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分子和原子》教案

字號:


    下面是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分子和原子》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教案欄目。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分子和原子》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能列舉出常見的由分子、原子構成的物質。知道水、氧氣、氫氣、、二氧化碳、氧化汞是分子、構成的,知道汞、硅由原子構成的。
    2、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能用分子、原子之間是有間隔的、并在不斷運動著的觀點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3、知道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化學變化前后,存在于物質中的原子的種類不變。
    4、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知道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生沒有變化,分子發(fā)生了變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從宏觀現象微觀粒子的運動,形成分子的概念
    難點 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
    教學工具
    多媒體演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見聞:
    1)糖放入水中為什么不見了?
    2)路過化妝品店就聞到香味?
    3)濕衣服曬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實驗3–2:品紅的擴散:在靜止的水中品紅為什么能擴散呢?(同步加做加熱水中品紅)liuxue86.com
    [過渡] 在很久以前許多學者就對上述這些問題進行了探究,他們提出了物質是由不連續(xù)的微小的粒子構成的設想,用于解釋以上現象。那么,他們的論斷是否正確呢?
    展示圖片:教材P48圖3-6、3-7
    小結:物質確實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構成的。
    二、[提問]分子有何特點呢?
    (閱讀)分子很小
    1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kg;
    1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
    [活動與探究]做氨水的擴散實驗
    請同學們猜想:為什么A杯中的溶液很快變紅了?而B杯中的溶液過很久才變紅呢?
    小結:
    氨水中氨分子不斷擴散進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變成了紅色。該實驗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提問]在受熱的情況下,分子運動速率怎樣?能否舉例子
    電腦:①1000ml酒精與100ml水的混合,思考為什么混合后體積不為200ml呢?②一碗黃豆與一碗綠豆混合是否等于兩碗?
    小結:分子之間有間隔
    思考題:
    用分子的觀點分析:
    1、為什么墻內開花墻外香?
    2、為什么濕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涼處易涼干?
    3、物質為何有三態(tài)變化?
    三、作業(yè)與練習
    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
    2.認識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初步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會觀察實驗現象和記錄實驗現象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認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2.認識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初步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會觀察實驗現象和記錄實驗現象的能力。
    教學工具
    大燒杯、小燒杯、品紅液、酚酞液、濃氨水、膠頭滴管、針筒、投影儀、多媒體電腦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引入]生活中你經常碰到這種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溫下逐漸減少了,如果拿去加熱會減少得更快;當你漫步在果園,便有一陣陣果香飄來;當你把紫色高錳酸鉀晶體丟人水中,水就會變成紫色,但我們肉眼卻看不到高錳酸鉀晶體的存在等等,大家是否想過原因呢?
    [演示實驗J教材中(實驗3-2)o
    [觀察]品紅溶液逐漸擴散,最后溶解在水中,燒杯中的溶液經振蕩后變成淺紅色。
    師:為什么敞口容器中的水會減少?加熱后減少得更快?為什么品紅滴到靜置的水中能逐漸擴散呢?
    [學生討論]水慢慢變干了,實際上是水微粒蒸發(fā)到空氣中;我們聞到果香味,是看不見的果子微粒分散在空氣中。
    師:同學們都說得對。這樣的問題很久以前就引起一些學者的興趣,他們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物質是由不連續(xù)的微小的粒子組成的。后來,這個大膽的設想隨著科技的進步得到了驗證。
    [小結]由課本圖3-6和圖3-7分析得出:
    1.物質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口(科學儀器直接觀察)。
    2.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
    師:分子除了有一定的質量,還存在哪些性質呢?(從現象說明)o
    生1:從品紐的擴散、水的蒸干……等現象說明分子微粒是在不斷運動。
    生2:從水受熱蒸發(fā)加快這一現象,說明分子微粒在受熱情況下,分子能量增大,運動速率加快,這也說明分子微粒是在不斷運動的。
    生3:聞到香味也可以說明分子微粒在不斷運動。
    師:回答得很好!分子除了在不斷運動外,還有哪些特點?
    生,:當水加熱至100℃,水變成水蒸氣,說明水分子間的間距拉大;在O℃時結成冰,呈固態(tài),說明水分子的間距拉近;這一現象說明分子間存在一定間隔。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從生活經驗、日?,F象中,從前人探究中,我們通過自己的分析、推理得出分子的一些特點,歸納如下(投影):
    (1)分子有一定的質量和體積(很小)。
    (2)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
    (3)分子間存在一定的間隔。
    師:這3個特點中第2、3兩點是你們通過對現象的分析、推理得出的,那么你能不能用個實驗證明你的觀點呢?
    (分組實驗,重點探究特點2:分子是在不斷運動。)
    二、實驗探究
    [演示實驗](教師在學生探究實驗前先做個演示實驗)
    在一試管中加入lOmL無色的濃氨水,然后滴入2~3滴無色酚酞試劑,觀察現象,得出結論,作為信息提供給同學們。
    [現象]溶液呈紅色。
    [結論]氨水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岔
    [實驗內容]探究分子特點之一——分子在不斷地運動著。
    [實驗方案1]在一只小燒杯中加入10ml。水,然后滴入2~3滴酚酞試液,觀察現象。
    [實驗方案2]在一只試管A中加入lOml。水,然后滴人2~3滴酚酞試液;另取一支試管B中加入10ml。的濃氨水,然后用帶尋管塞子塞好.并用橡膠管連接,如圖所示,觀察現象。
    [實驗方案3]如右圖所示,A、B兩燒杯中裝有無色酚酞試液;另取一個C燒杯加入約5mL的濃氨水。然后用一個大燒杯罩住,觀察現象(約5分鐘后)。
    教師評價學生的方案,從理論上推測結論,完成下表:
    師:同學們親自進行實驗究話動,通過實驗,我們歸結出以下幾點
    1.氨水會揮發(fā)出許多微小顆粒并擴散到空氣中,所以最先打開瓶塞時,我們都聞到了刺鼻的氣味;(親自體驗得出。)
    2.氨水中的氮分子不斷運動,;擴散到含有酚酞的溶液中,使酚酞變紅;
    3.說明構成氨氣酌氮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日常生活中,許多事實證明了這二點,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討論并舉例說明.
    [討論]從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發(fā)與水的分解兩種變化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然后小結本節(jié)的內容。.)
    [講解]水的蒸發(fā),是水分子微粒受熱蒸發(fā),從液態(tài)分子微粒變成氣態(tài)分子或粒,水分子(H2O)本身沒有變化。一個水分子(H2 0)由1個氧原子和2個氫原子構成的。如圖:藏騷,水的化學性質也沒有變化,所以水的蒸發(fā)過程是屬于物理變化;而水的分解不一樣如下圖所示)
    (水分子分解示意圖)
    從圖中看出,水電解時,水分子變成了新的分子——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有了新的分子生成,這一變化是化學變化。水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學性質,因此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強調這一句話)
    [討論]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這一句話應如何理解7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最后一段,然后舉例。)
    [講解]下面的圖示表示氧化汞的受熱分解過程
    (投影)。
    (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圖)
    在化學變化中,發(fā)生變化的是分子,原子沒有發(fā)生變化。例如,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予和汞原子,氧原子無論存在于水中、氧氣中.還基在氧化汞分子中始終是氧原子。可見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因此‘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課后小結
    師: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分子和原子,利用實驗探究驗證了分子的特點?,F將本課題總結如下:
    1.物質是由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2.分子存在著以下特點:
    (1)分子有一定的質量和體積;
    (2)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3)分子間存在一定的間距。
    3.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4.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結合形成分子。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 | 九年級上冊化學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 | 九年級上冊化學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