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心理咨詢師考試2016知識點(4)

字號:


    出國留學網心理咨詢師考試頻道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三級心理咨詢師考試的相關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級心理咨詢師考試2016知識點(4)
    角色扮演的過程
    (1)角色期待:個體承擔某一角色,首先遇到的是他人與社會對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會公眾對其行為方式的要求與期望。如果個體偏離角色期待可能招致他人的異議或反對
    (2)角色領悟:對角色的認識和理解往往是按他人的期待不斷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并塑造自己來進行的
    (3)角色實踐:角色期待與角色領悟的發(fā)展是個體實際表現的角色
    角色失調
    (1)角色沖突:個體在不同條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與角色。如果它們互不相容,出現矛盾,個體在心理上感到的沖突是角色沖突。既有角色間的沖突,也有角色內的沖突
    (2)角色不清:個體對其所扮演的角色認識不清楚,或者公眾對社會變遷期間出現的新角色認識不清,還未能形成對這一新角色的社會期待,也會造成角色不清。個體在角色不清時往往會產生應激與不滿足感。
    (3)角色中斷:由于各種原因使個體的角色扮演發(fā)生中途間斷的現象
    (4)角色失敗:這是最嚴重的角色失調,角色承擔者不得不退出舞臺,放棄原有角色
    圖式的概念及作用
    1.概念: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網絡。個體進行社會認知時,它對新輸入的信息起解釋作用,如果腦中沒有解釋新信息的圖式,則要形成另外的圖式。
    2.作用:(1)影響個體對他人的知覺:個體知覺他人,所看見的是其想看見的東西,即用圖式解釋知覺對象
    (2)影響對注意對象的選擇:個體知覺他人,往往與圖式有關的信息處于注意中心。
    (3)影響記憶:個體知覺他人能記住的,是其以前知道的東西。
    (4)影響自我知覺:認知者如果建立了自我圖式,就會據此加工有關自己的信息。
    自我圖式:個體在以往經驗基礎上形成的對自己的概括認知。
    影響社會知覺的主觀因素
    1.認知者的經驗:經驗不同,認知者對相同的認知對象會有不同的結果。
    2.認知者的動機與興趣:由于動機和興趣不同,個體選擇認知對象會有所不同。
    3.認知者的情緒:處于積極情緒狀態(tài)下的認知者傾向于給他人賦予積極品質,用積極的“目光”知覺他人;反之則用消極“目光”去知覺他人。
    刻版印象與定型
    (1)刻版印象:人們通過自己的經驗形成對某類人或某類事較為固定的看法
    (2)定型:如果刻版印象是針對某一群體成員則稱為定型。
    (3)作用:
    a.積極作用:使社會知覺過程簡化
    b.消極作用:容易形成偏見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1.加法模式:人們總體印象的形成首先遵循加法模式。把他人的諸特征的評價分值累加。
    2.平均模式:將各個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據平均值形成對他人的總體印象。
    3.加權平均模式:根據在總體評價中的重要性確定出各種特征的權數,然后將權數與每種特征的強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
    屬于您的心理咨詢師考試推薦:
    有關心理學的經典電影匯總
    心理咨詢師教你擺脫“負能量”
    心理咨詢師解讀“逗比”一詞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有什么區(qū)別
    心理咨詢師職場解讀:怎樣獲得成功
    心理咨詢師應該具備怎樣的職業(yè)素質
    心理咨詢師未來市場發(fā)展?jié)摿υ趺礃?/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