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強大宗教文化洗禮印度人民的心,很多留學生在印度留學期間回去印度神廟旅游,每個人的感觸頗深,以下是一下留學生的神廟經(jīng)歷。跟著出國留學小編來看看吧!歡迎閱讀。\
印度留學生的神廟旅游經(jīng)歷
來到印度留學后,我總是利用各種機會接觸印度文化,所以看電影和游覽神廟是必不可少的。每看一次看印度電影就會感覺到是對思想的洗禮,這個國家我恨,我也愛。一年前我去參加過一個大型的民間祭祀活動,廟建造的十分華麗,可以類比我們國家的豪華公廁。印度的廟就像中國的餐館一樣無處不在。廟的外面,祭祀的教徒隊伍像是一大塊圓形的螺旋式彩色條紋“把把糖“,從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迷惑。
這一天,同時也來了許多苦行僧和乞討者, 說道這,我就想起一個問題,印度人最愛談人權(quán),但是這個奇怪的現(xiàn)象讓我困惑不解。每個人生下來都具有信仰的權(quán)利,和被信仰權(quán)利,在印度這個宗教國家就更不用說了。我與伙伴進入廟時,被人阻擋住了,因為我們沒買票,我當時就一頭污水,拜神還要付錢嗎?這是哪個神的旨意?當然了,最后還是買了,雖然不貴,但對那些有信仰的苦行僧和乞討者足以一天的伙食費。
進入廟以后,我變?yōu)樯窳?,駕仙鶴與云霧之間游蕩,濃濃的、刺鼻的油煙和一些植物燃燒的煙混合在一起,彌漫、籠罩著整個廟,我想要是能在廟外,高的視點俯視,一定更壯觀,青煙裊裊,那就是中國神靈居住的最佳宮殿。廟里裝扮過于艷麗,鑲嵌著不同的花,大概是印度的神也蠻喜歡鮮花吧!地面上一層厚厚的花地毯,尤其是參拜大神的正門口,花瓣風揚,時而快,時而慢,時而疏,時而稀,當你邁入正門的一只腳時,花瓣就迎面而來,進入后我就稀里糊涂和伙伴正式拜神了。
每經(jīng)過一個小門 ,先用手觸摸門檻再觸摸自己額頭的中心,記憶中好像有13個神,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參拜那一個黑色的橢圓石頭,上面還有個不長的圓柱體,當時就呆眼了,因為我覺得周圍的環(huán)境有些惡心,所以站在旁邊用好奇的眼神注視教徒們。這次是雙手搭在黑色石塊上,將額頭輕輕碰向石塊,然后便敬奉上貢品,將鮮花瓣撒在圓柱體上,還有白色的液體到下,都是自上而下,最后,用手指粘一點液體,用舌頭舔干凈,雖然不知道白色的液體是什么,但我能嗅到一絲絲乳汁的氣味。出后門的同時在用手搖一下圓柱體正上方的銅鈴,這就是一個部分完整祭拜過程,從后門出來幾步就是一個長廊,側(cè)面就是胡格麗河,我掃視周邊的一草一木,從祭拜的黑色石塊的房子側(cè)墻上有一個露天的小洞,急湍的流淌著那些夾雜著花瓣白色的液體,流入河里。當時我也詢問了一些不解的問題,但也沒怎么很明白。
之后我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找到了我的答案,黑色的橢圓石塊和圓柱體整體叫林伽,林伽呈勃起狀,以約尼為底座,約尼是女性生殖器像,象征濕婆的妻子。這種配合的含義是:陰陽二性永遠不離,陰陽交合即萬物的總體。信徒用鮮花、清水、青草、水果、樹葉和牛奶(干米)供奉林伽。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記載濕婆與妻子做愛時,一次就達100年之久,中間從不間斷,精液噴灑成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大概就是一個離奇神話。
炎熱的中午,印度的太陽也真夠毒,也只好在樹下避暑,不一會兒,一個大概6、7歲的小男孩半裸著身子,腰間還騎這一個未斷奶的孩子,他一手樓這孩子,傾斜的站著,另一只露著五個白色的手指頭蛋的手,緩緩的伸向我,不斷的變化手型,比劃出吃飯的手勢,我對他微笑下并注視著腰間那個“哇、哇.......”的1、2歲的孩子,嘴子含著奶嘴的小孩淚水從眼角向面頰劃下,從樹的縫隙里一束陽光射在小孩臉頰上,一條發(fā)光、清晰的淚痕將一面黑色的臉頰撕開,那時我打了個寒顫,站了起來,將兜里里的5盧比(人民幣7分錢)硬幣和一瓶冰鎮(zhèn)的礦泉水遞給抱孩子的手里。然后不一會兒一位殘疾老人也來了,我又給了幾盧幣,緊接著一位老婦人也伸出她的手,無奈之于,我也只能將最后一點零錢做了好事。我想,即便我把兜里的錢全分給他們,他們的日子也還是那樣,何況我還自身難保,中午拜了印度神,這會我就不道德一下,趕緊溜走!
坐上車,回望了一下,沒錢的人有信仰也只能是廟外教徒,這就是印度人的所謂的人權(quán);把牛奶和水果拜神后流入河里,是就是信仰和大愛,廟外的窮人一口干凈的水都喝不上,他們卻將甘甜的牛奶拜神后流入河里;大量的錢花費在油燈上和祭祀的花瓣,窮人買不起票,這就叫,供奉、祭拜大神。宗教的捐款去哪了,政府去哪了?用中國的老話說就是:“掛羊頭,買狗肉”,21世紀了,一個國家人民愚昧到高舉“上帝的旗幟”,科技只能做偏房,為了拜神,不惜花費大量時間、金錢、人力。印度人說:“我要是什么事做不好,或做錯,下輩子就變?yōu)楂F類,或下賤的人”因此,我常常想“到底是印度人敬神,還是怕神?”我試想,我要是他們敬拜的濕婆大神,作為正義之神,我不是要的這些印度教徒給我建造多少豪華的廟,不是給我喝多好的牛奶,而是把這些資源合理的施放到那些水生火熱的人民手里,這才是我一個正義之神所希望看見我的信徒所做的。宗教,我不慎不解,但我看到的,我能感覺到,印度人是宗教中毒,被一些少數(shù)的教徒份子控制了,蠱惑人心,都是一些神化的思想和理論,也許這就是宗教的誘惑力!
就拿,穆斯林來說,他們也信神“安納”,我同學說:“我會轉(zhuǎn)世在來人間”,我們友好的爭論過很多次,后來我認為沒有多大意義,有宗教的人理解不了無宗教的人,就像活人和死人的感覺,要想知道其中一種是什么滋味,要嘛活著,要嘛死去!我覺得我的幸運是“無宗教”,哪我有信仰什么?我信仰《四書》和《五經(jīng)》等,這才是我們的智慧!
最后,《論語--學而》講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與穆斯林教徒,每日必至少5次反省(第一次早上印度時間5:30),非道似道也!
以上是印度留學生在印度神廟旅游經(jīng)歷的相關介紹,希望可以幫到您。
推薦閱讀
去印度留學需要準備哪些東西
去印度安那大學留學好不好
印度商務簽證派遣信格式解析
想了解更多留學資訊,請訪問出國留學網(wǎng)www.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