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白皮書

字號:


    近日, 《留學》雜志刊發(fā)的《2017留美中國學生現(xiàn)狀白皮書》在網(wǎng)絡上引起了廣泛傳播。下面出國留學網(wǎng)為您介紹美國留學白皮書。
    全文中最引起人們關注的,莫過于令人驚訝的中國留學生在美退學數(shù)據(jù)。根據(jù)白皮書透露,中國留美學生2015年開除總人數(shù)超過8000人,其中69.43%來到美國不超過兩年,80.55%由于學術表現(xiàn)問題而退學。
    而根據(jù)美國最權威教育雜志《The Chronic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12年的同類報道,留學學生退學較為集中的七所大學,中國留學生同時也較為集中。而這七所學校幾乎均為各州首府大校,也以較為嚴苛的學術標準著稱。對于美國大學和生活壓力毫無概念的中國學生,則在這一環(huán)境下必然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
    中國留學生學術挑戰(zhàn)最嚴峻的七所大學(引自《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最為關鍵的是,這一數(shù)據(jù)并不包含無法畢業(yè)的中國學生。實際上,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普遍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無法畢業(yè),而非直接退學。在以上七所學校的中國留學生GPA分布中,我們可以看到GPA 2.0 以下的學生僅為17.9%,而47.1%的學生GPA分布在2.0-3.0之間。也就是說接近一半的中國低分學生并不受Probation(留校察看)政策的約束。但在美國高校,Probation并非唯一導致學生無法畢業(yè)的因素。如專業(yè)課成績不達標,F(xiàn)irst Year Writing寫作必修課未通過,Undeclared學生(無錄取專業(yè)的學生)GPA未滿足進入專業(yè)學院的標準等情況均會讓中國學生在美國本科四五年時間仍然無法畢業(yè),這一現(xiàn)象在留美中國學生當中非常普遍。這不僅耗費了學生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更讓家庭承擔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無法畢業(yè)的留學生群體,被我們稱為美國留學的灰色地帶,這一數(shù)據(jù)由于統(tǒng)計較為困難并未在《2015留美中國學生現(xiàn)狀白皮書》中看到端倪。但根據(jù)以上七所典型大學的GPA分布情況,我們可以斷定這一數(shù)字至少是退學學生的兩倍以上。根據(jù)《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12年所報道的在美中國留學生高達7.11%的退學率保守估算,至少15%的中國學生未退學的前提下卻依然面臨無法畢業(yè)的困境。這意味著約1/4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留學之路都極為坎坷。
    是什么導致了中國留學生的如此困境?
    在以上七所學校官方網(wǎng)站的probation(留校察看)政策一欄,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大學對于學術不達標的學生并未采取任何嚴厲措施。相反,對于GPA2.0以下的學生,加州大學、密歇根州立、邁阿密大學為首的大校在學生進入留校察看后反而會提供專屬Writing Instructor等偏向性政策和資源來幫助學生更好的擺脫學術困境,但仍然有高達80.55%中國留校察看生未能在長達一年的時間內內將GPA提升至2.0及格線從而導致退學。事實證明,中國學生面臨的問題遠遠不是英文輔導可以解決的。
    中國學生在美國留學所面臨的問題是多樣化的。在加州大學、賓州州立、紐約大學三所典型高校隨機抽取了21組GPA低于3.0的大一學生案例進行分析,并將結果進行整合排列如上表。本次調查基本將中國學生主體面臨的問題概括為以下四個部分。
    一,錄取后長達半年學習脫軌,匱乏大學學術橋接過程
    美國學生在大學申請結束后長達九個月的時間里,會由高中安排充分的課程幫助學生提前適應大學學術壓力。包括英文論文寫作、大學先修課程、大學交流項目在內的豐富資源使得美國高中生對于大學學術壓力有著充分的準備。然而中國高中與留學機構均未能提供基本的大學前學術指導服務。少數(shù)有意識的家長只能花費高昂的成本讓學生提前赴美修讀暑期學校來緩解適應問題。然而即便如此,暑期學校單純的英文課堂并不能幫助學生掌握美國獨立生活和學術關鍵技能。
    二,缺乏對美國大學學術壓力的基本危機意識
    中國留學生適應問題依然被塵封長達十余年,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在于留學家庭對于美國大學學術壓力并沒有切身體會。在對37名2012年-2014年的西部兩所大學退學生的調查邀請中,僅12人在多次懇求后愿意配合調研工作。這12人中,僅2人向親戚及朋友公開了開除真實情況、4人的父母對外隱瞞了開除事實、5人的父母用身體不適和家庭財政等理由對外解釋、而還有1名學員甚至根本沒有對父母坦誠開除一事,依然向家庭索取高額學費供自己消費。實際上,“面子”已經成為了大眾了解孩子在美真實情況的最大阻礙。
    三,英文學術論文基礎與自主排課經驗幾乎為零
    美國大學將選課權利幾乎完全下放到學生手中,除專業(yè)課之外,F(xiàn)ree Elective(選修課)和General Education(通識課)均可自由安排。美國前一百名的任何一所大學均至少擁有一萬余門可自由選擇的課程,如何選擇并安排最適合自己的課程對中國學生而言是極為陌生的挑戰(zhàn)。即使完成了選課過程,專業(yè)英文論文的寫作對于中國學生而言同樣也是全新的事物。在美國課程Syllabus(課綱)中,論文幾乎占據(jù)了一半以上的評分。寫作課程作為所有大學唯一共同設置的必修課程,以巨大的閱讀和寫作量讓中國學生選課時“談寫色變”。
    四, 自理能力:陌生文化、政策環(huán)境下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美國多文化并存的社交環(huán)境也給中國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然而更主要是的對于留學生而言,完全陌生的法律和制度也成為了生活的主要挑戰(zhàn)。在采訪的共計33組大一學生中,有27人不知道如何在F-1簽證下獲得SSN社會保險號,而這是對于未來實習和工作至關重要的社會記錄。這一細節(jié)僅是中國學生對于美國環(huán)境陌生的一個縮影。在居民區(qū)的選擇,駕照或購車等諸多問題上中國學生還有廣泛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