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司法考試網為您整理提供了2016年司法考試綜合案例分析:合同違約責任和履行輔助人,司法考試合同法的相關法律條文你是否有復習到又是否已經掌握了,那么你將如何將所學知識點與下面的合同的履行和違約案情聯(lián)系起來進行案例分析了。希望廣大考生結合實際,考出好成績!
某房屋開發(fā)公司與某建筑材料公司訂立買賣鋼材合同,雙方于3月2日達成一致,簽訂了合同,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由建筑材料公司供應房屋開發(fā)公司6.5線鋼材1000噸,單價每噸3350元,總價款335萬元。房屋開發(fā)公司自帶貨款到。建筑材料公司指定單位提貨,貨發(fā)完后即結算貨款,如果建筑材料公司無貨或不發(fā)貨,則承擔20萬元違約金。
合同訂立后,房屋開發(fā)公司按建筑材料公司指定,把335萬元款項匯入第三人某物資供應站的分理賬戶。3月20日、4月5日,房屋開發(fā)公司先后兩次從物資供應站提取6.5線鋼材500噸,折合價款167.5萬元。此后,房屋開發(fā)公司向建筑材料公司要求繼續(xù)供貨,建筑材料公司沒有繼續(xù)供貨,物資供應站也不予退款。建筑材料公司稱,房屋開發(fā)公司雖然與其簽訂了合同,但業(yè)務往來的對象是物資供應站,無貨可供的責任不在其身上。
現(xiàn)問:
(1)房屋開發(fā)公司與建筑材料公司所訂買賣合同未約定履行期限,該合同是否成立生效?為什么?
(2)房屋開發(fā)公司應向誰主張違約責任?為什么?
(3)物資供應站處于何種法律地位?
(4)房屋開發(fā)公司能否請求對方承擔20萬元違約金責任?為什么?
(5)設房屋開發(fā)公司舉證證明,因對方違約造成乙方損失7萬元,則對方應否同時承擔違約金責任并賠償損失?為什么?
(6)房屋開發(fā)公司能否請求對方繼續(xù)履行?
[答案]
(1)該合同成立并生效。因為該合同雖然沒有訂立履行期限條款,但依法可推定出履行期限,并不影響合同的成立、生效。
(2)應向建筑材料公司主張違約責任。建筑材料公司是合同當事人。
(3)物資供應站處于履行輔助人地位,不是合同當事人。
(4)房屋開發(fā)公司應請求建筑材料公司承擔10萬元的違約責任。因為建筑材料公司已經履行了一半的義務,依法應按未履行部分的相應比例適用違約金責任。
(5)不能同時適用違約金責任與違約損害賠償責任。因為我國合同法上約定的違約金屬于賠償性違約金,違約金本身屬于事先約定的違約損害補償,與違約損害賠償金功能、性質相同,二者不可并用。就本案而言,建筑材料公司應承擔10萬元違約金,不再賠償房屋開發(fā)公司的7萬元損失。
(6)可以請求繼續(xù)履行,違約金不能替代實際履行責任。
[解題思路]
本題重在考查涉他合同中的履行輔助人制度,兼涉違約金的適用問題。本題6個設問中,可分為三個部分,第(1)問為第一部分,意在考查合同主要條款缺少時合同能否成立。第(2)、(3)問為第二部分,意在考查履行輔助人制度,此為本題關鍵,也是最大難點所在,應予特別重視。第(4)~(6)問為第三部分,意在考查違約金的具體適用規(guī)則,與損害賠償金及繼續(xù)履行的關系等,尤以第(5)、(6)問為難點,考生應予以重視。
[法理詳解]
(1)《合同法》第12條雖然規(guī)定了八類主要條款,但同時申明,這些主要條款是合同一般具備的,那么缺少這八類主要條款中的一類或幾類條款,合同是不是就不能成立生效呢?事實上,第12條規(guī)定僅具有宣示性、提示性意義,不具有法律強制力。當事人訂立合同缺少其中一類或幾類主要條款,并不當然導致合同不成立或無效。依《合同法》第61條規(guī)定,這些條款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協(xié)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xié)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依第62條第(四)項規(guī)定,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
(2)、(3)一般合同通常都是債務人親自向債權人履行債務,但是根據合同自由和保護債權人利益原則,第三人替代債務人履行,只要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和合同的約定,并且沒有對債權人造成損失或者增加費用,就是有效的。因為這種履行在根本上是有利于保護債權人利益的。我國原有的法律對此并沒有作出規(guī)定,但是在現(xiàn)實的經濟生活中,債務人由于資不抵債等原因不能自己履行債務的現(xiàn)象很普遍,此時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可以使債權人的債權充分實現(xiàn)。并且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這種制度也被當事人經常使用。所以規(guī)定此種合同制度對于保護債權人利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由第三人代為履行債務的制度具有以下法律特征:①第三人代替?zhèn)鶆章男械那闆r下,第三人單方表示代替?zhèn)鶆杖饲鍍攤鶆栈蛘吲c債務人達成代替其清償債務的協(xié)議,并沒有與債權人或債務人達成轉讓債務的協(xié)議,也就是說第三人與債務人的約定即使產生效力,也不能對抗債權人,債權人既不能直接向第三人請求履行債務,也不能直接向第三人要求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②在第三人代替履行的情況下,第三人只是合同的履行主體,而不是合同的當事人,對于合同的債權人來說,他只能將第三人作為債務履行的輔助人而不能作為合同的當事人對待。③在第三人代替履行的情況下,當?shù)谌瞬宦男袀鶆栈蛘呗男胁环霞s定時,應當由債務人承擔民事責任,債權人也只能向債務人要求承擔責任而不能直接要求第三人承擔違約責任。所以《合同法》第65條規(guī)定,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本案中,某物資供應站提供鋼材500噸,即為建筑材料公司的履行輔助人,而接受335萬元的貨款,則為建筑材料公司受領清償?shù)妮o助人。故物資供應站并非合同當事人,也無需向房屋開發(fā)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4)建筑材料公司與房屋開發(fā)公司的合同中約定,如果前者無貨,應承擔20萬元違約金。現(xiàn)建筑材料公司已經履行了一半的交貨義務,依我國有關司法解釋,不應承擔全部的違約金責任,按違約部分的相應比例,承擔10萬元違約金較為公允。
(5)、(6)這兩個問題涉及違約金與違約損害賠償金及繼續(xù)履行的適用關系。《合同法》第114條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BR> 違約金是指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或者法律的直接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違約的,應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錢。違約金的標的物是金錢,但當事人也可以約定違約金的標的物為金錢以外的其他財產。
違約金有以下幾個法律特征:
第一,違約金的數(shù)額是預先確定的。違約金一般在訂立合同時已確定。這樣作為違約以后對于損失的補償,非常簡便迅速,免去了受害人一方在另一方違約以后就實際損失所負的舉證責任,同時也省去了法院和仲裁機構在計算實際損失方面的麻煩。而且,預先確定違約金數(shù)額,指明了違約后所需承擔責任的具體范圍,因此它與損害賠償?shù)冗`約責任相比,更能起到督促當事人履行合同的作用。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違約金所具有的擔保作用是其他擔保形式所不能取代的。此外,違約金的數(shù)額預先確定,還限制了當事人的風險和責任。因為違約金數(shù)額是預先約定的,它可以把風險和責任限制在預先確定的范圍內,從而有利于當事人在訂約時計算風險和成本,有利于確定未來的利益,也有利于鼓勵交易。
第二,違約金是一種違約后生效的補救方式。就是說,違約金在訂立時并不能立即生效,而只有一方違約以后,才能產生效力。違約金作為一種預先確定的違約后生效的補救方式,具有一定的任意性。
第三,違約金支付是獨立于履行行為之外的給付。只要當事人沒有特別約定,支付違約金的行為就不能替代履行合同,當事人不得在支付違約金后而免除履行主債務的義務,即違約金并沒有給予債務人一種違約的權利。違約金的給付不是主債務的內容,而是一種從債務,是獨立于履行行為以外的給付。
違約的種類繁多,違約金合同則有概括性和具體性之分。概括性違約金合同,指當事人對違約行為不作具體區(qū)分,概括約定凡違約即支付違約金。具體性違約金合同,指當事人針對不同的違約行為所約定的違約金,如約定根本違約違約金、債務不履行違約金、債務部分履行違約金、債務遲延履行違約金等等。
違約金有懲罰性違約金和賠償性違約金之分。根據本條的規(guī)定,約定的違約金視為違約的損失賠償,可見約定的違約金在性質上屬于賠償性違約金。
賠償性違約金的適用,需按合同約定。當事人約定具體性賠償違約金的,具體的違約行為出現(xiàn),則支付違約金;未出現(xiàn)該具體的違約行為,則不支付違約金。如當事人約定,一方不履行合同,需支付合同標的額1%的賠償性違約金。實際履行中,債務人遲延履行非根本違約,不適用債務不履行違約金。當事人約定概括性賠償違約金的,不論出現(xiàn)何種違約行為,均需支付違約金。當事人也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賠償性違約金,又稱賠償額預定性違約金,指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向對方支付違約金,作為損失賠償金。賠償性違約金的支付以違約損害為前提。造成損失的,即支付,沒有造成損失的,則不支付。
賠償性違約金是損失賠償額的預定。故無論是根本違約還是非根本性違約,賠償性違約金的支付均應與違約損失額相適應。如當事人概括性約定賠償性違約金為1萬元,實際履行中,債務人履行了大部分債務,未履行的債務額僅為1 000元,賠償性違約金可支付1 000元,而不是1萬元。如果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違約金不能代替履行責任。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如果一方當事人遲延履行,應當向對方支付違約金,但不能以支付違約金為由拒絕繼續(xù)履行。如果對方當事人在違約方遲延履行后,不解除合同的,仍有權要求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并繼續(xù)履行。
根據以上原理,本案中違約金條款可以適用的金額為10萬元,違約行為造成的損失為7萬元,依第114條第2.款之規(guī)定,約定的違約金并不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無必要予以適當減少,而徑直適用違約金責任是較為妥當?shù)摹?BR> 依第114條第3款之規(guī)定,承擔了違約金責任后,違約方仍應當履行債務。因此,本案中房屋開發(fā)公司可以要求建筑材料公司繼續(xù)履行合同。
司法考試頻道為你推薦:
司法考試動態(tài)
司法考試卷四案例分析:合伙案例
2016司法考試法律文書寫作技巧
2016年司法考試卷四備考輔導:論述題的6大禁忌?
司法考試題庫 | 司法考試輔導 | 司考一卷資料 | 司考二卷資料 | 司考三卷資料 | 司考四卷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