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教案

字號:


    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整理提供的《蒲柳人家》教案,歡迎閱讀與參考。
    《蒲柳人家》教案(一)
    【教學依據(jù)】
    本文節(jié)選自劉紹棠的小說《蒲柳人家》,雖然只是節(jié)選,但篇幅仍然很長,僅僅只是從頭到尾閱讀一遍就需要很長時間,在教學時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開花,所以更適合選點進行突破,突出一兩個適合于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進行語文學習實踐的重點進行教學,其他內(nèi)容就大膽放棄。
    這篇課文的學習突破點,經(jīng)過考慮,我選擇了感受人物形象。新課標提出的課程目標總目標第一條提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新課標同時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人們精神領(lǐng)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yīng)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yīng)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yīng)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這是語文教育的特點決定的。”而由感受人物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zhì)出發(fā),了解、吸收屬于民族文化的積淀,有助于讓學生接受民族優(yōu)秀精神和文化傳統(tǒng)的熏陶,引發(fā)學生思考──以怎樣的方式生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人生觀的形成施加良好的影響,進而幫助他們樹立熱愛民族文化、熱愛祖國的健康高尚的情操,實現(xiàn)新課標中提出的課程目標。
    小說是學生非常喜愛的學習內(nèi)容,學生非常愿意閱讀小說,而就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而言,這篇小說和他們以前所讀的大部分小說都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小說所傳達出的屬于特定時期的民族文化氣息和氛圍,而這種氣息和氛圍,對于從小就生活在現(xiàn)代化都市中的現(xiàn)代中學生們而言,無疑是隔了一條大大的鴻溝。另一方面,就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而言,也許部分學生有農(nóng)村生活的經(jīng)歷,但他們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歷與課文中所描述的農(nóng)村生活又有很大的不同,況且不同地方的農(nóng)村風俗習慣也不盡相同。課文中描述的何滿子的光葫蘆頭木梳背兒、一丈青大娘專門為他準備的大紅肚兜和長命鎖、洗三和百家衣,還有“嬌哥兒”、“心尖子”、“肺葉子”、“老生兒”,這些鄉(xiāng)土風俗和語言在深深吸引著他們的同時,也極容易讓他們只感覺到可笑,極容易只停留在課文的文字表面,忽略了課文傳達出來的民族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這種時間造成的文化的鴻溝正是學生學習課文的最大障礙。
    考慮到這一因素,教師在選點突破時,先要照顧到學生的生活和閱讀經(jīng)驗,并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熟悉的點入手進行突破。從小說中的幾個主要人物身上,學生就能找到熟悉的生活經(jīng)驗。在小說中,何滿子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長大,而現(xiàn)在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也是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爺爺非常重視何滿子的學業(yè),不惜以“一個字一個銅板”的代價為孫子請來一位前清的老秀才,“每天三頓凈米凈面外加一壺酒”供著,而且當何滿子不聽老秀才的話而挨打時,“非但不怪罪老秀才學規(guī)森嚴,而且還從旁給老秀才吶喊助威”,這和今天的父母對孩子學業(yè)的重視和嚴格如出一轍。無論是何滿子的爺爺還是奶奶,在當?shù)囟际琼懏敭數(shù)娜宋铮?ldquo;能鎮(zhèn)八方”,可是到了何滿子身上,經(jīng)常也拿他沒轍,尤其是何滿子的奶奶,而在現(xiàn)在許多孩子的家庭中,爺爺奶奶也是孫兒孫女的“保護傘”,有的孩子與爺爺奶奶之間的感情甚至超過了父母,這種祖孫之間的親情,很容易讓學生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此外,初三的學生才十四五歲,他們思維方式是感性思維多于理性思維,對于容易引起他們的感情共鳴的小說人物自然會投入更多的目光。所以選擇小說中的人物作為突破點,能讓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的情境,進而體會當時的生活習慣、風俗人情,避免了只停留在課文的文字表面。
    正是因為無論是從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還是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來說,小說的人物形象都是他們最容易接受和理解,最能引起他們共鳴的因素,所以人物形象不僅僅只是教學的突破點,而且也成為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線索。
    當學生將目光投注到人物身上以后,既可以通過概括人物的優(yōu)點和不足鍛煉學生從文本中提取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還能指導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寫作經(jīng)驗:了解要想使人物形象可親、可信,就必須完整地表現(xiàn)出人物身上的優(yōu)點和不足。
    通過感受人物形象,學生就不會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僅僅只是為小說中一些與今天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地方感到好笑,而會把目光投注到小說中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簡單的、寧靜的,沒有太多物質(zhì)方面的欲望和要求??梢赃@樣說:生活是貧困的,精神卻是富足的;物質(zhì)是匱乏的,感情卻是豐滿的。這一切都與今天這個時代的生活節(jié)奏截然不同,這種生活狀態(tài)正是生活在今天的人們的追求。學生一旦感悟到這一點,就已經(jīng)進入到小說閱讀最有魅力、最有吸引力的高度和層次了,已經(jīng)調(diào)動學生進入了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學習的目標維度。
    語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生動的語言與精彩的人物形象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沒有了描寫生動的句子和段落,出現(xiàn)在我們腦海里的人物就遠沒有這樣生動形象,通過體會語言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形象,進而體會小說的魅力所在。小說的語言充滿了鄉(xiāng)土氣息,這也是這篇課文的一大特色。來源于民間活生生的語言,為小說增色不少,而且把書面語和口語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雅俗同賞,使語言面貌更豐富,色彩更絢麗。
    此外,這也是一篇洋溢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的小說。它就像一幅幅風俗畫,將20世紀30年代京東北運河一帶農(nóng)村的風景習俗、世態(tài)人情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無論是何滿子的光葫蘆頭木梳背兒,還是一丈青大娘專門為他準備的大紅肚兜、長命鎖;無論洗三、百家衣,還是何大學問的走西口,都別具魅力,強烈地吸引著讀者的興趣,可以說,大量的鄉(xiāng)土風俗已經(jīng)成為這部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正是這種民族特色的堅持讓這部小說在眾多的作品中顯得與眾不同,如果失去了這種堅持,小說也就隨之失去了特色,失去了吸引讀者的魅力。對今天的中學生來說,這種堅持也是很有必要的,這一批九十年代出生的初中生們對民族的、傳統(tǒng)的文化知道得越來越少,對西方的、流行的文化知道得越來越多,由此可以進行課內(nèi)外銜接,拓展學生的關(guān)注視野,引導學生大量關(guān)注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正確對待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小說塑造人物性格時多借鑒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唱藝術(shù)的表現(xiàn)手法,從主要人物“爺爺”、“奶奶”的形象分析入手,學習課文通過肖像、動作、語言描寫甚至是外號來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寫人物不僅要寫出他們的優(yōu)點,也要寫出他們的缺點,要寫出有血有肉的“立體”人物,而不是為了寫作文而虛構(gòu)出來的“平面”人物。體會課文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語言風格。
    2、過程與方法目標: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和閱讀經(jīng)驗,仔細閱讀課文,從中提取信息,概括人物性格,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通過反復閱讀、比較,體會課文語言的鄉(xiāng)土氣息;聯(lián)系生活中的現(xiàn)象,探討問題,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小說中營造出的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生活狀態(tài),感受沒有遭受物質(zhì)欲望污染的健康純凈的生活;引導學生關(guān)注這種健康純凈的生活中屬于民族的、傳統(tǒng)的東西,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思考應(yīng)當以怎樣的方式生活。這種思考應(yīng)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有話可說。
    〖教學方式〗
    根據(jù)學生的生活和閱讀經(jīng)驗,照顧到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小說的人物形象為學習的突破點和線索,串起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由于課文篇幅較長,在完成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反復進行課文的閱讀,力求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更全面的理解。
    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學活動的完成以學生的實踐為主,由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不越俎代庖。注重合作和探究,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在相互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培養(yǎng)積極探究的學習意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xiàn)自然融入課文的學習和學生相互的交流中,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自我教育。
    〖教學構(gòu)思〗
    1、聯(lián)系生活,重點切入:
    第一遍閱讀課文,充分尊重學生作為學習和課堂主體的地位,把學習和探究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課文內(nèi)容進行解讀。由于學生閱讀和生活經(jīng)驗有限,他們更多地將目光集中在了與自己的生活相類似的經(jīng)歷上,更多地關(guān)注的是小說中的三個主要人物:何滿子、爺爺、奶奶。
    2、閱讀課文,走近人物:
    學生將目光集中在三個主要人物身上以后,再讀課文,引導學生更進一步地發(fā)掘人物身上的性格特點,并結(jié)合課題“蒲柳人家”感受人物身上純樸的氣息。此外,從閱讀中獲取寫作經(jīng)驗,學習如何把人物塑造得更真實,更可信。
    3、品味語言,體會風情: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依靠學生進行合作和探究來完成,指導學生通過有選擇地閱讀課文,再進行討論,提煉和概括出文章的語言特色。
    4、關(guān)注現(xiàn)實,思考生活:
    將話題引入現(xiàn)實生活,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在相互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自我教育。
    5、內(nèi)引外聯(lián),拓寬視野:
    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堅持了屬于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引導學生大量關(guān)注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正確對待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課內(nèi)可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民俗單元相銜接。課外可引導學生關(guān)注一些現(xiàn)象:奧運會閉幕式上八分鐘的表演中,從茉莉花到紅燈籠,都充滿了民族的特色;女子十二樂坊堅持傳播和發(fā)展民樂,所以才有在日本的大紅大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些現(xiàn)象,值得每一個中學生關(guān)注和思考。
    〖課堂實錄〗
    一、聯(lián)系生活,重點切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中篇小說《蒲柳人家》的節(jié)選,《蒲柳人家》是當代作家劉紹棠的代表作,發(fā)表于1980年,曾獲得首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這篇小說能夠在24年之后被選入我們的教材,可見這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我們常說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能夠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這篇課文的哪個或哪些方面能夠激發(fā)你的閱讀興趣?請你先仔細地閱讀課文,然后向同學們說一說。
    (學生閱讀課文,教師巡視。)
    (閱讀完成后,學生發(fā)言。)
    (專家點評:開頭設(shè)置的問題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實施做好了鋪墊。)
    生1:閱讀課文讓我感興趣的是文中有趣的人物故事。如“一丈青”大娘打纖夫一段,一個老大不小的老太太抽著柳條將幾個光著身子的大漢打成落水狗,而且堂堂男子漢居然向老太太拼命求饒,誰看了都會覺得可笑。而何滿子的爺爺,“身穿長衫,卻騎一匹光背兒馬,左肩掛一只書囊,右肩掛一桿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風凜凜又滑稽可笑”,也不得不令人忍俊不禁。正因為課文中有了如此有趣味的一面,所以我才會樂于讀課文,讀得越多,樂趣越多。
    生2:讀完這篇課文后,我發(fā)現(xiàn)作者將文章里的人物,刻畫得非常生動而具體,比如,當我讀到何滿子六歲,剃了個光葫蘆頭,天靈蓋上留著個木梳背兒時,我的腦中好像浮現(xiàn)出何滿子既可愛又調(diào)皮的樣子;而當我讀到何滿子的奶奶,大高個兒,一雙大腳,青銅膚色時,我的腦中頓時清楚地呈現(xiàn)出何滿子奶奶威嚴卻不乏親切的面龐。這些部分都能激發(fā)我的閱讀興趣。
    生3:這篇課文中寫何滿子平日學習、生活的情景最能激發(fā)我的閱讀興趣。讀到這些段落時,就很容易聯(lián)想到自己的生活:我們和何滿子一樣,也需要學習;和何滿子一樣,也有長輩總是牢牢地盯住我們,督促我們抓緊時間學習。我還盼望知道在當時的社會中和我們一樣的普通孩子的生活情景,想了解他們的生活樂趣。
    (專家點評:學生潛力無窮,只要教師為他們提供了可以發(fā)揮的舞臺,他們就能展示出萬般風采!)
    生4:文章開頭就能抓住讀者的眼球,為什么才六歲的何滿子就要“被爺爺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而且“系的是掛賊扣兒”?直到第一部分末尾才一步步地揭開謎底。這就讓讀者一接觸文章就想繼續(xù)讀下去,知道結(jié)果,調(diào)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生5:文章的語言平實卻充滿生活趣味,文章中沒有華麗的辭藻,偶爾還用上了鄉(xiāng)野土語,但當你看下去以后仔細回味,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它是多么地生動,仿佛你就站在這些純樸的村民們中間。
    生6:讀這篇課文,我仿佛身臨其境地走進了京東北運河畔那古樸純真的民俗風情線,何滿子的光葫蘆頭木梳背兒,一丈青大娘專門為他準備的大紅肚兜、長命鎖,洗三、百家衣,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引起我強烈的好奇心。
    師:看來,這部小說的確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它激發(fā)了同學們極大的閱讀熱情,對小說中的幾個主要人物、小說的語言、寫作手法、小說中所描繪的民俗風情畫大家都很感興趣,我發(fā)現(xiàn)其中同學們最感興趣的還是這篇小說中的幾個主要人物,下面讓我們先來認識認識他們。
    (專家點評:老師的話語巧妙地將教學過渡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二、閱讀課文,走近人物
    師:大家說一說,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生7:何滿子,他的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
    師:何滿子奶奶和爺爺為什么叫“一丈青”和“何大學問”?
    生8:(紛紛搶答)何滿子的奶奶特別潑辣,罵起人來,方圓二三十里找不到敵手,而且很能打架,一個人就把一群年輕的纖夫教訓得服服帖帖,所以把她比作《水滸》中武藝高強的著名女將一丈青扈三娘。何滿子的爺爺走的地方多,見的世面廣,每次從口外趕馬回來,都要請知音相好們來聚會,吹一吹他沿途過五關(guān)、斬六將的經(jīng)歷,所以開玩笑地給他取了這么一個外號。
    (專家點評:借由這個問題讓學生熟悉課文,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師:啊,原來還有這樣一番來歷!那么在這三個人物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又為什么?請同學們再把課文認真看一看,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交流后每組請一位說得最好的同學說給全班同學聽。
    (專家點評:進一步熟悉課文,著重于學生概括能力的鍛煉。)
    (學生分小組交流,并推出講得最好的人,教師巡回指導。)
    (小組代表在全班交流。)
    生9:小說中的幾個人物,我最喜歡一丈青大娘。她擁有農(nóng)家人的多情重義,豪放開朗的個性,“一雙大腳”也是純樸的農(nóng)家人的特有象征,雖然有點大大咧咧,但卻有一顆善良的心,她用長滿老繭的“妙手”,為人們解決疑難雜癥,成了真正的“布衣大夫”。她的質(zhì)樸踏實、開朗熱情成為農(nóng)家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生10:我也是最喜歡一丈青大娘,在我眼里,她既有“賢妻良母”的風范,又不乏“女中豪杰”的氣勢。一方面,她的孫子何滿子是她的“心尖子,肺葉子,眼珠子,命根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趕快搬梯子去摘”,呵護備至,百般遷就。另一方面,她的性格粗獷、豪爽,充滿正義,當看到幾個纖夫“赤身露體”的,一丈青大娘為了“不能叫你們腌臢了我們大姑娘小媳婦的眼睛!”而狠狠地教訓了這幾個纖夫,直到請來了當?shù)貛孜挥蓄^有臉的人物說和了兩三個時辰才放過他們,的確有“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勢,也體現(xiàn)了她總能為別人考慮的熱心腸和一身的正氣。不難看出,這是個與眾不同的大娘。
    生11:我喜歡毫不遮掩、率真的人,一丈青大娘就是這樣的人。雖然她不如城市人那樣講究,也不如他們有學問,講禮貌,但卻真實、率性,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情緒動作,表現(xiàn)著淳樸的那一面。尤其是見到纖夫們赤身露體時,毫不猶豫就教訓了那幾個纖夫。
    (專家點評:“巾幗不讓須眉”,好!能將俗語恰到好處地進行使用,可見平時積累之功!)
    生12:我最喜歡的是何滿子的爺爺何大學問,他年輕時鬧過義和團,會耍拳腳,耍大刀,打得一手好鞭花,人生閱歷非常豐富,而且為朋友是“兩肋插刀”,誰都敢得罪,也不缺乏同情心,所以我最喜歡他。
    生13:在這幾個人物中,我最欣賞何滿子的爺爺,因為他老得有個性。
    師:“老得有個性”──說得很有創(chuàng)意,為什么這樣說?
    (專家點評:教師鼓勵,激發(fā)學生熱情。)
    生14:從三個方面可以看出來。第一,從他給人家拉馬車而不在乎錢的多少,只在乎主人的人品,在乎主人是否能禮遇他,這一點中就讓一個倔強但一身正氣的老頭形象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第二,他寧愿跟牲口販子借一筆驢打滾兒,也不愿意回到家丟了面子,從這件事中也能看出他的固執(zhí)跟倔強,而且還有不小的虛榮心。第三,liuxue86.com因為自己沒有學問,他也常在夜深人靜時感到悲涼,于是“他無論如何也要把何滿子給培養(yǎng)出來”,甚至于不顧家里的經(jīng)濟情況,花大價錢請了一位前清的老秀才,當何滿子因為不聽話挨了老秀才的打時,他也堅決地站在老秀才一邊。對于孫子的前程,他也是非常固執(zhí)和倔強的。
    (專家點評:條理清晰,精彩!)
    生15:我最喜歡何滿子,他是個名副其實的野小子,在他身上我發(fā)現(xiàn)了許多現(xiàn)在我已尋覓不到的東西,那就是“童心”?;蛟S何滿子太調(diào)皮了一點兒,但他是快樂的、自由的、不受約束的,他的童年沒有留下遺憾。縱然他是個調(diào)皮的搗蛋鬼,他仍有一顆善良的心。他看見爺爺受了氣,很沮喪,就希望自己能使爺爺開心,可見他是多么有愛心。如今的孫子孫女們被爺爺奶奶寵得找不著北,說歸說,罵歸罵,根本就不在乎,而何滿子卻懂得孝順爺爺,這是非常難得的。
    師:老師相信你也一定是個孝順的孩子。
    生16:我也是最喜歡何滿子,因為作者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聰明機靈、頑皮可愛的孩子。他討厭從早到晚關(guān)在家中,在上課時會走神,聽見外面的鶯啼,就念書跑了調(diào)兒;他會與爺爺生氣,但聽說爺爺差點丟命后又十分心疼。我有時候也像何滿子一樣,上課會走神;和爸爸媽媽嘔氣也嘔不了太久。所以覺得他好像就是我的朋友,很親切。
    師:聽了同學們的發(fā)言以后,老師覺得小說中的這一家子,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很多可愛的地方,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喜愛,我們?nèi)绻且乙粋€最喜愛的也許太難,那么我們來找一找,這一家子的三個人身上有什么共同點呢?
    生17:他們?nèi)齻€人都各有特點,但也有共同之處,那就是都有著農(nóng)民淳樸、重情義和爽朗豪放的優(yōu)點。
    生18:何滿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學問”同為一家人,正如課題“蒲柳人家”所言,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過著平平凡凡的生活,純樸、善良、率真,并無城里人那么重的心機,反而有了憨厚的可愛之態(tài)。
    生19:我覺得他們都很要面子,比如何滿子不愿穿那件花兜肚,一丈青大娘不愿與兒子媳婦分家,何大學問“出一趟口外,本來掙不了多少錢,而且到家之前已經(jīng)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來,卻要裝得好像腰纏萬貫;跟牲口販子借一筆驢打滾兒,也要大擺酒筵,請他的知音相好們前來聚會,聽他談講過五關(guān),斬六將,云山霧罩。”
    (專家點評: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學習作技巧。)
    師:最后一位同學的視角非常獨特,她在三個人物的優(yōu)點之外,還看到了人物身上的不足,現(xiàn)在,當我們發(fā)現(xiàn)人物身上還有這些不足之后,不知道大家對這三個人物的看法有沒有什么變化,有沒有覺得有些失望?
    生20:我覺得這三個人物身上的不足并不影響我對他們的印象,我還是很喜歡這一家人。我認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沒有任何缺點的人,他們身上有缺點,反而讓人覺得很真實,很親切,仿佛他們就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和我們一樣,也有一些讓人覺得可笑的地方。
    師:說得真好!看來我們今后在塑造人物的時候,也要盡量塑造真實可信的人物,讓大家看到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的同時,也要讓大家看到他們身上的缺點,這樣的人才會讓人覺得親切可信,才會有感染力,你的文章才能激發(fā)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
    三、關(guān)注現(xiàn)實,思考生活
    師:既然大家對這一家人如此厚愛,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大膽的假設(shè),請同學們充分發(fā)揮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如果像他們一家這樣的人生活在今天的社會,他們會生活得怎么樣?并且說一說為什么你會有這樣的推測?
    生21:如果何滿子生活在現(xiàn)代,那么他在班上一定很淘氣,但學習成績一定不差,這也許就是所謂的玩中學吧!因為何滿子是一個雖有天賦卻很頑皮的人,所以我這樣想。一丈青大娘與鄰里之間可能會相處得很好,也可能會相處得很差,這要看她遇到的是什么樣的鄰居。因為一丈青大娘是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所以也許有的鄰居明白她的個性,有的也許不明白。何大學問和一丈青大娘一樣,要看碰到什么樣的人,他對朋友可以“兩肋插刀”,而對他瞧不起的人是不屑一顧的,看不起他的人也許會成為他的敵人。
    生22:現(xiàn)代的時代,變成了追趕時尚、充滿競爭的時代,人們在這個復雜的時代生活,會變得善于掩飾,和他人一家三口率直、無拘無束、毫不遮掩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他們會顯得太過單純,所以他們并不適合生活在這個現(xiàn)實而復雜的時代。
    師:看來你對我們周圍的社會不太有信心啊!
    生23:在這個燈紅酒綠的世界里,人們處處小心,謹慎地為人處事。爾虞我詐、阿諛奉承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摒棄了自己真實的情感,僅僅為了自己那么一點點微薄的利益,那小小的所謂的“尊嚴”。他們活在這世界上太累了,心里背著很多的包袱。而像一丈青大娘、何大學問這些真性情的人物,反而會活得很輕松,哪怕他們并不富裕,可他們的心靈是富有的。他們直爽、風風火火,就像是蓮花一樣,反而會令人尊敬與喜愛。
    師:從大家的回答來看,同學們對何滿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學問”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尤其喜愛在現(xiàn)代人身上越來越少的真誠與純樸,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像他們那樣真誠而純樸的人,保持一顆赤子之心。當然,有的同學也表達了對目前的社會狀況的憂慮,這說明同學們也在觀察生活,并且認真地思考生活,對“家事,國事,天下事”也是“事事關(guān)心”,也許由于年齡和生活經(jīng)驗的不足,你們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還很稚嫩,但老師希望你們永遠保持住這份熱情,繼續(xù)關(guān)注周圍的生活,繼續(xù)關(guān)注我們身邊的一切真誠與純樸,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也是老師對你們最大的期望。
    (專家點評:以想象的方式引入對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符合初中學生好奇心重的心理特點,學生反應(yīng)熱烈。)
    通過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對如何做人這個人生難題有了正確的方向,文學作品的魅力無窮啊!同時這比老師的政治課更有效果,因為這是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會是學生終身受用的一筆精神財富!
    〖教學反思〗
    課程目標根據(jù)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shè)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注意了充分貫徹三個不同層次的維度的整合。首先,學生通過概括人物性格鍛煉了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從閱讀中學到了寫作經(jīng)驗,貫徹了知識和能力維度的目標。其次,把運用了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并與反復地閱讀相結(jié)合,注重了學習的過程和方法。第三,在感受人物形象之后,以此為契機,巧妙地將時空進行轉(zhuǎn)換,把現(xiàn)實生活引入學生的思考視野,引導學生思考:我們選擇怎樣的方式生活?潛移默化地進行人生觀的積極正面引導;在向課外拓展部分,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這些設(shè)計無不充分考慮了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維度的實施。
    課堂問題的設(shè)計給學生留下的空間越大,學生越能發(fā)揮自己的學習能力。比如我設(shè)計第一個問題時,考慮得較多的是學生會關(guān)注小說人物這一方面,但是當我聽到學生的答案時相當驚訝,學生的答案涉及的范圍已經(jīng)超出了我開始的設(shè)想,所以我想多出一些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習能力的問題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蒲柳人家》教案(二)
    一、本文的字詞較多,要扎實掌握。
    1、掌握下列加紅字的讀音。
    晌午
    掄圓
    綻裂
    筵席
    隱匿
    戲謔
    坍蹋
    痱
    臊
    搟
    2、掌握如下成語的讀音和意義。
    咬牙切齒
    一氣呵成
    勃然大怒
    不依不饒
    呱呱墜地
    不同凡響
    兩肋插刀
    三顧茅廬
    咬文嚼字
    形影不離
    天倫之樂
    提心吊膽捯
    3、為下列多音字注音組詞。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哄┥
    拗┥
    纖┥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課文內(nèi)容分析。
    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誰,文章的線索是怎樣的?
    本文主要有三個人物:何滿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其中何滿子是貫穿文章始終的線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則成為本文的主要描寫對象。
    2、請同學們根據(jù)文章中的描寫,概括一下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的性格特點。
    奶奶一丈青大娘個高腳大,身體強壯,性格豪爽,愛打抱不平,但她對自己的孫子則是非常溺愛。
    爺爺何大學問貌似關(guān)公,俠肝義膽,仗義輕財,愛打抱不平,為朋友可以兩肋插刀,
    但他又好說大話,喜歡戴高帽,講排場,擺闊氣。對自己認定的東西,會執(zhí)著地追求。
    3、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點?
    本文沒有平鋪直敘地去介紹人物,而是以何滿子為線索,其中又插入了一些關(guān)于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的介紹,使本文讀來,生動有趣,同時也體現(xiàn)了濃郁的地方特色。
    4、本文作為一篇鄉(xiāng)土文學的代表作,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體會語言特點。本文的語言采用了民間口語和俗語,并且經(jīng)過加工,形成了一種伶俐活潑、精練而有動感,充滿了鄉(xiāng)土氣息的語言。如: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個耳刮子掄圓了扇過去,那個年輕的纖夫就像風吹乍蓬,轉(zhuǎn)了三轉(zhuǎn),擰了三圈兒,滿臉開花,口鼻出血,一頭栽倒在滾燙的白沙上,緊一口慢一口捯氣,高一聲低一聲呻吟。"
    "掄圓了扇過去"充分寫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氣和力氣,纖夫"轉(zhuǎn)了三轉(zhuǎn)、擰了三圈兒、栽倒……"等詞語,則寫出了一丈青大娘這一巴掌的威力,讀到這兒,仿佛覺得這情景發(fā)生在眼前一樣。
    文章中還有很多這樣精彩的文章。請同學找出來,分析一下。
    三、問題思考。
    請同學們在課下再找一兩位鄉(xiāng)土作家,了解和體會一下鄉(xiāng)土文學的特點。
    中考解析
    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閱讀《桃花源記》選段,回答問題。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面兩句話的意思。
    ⑴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中的人們?yōu)槭裁炊跐O人"不足為外人道"?談?wù)勀愕睦斫狻?BR>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閱讀文言文的綜合能力
    【分析】:
    1.本題考查對重要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時要注意關(guān)鍵詞語,他們往往是疏通文言句意的障礙,不排除這些障礙,就無法正確的理解句意。對文言句中的關(guān)鍵詞語,要聯(lián)系上下文認真辨析。疏通了關(guān)鍵詞語的含義和作用,就排除了正確理解全句的障礙。本題中的關(guān)鍵詞語主要有:妻子、絕境、無論。
    這兩句話可以譯為:⑴帶著妻子兒子以及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⑵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了。
    2.本題考查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不希望外人破壞桃花源的寧靜祥和。
    點擊查看更多人教版初三語文下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