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初二下冊《古詩二首》教案

字號:


    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整理提供的蘇教版初二下冊《古詩二首》教案,歡迎閱讀。
    蘇教版初二下冊《古詩二首》教案(一)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3.學習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懂得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難點:
    懂得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掛圖和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同學們,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學習上或生活中有過失敗的經(jīng)歷嗎?面對失敗,你當時是抱著怎樣的態(tài)度呢?
    (請學生說略)
    是啊!世界上沒有人一生從不失敗,從來不會遇到困境。(板書:面對困境)
    面對困境,有的人懷著一種憂傷,把失望和氣餒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納失敗卻像捧起一本書,傾注一種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閱讀,而后去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生活。
    二、自選短文,初談感受。
    同學們手上拿著的一首古詩、三篇短文,都告訴了我們同樣的道理,老師每讀一次,都會被里面的故事所震憾、所感動。我想,這么好的故事應該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課前這幾篇短文大家都讀過了,現(xiàn)在就請你選擇一篇你感受最深的文章,再把它讀一讀,特別是那些感動你的話,多讀幾遍。讀好后請你談談你的感受或理解。
    (學生交流,從學生的答案中板書。)如:自信、不氣餒、樂觀、接納失敗、積極面對人生、靠自己、不向逆境低頭等等。
    說得真是太好了!同學們,面對困境我們是應該(學生讀——板書。)
    聽了大家剛才的交流,談的大多是自己對三篇短文的理解,而老師在讀這些文章的時候,恰恰是《別董大》這首詩給我的感受最深。
    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別董大》這首詩,liuxue86.com看看在這首詩中,到底是什么感動了老師,或許你讀著讀著,你也被深深地感動。
    (出示古詩:《別董大》)
    (學生讀)
    三、簡介背景,研讀“雁”字。
    通過剛才的讀,大家已經(jīng)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寫的是誰在哪里送別誰?(高適在塞外送別董大)
    高適?高適是誰?(學生講:高適是唐代詩人。字達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縣)人。因為官至散騎常侍,所以又稱高常侍。他的詩大多反映邊塞生活,詩情奔放。作品集為《高常侍集》。)
    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你能說說嗎?
    (學生說: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我記得這樣的稱呼在王維的一首古詩中也出現(xiàn)過?(見機點拔:那首詩是“渭城朝雨浥輕塵……”)
    對,是——《送元二使安西》,這里的“元二”就是?(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他為——元二。)
    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當時分別時的環(huán)境。讀了詩以后,你了解到他們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分別的?(板書:()的環(huán)境)。
    (請學生說)你讀得可真仔細。
    后兩句是高適在臨行前對董大說的贈言。你能從詩中找到根據(jù)嗎?從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適對董大說的?
    (學生說:是從“君”字中看出的,因為“君”在詩中就是您,指董大。)
    現(xiàn)在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古詩的前兩句,讀一讀。(請學生讀——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
    細心的同學可能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這兩句詩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你能來把它劃出來嗎?
    (學生劃)——黃云、白日、北風、雁、雪。
    黃云?白云、烏云大家聽得多了,這里怎么是黃云?你讀讀詩,猜猜看,這到底是什么原因?(見機點拔,當時他們分別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黃沙飛揚,以至于云都成了黃色的了。)
    你能把這句詩讀一下嗎?
    (學生讀)——你讀得黃云還不夠多,只是一片黃云。(突出“千里”。)
    誰能再讀一下?——你讀得黃云還不夠濃。誰愿意再來試試?(突出“曛”。)個別試讀,男生試讀,女生試讀,全班試讀。
    讀得真不錯!第二句誰來讀一下?學生讀——見機點拔:你讀的“北風”能再猛一些嗎?你讀的雪能再大一些嗎?(學生讀)
    連起來讀。(小組讀、個別讀)
    讀好后——(畫雁)……?
    同學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你注意到這只大雁了嗎?
    大雁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奮力高飛(讀重音),它會怎么想,對自己會怎么說?請你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句子來說說。(出示句子)
    1、大雁對北風說:。
    2、大雁對飛雪說:。
    3、大雁對自己說:。
    4、我想對大雁說:。
    四、由雁及人,感悟詩情。
    詩人高適也看到了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觸呢?(學生說)
    (從學生的回答中見機引導)從哪里可以看出,高適他沒有放棄,沒有氣餒。
    (讀古詩——找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怎么說?(指出高適這不僅僅是在對董大說,也是在對他自己說。)
    是啊!這如果不是詩人內(nèi)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它不僅僅是在對董大說,其實也在對自己說。
    同學們,要知道詩人懷才不遇,將近有30年啊,直到50歲才得了一個“有道科”的官銜。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樂觀,積極地面對人生。我想這就是高適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這首詩廣為傳誦的原因所在吧!
    愿意再來把這首詩讀一遍嗎?
    (學生讀——全班讀、男生讀、女生讀、再全班讀)
    五、結(jié)合生活,提升境界。
    同學們,明年的這個時候,大家都已經(jīng)是五年級的學生了,在學習中,生活中一定會遇到更多的挫折,遭遇更多的失敗。我相信同學們在困境面前一定會:(學生說)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時局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收集送別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生背誦《贈汪倫》)
    2.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么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xiāng)去了,汪倫很舍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4.師板書課題。(20送元二使安西)
    二、學習古詩
    (一)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F(xiàn)在,讓我們根據(jù)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么解釋?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別元二:王維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護府
    (2)強調(diào)題目讀法送元二/使安西
    (3)齊讀課題。
    (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啊?(孟浩然)
    (5)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現(xiàn)在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
    (王維701-761),字摩潔,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根據(jù)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注,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匯報。
    渭城朝雨浥輕塵,
    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云間)
    浥:濕潤(注意字型)
    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
    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濕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煥然一新。
    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小節(jié):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
    更盡:再飲完。
    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們依依不舍)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guān):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guān)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師小結(jié):從這一句詩你體會到什么?(詩人與好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多誦讀,悟詩情
    (1)復習誦讀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了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么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2)現(xiàn)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3)匯報:哪個小組愿意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三、練習
    比比誰的反應快
    1._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這個字讀________。
    4.柳樹的顏色是________。
    5.古詩前兩句是寫景還是寫送別的?
    6.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同學們反應都很快,有興趣的下課后自己出幾道題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課外拓展
    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生自己說說以前學過的或讀過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學習又學了一首送別的詩,這里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五、總結(jié)
    一首簡短的古詩,往往包含著詩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學們課后能自己找?guī)资坠旁妬矸磸驼b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生字書寫本。
    3.背誦、默寫這首古詩。
    蘇教版初二下冊《古詩二首》教案(二)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進一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
    3培養(yǎng)學生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導言
    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lǐng)悟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
    材料交流
    1介紹作者: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淳熙十年因病辭歸,時年58歲。此后10年隱居石湖。
    詩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個關(guān)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nóng)村的廣闊生活,把《詩經(jīng)·七月》以來的農(nóng)事詩、陶潛以來的贊頌農(nóng)村生活恬靜閑適的詩和唐代詩人的一些反映階級壓迫的農(nóng)家詞、山農(nóng)謠一類作品結(jié)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2田園詩歌:中國古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nèi)容。代表人物有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的生活作為自己的歌詠對象,在《四時田園雜興》中,不僅有描寫農(nóng)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場景的內(nèi)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寫了勞動的艱辛、勞動的歡樂,贊美了農(nóng)村的勞動者;更有一些反映農(nóng)民疾苦、揭露剝削的詩篇。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園詩人(僅描寫田園生活的恬淡閑適和優(yōu)美的田園景象)
    3解題:〈〈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我們學習的兩首分別描寫農(nóng)村的春天和晚春。
    4詩歌體裁:近體詩中的七言絕句。
    (二)
    詩歌朗誦
    1詩歌朗誦指導(節(jié)拍、語調(diào)、重音)
    2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
    整體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及蘊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詩歌描寫了農(nóng)民勞動的情景。表現(xiàn)了人人愛勞動以及勞動充滿樂趣的思想感情。
    (四)
    交流探究
    1詩歌一、二句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農(nóng)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寫不懂如何耕織的“童孫”也在“學種瓜”,要表現(xiàn)什么呢?
    明確:在農(nóng)村,無論男女老幼,人人愛勞動,人人需要勞動。另外說明勞動像游戲一樣,雖然繁忙但充滿樂趣。
    3詩歌的寫法(1)正面描寫勞動景象(2)語言清新自然,充滿了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三練習:1小組朗讀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四小結(jié):1文學常識
    2朗誦知識
    3詩歌的內(nèi)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業(yè)
    1理解、背誦并默寫所學的詩歌。
    2借助工具書或者網(wǎng)絡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歌并與所學的詩歌加以比較。
    《古詩二首》教案設計
    授課日期
    2005年3月4日
    星期4
    第2課時
    課題
    《四時田園雜興》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進一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
    3培養(yǎng)學生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檢查作業(yè)
    1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
    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閱的有關(guān)唐代田園詩歌并與范成大的田園詩歌比較
    (二)
    朗誦詩歌體會詩歌意境
    指名朗讀、分組朗讀并進行指導。
    (三)
    整體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詩描寫晚春農(nóng)村的自然景色。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熱愛。這首詩歌表現(xiàn)的樂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
    交流探究
    1詩歌前兩句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前兩句寫了晚春江南農(nóng)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確:典型的事物描繪。(金黃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麥花處處)
    3三、四句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正午時分的幽靜的景象。
    4四句中寫“蜻蜓蟲夾蝶飛”顯得田野靜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確;以動寫靜。
    5詩歌的寫法
    明確:1點面結(jié)合
    2動靜結(jié)合
    三練習
    :1朗讀詩歌
    2背誦并默寫詩歌
    四小結(jié)
    :
    1詩歌的朗讀
    2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3詩歌的寫法
    五作業(yè):
    1理解背誦默寫兩首詩歌
    2預習《山中雜記》
    點擊查看更多蘇教版初二語文下冊教案
    
詩句 詩詞鑒賞 詩詞 散文詩 現(xiàn)代詩 打油詩

    
詩句 詩詞鑒賞 詩詞 散文詩 現(xiàn)代詩 打油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