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學模擬題及答案:知識的建構

字號:


    出國留學考研網(wǎng)為大家提供考研心理學模擬題及答案:知識的建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
    考研心理學模擬題及答案:知識的建構
    一、選擇題
    1. 把知識分為:具體的知識、方式方法的知識和普遍原理的知識。( )
    A.加涅 B.阿爾金森 C.布魯姆 D.布魯納
    2.根據(jù)知識的不同反映深度,可以分為( )
    A.感性知識、理性知識
    B.具體知識、抽象知識
    C.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
    D.方式方法知識、普遍原理知識
    3.以下那一個屬于程序性知識?( )
    A.關于袋鼠的定義 B.某明星的個人檔案
    C.名人的自傳 D.產(chǎn)品的使用說明書
    4.根據(jù)布魯姆的分類,下面屬于“普遍原理知識”的是( )
    A.日期 B.中學生守則 C.牛頓第一定律 D.家庭地址
    5.在知識的建構過程中,舊知識由于新知識的加入發(fā)生一定的調(diào)整和改組,這叫做( )
    A.知識的順應 B.知識的改組 C.知識的同化 D.知識的變革
    6.知識的同化反映的是新舊知識的( )
    A.對立性 B.改造性 C.累積性 D.矛盾性
    7.同化和順應的關系是( )
    A.對立統(tǒng)一 B.相互獨立 C.二者沒有區(qū)別 D.截然對立
    8.掌握知識的三個階段是( )
    A.應用——練習——鞏固
    B.學習——分析——應用
    C.領會——鞏固——應用
    D.習得——鞏固——運用
    9.以下幾項屬于概念轉變的是( )
    A.對某種知識的舉一反三
    B.原來認為“天圓地方”,經(jīng)學習知道“地球是圓的”
    C.從知道“蘋果是水果”到知道“蘋果是富含維生素的水果”
    D.“鯨長得很像魚”到“鯨是一種哺乳動物”
    10.“那個人長什么樣我不記得了,但是在見面時我能認得出來”,這種能力屬于( )
    A.回憶 B.再認 C.想象 D.聯(lián)想
    11.程序性知識的運用是指( )
    A.解決“是什么”的問題 B.解決“怎么辦”的問題
    C.解決“怎么樣”的問題 D.以上都對
    12.以下現(xiàn)象,不屬于學習的遷移的是( )
    A.由于經(jīng)常打籃球,小陳的跳高能力很不錯
    B.學會騎自行車后,學會騎摩托機車的速度特別快
    C.由于畫畫得很好,小張在美術社表現(xiàn)很出色
    D.由于從小喜歡剪草,小王長大成了一名出色的理發(fā)師
    13.卓別林每天從事擰螺絲的工作,時間久了后,他學習別的操作都很不麻利,這種現(xiàn)象是因 的作用導致的?( )
    A.橫向遷移 B.縱向遷移 C.正遷移 D.負遷移
    14.把正遷移分為橫向遷移和豎向遷移的是( )
    A.加涅 B.麥克利蘭 C.布盧姆 D.維納
    15.以下有關遷移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遷移就是因為一種學習而是另一種學習更順利
    B.必須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學習發(fā)生時,才能產(chǎn)生遷移
    C.先前的學習對后來的學習產(chǎn)生影響,稱為逆向遷移
    D.個體所學的經(jīng)驗影響著相同情景的任務操作,這屬于近遷移
    二、簡答題
    1.分析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的異同。
    2.簡要介紹概念轉變的過程。
    3.根據(jù)概念轉變的特點,你對概念教學的策略有什么見解?
    4.簡要介紹遷移的幾種類型。
    一、選擇題
    1.C 2.A 3.D 4.C 5.A 6.C 7.A 8.C 9.B(解析:概念變化不等于概念轉變,概念轉變必須是新概念與舊概念之間存在沖突的。)
    10.B
    11.B 12.C (遷移是一種學習到另一種學習的轉變,而畫畫和美術社指的是同一件事,不算遷移。)
    13.D 14.A 15.B
    二、簡答題
    1.分析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的異同。
    答: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是根據(jù)表述形式不同對知識進行的分類,二者的差異如下:
    (1)陳述性知識關心“是什么”的問題,它是對事件的一種描述,例如,昨天下雨了;程序性知識主要關心的是“怎么樣”、“如何去做”,例如:如何駕駛一輛汽車。
    (2)陳述性知識是一種靜態(tài)的知識,他只是對事件的一種描述性;程序性知識是一種動態(tài)的知識,例如如何駕駛一輛汽車就包含著許多的過程。
    (3)陳述性知識比較容易獲得,但是也很容易遺忘,稱序性知識比較復雜,獲得的過程比較難,但是一旦獲得,鞏固性比較好,不容易遺忘。
    盡管程序性知識與陳述性知識之間存在著許多的不同之處,但它們之間還是存在著相似的地方。例如,雖然兩者在人們長時記憶中的表征特征方面完全不同,但它們都對貯存在人腦中的知識和經(jīng)驗作了同樣的表征。并且,這種知識在有限的工作記憶的容量中能夠被靈活地使用。例如,在陳述性知識當中,當以命題的形式保留了客觀世界在意義上的聯(lián)系后,有可能使人在工作記憶中以當時想到的為數(shù)有限的命題(觀念)為線索,不時地從自己的長時記憶網(wǎng)絡中提取出與此相關的命題或觀念,因此人們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當歸之于這種觀念網(wǎng)絡化的形成。同樣,對于程序性知識而言,它通過自身的目的流來流暢地控制人一連串舉動,以減輕人的工作記憶的負擔。
    2.簡要介紹概念轉變的過程。
    答:簡單說,概念轉變,就是個體原有的某種知識經(jīng)驗由于受到與此不一致的新經(jīng)驗的影響而發(fā)生的重大改變。新獲得的信息與原有信念、假定或理解之間必須是存在沖突的。
    概念轉變過程是認知沖突的引發(fā)及其解決的過程,學習者首先要意識到新經(jīng)驗與原有觀念之間的不一致,從而產(chǎn)生一種“沖突感”,在此基礎上,學習者要對新、舊經(jīng)驗及其有關的事實、觀念進行分析和判斷,思考各自的合理性、正確性,直至對新、舊知識經(jīng)驗做出某種調(diào)整,以解決它們之間的沖突。
    (1)引發(fā)認知沖突
    認知沖突指人的原有圖式與新感受到的事件或客體之間的對立性矛盾。面對認知沖突,學習者需要對新信息或原有圖式做調(diào)整,以解決沖突,這正是認知改造和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認知沖突可以做如下分類:① 直接經(jīng)驗中的認知沖突與間接經(jīng)驗中的認知沖突:前者是指行為預期與實際結果之間的沖突,后者指個體在社會文化互動(如閱讀、聽報告、討論等)中遇到與自己原有觀念不同的觀點,從而感到的沖突。② 現(xiàn)實概念的沖突與潛在概念的沖突:前者指學習者頭腦中現(xiàn)實存在著的概念與新經(jīng)驗的沖突;但有時頭腦中的概念并不是以現(xiàn)實表征存在的,而是以非言語表征的方式微弱地、含糊地存在著的,甚至在教學前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以學習者的整個經(jīng)驗結構為背景會推出這樣的理解,這種概念(觀念)與新經(jīng)驗之間的沖突就是潛在概念的沖突。③ 針鋒相對的認知沖突與可兼容的認知沖突:有時,沖突的兩個概念之間是針鋒相對的,但有時它們卻可以同時成立,只有視角的不同,而沒有根本性對立。
    引發(fā)認知沖突在概念轉變過程中具有關鍵意義,因為只有體驗到認知沖突,個體才能感受到原有概念的不足,認識到替換或調(diào)整原有概念的必要性。但是,只是引發(fā)了認知沖突
    還不足以使概念發(fā)生改變,這取決于學習者解決認知沖突的具體方式和途徑。
    (2)認知沖突的解決與概念轉變
    解決認知沖突有多種可能的途徑和方式。主要有這幾種:① 徑直地或經(jīng)過認真分析之后拒絕新概念;②通過三種可能的方式納入新概念:a.機械記憶;b.概念更換:以新概念代
    替舊概念,并與其它概念相協(xié)調(diào);c.概念獲?。号c包括原有概念在內(nèi)的有關概念一起被重新編輯,這意味著學習者可以在原有知識背景下理解新概念,新舊概念并不完全對立。
    為了促進錯誤概念的轉變,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以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這可以是通過實驗、演示等讓學生看到與原有理解相反的事實(反例),或者直接提出與學生原
    有理解相對立的新觀念,從而引發(fā)認知沖突。
    3.根據(jù)概念轉變的特點,你對概念教學的策略有什么見解?
    答:概念轉變,就是個體原有的某種知識經(jīng)驗由于受到與此不一致的新經(jīng)驗的影響而發(fā)生的重大改變。這里的“概念”是指某種觀念,指個體關于某一對象的觀點、看法,比如,“地球在繞著太陽轉”就是一個概念(觀念)。概念的變化有兩種可能:一種可稱為“豐富”,即新知識的納入充實了現(xiàn)有知識,通過積累的方式使這些知識發(fā)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新知識與原有知識之間基本是一致的、相容的。另一種情況可以稱為“修訂”,這是指新獲得的信息與原有信念、假定或理解之間存在沖突,因而要對彼此對立的理解作出調(diào)整。概念轉變針對的是后一種情況,即個體在面臨與原有經(jīng)驗不一致的信息時,對原有理解、解釋作出的調(diào)整、改造,而不是針對細枝末節(jié)的變化,所以有人又稱之為“原理轉變”或“信念轉變”。
    可見,概念的轉變存在一個新概念代替舊概念的過程,是新舊知識由產(chǎn)生矛盾到解決矛盾的過程。如果說知識的建構包括同化和順應兩個方面,那么概念轉變研究從原有概念的轉變來考察學習過程,它更關注學習中的順應的一面,將學習看作是學習者原有概念及方法論發(fā)生轉變的過程。學習不僅要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而且要解決“信”與“不信”的問題。
    據(jù)此,概念教學不僅是通過熟悉的詞語,清楚地把學科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不僅是呈現(xiàn)科學家對某現(xiàn)象的完好的解釋,也不僅是用儀器來簡單演示某內(nèi)容,教學還意味著探明學生對某現(xiàn)象的前科學概念,并采用一定的策略促進概念轉變,而不只是告訴學生 “你的想法錯了”。概念轉變研究充分說明,科學教學不只是要把現(xiàn)成的、外在的科學知識裝進學生的記憶庫中,而是要充分切入學生真實的經(jīng)驗世界,促進知識的“生長”,促進深層理解的生成。為概念轉變而進行的教學將更需要學習者的高水平思維,更需要有開放、互動的教學環(huán)境,這對科學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4.簡要介紹遷移的幾種類型。
    答:根據(jù)不同的維度可以把遷移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①正遷移與負遷移
    從遷移的影響效果方面看,遷移的發(fā)生并非總是積極的影響,它既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積極的影響通常被稱為正遷移,消極的影響被稱為負遷移。
    正遷移即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積極影響,包括一種學習使另一學習具有了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一種學習使另一學習活動所需的時間或練習的次數(shù)減少,或使另一種學習的深度增加或單位時間內(nèi)的學習量增加,或者已經(jīng)具有的知識經(jīng)驗使學習者順利地解決了面臨的問題等情況。
    負遷移一般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消極影響,多指一種學習所形成的心理狀態(tài),如反應定勢等,對另一學習的效率或準確性產(chǎn)生了消極的影響(潘菽,1980),或一種學習使另一學習所需的學習時間或所需的練習次增加或阻礙另一種學習的順利進行、知識的正確掌握等。
    ②水平(橫向)遷移與縱向遷移
    加涅把正遷移又分為橫向遷移和豎向遷移兩種。橫向遷移,是指個體把已學到的經(jīng)驗推廣應用到其他在內(nèi)容和難度上類似的情境中。而豎向的遷移,是不同難度的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影響,一種是已有的較容易的學習對難度較高的學習的影響,往往是對已有的學習進行概括和總結并形成更一般性的方法或原理的結果。另一種是較高層次的學習原則對較低層次的學習的影響,原則的遷移就是由較高層次的學習產(chǎn)生的原則對該原則適合的具體學習情境的遷移。
    ③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
    遷移既可以是順向的,即先前的學習對后來的學習的影響,稱為順向遷移;也可以是逆向的,即后來的學習對先前學習的影響,稱為逆向遷移。
    ④自遷移、近遷移與遠遷移
    根據(jù)遷移的范圍不同所進行的劃分。如果個體所學的經(jīng)驗影響著相同情景中的任務操作,則屬于自遷移;近遷移即把所學的經(jīng)驗遷移到與原來的學習情景比較相似的情境中(如不同學科間的遷移);如果個體能將所學的經(jīng)驗用到與原來情境極不相似的情境中,既產(chǎn)生了遠遷移(如課堂知識用到社會實踐中)。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2017年考研心理學大綱:心理學導論
      2017考研心理學大綱: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
      2017年考研心理學大綱:實驗心理學
      2017考研心理學命題趨勢
    
考研英語真題 考研數(shù)學真題
    
政治真題
    
    
專業(yè)課真題
英語一真題 英語二真題 數(shù)學一真題 數(shù)學二真題 數(shù)學三真題 數(shù)農(nóng)真題
考研英語答案 考研數(shù)學答案
    
政治答案
    
    
專業(yè)課答案
英語一答案 英語二答案 數(shù)學一答案 數(shù)學二答案 數(shù)學三答案 數(shù)農(nóng)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