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網(wǎng)教案欄目。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
通過閱讀海陸分布圖和海陸面積的比較示意圖,使學生了解全球海陸分布,了解海陸面積比例。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并能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讀圖繪圖的能力,達到靈活運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標:
本節(jié)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學生討論是“地球還是水球?”到了解海陸的分布,到探索和發(fā)現(xiàn)大陸、半島、島嶼和海洋、海峽的區(qū)別,從科學的角度重新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過程。主要采用組織學生活動的方法,使學生會用地球儀、世界地圖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分析資料、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及快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培養(yǎng)學生加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③情感目標:
通過對本節(jié)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同時滲透開放性的話題,組織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求異思維。通過組織競賽活動,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并加強了語言表達的能力,通過師生互動,創(chuàng)建一種民主、平等、 交往的新型師生關(guān)系。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現(xiàn)在學習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1.認識海陸面積比例。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輪廓-落實在地球儀和地圖上
難點: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關(guān)系。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原蘇聯(lián)宇航員加加林說,從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美麗的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這是為什么呢?
一、地球?水球?
人類認識地球面貌的歷程:
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馬可·波羅
鄭和七次下西洋
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
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哥倫布
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熱那亞,卒于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一生從事航?;顒?。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
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遠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發(fā)現(xiàn)了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在帕里亞灣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陸。
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fā)現(xiàn)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lián)系。他誤認為到達的新大陸是印度,并稱當?shù)厝藶橛〉诎踩恕?BR> 新航路的開辟
漢代的絲綢之路
張騫出使西域
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路線
鄭和下西洋航線圖
世界海陸面積的比較:
三分陸地 七分海洋 從南北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從東西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提示:在古代人們活動范圍小,認為陸地的面積大,故稱其為“地球”,今天人們這樣叫 是習慣叫法。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經(jīng)過計算發(fā)現(xiàn)海洋面積遠遠大于陸地面積,叫“水球”更具科學性。
說一說
既然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那是為什么古人地給地球起名的時候,叫它“地球”不叫“水球”呢?
水半球中海洋分布最集中,面積占90%.
陸半球中陸地分布最集中,面積占48%.
水半球
陸半球
地球的任何兩個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大陸:地球上面積廣大而完整的陸地叫大陸。如亞洲大陸。
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做島嶼,如格陵蘭島。
半島: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叫做半島。如朝鮮半島。
海峽:相鄰海域之間的狹窄水道叫做海峽。如臺灣海峽。
大洲:大陸和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如亞洲。liuxue86.com
洋:是海洋的主體部分。如太平洋。
海:是大洋的邊緣部分。 如東海。
陸地與海洋的基本概念
大 陸 海 群島 半島 海峽 島嶼
洋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赤道橫穿過哪幾個大洲?
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世界上跨經(jīng)度最多和緯度最高的大洲:
南極洲
“東方日出之地”
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32.29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0%,居世界第一位。
“陽光灼熱的大陸”
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6.62億,占世界總?cè)丝诘?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4.32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3.02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6%,居世界第五位。
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7.23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西方日落之地”
“大洋中的陸地”
大洋洲: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2700萬,約占世界總?cè)丝诘?.5%,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七大洲的面積比較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積最闊、深度最大、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據(jù)較多資料介紹,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險家巴斯科發(fā)現(xiàn)并命名的,“太平”一詞即“和平”之意。16世紀,西班牙的航海學家麥哲倫從大西洋經(jīng)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并到達菲律賓,航行期間,天氣晴朗,風平浪靜,于是也把這一海域不約而同地取名為“太平洋”。
太平洋位于亞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端的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連,南至南極洲,并與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成環(huán)繞南極大陸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長度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為109900千米??偯娣e18000萬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積的二分之一。
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條萬米以上的海溝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為70710萬立方千米,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蘊藏著非常豐富的資源,尤其是漁業(yè)水產(chǎn)和礦產(chǎn)資源。其捕獲量以及多金屬結(jié)合的儲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太平洋
太平洋位置示意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帶。南北長大約1.5萬千米,東西窄,其最大寬度為2800千米。總面積約為9300萬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積的一半稍多一點。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處達9219米,位于波多黎各海溝處。海洋資源豐富,盛產(chǎn)魚類,捕獲量約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大西洋的海運特別發(fā)達,東、西分別經(jīng)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貨運量約占世界貨運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大西洋
大西洋位置示意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面積約為7500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溝達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嶺。大部處于熱帶,水面平均溫度20℃一27℃。其邊緣海紅海是世界上含鹽量最高的海域。 海洋資源以石油最豐富,波斯灣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產(chǎn)區(qū)。
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發(fā)現(xiàn)和開發(fā)的,是連接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海洋貨運量約占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運輸居于首位。
印度洋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北極為中心,介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間,是四大洋中面積和體積最小、深度最淺的大洋。面積約為1300萬平方千米,僅占世界大洋面積的3.6%;體積1698萬立方千米,僅占世界大洋體積的1.2%;平均深度1300米,僅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北冰洋又是四大洋中溫度最低的寒帶洋,終年積雪,千里冰封,覆蓋于洋面的堅實冰層足有3~4米厚。
每當這里的海水向南流進大西洋時,隨時隨處可見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隨波飄浮,逐流而去,就像是一些可怕的龐然怪物,給人類的航運事業(yè)帶來了一定的威脅。北冰洋有兩大奇觀。第一大奇觀:就是那里一年中幾乎一半的時間,連續(xù)暗無天日,恰如漫漫長夜難見陽光;而另一半日子,則多為陽光普照,只有白晝而無黑夜。
由于這樣,北冰洋上的一晝一夜,仿佛是一天而不是一年。此外,置身大洋中,常??梢姳睒O天空的極光現(xiàn)象,飄忽不定、變幻無窮、五彩繽紛,甚是艷麗。這是北冰洋上第二大奇觀。
大洲和大洋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利用地圖說明全球海陸分布特點,記住海陸面積、比例。
2.運用地圖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大洋、海和海峽。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 、輪廓和分布特征。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地球表面海陸面積、比例。
2.七大洲的名稱、分布及其分界線。
3.四大洋的分布及與各大洲的相對位置。
難點:
1.大陸與大洲的聯(lián)系、區(qū)別。
2.亞歐、亞非及南、北美洲之間的分界線。
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間概念的建立。
教學過程
【導入】[導入新課]
同 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嗎?
(加加林)前蘇聯(lián)宇航員加加林在進入太空后,通過拍攝到的照片和觀測
到的現(xiàn)象說過這么一句話——其實我們?nèi)祟惤o地球起錯了名字,不應(yīng)叫
“地球”,而應(yīng)改叫“水球”。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活動2【講授】講授新課
一、地球?水球?
1.提出問題 讓學生閱讀課本P27圖2.3,加入到宇航員和小朋友的討論之中。一半學生討論的觀點是:應(yīng)該繼續(xù)稱我們居住 的家園為“地球”。另一半學生討論的觀點是:應(yīng)該把地球改為“水球”更準確。
2.學生辯論 在討論的基礎(chǔ)上,組織雙方展開辯論,讓學生說出證明各自觀點的理由。
3.印證觀點 教師對雙方的辯論給予評價鼓勵后,印證說明雙方的觀點。
(1)出示地球儀,問答:藍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儀上大部分是藍色說明什么?(海洋面積大于陸地的面積)
(2)投影展示“東、西半球圖”,問答: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線是?
(20°W和160°E)大部分是什么顏色?(藍色)說明了什么?(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3)投影展示“南、北半球圖”,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哪個半球的陸地面積大?(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陸地面積大還是海洋面積大?(海洋面積大)
(4)投影展示“水、陸半球圖”,先說 明水半球的中心在新西蘭以東安蒂波德斯群島附近。陸半球的中心在法國西部盧瓦河河口附近。然后問答:在水半球海洋面積占多少?(90%)在陸半球陸地面積 超過海洋面積嗎?(沒有)那陸地面積占多少?(只占48%)
4.總結(jié)過渡 通過以上的觀察和印證,無論我們怎樣劃分,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地球,正如宇航員看到的確實是個水球,但是,人類生存在這個“水球”的陸地上,還是習慣把我們的家園叫“地球”。那么,地球表面陸地和海洋分布呈什么大勢呢?
5.觀察比較 讓學生觀察地球儀,并對照課本P26圖2.1“世界海陸分布”和圖2.2“世界海陸面積比較”。看看地球表面海陸的面積比例各占多少?海陸分布呈什么形勢?(陸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陸地,七分海洋;海洋連成一片,陸地被海洋分割成許多塊)
6.讀圖對比 投影“南北半球圖”,讓學生讀圖指出:陸地主要集中在哪個半球?(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個半球?(南半球)北極和南極周圍分別是陸地還是海洋?(北極周圍是一片海洋,南極周圍是一塊陸地)那么,世界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是什么?(海陸分布不均)
7.小結(jié)板書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評價后,從地球表面的海陸面積的比例和海陸分布的特點二個方面,邊 小結(jié),邊板書。(見板書設(shè)計)
8.指導閱讀 讓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閱讀課本P26“人類探索地球面貌的歷程”,并結(jié)合自己對此了解的內(nèi)容作介紹,談感想。使學生了解人類探索地球面貌的艱苦歷程,知道我們今天能夠坐在教室,從課本上認識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大勢,這是無數(shù)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險家、外交使節(jié)以至近代的航天英雄
拼搏奮斗和科學探究的結(jié)果。指出尚有許多還未被人類認識的領(lǐng)域,鼓勵大家好好學習,為將來去發(fā)現(xiàn)探究這些領(lǐng)域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9.承轉(zhuǎn)過渡 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全球海陸分布的大勢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那么,這三分陸地和七分海洋又分成了幾大洲和幾大洋呢?
(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提出問題 投影展示課本P28圖2.5“大陸、半島、島嶼與海洋”(去掉說明文字)說明這是一幅關(guān)于海陸分布各種不同形式的立體景觀圖。然后提出:你能把這幅立體景觀圖結(jié)合學過的地圖知識繪成平面圖嗎?圖上這些海陸分布的各種不同形式如何識別它們呢?
2.地圖轉(zhuǎn)繪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不同形式的陸地輪廓并畫出來,平行畫上斜線表示陸地,空白表示海洋,然后標出海陸分布各種不同形式的名稱,將立體景觀圖轉(zhuǎn)繪成 平面示 意圖。
3.讀圖識別 在學生畫好示意圖后,投影展示“大陸、半島、島嶼與海洋示意圖”,讓學生對照自己所畫的示意圖,分成學習小組邊觀察,邊討論下列問題。
(1)大陸與島嶼有什么不同?(面積大的陸地是大陸;面積小的陸地是島嶼)
(2)島嶼與半島 有什么不同?(島嶼四面臨水;半島三面臨水,一面同陸地相連)
(3)洋、海和海峽有什么聯(lián)系與不同?(洋、海和海峽都是海洋的組成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海洋的邊緣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我國東部瀕臨什么海,連接什么洋?(渤海、黃海、東海,連接太平洋)
4.設(shè)置懸念 全球有六塊大陸,但有七個大洲,你能理解這是怎么一回事嗎?
5.引導發(fā)現(xiàn) 投影展示課本P29圖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教師先指圖
說明全 球有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大陸、南美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南極大陸等六塊大陸后,設(shè)問:六塊大陸怎么會有七個大洲呢?請看亞歐大陸上有幾個大洲呢?(亞、歐兩個大洲)
6.提出問題 澳大利亞大陸屬于哪個大洲?(大洋洲)為什么不叫澳洲?
大陸和大洲是不是一回事?它們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
7.評價說明 學生議論回答,教師評價后說明大陸是大洲的組成部分,
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為大洲,這樣,全球分為七個大洲。
8.讀圖回答 投影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面積比較”(展示在“大 洲和
大洋的分布”圖的下面)。讓學生指出全球有哪七大洲?你能說說這些
大洲名稱的由來嗎?比較七大洲的面積,并從大到小給他們排排位次。
七大洲面積的比較 四大洋面積比較
(單位:百萬平方千米) (單位:百萬平方千米)
9.評價點撥 學生議論回答,教師評價后用順口溜總結(jié)七大洲面積從大到
小的位次是:“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10.讀圖回答 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連的哪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比較四大洋的面積最大的是哪個洋?(太平洋)最小的是哪個洋?(北冰洋)知道這些大洋名稱的由來嗎?
11.評價點撥 學生議論發(fā)言后,教師評價,并用順口溜總結(jié)大洋面積從大到小的位次是“太大印北,四洋貫通”,繼而對四大洋名稱由來簡要介紹如下。
(1)太平洋 當年麥哲倫率領(lǐng)船隊來到這片海域(指圖),當時天氣格外晴朗,風平浪靜,好美的一幅景象啊,因而他把這片海域取名為“太平洋”,這個名字起的吉利, 就一直沿用到今天。其實太平洋并不太平。
(2)大西洋 “大西”一詞,出自古希臘神話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
(3)印度洋 當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繞道非洲好望角(指圖)向東尋找印度大陸,將經(jīng)過的這片海域(指圖)稱為“印度洋”。
(4)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北極,終年冰層封蓋,因此而得名。
教案設(shè)計頻道小編推薦: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教案設(shè)計頻道小編推薦: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