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

字號:


    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教案欄目。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
    一、導入
    3、大家看題目《我用殘損的手掌》作為一個句子完整嗎?(不完整)下面結合這首詩的內容,誰能把它補充完整,我用我殘損的手掌做什么?(摸索廣大的土地)板書:摸索 廣大土地( 0.5分鐘)
    4、問:他觸摸到哪些土地?請大家在詩中標注一下。
    生標:這一角、那一角、這一片湖、長白山的雪峰、黃河的水、江南、嶺南、南海。(1分鐘)
    5、這些地方都沾染了什么?血和泥、手掌沾滿了陰暗。板書:血灰(0.5分鐘)
    6、師:還觸到什么地方?“遼遠的一角”。板書:遼遠的一角。再問:這遼遠的一角這么樣呢?依然完整。板書:完整(0.5分鐘)
    7、老師指著板書問:詩人用殘損的手掌來摸索這廣大的土地,當他摸到沾滿血和灰的土地時的心情如何的?當他摸到依然完整的“遼遠的一角”時候,他的心情又是如何?下面請大家邊讀邊揣摩作者的心情,老師走動詢問。(2分鐘后)請大家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與大家交流。
    8、生回答,師總結。當他摸到廣大的土地的時候心情痛苦、悲憤、凄涼。板書:悲憤;當他摸到遼遠的一角時候對祖國充滿了希望。板書:希望(1.5分鐘)
    9、師總結:大家看,這首詩前后正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請大家在詩行中做一下標記,兩種感情的分界線在哪里?
    明確:是第16行,就是說從開頭到第16行是悲痛的;第16行以下則是昂揚向上的,是充滿希望的。(1.5分鐘)
    10、再讀詩歌,在讀的時候盡量用自己的聲音來傳達這兩種不同的感情。約2分鐘后,多媒體出示1-8行,先找一人讀,不得要領,問大家原因,沒有讀出悲憤之情。(2.5分鐘)
    怎樣才能讀出悲憤之情呢,大家先討論一下,要注意哪些?語速、語調。
    有同學提出為什么有括號啊,答是回憶中的景色,想一想回憶中的景色該怎么讀,個別學生問,老師指導。(約2分鐘)
    找一女生讀,讀得好(掌聲)采訪:你覺得你是怎么處理的?你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我用的悲痛 的語調來讀,怎樣才難做到悲痛呢?我想象當時日本侵略我國,屠殺我們中國人民,聲調應該是低沉的,語速應該是緩慢的。(約1分鐘)
    11,再找一個男生評價女生讀得怎么樣,讀的還不夠悲傷,哪一個地方,“該是我的家鄉(xiāng)”這句沒有讀出來,問你能讀出來嗎?男生讀之。重讀了’該是”,讀得很好。(約1分鐘)
    12、老師采訪一下,你覺得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答“這一角只是血和灰”,因為我有如身臨其境一般,我好像感受到祖國的領土已淪喪,我們的人民被屠殺,感到無限的悲痛。問你讀括號內的內容時,為何好像聲音高了一些?“因為這是回憶中的美好景象,讀 得高一點,更能突出現(xiàn)實的殘酷。(括號內與括號外“我觸到?jīng)?rdquo;構成對比)(約0.5分鐘)
    13、好的,回答的非常好,就像這位同學一樣,大家再讀,讀出你的悲痛,不齊讀。(約1分鐘)
    18、問:“這一片胡在哪里啊”
    生答:“西湖”。
    師 問:“你怎么知道是西湖?”
    生答:“因為戴望舒生于杭州”。
    師:詩中的“湖”指的就是杭州西湖,戴望舒小時候家就在西湖的附近,在他的記憶里,西湖是世界上最美的風景,而他尤其不能忘的是最好的季節(jié)里的西湖。不要說是多情的詩人,誰又能擺脫對家鄉(xiāng)的牽掛呢?更何況家鄉(xiāng)就是勝似天堂的杭州!“水光瀲滟(liàn y àn)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如此仙境一般美麗的家鄉(xiāng),我們現(xiàn)在該如何呢?請看大屏幕齊讀,(學生讀)(約2分鐘)
    師:還有如錦幛的繁花嗎?還有奇異芬芳的嫩柳枝嗎?還有淡妝濃抹的美景嗎?還有悠揚婉轉的柳笛聲嗎?……沒有了!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我們現(xiàn)在該如何呢?(指導學生讀)(約1.5分鐘)
    19、殘暴的侵略者侵犯了我們的家鄉(xiāng),讓你國破家亡,請你用聲音告訴我們,告訴所有的人,你憤(fèn)怒了!你激動了!你義憤填膺了!你怒不可遏了!下面請大家繼續(xù)讀大屏幕上的詩行。(約1分鐘)
    20、詩人從北摸到南,大好的河山都已淪喪,作者悲憤達到了極點,作者的心情冷(lěng)到徹骨,忽然,他摸到了 “遼遠的一角”,這時他充滿了信(xìn)心和力量,為什么會充滿了信(xìn)心和力量呢?這“遼遠的一角”指什么地方?指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解放區(qū)。解放區(qū)在西北,所以是遼遠的一角。下面聽老師范讀這些詩行。(約2分鐘)讀后指導重音和拖音,重點是最后一句
    22、接下來請大家?guī)еで閬碜x這些詩行,讀出信心和力量。指導,再讀(約3分鐘)liuxue86.com
    三、品讀詩句
    23、學生讀后講解,這些詩行寫出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從北到南都被侵略,在讀的時候我們覺詩人寫得抑郁頓挫,很有感情。下面我把大屏幕上的詩句改成這樣的詩行:
    東北三省淪陷,
    華北平原遭摧殘,江南、嶺(lǐng)南被侵占,
    就連南海也有了敵人的戰(zhàn)船。
    這些詩句就是為了表達這些意思,請大 家評(píng)價一下,老師改的怎么樣,(有人說不好,不好在哪些地方,我覺得挺押韻的,不好,要說出不好的理由,)請大家討論。(3分鐘)
    明確:我發(fā)現(xiàn)我問了一圈大家都不同意,請大家來說(shuì)服我,女生答:不好,沒有原詩有感情色彩,比如,第九行不僅寫出了長白山的自然秀美,而且還寫出了人們失去東北時的那種凄涼悲痛的心情。師:老師改的“東北三省淪陷”能看出這種心情嗎?不能,好,老師被你說服了,誰還能談談? (約1分鐘)
    男生:江南的水田是江南的代表,現(xiàn)在只有蓬蒿,形象的寫出了日寇暴行(xíng)的惡果,還可引導學生談“寂寞的的憔悴”和“沒有漁船的苦水”這兩句。(約4分鐘)
    沒有任何漁船,說明中國南方沿海的人民沒有了生活的來源,苦水說明不僅是南海,整個中國都生活在殘酷的環(huán)境里。(南海應該是什么樣的?太陽一照,波光粼粼,金光閃閃,海上大小的漁船很多,漁民們唱著歡樂的漁歌,浪花百大著海岸,一幅祥和安靜的美麗景色。)誰講完誰朗讀。也可品讀第20行“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中乳”。這兩個比喻用的恰如其分,
    喚起了人的生命中最初的感受。
    師總結:東北選取的是“長白山的雪峰、黃河的泥沙、江南的水田的禾草、嶺南的荔枝花、沒有漁船的苦水”,那就是說作者選取了最有代表事物來抒寫,比我說的要生動形象,是嗎?我現(xiàn)在真正被說(shuì)服了。詩歌的語言和我們的敘述性語言是不一樣的,詩歌講究是生動形象,要含蓄有韻味,我所改的雖然明白如話,容易理解,但太直白淺露了,就不是詩歌了。
    我們品味詩歌就是要抓住詩歌中的物象,也就是抓住具體事物,通過物象的比喻 義、引申義和 象征義,結合時代背景,來仔細體會“物象”背后所蘊含的感情。 (約1.5分鐘)
    24、這首詩寫于1942年,大家知道當時抗日戰(zhàn)爭處于相持階段,解放區(qū)處于極端困難的境地,但是在侵略者 黑暗潮濕(shī)的地牢里,卻響徹著如此健康明亮的歌唱!這該是怎樣的一種民族精神呀!下面請大家全體起立,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激情吟詠,來感受這深切的亡國之恨和深沉的祖國之愛,向這顆高貴的不屈的靈魂致敬。齊讀全詩。(約3分鐘)
    五、 總結:屈辱我們可以寬容,但絕不可忘卻,如果頭腦發(fā)熱的日本還想拿我國的領土“釣魚島”來制造事端,挑起戰(zhàn)爭,那我們該怎么做呢?(迎頭痛擊)對!我們絕不會讓屈辱的歷史重演!(出示圖片)請大家舉起拳頭跟著我鄭重宣誓: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約1分鐘)
    六、作業(yè):
    1、背誦全詩。(機動環(huán)節(jié),視時間而定。)
    2.做課后練習三。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戴望舒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
    2.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把握詩歌的感情線索,感情背誦本詩。
    能力目標
    1.品味詩歌語言,深層體會變幻多姿的抒情風格。
    2.理解詩歌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培養(yǎng)學生解讀詩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標
    體會詩人對苦難祖國的深切關注和真摯愛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1.感情誦讀,把握全詩的感情線索,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
    2.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寄寓的詩人的情感,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語。
    同學們,提及戴望舒,我們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但盧溝橋頭的炮火點燃了民族郁憤,以“雨巷詩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紙傘”,而在“獄中題壁”,并且“用我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放聲歌唱“永恒的中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詩人在侵略者的鐵窗下獻給祖國的戀歌——《我用殘損的手掌》。
    2、資料助讀 (投影)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夢鷗。浙江杭縣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學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做宣傳工作。1928年在上海與人合辦一線書店,出版《無軌列車》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書店,出版
    《新文藝》月刊。1931年加入左聯(lián)。1932年自費赴法國,在里昂中華大學肄業(yè)。一年后到巴黎大學聽講,受法國象征派詩人影響。1935年回國。次年創(chuàng)辦《新詩》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編《星島日報》、副刊《星座》及詩刊《頂點》。
    還曾主編過《珠江日報》和《大眾日報》副刊。同時組織“文協(xié)”香港分會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領香港后被捕入獄,受傷致殘,表現(xiàn)了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1949年回到內地在國際新聞局法文組從事翻譯。1950年因氣喘病去世。詩集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早年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后期詩歌表現(xiàn)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
    《我用殘損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詩人在侵略者的鐵窗下獻給祖國的歌。
    二、出示自學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學指導自學課文
    1、教師范讀全詩。
    2、利用書上注釋讀懂詩歌,學生自由誦讀。
    3、學生誦讀全詩。
    4、思考、合作探討。
    (1)詩歌從內容上可分為兩部分。每部分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體會詩人用“殘損的手掌”“摸索”祖國土地時的種種感覺,說說詩人內心深處情感的變化起伏。
    5、學生集體朗讀,整體領悟詩意。
    三、討論交流,針對重點難點,教師適當講解。
    1、教師范讀全詩。
    錦幛(zhàng) 荇藻(xìng zǎo) 蓬蒿(Péng hāo)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螻蟻(lóu yī):“螻蛄和螞蟻,用來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2、利用書上注釋讀懂詩歌,學生自由誦讀。掌握下列字詞。投影
    3、學生誦讀全詩。
    4、回答思考、合作探討中的兩個問題。
    (1)第一部分表現(xiàn)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雖然自己的手掌已經(jīng)“殘損”,卻仍然要摸索祖國“廣大的土地”.觸到的只是“血和灰”,從而感覺到祖國籠罩在苦難深重的“陰暗”之中。第二部分寫詩人的手終于摸到了“那遼遠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沒有為侵略者所蹂躪的解放區(qū),詩人對這塊象征著“永恒的中國”的土地,發(fā)出了深情贊美。
    (2)詩人先是凄楚憂憤,轉而熱切期盼,對解放區(qū)寄予了民族復興的希望。消極的、冷色調的前半部分與積極的、暖色調的后半部分形成明顯對比,使作者的感情傾向更加鮮明。
    5、學生集體朗讀,整體領悟詩意。
    第2課時
    一、溫故知新。
    學生齊讀課文。
    二、精彩賞析,理解藝術形象
    1.學生配樂誦讀全詩.合作研討:
    (1)詩中兩種不同的色調給讀者以強烈刺激。請畫出文中起標示作用的修飾語,體會其表達效果。
    (2)這首詩描寫的對象很多,而讀起來卻不覺蕪雜,這是為什么?
    (3)詩歌兩部分的寫法各異,試作簡要分析。
    四人學習小組研討、交流,教師明確:
    (1)積極的、暖色調的詞語如:新生、遼遠、溫暖、明亮、堅固、蓬勃、永恒……
    消極的、冷色調的詞語如:殘損、冷、徹骨、寂寞、憔悴、陰暗……
    詩人之所以這樣用這些詞語,是為了更好地表達內心深處的愛與恨。
    (2)全詩在想象中展開內容,在想象中,詩人的手掌撫過了廣大的國土。先是淪陷區(qū)的家鄉(xiāng),繼而從祖國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終停留在解放區(qū)。對祖國大地上每一處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觸覺作用(同時也有視覺、嗅覺、味覺等感覺器官的作用),如 “微涼”“冷”“滑出”“細”“軟”“蘸”等等。這樣,就把較廣泛的描寫對象相對集中起來,使之貫穿在“手掌的感受”這一條線索上,因而讀起來不覺蕪雜。
    另外,靈活的押韻方式,既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詩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詩有著相對協(xié)調一致的節(jié)奏。
    (3)描寫淪陷區(qū),從實處著筆,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畫綴連;描寫解放區(qū),側重寫意,用摯愛和柔情撫摸,加之一連串親切溫馨氣息的比喻,凸現(xiàn)和煦明媚的色彩。
    2.學生熟讀背誦全詩,深層領會詩中藝術形象的內涵。
    3.拓展延伸。詩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體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緒具有可感性。借鑒這種寫法.聯(lián)系生活體驗,寫幾句富有詩意的話,抒寫自己的一種感情(如“思念”“悲傷”“歡欣”等)。
    三、課堂練習
    1、《我用殘損的手掌》是我國現(xiàn)代詩人 的詩作。詩句“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中, “廣大的土地”象征 ,“殘損的手掌”既是寫實,又表明了詩人堅貞不屈的意志。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灰jìn( ) 河堤( ) 憔悴( ) 蓬 hāo( ) 荇( )藻
    3、理解下面詩句的含義
    (1)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2)因為只有那里是太陽,是春,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
    4、找出詩中押韻的字,簡要歸納本詩押韻的特點。
    五、板書設計
    我用殘損的手掌
    戴望舒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