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下冊《我有一個夢想》教案

字號:

高一語文下冊《我有一個夢想》教案(一)
    教學重點:
    一、反復朗讀以感受排比的表達效果
    二、體會演講思路的邏輯性。
    教學難點:
    一、文章的整體思路發(fā)展
    教學流程:
    一、導入語
    1、請同學說說當你在學習煩悶時是什么支持你繼續(xù)學習?
    2、請同學欣賞下面的一段話
    我們的前途尚存荊棘坎坷??蓪ξ襾碚f這不算什么。因為我已達至頂峰。我不會在乎。和任何人一樣,我愿意生命長久。長壽本在情理之中。但我現(xiàn)在不執(zhí)著于此。我只是要行上帝的意愿。他讓我攀登險峰。我極目遠眺。前方就是樂土?;蛟S我不能陪你同行。但今夜我要讓你們知曉,我們就是將要抵達樂土的子民。我不怕任何人。我的雙目已看到上帝蒞臨的光芒。
    這段話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一次演講中表達出的對追求理想的決心,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有人說:這位偉大的思想者是人類良知的代表,是黑人世界的一顆耀眼的啟明星,他說“愛心是我們唯一的武器。”
    二、簡介作家
    馬丁·路德·金(1929—1968年),美國黑人律師,著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運動的影響。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4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他主張以怨報德,以愛報恨
    美國第一夫人勞拉稱金“畢生致力于和平和改革事業(yè)”。她說:“我們難以想象沒有金的美國歷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讓美國變得更公平。”
    三、請同學簡介這篇演說辭的時代背景(六十年代民權運動)
    四、題目是《我有一個夢想》,那么,請找出含有面對這個題目,如果是你,你將從哪些角度來寫夢想?
    夢想的內容、怎樣實現(xiàn)夢想?為什么要實現(xiàn)夢想?
    我們現(xiàn)在從文章中找出相應的段落,看看有哪些段落是和我們的想法不謀而和的。
    五、默讀全文,給每一段標上序號,然后勾畫出含有“夢想”字樣的句子?齊讀一遍。教師范讀,再請學生自讀。
    六、請根據(jù)這些句子,在結合文章背景,作者的夢想究竟是什么?(15字內回答)
    美國真正實現(xiàn)人人平等
    現(xiàn)在,請根據(jù)這六個排比,具體說說“夢想”的內容:
    讓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權
    擁有正義和自由
    消除種族歧視和隔離
    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處,親如兄弟
    小節(jié):這六個句子不但極具氣勢、形式整齊。而且,內在邏輯嚴密。
    無論一國家、一民族、一團體還是個人,只有在政治上確立了自己地位,才能擁有討論正義和自由的權利,只有在偌大的社會中推行正義和自由的思想,才能從思想上消除歧視思想,只有消除了歧視,才能真正出現(xiàn)黑人和白人和睦共處的局面
    現(xiàn)在,請大家用排比句的形式來評論這六個排比句(提示:可以從表達效果、內容、技巧等方面進行評價)
    這六個排比,如長虹貫日,瑰麗絢爛(文采);如陽光普照,正大光明;如飛瀑直下,一氣呵成(表達酣暢淋漓);如鐵鏈相接,環(huán)環(huán)相扣(邏輯嚴密)
    引申:早在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也有一個可以和馬丁媲美的人物——墨子
    在戰(zhàn)國時代,他就提出了兼愛非攻思想,希望天下人人平等
    (告訴學生,在進行概括時,應注意一些議論句和總結句,因為它們能顯露作者的觀點)
    七、為什么要實現(xiàn)夢想呢?哪些段落寫到?1——5集會的原因和目的。(60字內)
    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視和貧困的環(huán)境中,美國沒有實現(xiàn)百年前自由的諾言,今天討回權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實現(xiàn),美國將出現(xiàn)叛亂。
    注:學生可能不能回答出來,先能找出幾段就是幾段。尤其是第一段和第五段可能包括不進,教師加以點撥,五段是說明現(xiàn)在是兌現(xiàn)承諾的時候
    八、怎樣實現(xiàn)夢想?段落是——6——16段(40字內)
    斗爭的方式:采用非暴力手段、
    斗爭的手段:團結白人、長期堅持以徹底達到目的
    斗爭的態(tài)度:堅決、毫不退縮、徹底。
    引申:墨子曾經(jīng)說過:使天下人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愛得萬民-------愛人者必見愛,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對比以前的議論文,這篇文章在結構上的特別之處就在于沒有按提出觀點——為什么——怎么辦,的順序,非常新穎。邏輯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非常嚴密,別致。夢想放在后邊起到的作用?引人思索,讓人振奮。影響深刻。
    要分析文章的層次,主要是抓議論和評論性的句子
    小節(jié):要讓文章寫得層次分明,需要注意邏輯關系
    文章的結構層次分明,不但體現(xiàn)在段落之間,而且在某些段落內部也同樣嚴謹舉例:
    課文一、二段,齊讀一遍。
    第一段作者告訴了什么?和第二段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廢奴是燈塔
    (然而,連詞來連接,聯(lián)系緊密,當然也方便聽眾理解)
    請畫出第二段四句話之間關系的結構圖(并列、遞進、總分)
    (1)總(2)(3)分(4)總為什么?
    小節(jié):第一句:綜述現(xiàn)狀悲慘(2)(3):物質上貧困,精神上遭受歧視。(4)想把現(xiàn)狀公諸于眾。在總結時學生會遇到理解上的困難,提示: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注意本體和喻體
    窮困的孤島:黑人窮困而孤立無援
    故國家園:美國流亡者:沒有歸宿感(讓學生聯(lián)想生活中的例子,海外游子)
    十一、在馬丁逝世后的今天,你認為在美國,馬丁的夢想實現(xiàn)了嗎?
    高一語文下冊我有一個夢想》教案(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安之若素”“義憤填膺”等詞語。
    2.了解演講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3.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能力目標
    1.揣縻重要詞句,結合文體特點與語境辨析。品味語言的深層含義和表達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并學習運 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
    1.體悟馬丁路德.金的那種生命不息、為人民請命不止的崇高獻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類追求的一個永恒主題,我們應樹立遠大的理想,為崇高而偉大的事業(yè)奮斗。
    教學重點
    1.結合語境,聯(lián)系時代背景,揣摩重點語段和詞語的深層含義及強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1.對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認識。
    2.深層理解本文演講后產生的意義及其影響。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感悟體會重點句段,從更好地理解全文。
    2.問答與拓展。在設疑的前提下,點撥、解答難題;同時提供有關的圖片、文字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教學磁帶、馬丁·路德·金遺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預習提綱
    1.熟讀課文,積累字詞。
    2..結合演講詞的特點,整體把握文章要點。
    3.初步揣摩關鍵詞語,嘗試完成練習一,列出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及背景簡介;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
    一、導語 設計
    同學們,如果我們在這兒提到一個國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過在沒有講出這個國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爾·蓋茨、麥克爾·喬丹、麥 克爾·杰佛遜、林肯……另外,還有“9.11”。無疑這個國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 States”
    (美國)。看來同學們對美國是十分熟悉的。 可是, 我在問,我們對美國的社會現(xiàn)狀有多少了解呢?我們又對占美國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現(xiàn)狀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們將通過一個窗口來對美國社會現(xiàn)狀作一個初步步的認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極其優(yōu)美的演講詞____《我有一個夢想》。
    二、作者與背景介紹
    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每人一份,資料內容如下:
    1.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國一位重要的政治領袖。曾獲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他為美國黑人的政治權利而斗爭,從而為世界其他地區(qū)樹立了榜樣。他帶給人們的啟示是黑人不應該被隔離,而應受到像其他人一樣的待遇,而且應該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張的核心是非暴力主義。
    1929年,馬丁·路德·金誕生于美國東南部的佐治亞洲的亞特蘭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師的兒子。小時候他喜歡打籃球網(wǎng)球,特別喜歡踢足球。他把大量時間用來讀書。為了賺點錢,他還送報紙。他喜歡廣交朋友,而不喜歡任何形式的打斗。15歲時他獲得入學成績優(yōu)秀獎而進入壯方某州的一所大學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權利,可以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自由地生活。學習班和工作。1948年他大學畢業(yè),擔任教會的牧師。當時在南部各州.黑人還沒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雖然美國在1865年學結束了奴隸制,然而南部各州.通過了它們自已的法律,繼續(xù)把白人和黑人分開。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飯店。醫(yī)院。公共汽車和火車里都有為黑人設置的隔離區(qū)。黑人兒童在單獨為黑人開設的學校上學?;ㄔ诤谌藘和砩系慕逃?jīng)費只及白人兒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沒有選舉權,如果他們想要參加選舉,就得通過一項閱讀測驗。
    1948年到1951年間,馬丁·路德·金在美國東海岸的費城繼續(xù)深造。他畢業(yè)生相信,如呆人們得不到民權,那么要求社會變革則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他認為,可以通過和平革命達到社會變革的目的,而不通過戰(zhàn)爭和殺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國黑人,給他們平等到的權利。
    1964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他將全部獎金(54,600美元)獻給了自由運動。1964年通過了新的民權法案,規(guī)定凡是接受美國政府資助的組織都必須平等地對待黑人。1965年一項新的選舉權法案成這法律.從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選選舉.權。
    由于馬丁`路德`金從事黑人解放運動的工作,所以樹敵眾多.有一次,一枚炸彈爆炸,毀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_____一個永遠值得被所有人記住的日子,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城被種族主義者刺殺身亡.
    (多媒體顯示馬丁·路德·金遺像)
    2背景簡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羅莎·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車,坐到“白人專坐”的區(qū)域內。她拒絕挪動座位,而被警察帶走。于是成立了一個組織,在求公共汽車公司改變這種不公正的做法,馬丁·路德·金被推薦為這個組織的領頭人。他們在市內散發(fā)了好多傳單,傳單說:“你去上班時,請乘公租車去,或搭別人的車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絕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馬丁·路德·金號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繼續(xù)斗爭。他的房子被子人毀壞了,有段時間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脅,最后該州首府律師說,公共汽車公司無權在車上把黑人和白人公開。
    1963年,馬丁·路德·金晉見了肯尼迪總統(tǒng),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領導了一場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況很糟,黑人參加工作的機會極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選舉權。馬丁·路德·金被子關進了監(jiān)獄。他說:“我們已經(jīng)為我們的權利等了三十年!”斗爭在繼續(xù),一周后所有的監(jiān)獄都有關滿了人.黑人的革命贏得了全國的支持,最后,公共場所都有對黑人開放,所有被關押的參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釋放了。
    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特區(qū)組織了一次二十五萬人的集會,要求種族平等。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萬的黑人發(fā)表了一篇演說,這篇演說詞立即舉世聞名。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云集的聽眾,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三、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或指定學生有感受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生大聲讀課文,教師根據(jù)演講詞的特點,結合演講的內容。場合。對象,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從而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
    (1) 這一次演講是針對什么人的?(2) 這一次演講的時間。地點和場合各是什么?(3) 這次演講涉及哪些內容?(4) 這次演講想達到什么目的?
    2.學生分組討論,指定學生發(fā)言。
    明確:(1)主要是針對美國黑人,同時也包括美國政府。
    (2)這一次演講的時間是1963年月28日;地點是在華盛頓廣場;場合,在華盛頓特區(qū)組織二十五萬人的集會上。
    (3)要求自由、民主、種族的平等。
    (4)進一步推動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運動,加快實現(xiàn)理想的步伐。
    五.學生精讀課文,分組計論分析全文的結構層次
    1. 學生討論,各組組長組織學生發(fā)言,組長做好記錄。
    2. 選交流較好的小組 面向全體同學發(fā)言,其佘各組點評。
    明確: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回顧??隙ā督夥藕谂浴返闹卮笠饬x。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狀,抨擊美國社會黑暗的一面,得出自已正當?shù)囊蟆?BR>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結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勝利一定能夠到來。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揭露事實”“諷刺許諾”“提出要求”“提醒當局”“講究策略”“表明決心”。
    教師出示全文結構圖,要求學生填寫空缺內容。
    多媒體顯示:
    一、回顧;肯定《宣言》的重要意義揭露黑人受歧視的現(xiàn)狀諷刺 ① 許諾提出 ② 要求二、 提醒當局不兌現(xiàn)許諾的后果講究 ③ 策略表明 ④ 決心三、展望:斗爭必勝
    學生明確:(1)當局空頭許諾
    (2)得出自由。平等要求
    (3)講究斗爭策略
    (4)表明斗爭決心
    六.布置作業(yè)
    1, 仔細讀課文,揣麾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體味優(yōu)美的句子,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
    2, 回憶所學過的演講詞,看看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在文段落和語境中揣麾重蹼詞語與修辭方法的運用,體會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講詞特點。
    [教學過程 ]
    一、 讀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討論的形式探討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及本段的內容要點
    1. 多媒體顯示:
    (1)“偉大的美國人”指誰?(2)什么是《解放黑奴宣》?(3)本段落的意義和作用是什么?
    2. 學生討論,互肋合共同探究。教師給必要的提示。教師出示有關林肯的圖片及相關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3. 林肯(Abraham Lincoln. 1862 ~~1865),美國總統(tǒng)(1861~~1865).共和黨人.曾任律師,1848~1849年當選為眾議員.主張維護聯(lián)邦統(tǒng)一,逐步廢除奴隸制度,當選總統(tǒng)后,南方各州相繼宣布脫離聯(lián)邦,內戰(zhàn)爆發(fā)。戰(zhàn)爭的初期,曾謁力設法與南方諸州妥協(xié),遭拒絕;在群眾運動高漲和軍事失利的情況下,1862年開始采取革命措施,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戰(zhàn)爭成為群眾性的革命斗爭,保證了戰(zhàn)爭的勝利。內戰(zhàn)結束時,即被南方奴隸主指使的暴徒刺殺。
    《解放黑奴宣言》,美國南北戰(zhàn)爭期間林肯總統(tǒng)于1862年9月22日頒布的宣言,它規(guī)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亂各州的黑人奴隸成為自由人,但沒有明確廢除奴隸制,也沒有規(guī)定給黑人以土地。宣言當時受到國內外人民群眾的支持,并使戰(zhàn)爭形勢轉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憲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條例廢除了奴隸制,但戰(zhàn)爭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視。
    關于第三個問題,學生明確:本次的游行集會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這個主題早在一個世紀前就被當時的一位偉人寫在了《解放黑奴宣方》理,而時至今日,黑人的權利不能夠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歷史,一方面表示對政府的不滿,另一方面昭示明眾:我們利并非無理取鬧;我們必須奮斗,也許前邊的路還很長。
    二、 讀課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識地指導同學們誦讀本部分中的重點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進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與號召力
    1. 誦讀課文熱愛.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語調的緩急.語音的輕重.
    2. 請同學們試讀課文的確.2.3自然段.
    (1) 明確: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現(xiàn)今生活的,同時又是演講的開始,因此讀時既要充滿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邊有三個相連的“今天”,這三個“今天”在讀時既要一氣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語調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讀的詞有“必須正視”“隔離”“歧視”“窮困”“萎縮”“自已”“故土家園”。第三自然段,在讀時整體語調可略和緩一點,但重點詞語依然要注意,如;“每一個美國 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權利”
    (2)學生再讀以上兩段,同學之間互評。
    3.學生試讀第5、7、8段。
    (1)明確:經(jīng)過期。3、4兩自然段的平緩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為了滿足這種情感的張揚,作一口氣連用了四個排比句式“現(xiàn)在是……時候”,一方面這是情感發(fā)泄的需要,另一方面這種排山倒海的語勢也加強了內容的表達,極強地突出了現(xiàn)實為自由。平等而戰(zhàn)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內容講的是斗爭的策略,所以它的語調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語重心長的。
    (2)學生再讀以上段落,大家互評。
    4.同學再讀10到14自然段。
    (1) 教師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說是一段答言。針對“熱心人”的質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挑釁,“你們什么時候才能滿足?”(這里邊有潛臺詞:貪得無厭 ;你們就不該 提這樣的要求等等)。面對黑人的現(xiàn)狀,面對此公的質問,作者定會義憤膺,怒不可遏 ,一串條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彈,似噴井之油;如江海洶涌,似急風掃云。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人身受到攻擊,我們不滿意;生活范圍受限,我們不滿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們不滿意。但我們決不貪得無厭——正義與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就是我們斗爭勝利之日。”
    這一段正義逼人.豪氣沖天的誓言,無疑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爭的決心,但同時以不失理智,這一點我們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縱,決不是無限制的。因為作者在講述的過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順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權利。好演講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個度,這是一門藝術。
    (2) 學生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5.朗讀第18段到第25段.
    (1) 明確:本段快要接近演講的尾部,從內容上講是對末來的展望與描繪,和前邊一段相比,應舒緩一些。是魚躍大海,鷹擊長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馳騁想像,放縱而又不失中心;舒緩而又富于感召.設喻精巧,令人向往;親情貫注,給人光明.無限的憧憬,美好的末來,無不在作者的演講中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他想黑人之所想,說黑人之所說.但這還不夠,他想黑人之所末想,說黑人之末說,這正是他作為黑人政治領袖的杰出之處,也是其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這樣一次次把演講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處地調動著聽眾的情緒,他設喻非凡,他語勢如虹;晚安他用心在講演,他用生命在呼喚。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譽。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勝似萬馬千軍。他受到民眾的愛戴,而遭受敵人的仇恨,他死了,因為敵人怕他,然而億是不可戰(zhàn)勝的,他是民心,他是正義,他是一種精神,時至今日,在美國,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沒有完全得到,他們的夜正長,路也正長。
    (2) 學生聲情并茂朗讀第18~25段。
    6.教師總結。通過我們剛才的讀.悟.品,想必同學們對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現(xiàn)在請同學們一起朗讀課文。
    三、 總結歸納演講詞的特點
    同學們,演講詞這種文體,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學過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講>和上一篇課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報刊雜志上看到過一些別的演講詞.現(xiàn)在,我們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已經(jīng)在了更深的理解。那么,學請同學齡前們來做一次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嘗試:總結與歸納一般演講詞的基本特點和實質。
    1. 學生思考,自由發(fā)言.
    2. 明確;通過我們對演講詞的橫向比較,回顧.體悟,我們可以這樣說,演講詞為了增強語勢,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辭,用整句.如本文中“現(xiàn)在是…..時候”構成排比,氣勢強大,情感撲面而來。多用短句,呼喚語等,富于感召力,極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問,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質充裕的海洋中的一個窮困的孤島上”“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由此可見,演講詞是頗講究藝術性的。
    除了語言方面的特點,在內容方面的特點,我們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針對性。邏輯性。思想性。演講需要真情,演講無需作秀。誰順應時代,誰代表大從的心聲,誰就是講壇上的主宰者。危急關頭,想民所想,講民所不敢講,乃是演講的第一要義,是演講的生命之源。舍此則為緣木求魚。悟到這一點很重要,愿同學們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四、 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1.聯(lián)系上下文,研讀以下句子,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美國沒有履行這種神圣的義務,只是給人開了一張支票上蓋著“資金不足”的翟子后便退了回來,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jīng)破產。(這里的“空頭支票”指什么?這樣表達有什么效果?)(2)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醋暑學不會過去。(這里的“秋天”與“醋暑”分別指什么?)(3) 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嶺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身的爭吵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yōu)美交響曲。(“這個信念”具體指什么?“交響曲”有什么特點?用在這里有什么深刻含義?)2. 用了排比的手法,選取擇一處自已喜歡的,對它進行簡評,,并仿照此處的排比格式寫一段話。3. 課文第26段到課文結尾,談一談自已在朗讀時,是如何處理的?
    學生分組討論,明確:
    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美國政府比作支票的簽字者,而把美國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繼承人。“空頭支票”指的就是政府違背諾言,對有色人種拒付支票。這樣就撕破了政府的虛偽外衣,讓聽眾吸白他們和政府之間的關系,促使聽眾放棄幻想,更加清醒,警覺地投入戰(zhàn)斗。
    2)本句同樣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黑人為自由。平等而奮斗所到來的那一天,比作秋天,這樣就能把黑人為之奮斗的最終結果的感受,生動而直觀地傳達聽人使聽眾,明白他們奮斗所得到的結果是什么,從而促使他們更自覺地去戰(zhàn)斗。和“秋天”形成對比的則為“醒暑”,一個“醒暑”生動而簡潔地揭示了黑人備受摧殘的生活現(xiàn)狀,表現(xiàn)出了黑人為“秋天”的到公平而戰(zhàn)的追趕切性和必要性。
    3)聯(lián)系上下文,不難看出“這個信念”當指前文的夢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夠到來,正是有了這樣一種信念,他們才有了拼搏奮斗的源泉。所謂“交響曲”是一種大型管弦樂套曲,既然有管樂,又有弦樂,自然少不了合奏與“交響”。作者把它用到這兒,可謂匠心獨運,恰到好處,因為它恰如其分地展現(xiàn)了黑人運動取得最終勝利后和白人一樣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諧而又優(yōu)美的畫面。
    第2、3小題由學生自主回答,教師以鼓勵為主。
    五、課堂小結
    本文情感充沛,詞句優(yōu)美,設計喻巧妙,感召力強。作者以回顧歷史開端,以揭示黑人現(xiàn)實生活為主要內容,以展望美好的末來而結。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邏輯性。整個演講詞,不僅體現(xiàn)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遠的追求與不屈的精神。愿同學們也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早日成材,為偉大祖國的繁榮及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的17段到結尾.。
    2.閱讀下課文,作出簡單評價。
    悼念瑪麗·居里
    愛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好一生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于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jīng)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即使后者,它們取決于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