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教案

字號:


    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為大家搜集整理的夸父逐日教案,歡迎閱讀。
    夸父逐日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大意,背誦課文。
    2、體會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多角度理解文章內涵。
    學習資料:
    《山海經(jīng)》,書名,18篇。作者不詳,各篇著作時代亦無定論,近代學者多認為不出一時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戰(zhàn)國時作品,《海內經(jīng)》四篇則為西漢初年作品。內容主要為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yī)等,保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liuxue86.com。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的礦物記錄,為世界最早的有關文獻。晉郭璞作注,并為《圖贊》,今圖佚而贊存;其后考證注釋者有清代畢沅《山海經(jīng)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jīng)箋疏》,今人袁珂《山海經(jīng)校注》等。
    教學過程:
    一、導課:
    找同學說一下,你聽說過哪些神話故事?(生說引出。)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夸父逐日》。這則神話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反映古代人民同自然界的斗爭。
    《夸父逐日》選自《山海經(jīng)》,“逐日”是追趕太陽的意思。
    二、出示目標。
    三、學生讀課文,正音。
    教師范讀,學生自讀,指名讀。
    四、同桌對照底下的注釋,共同翻譯課文,找出自己不會的地方。
    找學生翻譯。
    質疑。
    注意這幾個字的意思。
    逐走( ) 飲于河渭( ) 棄其杖( )
    五、課文內容把握。
    《夸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在這篇神話中,巨人夸父敢于與太陽競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為桃林。這個奇妙的神話表現(xiàn)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六、探究品味文章內容。
    1、 怎么看待夸父敢于“與日逐走”?
    ① 表現(xiàn)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氣魄(從神話故事的特點的角度理解其積極意義);
    ② 自不量力(消極方面)。
    2、 對《夸父逐日》的結尾“棄其杖,化為鄧林”應如何理解?
    夸父是古代人們想象中的一個英雄,他神奇、力大無比,喝干黃河、渭水兩條大河仍不解渴。他遺下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不僅表現(xiàn)他本領大,更豐富了這個英雄的形象,表現(xiàn)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
    3、 你如何理解這則神話的主題?
    反映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七、拓展遷移。
    閱讀《精衛(wèi)填?!?BR>    又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名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山海經(jīng) ·北山經(jīng)》
    思考:這也是選自《山海經(jīng)》的一則中國古代神話,試分析兩則神話的相同點。
    答:表現(xiàn)古代人民挑戰(zhàn)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頑強的毅力。
    八、講故事:
    這個故事我們已經(jīng)比較熟悉了,我們是新時代的中學生,所以在語文學習上也應有時代的風采,下面我們做一個有意思的練習,把這個古代的神話故事改編成現(xiàn)代的故事,要求同學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一個富有新時代特色的新故事,并把它生動的敘述出來。
    學生自己改編小故事。
    找同學起來講述。并對優(yōu)秀者做大力表揚。
    九、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領略了古代人們挑戰(zhàn)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頑強的毅力,夸父這種勇敢、鍥而不舍的氣魄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我們應努力去追趕自己人生中的太陽,像夸父那樣至死不渝,我們的人生無悔矣!
    這節(jié)課上到這兒,下課!
    十、板書設計:
    夸父逐日
    《山海經(jīng)》
    探索 強烈愿望
    自然 →
    征服 頑強意志
    夸父逐日教案(二)
    一.以簡介《山海經(jīng)》導入
    《山海經(jīng)》成于戰(zhàn)國-西漢年間。全書共十八篇,分為《山經(jīng)》和《海經(jīng)》兩個部分。《山經(jīng)》即《五藏山經(jīng)》五篇;《海經(jīng)》包括《海外經(jīng)》四篇,《海內經(jīng)》四篇,《大荒經(jīng)》四篇和又一篇《海內經(jīng)》。它以描述各地山川為綱,記述了許多當?shù)氐纳裨拏髡f。
    二.比較《山海經(jīng)》中另一段文字
    ①《海外北經(jīng)》:夸父與日逐走,入日(走到太陽中?),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②《大荒北經(jīng)》: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戴天,極高)。有人珥(掛耳上)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日光),逮之于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于此。
    三.神話分析
    學生思考討論:夸父神話究竟隱藏著先人對于哪種自然現(xiàn)象的猜測和解釋?
    解釋一:
    夸父族,揭開晝夜交替之謎,不斷向西遷移??纯刺柕降捉德涞绞裁吹胤健?BR>    [清]郝懿行 夸父族聚居于 河南靈寶縣東南,與陜西太華山相連。
    解釋二:月神
    臺灣杜而未:月與日的競賽,“入日”—日蝕。成功后即死亡。新月三天后仍出來,以“棄其仗,化為鄧林”—鄧林為繁星。
    解釋三:茅盾《神話研究.巨人族及幽明世界》夸父:地下陰間神
    ①夸父行跡巨偉多力,如希臘和北歐神話中的巨人族(提壇),閉居于北方的底下穴(塔塔羅司)??涓笧楹笸恋暮笠?,后土也正是主治地下幽都的神。
    ②從北方成都載天山出發(fā),逐日一周后又回到此山。北-東-南-西(禺谷)-北
    神話之本質:以夸父為代表的陰間勢力與天神爭霸,被天神所征服。
    解釋四:水神
    呂思勉,王孝廉:夸父神話的“夸父逐日”和“夸父之死”水神與火神之爭,而作為火神光明神勝利的神話象征。
    《山海經(jīng).東山經(jīng)》:又南三百里,曰豺山……有瘦焉,其狀如夸父而彘(zhi)(豬)毛,其音如呼,見則天下大水。
    ①“循環(huán)運動”是夸父神話的本質特征。對降雨現(xiàn)象的詩化寓言表達。水神的上下循環(huán)運動。出自北方陰間,失敗于南方陽盛之位,最后重返北方,回歸水的生命之源。“黃泉”。
    巨人追趕太陽——水的上下運動
    與日逐走 ——遵循太陽運行之道
    丟棄的杖 ——象征雨水降下
    鄧林 ——新的生命
    ②《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應龍?zhí)幠蠘O,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shù)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③夸父——水神的陰性或女性身份。(降雨功能)
    《讀山海經(jīng).其九》
    [晉]陶淵明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
    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
    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 喝完兩條大河哪里夠,突出其神力妙殊。
    馀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神力既非凡又巧妙,黃河水已傾盡卻未喝夠。
    四.神話比較
    1.精衛(wèi)填海(復仇之象征)
    2.[法]加繆《西西弗斯神話》(荒誕的對抗)
    五.象征層面
    李銳《曠日持久的煎熬》 《讀書》97年第5期
    只是這一個半世紀以來的,一次又一次的戰(zhàn)亂,一次又一次的流血,一次又一次的自毀自戧,使這場煎熬變得慘絕人寰般的酷烈。一百五十年,對于歷史太短,對于生命卻又是何其漫漫!當希望一次次地變成絕望,當絕望一次次地變成虛妄,我們又拿什么來慰藉生命?拿什么來慰藉一代又一代悲絕的心靈?每想到此,我就反復想起那個中國人的古老的神話,這神話很短,它只有三十七個字: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视蔑?,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這三十七個字,越過千年悠悠歲月朝我們走過來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起一個長長的沒有走到“大澤”的“道渴而死”者的名單: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們死了,孫中山、黃興、秋瑾們死了,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們死了,王國維、陳寅恪們死了,魯迅死了,胡適們死了,胡風、老舍、傅雷們死了,離我們最近的顧準也死了……總有一天,會輪到我們道渴而死的。是的,還是“道渴而死”。我們不能欺騙自己,我們心里都知道去“大澤”的路正遙遙無期。在我們之后,還會有不知多少“道渴而死”者倒在這去往“大澤”的路上。我們該把這三十七個字刻到石碑上,把這三十七個字刻在石碑的兩面,把這石碑放在我們的心里——以悼念死者,以昭示來者。
    是的,“未至,道渴而死。”這是我們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