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吆喝》教案

字號:


    下面是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吆喝》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教案目。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吆喝》教案
    【知識儲備】:
    1.字詞積累
    吆(yāo)喝大聲喊叫(指叫賣東西、趕牲口、呼喚等)。
    囿(yòu)本是養(yǎng)動物的園子,文中指局限或拘泥。
    隔閡(hé)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離。
    餑餑(bō·bo)文中指用饅頭或雜糧制成的塊狀食物。
    晶瑩(yíng)光亮而透明。
    2.作家作品
    蕭干(1910—1999),蒙古族,原名蕭炳干,北京人,著名記者、作家、文學翻譯家。1935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曾任《大公報》駐英特派員兼戰(zhàn)地記者,是二戰(zhàn)期間中國在歐洲的惟一戰(zhàn)地記者,1955年中國作協(xié)授予他“抗戰(zhàn)勝利者作家紀念牌”。解放后曾任《譯林》編委、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館長。1989年4月為美國伊斯塔德“國際文學獎”第十屆評獎會評審委員。1990年后,和夫人一起翻譯了英國意識流小說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
    【文本解讀】
    一、謀篇立意
    本文以純正的京白(北京口語),介紹了舊北京街頭小商小販的各種叫賣吆喝聲,富有濃郁的北京地方特色,表達了作者對這種民俗文化的喜愛之情。
    二、文章脈絡
    第一部分(1—3):由英國人對北京街頭招徠顧客的音響分類寫起。引出本文的介紹對象——吆喝。
    第二部分(4—10):介紹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不絕于耳的北京吆喝聲。
    第三部分(11—14):介紹每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jié)奏,使讀者對這吆喝有較全面的理解。
    三、寫作方法
    1.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生活中蘊含的濃郁的情趣。: 12.0pt
    2.在結構安排上,本文也頗有獨到之處。在老北京,各種各樣的吆喝聲隨處可聞,五花八門,但作者介紹起來卻有條有理,絲毫不亂。
    四、問題探究
    1.本文結構安排上有何獨到之處?
    老北京各種各樣、五花八門、隨處可見的吆喝聲,在作者筆下卻有條有理,絲毫不亂。這與作者獨到的結構安排是分不開的。
    文章第4段實際上是個總領段落:“我小時候,一年四季不論刮風下雨,胡同里從早到晚叫賣聲沒個停”一句從兩個方面為全文立下了“主腦”: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按“從早到晚”的順序,作者介紹了“大清早賣早點的……然后賣青菜和賣花的……白天就更熱鬧了……到了夜晚的叫賣聲也十分精彩”。按“一年四季”順序,作者介紹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各種不絕于耳的吆喝聲。最后,作者又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和聲調變化、音韻節(jié)奏,使讀者對吆喝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了解。
    本文還十分注意語段的銜接過渡,這也是本文結構上的一個特色。如:“囿于語言的隔閡,洋人只能欣賞器樂。其實,更值得一提的是聲樂部分——就是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這很自然地將話題由北京商販運用“樂器”招徠顧客轉到口頭叫賣,扣住了文章標題“吆喝”。
    又如:“可夜晚過的,并不都是賣吃食的。”則從賣吃食的轉而談論三種夜間吆喝:唱話匣子、算卦盲人、乞丐。再如:“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又從“一日”轉到了“一年”。而“叫賣實際上是一種口頭廣告”則是對吆喝的一種評論、概括。對吆喝的敘述介紹至此就退讓給對吆喝的評價了。
    2.介紹“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時為什么主要介紹賣什么而很少介紹怎么“吆喝”?
    在這一部分作者只介紹了“賣餛飩、賣硬面餑餑、算卦、乞討者、賣柿子、賣糖葫蘆”等多種吆喝聲,其余的都只簡單介紹賣什么。因為各種吆喝實在太多,作者不可能也無必要一一介紹,只需交代出有哪些叫賣者,讀者自然能夠體味到此起彼伏“沒個停”的叫賣聲。
    因為,只要看看“白天就更熱鬧了,就像把百貨商店和修理行業(yè)都拆開來,一樣樣地在你門前展銷”一句就可知要一一列舉這種種叫賣聲幾乎沒有可能。于是,作者只擇其要者加以簡介。同時在最后四段對種種吆喝做了番歸類概括的工作。這實際上是對材料加工剪裁的功夫,也是我們合理介紹紛繁復雜事物的范例。liuxue86.com
    3.為什么“我”聽到“賣蕎麥皮”的吆喝聲會嚇了個馬趴?這一定是夸張嗎?
    寫實的成分較多。因為上文已有交待“我怕聽那種忽高忽低的”,對賣前葉糕的吆喝“特別害怕”。所以,當背后突然有人發(fā)一聲喊,自然很可能會“嚇了個馬趴”。當然,作者在文中也有一些幽默調侃的用意。“等我站起身來,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蕎麥皮耶’”一句就十分幽默風趣。也許,當初這一聲“喲”在兒童內心確實是一種驚恐,引來一陣顫(栗),但事過多年后,作為成人的作者回憶起來,便只剩下有趣和懷念。
    【練習解答】
    一 默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著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么,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作者介紹了北京的吆喝聲所代表的經營品種,介紹了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表現(xiàn)方式以及音韻節(jié)奏等。作者在介紹這些吆喝聲時總體上是充滿了懷念之情的,那種對往事的美好回憶,那種至今想來仍忍俊不禁的情態(tài)也流露在字里行間。
    二 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語)來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試找出幾例,仔細讀一讀,體會其中的意味。
    非北京地區(qū),如果有條件,可以通過觀摩影視作品中有關吆喝的片斷,供學生模仿、表演。
    三 吆喝其實是一種廣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類廣告在逐漸消失。但作為一種文化遺產,自有其獨特的魅力,應該注意搶救。不妨把家鄉(xiāng)的吆喝,或者類似吆喝的文化遺產記錄下來,為搶救工作做點貢獻。
    吆喝教學設計
    [創(chuàng)意說明]
    如今的中學生對于舊式的“吆喝”是陌生的,這就為教學帶來了難度。為此,教師可以借助錄音、錄像等媒體來讓學生直觀感受,增加學生對“吆喝”的了解,教師還可以根據當地條件,設計有關活動,如讓學生走上社會,走上集市,傾聽吆喝,搜集、調查、整理甚至可以學上一兩句當地的種種“吆喝”。引導學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認識、感受、熱愛吆喝這門藝術。歸類記錄類似吆喝的口頭文化遺產,為搶救和保護工作做一點貢獻。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教師借助錄音、錄像等媒體播放一些街頭叫賣的吆喝聲,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播放VCD)注意小商販是如何叫賣自己的貨物的?他們就的吆喝聲有什么特點?你聽了有什么感想?
    學生看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明確:聲音響亮,吸引人,好像在唱歌;叫賣的內容合乎自己貨物的特點;等等。吆喝在當時是一種宣傳,一種廣告,也是一種藝術。走進蕭乾的《吆喝》,跟著作者一起感受那個時代的氣息,感受那種藝術的魅力。
    ( 簡介作者)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吆喝聲?這些吆喝聲是按什么樣的順序組織起來的?
    明確:吆喝聲首先是按從早到晚的順序,其次是按一年四季的順序介紹。
    追問:作者寫從早到晚的吆喝聲,具體寫了哪些叫賣聲?重點又寫了什么?‘
    學生朗讀相關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
    明確:作者從早寫到晚。寫早晨吆喝賣早點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和賣新鮮蔬菜的:賣青菜和賣花兒的。寫白天賣日用百貨和修理各種家具的,這就更熱鬧了。
    然而重點是寫晚上。北京胡同的晚上好不熱鬧:賣夜宵的,唱話匣子的,用凄厲動人的叫喊討飯的,真是應有盡有。這一層作者重在寫出北京胡同里小販的叫賣聲持續(xù)時間之長,種類之多。
    2、作者圍繞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么?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作者介紹了北京的吆喝聲所代表的經營品種,介紹了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表現(xiàn)方式以及音韻節(jié)奏等。從中流露出作者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悅和懷想。
    三、品味語言
    ▲試比較下列兩個句子,說說哪句的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甲)只要兜里還有錢,一聽到賣烤白薯的聲音,就買一塊。一路上既可以取暖,到學校還可以拿來吃。
    (乙)只要兜里還有個制錢,一聽“烤白薯呀真熱乎”,就非買一塊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燙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學校還可以拿出來大嚼一通。
    ▲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語)來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你認為文中哪一句吆喝最有趣?為什么?
    這些對吆喝的描寫,極富特色,從這門“戲劇性”的藝術中,讀者聽到那些奇妙無比、特色鮮明的“聲樂藝術”,走進富有京城特色民俗風情的世界。
    四、探究活動
    1.讓有特長的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叫賣聲,學生從中體驗吆喝的民俗內涵。
    2、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只要你用心去觀察,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請寫一段30字左右的話說說你曾聽到過的叫賣聲。
    3.吆喝其實是一種廣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類廣告在逐漸消失。但作為一種文化遺產,自有其獨特的魅力,應該注意搶救。你不妨把家鄉(xiāng)的吆喝,或者類似吆喝的口頭文化遺產記錄下來,為搶救和保護工作做點貢獻。
    學生討論,交流自己所熟悉的吆喝,談自己的體會。教師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間文化。
    五、小結
    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道風景——吆喝,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讓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蘊涵的濃郁的情趣。此外,文章在結構的安排上也頗有獨到之處。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