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鑒賞《大河之源——史前美術和古埃及美術》教案

字號:


    以下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整理的關于高中美術鑒賞《大河之源——史前美術和古埃及美術》教案的內(nèi)容,供大家瀏覽參考。更多相關內(nèi)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教案欄目。
    高中美術鑒賞《大河之源——史前美術和古埃及美術》教案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感受、認識和評述外國古代藝術,使學生了解史外及古埃及,西亞,墨西哥美術的悠久歷史,藝術成就和藝術特點。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客觀評價。懂得美術鑒賞的基本方法,能運用美術術語描述,評價藝術作品。
    2、過程和方法
    利用教材,圖片,網(wǎng)絡等收集相關資料信息,并加以整合。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能激發(fā)學生參與欣賞活動的興趣,并能聯(lián)系文化情境認識美術作品。
    教學重點與難點:
    1、以藝術的起源問題分析史前美術的創(chuàng)作意圖。
    2、古埃及有多方面的藝術成就與其文化情境。
    教法選擇:講述、展示、比較
    學法選擇:收集篩選、分析整理、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人類常常把遠古的原始社會,比做人類的童年,非常巧的是存留到現(xiàn)代的最早的兩處原始時代的巖畫,也首先是給幾個孩子在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
    十九世紀末,一位西班牙工程師象往常一樣在一個山洞中勘察,跟隨他身旁的小女兒突然驚叫:“牛!牛!”,原來,洞頂和墻上畫滿了紅色、黑色、黃色和暗紅色的野牛、野豬等動物。這就是聞名于世的《阿爾塔米拉洞穴巖畫》。
    1940年的一天,法國南都的幾個孩子,鉆進一個曲折而又狹窄的山洞尋找一條走失的小狗。結果發(fā)現(xiàn)山洞隧道通向一個巖石的大廳,在長達180米的大廳和隧道的洞壁,洞頂上,也是畫滿了野牛等動物形象,于是隱藏了一兩萬年的《拉斯科洞穴巖畫》與人重逢了。
    這些巖畫所表現(xiàn)出來的嫻熟的技巧以及繪畫者的觀察力和表現(xiàn)力,比現(xiàn)代人也不遜色,但學術界一般認為,創(chuàng)作這些巖畫的動機并非為了觀賞,而是一種與原始巫術和宗教有密切聯(lián)系的行為。
    (看圖片分析,從內(nèi)容、形式、形象、色彩等方面切入并討論)
    史前雕刻最著名的有法國勞塞爾執(zhí)牛角的女祼浮雕和奧地利維林多夫的女祼石雕像,大約產(chǎn)生于三萬年以前,這些雕像竭力夸張突出的是人的性特征,比如胸、腹、腿,不刻畫五官,實際用途是作為當時女性崇拜或生殖崇拜的偶像。
    這些我們今天所能看見的人類最早的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作品,對于創(chuàng)作的原始人來說,其主要價值卻并不在其審美屬性而在其實用功利屬性上。
    那么藝術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
    關于藝術的起源,學術是一般認為有以下幾件觀點:藝術起源于模仿,藝術起源于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需要,藝術起源于勞動,藝術起源于游戲,藝術起源于巫術。追尋藝術的發(fā)生歷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藝術原是從非藝術活動中產(chǎn)生的,導致藝術發(fā)生的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動力,乃是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尤其是維持自身生存和取得發(fā)展的生產(chǎn)勞動。藝術的發(fā)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為了滿足人類的某種精神需要并由人自己創(chuàng)造的,而導致這種需要產(chǎn)生的原因和準備了藝術創(chuàng)造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條件的,則是人類的勞動實踐。
    史前美術的洞穴巖畫都有一個共同題材——動物:野牛,野豬,鹿等,這些都是原始人的主要狩獵對象,是他們賴以生存發(fā)展的主要食物來源,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對這些動物的特征把握得那樣精細準確,刻畫得栩栩如生。
    學生分析史前時代的雕塑,合作探究。
    (由司芬克斯之謎引述到古埃美術)
    古埃及美術在建筑,雕刻,繪畫和工藝美術等領域,都有輝煌的成就。
    埃及人想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個世界里繼續(xù)“過活”。就像植物在冬季死去,來年可以再生一樣。他們崇拜的大神之一——執(zhí)掌“陰司”的奧西利斯,就同時掌管著給植物帶來蘇生的洪水,而奧西利斯本身,也曾是給敵人殺死,后來經(jīng)他的妻兒的法術才得以重生的。所以埃及的祭司們相信:只要把法老王的遺體保存起來,他們就可以在墓室內(nèi)和墓室外繼續(xù)“生活”。這樣產(chǎn)生了著名的“木乃伊”(經(jīng)藥物泡制、包扎和密封的尸體)以及裝飾豪華的棺匣和牢固的金字塔。
    古埃及人的宗教思想還宣揚人的靈魂無所不在,金字塔越是龐大穩(wěn)固,法老王也就可以永生不朽。有力學上說,這個底邊廣闊,體積宏大的方錐體,的確最為穩(wěn)固,而在心理的感受上它也確實讓人覺得“不可動搖”。
    在卡夫利法老王的金字塔旁邊,伏臥著高達二十米的巨大石雕“司芬克斯”——人首獅身像,這個怪物在戰(zhàn)亂和風沙的侵襲下,其面部呈現(xiàn)出一種朦朧的神秘感,所以人們常把“司芬克斯的笑容”作為一種神秘表情的同義語。
    古埃及的雕刻和繪畫的獨特面貌,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于神和君王的崇拜,要求按照“應有”的樣子,而不是實際看到的,把他們表現(xiàn)為盡可能地充分和完滿,由此而造成了一定的格式。比如,法老王的立像常是左腳在前,坐像則必是兩手擱在膝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并且保持著絲毫沒有轉側的所謂“正面律”。
    作品《拉荷特普及其妻諾夫爾特公主像》是古埃及雙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國時期人像雕刻的慣例,用石灰?guī)r制作的雕像通常是著色的。因男子常在戶外活動,風吹日曬,故軀體涂以棕色。女子深居簡出,軀體涂以淡黃色,這兩尊雕像線條柔和,舒展。為追求人物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運用各種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動性,用銅做眼瞼,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發(fā)生光輝。
    《涅菲爾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國時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強調(diào)藝術要從理想化的表現(xiàn)中解放出來,真實地描繪人及其周圍的世界,作品擺脫了長期以來的神化傾向,努力表現(xiàn)出人的特性,真實地刻畫了一個古代東方美麗女性的形象,自然生動,臉部洋溢著活力和女性的美,完全擺脫了過去王后雕像只是強調(diào)其高貴地位的舊手法。
    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陽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許多神廟,卡納克阿蒙神廟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建于公元前1800多年,占地24.28公頃,由許多部分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柱廳,站在大廳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給人造成一種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覺。
    阿布辛貝勒神廟是埃及石窟神廟的代表作,是在尼羅河岸的一個懸崖上開鑿的。神廟前聳峙著四尊高21米的摩崖巨像,這是新王國時期拉美西斯二世自己的雕像。雕像面向東方倚山而坐,好像是從山崖中長出來的。
    在埃及東北方的亞洲的西部,位于兩條大河,即幼發(fā)拉底河和底格里期河,之間有一塊肥沃的大平原,叫美索不達來亞,美術史家的不斷發(fā)掘和研究,發(fā)現(xiàn)這西亞的藝術有著自己的風貌。
    學生討論分析:
    亞述雕刻《人首翼人牛像》
    浮雕《受傷的母獅》
    法國尼奧洞窟崖壁畫
    高中美術鑒賞《大河之源——史前美術和古埃及美術》教案二
    一、教材分析
    史前美術和古埃及美術這一課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美術鑒賞,本課內(nèi)容分為史前美術,古埃及美術和相關鏈接三部分。主要介紹最早的洞穴巖畫和小人物雕像以及古埃及在建筑,雕塑,繪畫,工藝美術等方面的成就。相關鏈接部分,是外國美術鑒賞部分設計的一個內(nèi)容,以擴大學生對世界古代文明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二、教學對象分析
    高中的學生處于轉折期,身心發(fā)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狀態(tài),但是缺少科學的觀察方法與訓練,所以容易產(chǎn)生情愫;隨著知識和社會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對于美術的發(fā)展史還不是很了解,以及對美術的熱情還不是很高,所以教師不僅需要積累深厚的美學素養(yǎng)還要通過視頻引導,動手制作的過程中不斷的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發(fā)自內(nèi)心與學生分享自己的在美術鑒賞中所品味的快樂。
    三、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a.通過對史前美術作品的欣賞,讓學生認識人類早期杰出代表—古埃及美術多方面的輝煌成就,認識其價值和意義。
    b.通過鑒賞美術作品,樹立正確的審美態(tài)度和價值觀。
    【能力目標】
    通過鑒賞美術作品,提高個人的鑒賞能力;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的個人觀點,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獨立人格。
    【情感目標】
    在引導學生尊重藝術作品,接受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時,強調(diào)中國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倡導身邊的人保護文物古跡。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史前美術與當時社會制度,現(xiàn)實生活的關系。了解古埃及美術與古埃及人的信仰與觀念——追求永生的關系,了解古埃及建筑與雕刻藝術的風格特征。
    【教學難點】
    學生對史前時代和古埃及社會的歷史及宗教觀念缺乏了解,需要對歷史背景做進一步闡述,引發(fā)學生思考,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進入教學情境。
    五、教學方法
    【問題探究教學法】
    根據(jù)課題相關的歷史背景,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發(fā)揮學生的思維擴展性。
    【普遍聯(lián)系教學法】
    聯(lián)系當今社會問題與課題相結合,提出假設性問題分組討論。
    【舉例教學法】
    篩選歷史背景的真實小故事舉例說明,讓學生更能了解當時社會背景的結構。
    【對比教學法】
    對比古埃及美術作品與古希臘作品的不同及宗教文化的不同加深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
    六、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查閱相關的美術資料,收集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視頻和圖片資料。
    【學生準備】預習課本內(nèi)容。
    【教學器材】多媒體教室
    【教學課件】《大河之源——史前美術和古埃及美術》
    七、教學過程:
    1.史前美術
    (1)導入新課(設定問題,觀看視頻導入新課)
    導入:大家都知道人類在地球上漫長的演變過程,由最早的南方古猿慢慢進化成直立人,才有了原始人。在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創(chuàng)造了象形文字,產(chǎn)生了原始宗教和圖騰,藝術就在這個時期產(chǎn)生。下面我們先看一小段視頻,一起探尋美術的起源……
    走進原始社會
    (教師旁白:邊看邊思考視頻出現(xiàn)哪些美術表現(xiàn)形式?)
    (視頻播放:時間關系,截取《瘋狂原始人》兩小段中有出現(xiàn)巖畫和雕刻的片段) 教師問:相信這部動畫大家都印象深刻,那么剛剛從這部動畫可以看出史前美術主要有什么表現(xiàn)形式?
    學生答:有巖畫和雕刻。老爸在墻上畫他們一家人圖形,最后還有一塊石頭雕成一家人的形狀。
    (注:用動畫《瘋狂原始人》作為引子激起學生的興趣。)
    (2)教授新課(與學生交談分享自身對作品的理解,以問答互動的形式講解幻燈片)
    如今,我們只有通過考古發(fā)現(xiàn)中才可以了解我們的祖先--原始人的生活情況?;蚴窍駝倓偟膭赢嬈苄蜗蟮牧私獾皆既藭r代美術作品的作畫形式,這些作品勾勒出當時的生活環(huán)境與社會狀況,能使我們更了解古代的文明。那么,藝術長河的源頭究竟在哪里呢?迄今為止的考古發(fā)掘,說明早在史前時代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美術作品,我們把這時候的美術稱為史前美術;它們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是一類是洞穴壁畫,也就是巖畫;還有一類是小型器物,我們稱為雕刻。
    (a.幻燈播放圖片: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巖畫)
    教師分析《受傷的野?!?BR>    由于傷勢過重,四肢蜷曲在一起,但他低頭揚角,睜著憤怒的眼睛前腿用力支撐,即被高高隆起。它在掙扎中顯出的力量布滿全身似乎剎那間就要沖向前方。牛所特有的野性和威力表現(xiàn)得十分逼真充滿力和運動感。
    據(jù)考察原始藝術家將木炭、礦物粉末用動物脂肪、血調(diào)和起來再用獸皮后野獸的空心骨管吹噴到巖石上。
    教師問:思考史前時期人們?yōu)槭裁茨軠蚀_生動的畫了大量的動物?帶問題繼續(xù)欣賞?!倦y點】
    (b.幻燈播放圖片:法國拉斯科洞穴巖畫)
    教師講解拉斯科洞窟于1940年9月12日被4個孩子偶然發(fā)現(xiàn)。從洞頂?shù)蕉幢谒闹懿紳M了千余幅絢麗的巖畫和雕刻畫,均為記號和動物形象,線條簡潔有力、姿態(tài)生動,色彩多以黑褐色,外加簡單的明暗描繪,表現(xiàn)出自然而粗拙的風格。其中有長達5米的巨大野牛。最引人矚目的是緊挨著的3匹小馬,形象完美,輪廓準確,被命名為“中國馬。”這些壁畫很好的反映了舊石器時代的古代人類明。
    比較分析法史前時期美術家畫的牛與現(xiàn)代大師畢加索畫的牛共同點。史前巖畫“中國馬”與漢雕塑馬及蒙古馬對比。蒙古馬胸廓深長,腿短,關節(jié)、肌腱發(fā),達耐力強。
    學生回答:原始社會的藝術與人類的勞動生活密切相關,為獲得食物,人類要冒生命危險捕捉暴烈的野生動物。因此必須仔細觀察每種動物的習性、動作、特征,摸索出他們的活動規(guī)律。生活造就了原始藝術家創(chuàng)造寫實生動活潑的原始藝術。
    教師總結藝術的產(chǎn)生:原始社會人類生存→獲得食物→捕捉野生動物→細觀察動物→巖畫→獲得魔力→捕捉野生動物
    巫術:原始社會早期形成的一種宗教現(xiàn)象。當時的人類幻想依靠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影響乃至控制外部世界。
    (c.幻燈播放:小型母神雕刻)
    教師引導學生對比賞析《維林多夫的維納斯》與《持角杯的女巫》雕刻的共同點回答為什么是這樣的特征?
    維林多夫的維納斯(奧地利摩拉維亞的維林多夫山洞出土舊石器時代圓雕) 是人們所發(fā)現(xiàn)的迄今為止最早的雕塑藝術的代表作,距今已有約三萬年的歷史。這尊雕像頭部和四肢雕鑿的十分籠統(tǒng),臉部特征基本忽略,頭發(fā)均勻地卷曲排列在整個頭部上,但胸部突出,腹部寬大,女性特征被強調(diào)得極其夸張。
    “持角杯的女巫”浮雕
    披肩的長發(fā)繞在她的左肩,乳房與臀部被刻得很肥大,面部沒有刻出來,足部也含混不清。她有可能是在主持一種巫術儀式,也許在祈禱本族人狩獵滿載而歸,或在祝愿氏族昌盛。
    學生答兩個雕刻女性特征都被夸大。它很可能是當時母系氏族社會崇拜的偶像,表達了早期人類渴望種族繁衍的愿望。同時,它也是舊石器時代母權制社會觀念的反映。
    小結史前美術:
    藝術起源于的幾種說法:藝術起源于巫術;藝術起源游戲;藝術起源于模仿;藝術起源于勞動;藝術起源于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需要。
    【過度】教師問:這里有一個謎語要考考大家:早晨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大家猜猜是什么?(謎底是人)
    學生答:人
    【導入】
    教師問:那么有誰知道這個謎語的起源呢?
    學生答:獅身人面的神話故事。
    (老師簡單講述)天后赫拉派斯芬克斯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懸崖上,用繆斯所傳授的謎語難人:“什么東西早晨用四條腿走路?腿最多的時候,正是他走路最慢、體力最弱的時候。”誰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忒拜人猜不出這個謎語,常受其害。俄狄浦斯在經(jīng)忒拜城時與斯芬克斯相遇,他猜中的這個謎語:這是人。斯芬克斯聽罷,十分羞愧,就跳崖而死(一說為俄狄浦斯所殺)。忒拜人感謝俄狄浦斯為他們除害,就讓他當了忒拜國王。
    教師問:世界上最著名的獅身人面像是在哪里?
    學生答:埃及。
    【講授新課】
    2.古埃及美術
    走進埃及
    a.(幻燈播放:埃及地圖)
    教師問:埃及在哪?運用你們的地理知識,我們在地圖上找找:埃及橫跨亞、非兩大洲,其領土的絕大部分位于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于亞洲西南角。蘇伊士運河溝通了紅海與地中海,這就使埃及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要沖。
    b.(幻燈播放:衛(wèi)星地圖)
    教師講解:
    從衛(wèi)星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尼羅河下游谷地河三角洲則是人類文明的最早發(fā)源地之一,古埃及誕生在此。由于尼羅河的定期泛濫,河水不僅灌溉了兩岸的土地,而且給地面帶來肥沃的土壤,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提供良好的條件,養(yǎng)活了埃及人民;因此,尼羅河被視為埃及的生命線。埃及人稱尼羅河是他們的生命之母。
    c.(幻燈播放:古埃及人文歷史概述)
    教師講解:
    公元前4000年左右形成上下埃及兩個王國,北部下埃及國王戴紅冠,以蛇神為保護神,南部上埃及國王戴白冠,以神鷹為保護神。公元前3100左右上埃及征服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建都孟菲斯。
    【難點】正因為尼羅河定期泛濫又平復,河流兩岸的植被衰亡又生長,周而復始的自然規(guī)律使得埃及人深信:生命同樣能夠輪回永生。
    d.(看圖講解古埃及歷史背景一問答形式加深理解)
    古埃及美術:一般是指公元前332年古埃及被古希臘所滅亡以前的埃及美術。古埃及美術在建筑,雕刻,繪畫和工藝美術等領域都有輝煌的成就。其中重要的美術作品在古王國時期。
    埃及美術的演進歷程:
    古王國:公元前2686年——公元前2181年
    中王國:公元前2040年——公元前1786年
    新王國:公元前1570年——公元前1085年
    (1) 古王國:主要的美術形式——金字塔建筑和雕塑
    金字塔:從梯形金字塔——到方錐金字塔
    a.提問思考為什么制作木乃建造伊金字塔?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約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時候,埃及人產(chǎn)生了國王死后要成為神,他的靈魂要升天的觀念。也就是古埃及人相信人的靈魂不滅,認為只要保存好死者的肉體,人的靈魂便可返回人的軀體得以永生。于是古埃及奴隸主把人的尸體做成木乃伊,大造法老死后“永久的住所”--金字塔。在后來發(fā)現(xiàn)的《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這樣的天梯。
    雕塑:鑒賞雕塑《拉荷切普網(wǎng)址與其妻坐像》《老村長像》
    【重點】
    1. 古埃及美術為了來世服務,所謂事死如事生,因此在雕塑風格上趨向寫實。
    2. 古埃及美術在形式上具有正面律的造型法則和嚴謹?shù)闹刃颉?BR>    (2)中王國:主要的美術形式——享殿建筑(幻燈播放圖片)
    中王國時期,埃及的首都從沙漠邊沿的孟菲斯遷到懸崖,峽谷附近的底比斯。這里的環(huán)境不適合建造金字塔,因此陵墓形式變成石窟陵墓,陵墓外部都是依山而建的梯形享殿。
    【重點】
    1. 古埃及享殿中柱式運用與古希臘柱式比較。
    2. 古埃及方尖碑與古羅馬圖拉真紀念柱比較。
    (3)新王國:主要美術形式——神廟建筑,雕塑,壁畫(幻燈播放圖片)
    a.以古埃及《盧克索神廟》與古希臘《帕特農(nóng)神廟》比較。
    b.雕塑史上有兩件最美的女子雕像——《涅菲爾蒂王后像》與古希臘雕塑《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特》作比較。
    c.壁畫《群雁圖》進一步闡釋埃及美術正面律的造型法則。
    八.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史前美術和古埃及美術的一些特點,希望在以后鑒賞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學會將作品當下的歷史背景相結合,才能更好的理解一件藝術作品背后故事,逐步提高審美能力,真正感受史前美術,古埃及美術的魅力。
    九.課后作業(yè)
    除了古埃及美術外,其他古代文明發(fā)達地區(qū)如:兩河流域,墨西哥等地方在美術方面也有杰出的創(chuàng)造,課后同學們可以通過查找資料了解他們的藝術成就,并思考與古埃及美術比較有什么不同特點?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美術教案 | 高中美術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