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出國留學網(wǎng)國學頻道編輯為您整理的晉商文化:晉商大院,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nèi)容請點擊出國留學網(wǎng)(www.liuxue86.com)查看。
晉商文化:晉商大院【一】
山西的“大院文化”
中國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說。皖南民居以樸實清新而聞名,晉中大院則以深邃富麗著稱。在山西,元明清時期的民居現(xiàn)存尚有近1300處,其中最精彩的部分,當數(shù)集中分布在晉中一帶的晉商豪宅大院。現(xiàn)在被列為山西十大名勝之一的喬家大院,是在1986年底經(jīng)重修后開放的。此后,陸續(xù)又有祁縣渠家大院、太古曹家大院、靈石王家大院等出現(xiàn)在山西省旅游名勝行列之中。
這幾處晉商宅院可說是將民居建筑文化發(fā)揮到極致,體現(xiàn)了山西民居、甚至北方民居的菁華,同時,它也是晉商 500年興衰史的見證,大院里一磚一瓦、每個細節(jié)局部都有晉商文化交織其中。
晉商宅院結(jié)構(gòu)嚴謹,一般呈封閉結(jié)構(gòu),有高大圍墻隔離;以四合院為建構(gòu)組合單元,院院相連,沿中軸線左右展開,形成龐大的建筑群,有的構(gòu)成某種圖形樣式,取吉祥喜慶的象征意蘊。上面提到的四個大院,占地面積從5000多平方米到一萬多平方米。其中王家大院目前開放面積1.1萬平方米,這只是當年鼎盛時期大院總面積的1/15。難得的是,這些巨型宅院的建設(shè)雖然在幾百年間持續(xù)展開,但布局設(shè)計、工藝技術(shù)、藝術(shù)風格方面卻能保持協(xié)調(diào)一致、前后統(tǒng)一。
40多年前,建筑大師梁思成先生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時,深邃富麗的晉商住宅院落也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在當時的記錄中寫道:“這種房子在一個莊中可有兩三家,遙遙相對,仍可以想象到當日的氣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墻之高,磚石木料上之工藝,樓閣別院之復(fù)雜,均出于我們意料之外許多”,“由莊外遙望,十數(shù)里外猶見,百尺矗立,崔嵬奇?zhèn)ィ沔?zhèn)山河,為建筑上之榮耀?!?BR> 先后開放的這四處晉商大院倒是各具特色,交相輝映:
喬家大院完全是城堡式的建筑,院墻高大如城墻,以前更夫行走其上,清脆的梆子,聲聞方圓十余里。布局講究方正和穩(wěn)定,整座大院結(jié)構(gòu)呈“喜喜”形。
渠家大院在建筑形式上十分講究。罕見的五進式穿堂院、石雕欄桿院、十一踩木制牌樓和包廂式戲臺院號稱“四絕”。光是看屋頂?shù)男沃凭蜆O豐富,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卷棚頂各不相同。院與院之間均有牌樓相隔,隨處可見的匾額楹聯(lián)透露出些許書香之氣。
曹家大院充滿富貴氣度,整體結(jié)構(gòu)是篆書的“壽”字形。主體“三多堂”,取多子、多福、多壽之意,由三座四層的堂樓組成,樓頂還分別建有亭臺,這在以平房為主的北方民居中顯得尤為突出。
王家大院建在山坡上,遠望是海拔2000米的綿山山脈,近處有小河流淌;前后院落每一進都上一高度,極具層次感。院內(nèi)俯仰可見的磚、木、石雕刻異常精美,建筑構(gòu)建無不精雕細刻,每個門墩、石礎(chǔ)都堪稱藝術(shù)品。尚在修整中的高家崖、紅門堡建筑群氣勢宏偉,不日即可向游人開放。這些宅院被稱贊“匯宋元明清之法式,集江南河北之大成”,從中足可領(lǐng)略傳統(tǒng)民居建筑的精妙。
倫理學、民俗學的縮影在建筑中無處不在。大院封閉的整體結(jié)構(gòu),主次分明、內(nèi)外有別的房舍布局,都能在封建意識形態(tài)的禮制、等級、綱常中找到對應(yīng)。大院里也有民俗風情的盡情展示:寓意富貴吉祥的裝飾圖案花樣層出不窮,包涵儒家教化內(nèi)容的傳說故事場景無處不在。
從地圖上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精美恢弘的大院都密集于晉中盆地。山西地處中原與北方游牧民族地區(qū)物資交換的要沖,加之晉中南地狹人稠,外出經(jīng)商謀生自然成了許多人的選擇;勤儉、誠信、團結(jié)的作風,嚴密、科學的經(jīng)營管理制度體系,一步步將晉商的事業(yè)推向高峰。晉商極少舉家遷移至他鄉(xiāng),往往一人在外苦心經(jīng)營,留家眷在原籍,講究的是“發(fā)財還家蓋房置地養(yǎng)老少”。于是便有了那么多奇跡一般的大院,它們的豪華氣派是晉商實力最好的證明。也有人從大院高墻深宅的建筑形制中看出了晉商的保守自閉、墨守成規(guī)。實際上,營造豪宅的行為本身就是一處致命傷:晉商資本大量流向土地,不利于商業(yè)資本向近代資本發(fā)展。盡管有著讓今人也贊嘆不已的經(jīng)營思想、管理體制,但明清晉商終究是封建商人,遭遇紛亂的時代,衰落不可避免。
晉商文化:晉商大院【二】
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位于祁縣喬家堡村正中。這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筑群體,從高空俯視院落布局,很似一個象征大吉大利的雙“喜”字。整個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積3870平方米。分六個大院,內(nèi)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全是封閉式磚墻,高三丈有余,上邊有掩身女兒墻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其設(shè)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筑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確實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shù)寶庫,被專家學者恰如其分地贊美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難怪有人參觀后感慨地說:“皇家有故宮,民宅著喬家。”
進入喬家院大門是一條長80米筆直的石鋪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甬道兩側(cè)靠墻有護坡。西盡頭處是喬家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yīng)。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護院??v觀全院,從外面看,威嚴高大,整齊端莊;進院里看,富麗堂皇,井然有序,顯示了我國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調(diào)。整個大院,布局嚴謹,建筑考究,規(guī)范而有變化,不但有整體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頂上的140余個煙囪也都各有特異。全院亭臺樓閣,雕梁畫棟,堆金立粉,完全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藝術(shù)水平,確實是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珍品。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兩次擴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擴建約在清同治年間,由喬致庸主持,第二次擴建為光緒中、晚期,由喬景儀、喬最儼經(jīng)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國十年后,由喬映霞、喬映奎分別完成。從始建到最后建成現(xiàn)在的格局,中間經(jīng)過近兩個世紀。雖然時間跨度很大,但后來的擴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構(gòu)思進行,使整個大院風格一致,渾然一體。
喬家大院依照傳統(tǒng)的叫法,北面三個大院,從東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南面三個大院依次為東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個大院的稱謂,表現(xiàn)了喬家大院中各個院落的建筑順序。
清乾隆年間,現(xiàn)喬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喬家堡村的大街與小巷交叉的十字口。喬全美和他的兩個兄長分家后,買下了十字口東北角的幾處宅地,起建樓房。主樓為硬山頂磚瓦房,磚木結(jié)構(gòu),有窗欞而無門戶,在室內(nèi)筑樓梯上樓。特點是墻壁厚,窗戶小,堅實牢固,為里五外三院。主樓的東面是原先的宅院,也進行了翻修,作為偏院。還把偏院中的二進門改建為書塾,這是喬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傳說偏院外原來有個五道祠,祠前有兩株槐樹,長的奇離古怪,人們稱為“神樹”。喬家取得這塊地皮的使用權(quán)后,原打算移廟不移樹。后來喬全美在夜間做了一夢,夢見金甲神告他說:“樹移活,祠移富,若要兩相宜,祠樹一齊移。往東四五步,便是樹活處。如果移祠不移樹,樹死人不富……?!睕]有多久,此樹便奄奄一息。喬全美恐怕得罪了神靈,便照夢中指示的地方,把樹移了過去,樹真的復(fù)活了,而且枝葉繁茂如初。這好象是“真神顯靈”,真有其神,于是又在側(cè)院前修了個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時主院與側(cè)院間有一大型磚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銜靈芝的鹿等。土地祠額有四個磚雕獅子和一柄如意,隱喻“四時如意”。祠壁上還有梧桐和松樹,六對鹿雙雙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順”。
喬致庸當家后,為光大門庭,繼續(xù)大興土木。他在老院西側(cè)隔小巷置買了一大片宅基地,又蓋了一座樓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兩樓對峙,主樓為懸山頂露明柱結(jié)構(gòu)。通天欞門,門樓的卡口是南極星騎鹿和百子圖木雕。上有陽臺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磚雕扶欄,正中為葡萄百子圖,往東是奎龍和喜鵲兒登海;西面為鷺絲戲蓮花和麻雀戲菊花,最上面為木雕,刻有奎龍博古圖。站在陽臺上可觀全院。由于兩樓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樓翹起,故叫做“雙元寶”式。
明樓竣工后,喬致庸又在與兩樓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兩個橫五豎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來連成一體的格局。
光緒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穩(wěn),喬家的景儀、景儼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危,費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銀兩,買下了當時街巷的占用權(quán)。喬家取得占用權(quán)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側(cè)院;東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門;西面建了祠堂;北面兩樓院外又擴建成兩個外跨院,新建兩個蕪廊大門??缭洪g有柵欄通過,并以拱形大門頂為過橋,把南北院互相連接起來,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國初年,喬家人口增多,住房顯得不足,因而又購買地皮,向西擴張延伸。民國十年后,喬映霞、喬映奎又在緊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東南院相似。但窗戶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裝飾,朱光效果也很好,顯然在式樣上有了改觀。就是院內(nèi)迎門掩壁雕刻也十分細致。與此同時,西北院也由喬映霞設(shè)計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連同原來的灶房,改建為客廳。還在客廳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廁”,增添了異國風情。
靠西北院,原來有一小院,為喬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書房院。分家后,喬健打算建內(nèi)花園,從太谷縣一個破落大戶家買回了全套假山。正待興建時,“七七事變”爆發(fā),日軍侵華,工程停止。日軍侵占時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處,只留部分家人看護。延續(xù)至今,喬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喬家大院大門座西向東,為拱形門洞,上有高大的頂樓,頂樓正中懸掛著山西巡撫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贈送的匾額,上書“福種瑯環(huán)”四個大字。黑漆大門扇上裝有一對椒圖獸街大銅環(huán),并鑲嵌著銅底板對聯(lián)一付:“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弊掷镄虚g透露著喬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許正是遵循這樣的治家之道,喬在中堂經(jīng)過連續(xù)幾代人的努力,達到了后來人丁興旺、家資萬貫的輝煌。
大門頂端正中嵌青石—塊,上書“古風”。雄健的筆力同這兩個字所代表的承接古代質(zhì)樸生活作風的本意,相得益彰,耐人尋味。大門對面的掩壁上,刻有磚雕“百壽圖”,一字一個樣,字字有風采。掩壁兩旁是清朝大臣左宗棠題贈的一付意味深長的篆體楹聯(lián):“損人欲以復(fù)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遍侯~是“履和”。這同作為巨商大賈的喬家所秉承的和為貴的中庸之道是很相宜的。進入大門,走完那長長的甬道,西盡頭處是雕龍畫棟的喬氏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yīng)。祠堂裝點得十分講究,三級臺階,廟宇結(jié)構(gòu),以獅子頭柱,漢白玉石雕,壽字扶欄,通天欞門木雕夾扇。出檐以四條柱子承頂,兩明兩暗。柱頭有玉樹交榮、蘭馨桂馥、藤羅繞松的鏤空木雕,裝飾精彩,富麗堂皇。額頭有匾,上書“仁周義溥”四字,李鴻章所題。祠堂里原陳列著木刻精雕的三層祖先牌位。
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北面三個大院均為開間暗欞柱走廊出檐大門,便于車、轎出入。大門外側(cè)有拴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shù),一、二院為三進五聯(lián)環(huán)套院,是祁縣一帶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樓院,里外有穿心過廳相連。里院北面為主房,二層樓,和外院門道樓相對應(yīng),宏偉壯觀。從進正院門到上面正房,需連登三次臺階,它不但寓示著“連升三級”和“平步青云”的吉祥之意,也是建筑層次結(jié)構(gòu)的科學安排。
南面三院為二進雙通四合斗院,硬山頂階進式門樓,西跨為正,東跨為偏。中間和其它兩院略有不同,正面為主院,主廳風道處有一旁門和側(cè)院相通。整個一排南院,正院為族人所住,偏院為花庭和傭人宿舍。南院每個主院的房頂上蓋有更樓,并配置修建有相應(yīng)的更道,把整個大院連了起來。
喬家大院聞名于世,不僅因為它有作為建筑群的宏偉壯觀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磚一瓦、一木一石上都體現(xiàn)了精湛的建筑技藝。南北六個大院院內(nèi),磚雕、木刻、彩繪,到處可見。從門的結(jié)構(gòu)看,有硬山單檐磚砌門樓,半出檐門,石雕側(cè)跨門,一斗三升十一踩雙翹儀門等。窗子的格式有仿明酸枝欞丹窗,通天夾扇菱花窗,柵條窗、雕花窗、雙啟型和懸啟型及大格窗等,各式各樣,變化無窮。再從房頂上看,有歇山頂、硬山頂,懸山頂、卷棚頂、平房頂?shù)龋@樣形成平的、低的、高的、凸的,無脊的、有脊的、上翹的,垂弧的……,每地每處都是別有洞天,細細看來,切實讓人賞心悅目,品味無窮。
木雕:大院還有更迷人處,那就是隨處可見的精致的板繪工藝和巧奪天工的木雕藝術(shù),雕刻品個個都有其民俗寓意。每個院的正門上都雕有各種不同的人物。如一院正門為滾檁門樓,有垂柱麻葉,垂柱上月梁斗子,卡風云子,十三個頭的旱斗子,當中有柱斗子,角斗子,混斗子,還有九只烏鴉,可稱一等的好工藝。二進門和一門一樣,為菊花卡口,窗上有旱紋,中間為草龍旋板。三門的木雕卡口為葡萄百子圖。
二院正門木雕有八駿馬及福祿壽三星圖,又叫三星高照圖。二院二進門木雕有:花博古和財神喜神。這花博古是雜畫的一種,北宋大觀宋徽宗命人編繪宣和殿所藏古物,成定為“博古圖”。后人將圖畫在器物上,形成裝飾的工藝品,泛稱“博古”。如“博古圖”加上花卉、果品作為點綴而完成畫幅的叫“花博古”。正房門樓為南極仙騎鹿和百子圖。其它木雕還有天官賜福、日升月垣、麒麟送子、招財進寶、福祿壽三星及和合二仙等。和合二仙亦稱“和合二圣”,是一種民間神話故事畫題。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宋隨杭城以臘月祀萬回哥哥,其像蓬頭笑面,身穿綠衣,左手擎鼓,右手執(zhí)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萬里之外亦能回家,故曰萬回?!焙蠓譃槎瘢Q“和合二仙”。二仙亦蓬頭笑面,一持荷花,一捧圓合,取“和諧合好”之意。舊時一般在婚禮時懸掛廳堂,以示吉利。
此外,柱頭上的木雕也是多種多樣。如八駿、松竹、葡萄,表示蔓長多子、挺撥、健壯;芙蓉、桂花、萬年青,表示萬年富貴;過廳的木夾扇上刻有大型浮雕“四季花卉”、“八仙獻壽”,即傳統(tǒng)裝飾紋之一。“八仙獻壽”,是傳說中的漢鐘離、張果老、韓湘子、李鐵拐、呂洞賓、曹國舅、藍彩和、何仙姑八仙赴會瑤池,為西王母祝壽,以此組成的畫面紋樣,造形優(yōu)美,栩栩如生。全院現(xiàn)存有木雕藝術(shù)品三百余件,這里不能一一列舉。
磚雕:磚雕工藝更是到處可見,題材非常廣泛。有壁雕、脊雕、屏雕、扶欄雕。如一院大門上雕有四個獅子,即四獅(時)吐云。馬頭上雕有“和合二仙”,抬著金銀財寶??▓A上雕有蘭花。掩壁上為“龜背翰錦”,是傳統(tǒng)的裝飾紋樣,為六邊形骨架組成的連續(xù)幾何圖形。因它像龜?shù)谋臣y而得名。古時以龜甲作為占卜的工具,視能兆吉兇。古書《述異記》云:“龜千年生毛,壽五千年謂之神龜,萬年為靈龜?!币札敒殚L壽的一種靈物,用作圖案,以示吉祥延年。進了一院大門對面有一大型磚雕土地祠,雕有松樹、桐樹和蹬于太湖石山上的九鹿,喻示九路通順。立柱上有四個獅子滾繡球;一院偏院南房墻上有五個扶欄雕,中間為葡萄百子圖,表示蔓長多子和富貴不斷頭,其余四個格子為“博古圖”。一院正院馬頭上雕有四季花卉。二進院馬頭上為四果及“暗八仙”。“暗八仙”也是傳統(tǒng)裝飾紋樣的一種,是以古代傳說中八位神仙所執(zhí)的器物而組成圖案。相傳漢鐘離輕搖小扇樂陶然,常執(zhí)小扇;呂洞賓劍顯靈光魑魅驚,常背一劍;張果老魚鼓敲起有梵音,常執(zhí)魚鼓;曹國舅玉板和聲萬籟清,常執(zhí)玉板;鐵拐李葫中豈只存五福,常帶葫蘆;韓湘子紫簫吹度干滿靜,常執(zhí)一簫;藍彩和花籃內(nèi)蓄無凡品,常攜花籃;何仙姑手執(zhí)荷花不染塵,常執(zhí)荷花。因只采用他們所執(zhí)器物,不畫仙人,故稱“暗八仙”,含有吉祥之意,明、清時采用較多。
二院大門的馬頭正面為犀牛賀喜,側(cè)面四季花卉。二院正房前面走廊的扶欄雕,從東往西數(shù),一是喜鵲登梅,二是奎龍騰空,三是葡萄百子,四是鷺絲戲蓮,五是麻雀戲菊。東偏院過門雕有四季花卉、四果,加琴棋書畫,亦取吉祥之意。
三院大長廊,馬頭正面麒麟送子,側(cè)面松竹梅蘭,又梅蘭竹菊。中國畫正是以梅蘭竹菊四種花卉為題材的總稱,花鳥畫為其分支。宋、元時期許多畫家都喜歡畫梅蘭加松樹,稱“松竹梅”,又叫“歲寒三友”。元代吳鎮(zhèn)在“三友”外加蘭花,名“四友圖”。明神宗萬歷年間(公元1573——1619)黃鳳他輯《梅蘭竹菊四譜》中,又叫“四君子”。后人又加上松樹或水仙、奇石,合稱“五清”或“五友”。清代王概編《芥子圖畫傳》第三輯,即為《梅蘭竹菊四譜》。這類題材,象征高潔的品格和正直、堅強、堅韌、樂觀以及不畏強暴的精神。
四院門樓中為香爐,側(cè)為琴棋書畫。院內(nèi)“梯云篩月”亨有四獅(時)如意、梅根龍頭、四季花卉、花開富貴。并有掩壁,趙鐵山書寫題字。右邊為暗八仙,獅子滾繡球,表示平安如意。還有鳳凰戲牡、鹿鶴同春。左邊為雙魚、戟罄,屬吉祥如意圖,是傳統(tǒng)的裝飾紋樣之一,指以古代兵器中的戟,樂器中的罄和魚紋組成的畫面,取戟與吉、罄與慶、魚和余的同音,表示吉慶有余。西跨院正房門樓有葡萄與菊花百子,上面扶欄為琴棋書畫及博古圖。四個馬頭正面為四個獅子,側(cè)面為四季花卉。特別是《省分箴》雕和前面提到過的《百壽圖》雕一樣,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珍品。
五院門樓馬頭為麒麟送子,院內(nèi)四個馬頭為鹿鶴桐松。南正房門樓為菊花百子,中為文武七星,回文乞巧,又叫“七夕乞巧圖”。七夕乞巧圖是民間神話故事畫題。七夕即農(nóng)歷七月初七夜,相傳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這一夜,婦女結(jié)彩縷,穿七孔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牛郎、織女都是星名,演化為神話人物,織女為天帝孫女,長年織造云錦。自嫁給了河西的牛郎后,織造中斷。天帝大怒,責令與牛郎分離,只準每年七月初七夜相會一次?!讹L俗通》中記載:織女會牛郎時,喜鵲于天河上為之搭橋,名鵲橋。七夕乞巧圖,初始于北宋畫家侯翼所作,后逐漸廣傳。
六院東院進門兩側(cè)為喜鵲登梅,背面為青竹和“福祿壽”三字。四個馬頭為暗八仙。正房扶欄中為葡萄,東為蓮花,西為牡丹。前院內(nèi)有“福德祠”,八寶圖上有兩個活靈活現(xiàn)的獅子和喻為吉慶有余的圖案。
石雕:喬家大院中的石雕工藝雖比較少見,卻是十分精細。現(xiàn)有幾對石獅,石獅形態(tài)各異,憨態(tài)可掬。有的石獅為踱步前行狀,刀紋如新,鋒芒猶在,表現(xiàn)得機警、威武、活躍。其顧盼自豪的頭部,提起全身的神氣,表現(xiàn)獅子的雄壯、英武而不失真,給人以健康、活躍,富有生命力的感覺。
還有陰紋線刻,如五院門蹲石獅底座為“金獅白象”,中為“馬上封猴(侯)”、“燕山教子”、“輩輩封侯”。南房柱石底墊為“漁樵耕讀”、“麻姑獻壽”等。六院門蹲石獅石礎(chǔ)上有“出將入相”、“神荼郁壘”(相傳古代以神荼、郁壘為門神,可以御兇邪避鬼魅)、“得勝返朝”等線刻,圖像清晰,故事引人,線條流暢,形象逼真。
彩繪:整個大院所有房間的屋檐下部都有真金彩繪,內(nèi)容以人物故事為主,除“燕山教子”、“麻姑獻壽”、“滿床笏”、“漁樵耕讀”外,還有花草蟲鳥,以及鐵道、火車、車站、鐘表等多種多樣圖案。這些圖案,堆金立粉和三蘭五彩的繪畫各有別致。所用金箔,純度很高,雖經(jīng)長期風吹日曬,至今仍是光彩熠熠。立粉工藝十分細致,須一層干后再上一層,這樣層層堆制,直到把一件飾物逼真的浮雕制成為止,最后涂金。涂金是用人頭上的油污貼上去的,因其太薄,必須挑選晴朗無雨無風的天氣,才能進行操作,可見完成一件圖案作品是相當費勁、費時的了。其它還有線條勾金、敷底上色,都是天然石色,因此,可保持經(jīng)久不褪,色澤鮮艷。
牌匾:喬家大院各個門庭所懸的牌匾很多,內(nèi)有四塊最有價值。其中有三塊牌匾是喬家的,也是值得喬家自豪和感到榮幸的。那就是光緒四年由李鴻章親自書寫的“仁周義溥”和山西巡撫丁寶銓受慈禧太后面諭送的“福種瑯環(huán)”及民國十六年祁縣昌源河東三十六村送給喬映奎的“身備六行”。前兩塊表明喬家在某個時期對官府的捐助,又經(jīng)朝廷大員題詞推崇,因此倍加榮耀光彩。后一塊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喬家的一些善舉和對人處事的方法。另外一塊價值更高,那就是傅山親筆題寫的“丹楓閣”匾(現(xiàn)存展于喬家第四院的東房內(nèi))?!暗鏖w”建成后,傅山為其親筆題了匾,同時,戴廷式寫了“丹楓閣記”,傅山又在后面加了跋。一匾二記三跋,語句令人費解。細分析,戴廷式《丹楓閣記》的大意是:公元1660年9月,他做了一夢,夢見和幾個穿古代服飾的人在城外同行。忽然發(fā)生了一場大的變動,回頭看時,已無平坦之路可行,前面是懸崖峭壁,崖上長滿楓樹和青松,中間還有一小閣,匾上寫得“丹楓”二字……。他醒后就按夢中的式樣建筑了“丹楓閣”。其實戴廷式夢見穿古裝的人出行,是對故國的懷念。發(fā)生了一場大變動,是指政局變化?!兜鏖w記》的真正含義是:國家滅亡,國難當頭,放建“丹楓閣”,以寄托亡明之痛。傅山在《丹楓閣記》后寫的《跋》中所言:“丹”是指讀書的中心,“楓”是戴廷式的字,“閣”是戴廷式讀書的地方。故把“閣”命為“楓”,把“丹”字寫在前面以示醒目?!暗ぁ北硎炯t色,又表示忠心;“楓”既表示氣節(jié),又表示紅色,都充盈著對明朝朱家的懷念思想。
此外,還有各院的門匾,例如“彤云繞”、“慎儉德”、“書田歷世”、“讀書滋味長”、“百年樹人”、“惟懷永圖”、“為善最樂”、“居之安”、“治福多”、“建乃家”、“靜觀軒”、“梯云篩月”等都有其一定的具體寓意。 總之,喬家大院既是建筑藝術(shù)的寶庫,也是民俗學的殿堂。步入其間,既會得到美的享受,又會使人增長許多知識。因此,來祁縣民俗博物館一游,從藝術(shù)、科學、文化、趣味每個方面,都會使您感到獲益非淺,不虛此行。
晉商文化:晉商大院【三】
曹家大院
曹家大院——三多堂博物館,位于太谷縣城西南五公里處北恍村東北角,北臨南同蒲鐵路和108國道線。它原是晉商巨富北恍曹家的一處“壽”字形宅院,外觀雄偉高大,形似城堡,獨立村北,與四周低矮的民房形成鮮明的對照。宅院總占地面積10638平方米,建筑面積6348平方米,保存著明、清、民國三代的建筑群,陳列著無數(shù)珍品,是新開發(fā)的一處晉商文化旅游景點。1995年10月開放,已成為晉中旅游的熱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曹家始祖曹邦彥是太原晉祠花塔村人,以賣砂鍋為生,明洪武年間舉家遷移到太谷北恍村,兼以耕作。到第14代“三”字輩中有個叫曹三喜的獨闖關(guān)東做買賣,獲利甚豐,當時所謂“關(guān)外七廳“均有曹家的商號。清兵入關(guān),又把生意做到關(guān)內(nèi),先在太谷設(shè)號,向全國輻射。到道光、咸豐年間,達到鼎盛,大江南北都有曹家的鋪面,達640余座,資產(chǎn)高達1200萬白銀,雇員有37000人,所以鄉(xiāng)民有“凡是有麻雀飛過的地方都有曹家的商號”的說法。后又跨出國門,東到日本,北到莫斯科,西到巴黎、倫敦,把國內(nèi)的茶葉、布匹輸往國外,引進日本的鋼鐵,高麗的人參,俄羅斯的金屬制品。曹家在山西和蒙古之間走出了一條“茶葉之道”,可與歷史上的“絲綢之路”相媲美。惜于光緒甲午、庚子年以后由于戰(zhàn)爭、商業(yè)競爭、子孫的驕奢淫逸導致了失敗,終于走完了自己的輝煌歷程。 曹家在極盛之時,在北恍村相繼建起了一批布局龐大富麗堂皇的宅院,如:五桂堂、懷義堂、福善堂、三多堂等,尤以“?!薄ⅰ暗摗?、“壽”、“禧”字形建造的四座大院最具代表性。幸存下來的“壽”宅院,是曹氏家族中的一個分支堂名,習慣上稱為多福、多壽、多男為內(nèi)容的“三多堂”。這座宅院以高聳大雅,厚重古樸的特色冠于群院之首。宅院座北朝南,分南北二部分,東西并排三個穿堂大院,連接三座三層17米高的樓房,內(nèi)套15個小院,現(xiàn)存房舍277間。整個建筑雕梁畫棟,龍樓鳳閣鱗次林比,信步廊廡迂回,舉目檐牙高喙,好一座龐大氣派的豪門宅院!樓頂還建有三個亭式重樓,飛閣凌空,是曹家護院家丁巡邏之地,也是主人舉杯邀月之所。建筑造形酷似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豬頭像。當清晨霧氣靄靄之時,或黃昏暮色茫茫之際,站在遠處觀賞,三座頂樓和整個建筑一起,酷似三頭龐大的“?!薄ⅰ把颉?、“豬”形。這種追新逐奇的建造意識,給宅院平添了幾分輝煌和神秘。
三多堂建筑堪稱中國民宅奇葩,然而三多堂展出的珍寶則是花蕊朵朵了。它陳列有四大項目12個內(nèi)容,數(shù)千件文物工藝,數(shù)千張照片,再配以繪畫、書法、模型及現(xiàn)代化的燈光、音響效果,較好地反映了曹家全盛時期的概貌。
“曹家經(jīng)商史”主要反映曹家歷代從艱辛的創(chuàng)業(yè)到創(chuàng)造輝煌和走向衰落的過程。有創(chuàng)業(yè)階段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輝煌時期的“遼奉蒙俄六百座”,“福祿壽喜四合圍”;有衰敗時期的“白煙一股瞬息間,千年瓦金落紛紛”的情景。
“明清家具展”陳列有400多件明清家具,有世所罕見的用92塊天然花紋大理石鑲成的“百壽大屏風”,后部有上下各50個“壽”字型和三代帝王師祁藻摘錄古代十七位學者啟導告誡后人的真跡文章。一百個壽字和文章均用陰刻手法刻于其上,又以金粉涂之。有“螺鈿鑲嵌貝殼鏡”,用天然貝殼雕琢上民間吉祥圖案和“福祿壽”三星,當你選擇不同角度時,會呈現(xiàn)出不同色澤。據(jù)傳如果看到紅色則會官運亨通,看到粉色則要走桃花運,而黃色則預(yù)示著要發(fā)財致富了。又有“寸斤寸金”的“紅木半圓桌”,立體造化的”大理石座鏡”以及數(shù)百件明、清家具,有“皇家看故宮,民間看曹家”之說。
“瓷器館”陳列有近2000件瓷器,從撣瓶、罐,到碟、碗、盤,大大小小,琳瑯滿目,其中不乏許多明、清珍品。
令人稱奇的是在“珍寶館”展出的清宮國寶金火車頭鐘,此系法國給清廷的貢品,用黃、白、烏三種金制成,重 84.50市斤,上鑲時鐘、晴雨表,上好發(fā)條可沿軌道而行進。這件國寶是慈禧太后逃往西安路經(jīng)北恍向曹家借款的抵押物。另一件珍寶是明代大畫家仇瑛臨摹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卷長7.74米,寬0.45米,上有1643個人物,208頭牲畜,生動逼真,價值連城。同時展出的還有羽毛鏡、商朝白燕古陶、哥窯碎瓷等珍品。
此外,三多堂還展出有清代大書法家趙鐵山的40余幅書法真跡,形意拳發(fā)展史,根雕藝術(shù)展,太谷宮燈展以及太谷縣史等展覽?,F(xiàn)在正著手復(fù)原西側(cè)的曹家花園,開辟一處休閑場所。
晉商文化:晉商大院【四】
梁家大院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來聞名全國的晉中巨商之一,在祁縣城內(nèi)有十幾個大院,千余間房屋,占地三萬多平方米,人稱“渠半城”。渠家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財主:田喜財主(渠源潮)、旺財主(渠源湞)、金財主(渠源淦)。渠源潮(嫡孫渠晉山字仁甫)的住宅位于祁縣城內(nèi)東大街33號,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它占地5317平方米,建筑面積3271平方米。為全國罕見的五進式穿堂院,內(nèi)分八個大院、19個小院、240間房屋。明樓院、統(tǒng)樓院、欄桿院、戲臺院巧妙結(jié)合,錯落有致。懸山頂、歇山頂、卷棚頂、硬山頂形式各異、匠心獨運。大院外觀為城堡式,墻高十余米,高大的拱式大門洞,上有玲瓏精致的眺閣。院內(nèi)建筑布局合理,主側(cè)院主次分明,院落青石奠基,水磨青磚砌墻。院與院間隔有牌樓、過廳,明樓、統(tǒng)樓遙相呼應(yīng)。石雕欄桿石雕門,工藝精湛;磚雕篆文磚雕景,高雅美觀。該院堪稱民宅建筑藝術(shù)的佳作,為中華文明的一顆民居瑰寶,是“渠半城”的一處典范建筑。
在大院中開辟的晉商文化博物館,意在弘揚晉商精神,樹立“商可富民興晉”的觀念,激發(fā)人們振興山西經(jīng)濟的雄心。陳列展分晉商總覽、著名商號、巨商大賈、愛國義舉、商界盛事、渠氏家族、晉劇淵源七大系列,28個展室,采取原狀陳列和系列展出相結(jié)合的方法,運用實物、圖片、模型、雕塑等手法,配以燈光、電聲等現(xiàn)代手段,揭示晉商文化的內(nèi)涵,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晉商的輝煌。渠家大院的原建筑已基本修復(fù),展覽內(nèi)容將陸續(xù)增多。
長裕川是渠家最大的茶莊,初名長順川,開辦于清乾嘉時期,距今已200余年。位于祁縣城內(nèi)段家巷14號(現(xiàn)祁縣人大、政協(xié)等機關(guān)大院)。初很狹小簡陋,從清光緒年間至民國十幾年,才陸續(xù)修成現(xiàn)在規(guī)模?,F(xiàn)有四個大院和兩個偏院,共有磚瓦房一百多間,其石、磚、木雕,刻工精細,堪稱一絕;有祁隹藻書之楷體楹聯(lián):“立德立言居之以敬;友直友諒尊其所聞?!苯陻M把它建為歷史名人蠟像館。
長裕川初以經(jīng)營茶葉為主,后也販鹽(由海州運到湖南、湖北),運銷夏布。它的總號設(shè)在祁縣,分號前后達十余處。抗戰(zhàn)開始后,長裕川在日占區(qū)的分號相繼撤銷,逐由成都分號代理總號轄抗戰(zhàn)區(qū)的分號,祁縣總號成為日軍駐地。解放后,渠仁甫捐出了祁縣的房產(chǎn)(包括他的書舍和競新學校的財產(chǎn))。渠仁甫(1880——1963)被選為省政協(xié)委員、人民代表,是位愛國興學的三晉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