲諷。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
《父親的病》揭示了“名醫(yī)”巫醫(y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liuxue86.com
這7篇作品,記述魯迅兒童時期在故鄉(xiāng)生活片段,展現(xiàn)了當時的人情世態(tài)和社會風貌。
《瑣記》表現(xiàn)出探求真理的強力欲望。
《藤野先生》表達了對這位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先生深情的懷念。
《范愛農》表現(xiàn)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這3篇作品,記述魯迅離開家鄉(xiāng)到南京,日本求學和回國后的一段經(jīng)歷,留下了青年魯迅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腳印。
作者取那些難以忘懷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動的描述,選擇富有個性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描畫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給人以深刻印象。
《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寫除夕夜長媽媽教少年魯迅如何吃福橘、講吉利話和元旦清晨等待魯迅恭喜的情景,把這個農村婦女渴望幸福、期待祝福的急切心情和驚喜神態(tài),表現(xiàn)的活靈活現(xiàn)。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老先生大聲朗讀文章時,“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向后面拗過去。”寥寥幾筆,把老先生那種癡迷入神的情態(tài),表現(xiàn)的惟妙惟肖。
《范愛農》中寫范愛農得知恩師被殺后,違逆眾人意見,反對法抗議電報的細節(jié),把他極度悲憤的心情和倔強性格刻畫的入木三分。
這些作品在寫做手法上,把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充滿詩情畫意。如描寫百草園的景致,寫的繪聲繪色,構成了富有情趣的風景畫,成為令人神往的兒童樂園。在敘事、議論中常插入相關故事。如《狗。貓。鼠》中串入德國童話狗與貓成仇的故事和日本“貓婆”的傳說,《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串入“美女蛇”的傳說,增添了閱讀趣味。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筆調,記述了魯迅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段,展現(xiàn)了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抒發(fā)了對親人朋友師友的誠摯懷念,寄予了現(xiàn)實的思考。長媽媽、父親、范愛農以及藤野先生等,都是魯迅描寫的對象,他們給予了他成長中最大的慈愛與親情。魯迅曾懷著真摯的感情為長媽媽呼喚。這種刻骨銘心的人間摯愛,顯露了魯迅心靈世界最為柔和的一面。
與美好回憶的同時,也有魯迅對那些摧殘、扭曲人類的封建就舊理論、舊道德、舊制度的批判性審視。《二十四孝圖》中“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被魯迅斥責為“將肉麻當做有趣”,“以不情為倫紀,污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可見魯迅在夾敘夾議中顯露出最為深沉的悲愴。
抒情的柔和與深沉的悲愴,構成《朝花夕拾》這一回憶性散文的精髓,似乎也概括了魯迅之不平凡的一生。
毛澤東曾經(jīng)對他評價: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shù),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是熱忱的空前的名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名族新文化的方向。
翻開《朝花夕拾》的紙頁,每一個字都清晰的映入眼簾,直抵心底。每一個字都傾注這作者的情感,時而化為尖銳的利劍刺向新中國的敵人。作者的音容笑貌、品德精神擴散在紙頁里,化為柔和而深沉的悲愴,我現(xiàn)在十分確定這便是魯迅的一生。
《魯濱遜漂游記》讀后感2000字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魯濱遜漂游記》,里面的主人公魯濱遜的不平凡經(jīng)歷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也增加了我克服困難的勇氣。
讀完這本書,真可謂是如獲至寶。這本書記述的是一艘大船失事后,唯一幸存者魯濱遜在荒無人煙的小島,在與世隔絕的環(huán)境中,生活了二十八年的冒險經(jīng)歷和內心活動。魯濱遜在島上孤身一人,面對困難和挫折,克服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以驚人的毅力,頑強的活下來。他從失事的大船,找了些木材,在荒島上蓋了間房屋,為了防止野獸,還在房子周圍打上了木樁。來到荒島,面對首要的就是吃的問題。
船上的東西吃完后,魯濱遜開始打獵,有時可能會餓肚子。于是他決定播種,幾年后,他終于可以吃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后來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國家。這些事如果沒有知識,根本無法做到,讓我明白了知識是多么重要!
當一個人獨立生活的時候,還有這樣的對生活充滿信心的,實在是難能可貴。因為人總不能被困難嚇倒,而應迎難而上,克服困難,挑戰(zhàn)自我。始終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戰(zhàn)勝困難。想象一下,如果你迷失在無人島上,眼前盡是熾熱的陽光,湛藍的大海,看起來很浪漫,在你眼里也許是展開冒險的最佳地點。然而,如果真的獨自留在無人島上會怎么樣呢?
這里沒有自來水,也沒有煤氣爐,打不通手機,也沒法叫外賣送餐。除了泥土,大海和一直生活在那里的動植物以外,無人島上沒有任何東西是為了讓人類生存而存在的。一滴水都要親自去找,一個火苗都要親手點燃,就連食物也要你精打細算計算何時吃完又該去哪兒補充?在這樣的狀況下,你還會感到浪漫嗎?魯濱遜并不是天才,但是他有著更強的好奇心。
他歷盡了無數(shù)險阻,九死一生。他經(jīng)歷了沒有淡水的痛苦,又克服了孤獨一人生存的恐懼,熬過了無人島上漫長的梅雨期,戰(zhàn)勝了自己精神的絕望,最后終于乘坐英國海輪,駛向希望的故鄉(xiāng)。雖然魯濱遜生活在遠離當時社會的荒島上,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他始終沒有脫離過社會:利用先前在社會中學到的知識使自己活了下來。如果他從一生下來就生活在荒島上,那情況又會是怎樣?
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魯濱遜能夠在荒島上生活幾十年,不單是他不服輸?shù)乃枷?,超強的生存能力,最重要的是他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和無窮的知識。魯濱遜在島上時,從沒有放棄過要回到他原來是生活,這,也許是他活下來的信念!
其實學習也是這樣,也有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如果我是他,當船在暴風雨中失事的時候,我會像他那樣不向命運低頭繼續(xù)遠航嗎?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挫折的生活,因為我沒有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于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重燃生命的希望嗎?不,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不可能像他那樣隨機應變,積極自救,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
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類開宴會時,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地站起來,在僅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同他們搏斗嗎?不,我寧可躲得遠遠的,祈禱他們永遠不要發(fā)現(xiàn)我,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魯濱遜在荒島求生時,遇到的最大的危機不是危及生命的野人,而是人類最大的敵人—孤獨。在荒島沒有一個他的同類,他若不能克服孤獨,就會葬身荒島,因為他沒有依靠,沒有愛。所以說,孤獨是可怕的東西。如果我是他,我一定會因為孤獨而變得病懨懨的,最后葬身荒島,因為我無法戰(zhàn)勝孤獨。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從呱呱墜地到背上書包,父母,學校為我們鋪設了成長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這條平坦的大道上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沒有挫折,沒有風浪,而我還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其實我根本沒有咀嚼過生活中的苦澀,我是幸福的。
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能吃飽穿暖,背上書包去上學,每天接受家人們的關愛,社會的關注是一種莫大的快樂。所以,我們需要具備魯濱遜那樣的刻苦奮斗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有著很多的困難險阻,也有許多磨難與坎坷會阻擋自己的腳步,使自己不能前進,如果永不放棄任何事物都會被你自己征服。
安逸的生活造不出時代的偉人,平靜的湖面煉不出精干的水手。環(huán)境優(yōu)越,生活舒適,往往會誘發(fā)這種惰性,阻礙人們成長;而惡劣的環(huán)境卻能激人奮發(fā),使人立志改變處境,因而促使了一個人的成長。有了這種敢于挑戰(zhàn)的精神,不管環(huán)境是好是壞,都能創(chuàng)造條件,克服困難成就事業(yè)。
否則,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會成為滋養(yǎng)惰性的溫床,艱苦的環(huán)境會成為埋沒弱者的深淵。正如人生道路,它坎坷,它不平,到處有荊棘,石頭,高山,急流。人生,并不是滿布絢爛的朝霞;它是由痛苦,磨難,快樂的絲線,組成的網(wǎng)。當我們受到挫折時,要積極對待,樂觀向上。
我看到這樣一句話:“天不總是藍的,水不總是清的,草不總是綠的,花不總是艷的,人生也不可能一帆風順!”花總要凋落,草總要枯黃,但春天又給它們生機,讓它們重生?!遏敒I遜漂流記》給我的啟示是:只有奮斗,才有出路。只有永不放棄,才能征服一切!
讀后感小編精心推薦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讀后感小編精心推薦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