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帶我去散步讀后感

字號:

【蝸牛帶我去散步讀后感一】
    如果光看書名,《蝸牛帶我去散步》似乎像本散文集的名字,恬靜閑適,悠然自在。很難想象這竟是一本出自自閉癥患兒家長所講述的自閉癥患兒養(yǎng)育經(jīng)。一開始吸引我的便是這書名,我對自閉癥這個領(lǐng)域知之甚少,對養(yǎng)兒育兒更是一張白紙,因此在沒有翻開書卷前,不禁好奇地推測著“自閉癥”與“蝸牛”之間的隱喻聯(lián)系,臆想著當一位媽媽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是自閉癥患兒時那種“天塌下來”的感覺,暗忖著書中該有多少驚心動魄的曲折故事。
    看完全書,我既失望又驚嘆。失望于沒有想象中驚天動地、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驚嘆于筆端流露出的那份真實從容、云淡風輕。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癥,對任何一個家庭而言都不啻像一場災難,但作者以母性的博愛、專業(yè)的支持陪伴自己的孩子一路成長,直至推已及人,成立專業(yè)機構(gòu),為廣大的自閉癥患兒家庭帶去一線曙光。
    養(yǎng)育自閉癥患兒是一個放慢節(jié)奏、拉長過程的行為。由于自閉癥患兒的特殊性,他們在言語表達、理解能力、行為、社交等方方面面都存在的障礙,要克服這些障礙,讓孩子較好地實現(xiàn)社會融入,往往需要付出經(jīng)年累月的耐心與時間。普通孩子只要幾遍就能學會的話語,對自閉癥孩子而言就是幾個月都未必能達到的目標。
    普通孩子只需一個指令就能完成的動作,對自閉癥孩子而言就是需要分解成若干小指令、小步驟,不斷訓練才有可能完成。自閉癥患兒有著自己的成長節(jié)奏,這種節(jié)奏緩慢而耗時,敏感而脆弱,容不得半點的急躁與拔苗助長。家長只有順應孩子的這種成長節(jié)奏,陪著孩子慢慢來,才能真正為孩子的未來生活帶來改變。
    養(yǎng)育自閉癥患兒是一段自我修煉、不斷提升的經(jīng)歷。要為孩子打開一片天,家長首先要實現(xiàn)自我成長。在經(jīng)歷了最初的焦慮迷茫與痛苦后,作者沒有沉溺其中,或灰心絕望,或不知所措,或病急亂投醫(yī),而是轉(zhuǎn)向了對自閉癥的學習與研究、投身于對自閉癥患兒康復的觀察與實踐。在養(yǎng)育自家孩子的過程中,作者在不斷地學習、實踐、反思、總結(jié)、改進。于是,伴隨著孩子不斷出現(xiàn)新問題的是作為母親的作者在不斷地分析原因、解決問題。因此,最終她的孩子能夠順利地實現(xiàn)社會融入,除了社會各界給予的支持幫助外,最重要的是她已經(jīng)完成了自我蛻變,憑借著自我學習,從一位不知所措的母親成長為了一位專家型的母親。
    養(yǎng)育自閉癥患兒是一種共同成長、長情陪伴的體驗。在自閉癥患兒家庭中,親子關(guān)系絕不應該變成醫(yī)患關(guān)系,也不應該變成師生關(guān)系。自閉癥孩子首先是“孩子”,自閉癥患兒的家長首要的角色是“家長”。即使是自閉癥患兒,也同樣有基本的教育原則。只有把自家孩子看成是普通卻又特殊的孩子,把自己看成相同又不同的家長,才能為孩子的成長營造出一個恰當?shù)沫h(huán)境。養(yǎng)育自閉癥患兒的過程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沒有親情的互動與陪伴,只有訓練和康復是無法實現(xiàn)“讓孩子融入社會”這一美好愿望的。家長只有做好自己的角色,用愛與專業(yè)傾情守護陪伴,與孩子一同前進、一同成長,才能收獲意外驚喜。
    寫到這里,我突然覺得這書名真是妙不可言。小小的“蝸牛”正是那弱小不經(jīng)事的自閉癥患兒。他們脆弱敏感,發(fā)育遲緩,稍有風吹草動他們便退縮回了自己的“殼”中,就像自然界中的蝸牛,是那樣的弱小無助。但自然界是不能缺少蝸牛的,蝸牛雖小雖弱,卻同樣有其獨特珍貴之處,就像每一個自閉癥患兒,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存在,有著獨一無二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理應享有平等的權(quán)利去體味、去享有這多彩大千的世界。
    對于這群獨特的小精靈,作為家長,需要的是尊重他們的特殊之處,帶領(lǐng)他們循著自己的軌跡慢慢探索世界,踩著自己的節(jié)拍慢慢實現(xiàn)成長。面對他們,與其焦慮不安,不如遵循規(guī)律,尋求專業(yè)支持,在陪伴孩子成長中感受成長的美好與喜悅。讓這只小“蝸牛”帶著我們?nèi)ヂ厣⒁簧⒉剑谄胶偷男木持邪l(fā)現(xiàn)世界、發(fā)現(xiàn)美好。
    【蝸牛帶我去散步讀后感二】
    《蝸牛帶我去散步》這是臺灣作家張文亮寫的一首散文試。這篇文章充滿了哲理性,同時有一股溫暖的力量,讀完后感受頗深,現(xiàn)把自己的感受與大家分享。
    現(xiàn)在我從事的是特殊教育,面對的是一群智力障礙的孩子們,我們的學生們在肢體上,心智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障礙,他們就像是文章中說的蝸牛一樣脆弱,行動慢,這就決定了我們教師要有一顆愛心和耐心,用愛心呵護我們的“小蝸牛們”,就像母親一樣關(guān)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多和他們親近,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愛。
    同時,愛也是包容,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有些時候孩子們可能會達不到你的要求和標準,我們有時可能會急躁,失去耐性,還有時會大聲地向孩子們抱怨:“怎么還是不會?”也有時會因為孩子們的一個小小的錯誤向他們大聲呵斥,可是,我們在發(fā)完火后是否會想一想:他們都還只是孩子,還是個智障孩子,他們也許已經(jīng)盡力了,可是仍達不到標準,不妨彎下腰來,說一句:“孩子,沒關(guān)系,加油!老師相信你能做到。”然后耐下心來,用適合他們的方式,放慢進度,反復訓練,讓他們掌握知識技能。
    生命的意義在于心態(tài),一個人的心態(tài)決定了你快樂還是痛苦、積極還是消極、感恩還是抱怨。一句話說得好:“生活是一面鏡子,原封不動地反映你的心態(tài)。你對生活怎樣,生活就怎樣回饋你。”當你微笑地面對生活,生活會示予你燦爛的微笑;當你哭對生活,生活也還你一樣哭喪的臉。
    如果你能經(jīng)常保持良好的心情,你就會擁有生命的陽光。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抱怨,抱怨工作的辛勞、待遇的不公、生活的不順心,因為這些使得我們產(chǎn)生了倦怠感,但不管你的心情怎樣,客觀事實總是存在的,與其經(jīng)常抱怨,說生活的不如意,不如用微笑積極地面對,也許換個角度,會發(fā)現(xiàn)許多美好的一面。
    也許你總在抱怨學生多么地難教,多么地不守紀律或是習慣有多么不好,但你有沒有靜下心來去觀察他們,他們身上有什么閃光點是值得肯定的,或是有什么事情是讓你感動的,也許孩子們的一個眼光、一句問候、一個舉動不知不覺的想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樸實而最美好的一面。我們不妨回過頭看一看,看“小蝸牛”們已經(jīng)前進了多少,而不是去計較他們到底有多慢,對于你來說也許這不算什么,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已經(jīng)是很大的進步了,這時,你就應該很認真地表揚他們。
    教育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有句話叫做“教學相長”,在你教學生的過程中,自己的業(yè)務水平也在提高,就如文中所說:“是上帝叫一只蝸牛牽我去散步”,正是因為有了我們的這群“小蝸牛們”,才有了我們這個群體“特教教師”,正是因為他們,我們才會努力的去開發(fā)教材、鉆研教材、研究教法,也是因為教他們,讓我們獲得了種種的成就,“論文獲獎、公開課獲獎、榮譽稱號”等等,所以,雖然“小蝸牛們”是弱勢群體,卻給了我們很多很多。我們還是用一種感恩的心去對待他們吧!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