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第一期內(nèi)容

字號:


    不知昨晚有多少人如我一樣,看了央視一套的新節(jié)目《朗讀者》。
    央視爸爸在繼《中國漢字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再放大招,《朗讀者》將文字里蘊(yùn)含的蓬勃力量通過朗讀的方式傳達(dá)給眾人。
    片頭里董卿說:“多長時間沒有閱讀了,很久了吧,大家都覺得那是學(xué)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說它只屬于一小部分人,朗讀屬于每一個人。”
    的確,關(guān)于朗讀最深的記憶似乎停留在中學(xué)時代每日的早自習(xí),老師們要求大聲朗讀出語文或英文課文。中學(xué)畢業(yè)之后,隨著手機(jī)、ipad和kindle的慢慢普及,連閱讀一本紙質(zhì)書的機(jī)會都在逐漸減少,更別說大聲朗讀了。
    第一期的主題是“遇見”,朗讀的有文學(xué)節(jié)選、歌曲歌詞、婚禮致辭和書信。
    每一個朗讀者將自己的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將這些傳世佳作相結(jié)合,與文字作者的情感交織在一起,向聽眾們娓娓道來。
    第一個朗讀者是濮存昕。
    每一次朗讀前都會有董卿對嘉賓的一小段訪問和邀請學(xué)者對被朗讀文章的背景介紹。
    董卿問濮存昕:“生命中有沒有這么一個人,可以這么說,沒有他就沒有濮存昕?”
    于是小仙第一次知道原來濮存昕小時候是個殘疾兒童,外號濮瘸子,是榮國威大夫醫(yī)好了他,讓他擺脫了自卑和欺凌,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而這篇文章,便是濮存昕獻(xiàn)給榮大夫的。
    閱讀的文章是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師》節(jié)選,而宗月大師恰恰也是老舍先生生命中遇見的很重要的人,那個點亮了他善意的人。
    很喜歡濮存昕朗讀的姿態(tài),捧著一本書,一邊朗讀一邊在臺上緩緩踱步,姿態(tài)從容,仿佛與你一同在家中,你坐在旁邊的沙發(fā)上。冬日里,房間壁爐中燃著一爐火,他就在你面前靜靜的朗讀著,時不時抬眼看你。
    文字間滿滿的感恩之心。
    第二個朗讀者是蔣勵。
    她是北京某醫(yī)院一名婦產(chǎn)科醫(yī)生,曾經(jīng)作為無國界醫(yī)生到阿富汗地區(qū)為那里的產(chǎn)婦接生,在幾個月的時間里接生了幾千個嬰兒,并且做到了無一名孕婦死亡。
    在朗讀前蔣醫(yī)生的講述中,可以感受出她對醫(yī)務(wù)工作的熱愛、對生命的尊重。
    蔣醫(yī)生不僅心美,人也很美。
    在她對救援工作的講述中,下面這幅圖片帶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
    生活在戰(zhàn)火區(qū)普通民眾的困苦和無助,而其中最為艱難的無疑是婦女和兒童。
    蔣勵醫(yī)生和同為無國界醫(yī)生的三位同伴一同朗讀的是獲得了2016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美國搖滾、民謠藝術(shù)家Bob Dylan的作品《答案在風(fēng)中飄揚(yáng)》,也是經(jīng)典電影《阿甘正傳》中珍妮在脫衣舞會中所演唱的歌曲。
    他們朗讀的這首歌詞也讓小仙熱淚盈眶。
    去年聽說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是個搖滾歌手的時候小仙雖然很懵逼,但也沒有真的去搜索他的生平和歌曲來了解。后臺里姚謙說Bob Dylan的歌詞是非常接近于詩歌的,而詩歌可以讓閱讀者在閱讀時參照自身生活經(jīng)理產(chǎn)生很多的聯(lián)想,這也是詩歌最有力量的一個原因。
    歌詞全文如下: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
    Before they call homa man
    才能被稱為真正的男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ll
    一只白鴿要飛過多少片大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在沙丘安眠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炮彈要多少次掠過天空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才能被永遠(yuǎn)禁止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風(fēng)中飄揚(yáng)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這風(fēng)中飄揚(yáng)
    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一座山要佇立多少年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才能被沖刷入海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一些人要存在多少年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獲得自由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個人要多少回轉(zhuǎn)過頭去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才能假裝什么都沒看見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風(fēng)中飄揚(yáng)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這風(fēng)中飄揚(yáng)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望見天空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一個人要有多少只耳朵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才能聽見人們的哭喊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要犧牲多少條生命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才能知道太多的人已經(jīng)死去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風(fēng)中飄揚(yáng)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這風(fēng)中飄揚(yáng)
    戰(zhàn)爭是政治家們的博弈,平民們渴望的只是平安的生活。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望西都, 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 百姓苦;亡,百姓苦! ——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第三個朗讀者是柳傳志。
    董卿這么介紹柳傳志。
    在談起從前經(jīng)歷的時候,柳傳志笑說如果當(dāng)初圓了夢想,成功的當(dāng)了飛行員,就不會遇見現(xiàn)在的老婆,有了兒子,不會創(chuàng)辦聯(lián)想,也沒有現(xiàn)在的柳傳志了。
    小仙有時也會感慨,人生中會面對一個又一個的選擇題,你選擇擁有某些東西的同時,同時也是在選擇舍棄某些東西,一個一個不斷的選擇結(jié)果相累計,成就了現(xiàn)在的自己。
    柳傳志朗讀的是在兒子柳林的婚禮致辭,給他的一封信。
    信里無一個“愛”字,但字里行間全是對兒子的愛意,更妙的是還有對兒媳婦的喜愛和對親家養(yǎng)育出這么好的女兒的感激。
    柳傳志說: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業(yè),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許多的父母希望孩子有高學(xué)歷、能賺錢、找個好對象...對孩子有許許多多的期望,可是兒女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不需要承載父母的理想和去過父母眼中所謂“正常人的生活“,兒女只是你們的兒女,應(yīng)該擁有獨立的人格和自主的人生。
    
“父親的話讓我無比溫暖,在我的一生中,經(jīng)歷坎坷,天上、地下、水中、火中,但我父親的這句話,讓我直面環(huán)境,坦蕩相對。 …… 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尤其是此刻,我從沙場上退下來,希望要充分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希望梅林、康樂永遠(yuǎn)相親相愛,這是柳家的傳統(tǒng)。”

    父母最棒的養(yǎng)育,不是把子女教育得活成父母所想要的樣子,而是子女通過努力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無論平凡還是卓越,身為父母都一樣感覺驕傲。
    血緣,讓我們有著特殊的羈絆,而不是互相折磨牽絆。
    第四個朗讀者是一對夫妻。
    丈夫因為對妻子的一個承諾,用十年時間,傾盡所有,為妻子打造了一個鮮花山谷。
    特別平凡的夫妻,妻子在敘述時說:”他是一個特別浪漫的男人,所以我覺得我是一個特別幸福的小女人。“
    他們倆相互依偎著互讀情詩的樣子特別和諧。
    沐浴在愛中的人,是會發(fā)光的,而他們倆,都在發(fā)光。
    他們朗讀的是朱生豪情書。
    
“你也許不會相信,我常常想象你是多么美好,多么可愛,但實際見了你面的時候,你比我想象的更美好的多,可愛的多。 你不能說我這是說謊,因為如果不然的話,我蠻可以僅僅想憶你自足,而不必那樣渴望著想見到你。 我遇見你,就想找到了我真的自己。如果沒有你,即使我愛一百個人,或有一百個人愛我,我的靈魂也終將永遠(yuǎn)彷徨。你是我獨一無二的,我將永遠(yuǎn)永遠(yuǎn)多么多么地喜歡你。”

    朱生豪一生給他的妻子宋清如寫了大量的情書。
    在生活中,他們也的確會給對方寫下一些文字和情書。
    董卿拿出了幾本他們的家庭文集,紙張能看出有些舊了。丈夫在大庭廣眾之下平和、從容地念出寫給妻子的情詩,沒有扭捏與害羞,就是這么大大方方念出我對你感情。
    丈夫念著描繪想要給她生活模樣的時候,妻子還在旁邊給董卿講解”他在旁邊還有圖“。
    眉眼里都是溢出的愛意。
    最后是董卿送給他們一句她很愛的詩句。
    
我們相愛一生,還是太短。

    祝你們都能遇見這樣的愛情。
    第五個朗讀者是世界小姐張梓琳。
    她朗讀的是劉瑜寫給女兒的信——《愿你慢慢長大》。
    小仙非常非常喜歡這封信,所以貼出了全文。
    
親愛的小布谷:
    今年六一兒童節(jié),正好是你滿百天的日子。
    當(dāng)我寫下“百天”這個字眼的時候,著實被它嚇了一跳——一個人竟然可以這樣小,小到以天計。在過去一百天里,你像個小魔術(shù)師一樣,每天變出一堆糖果給爸爸媽媽吃。如果沒有你,這一百天,就會像它之前的一百天,以及它之后的一百天一樣,陷入混沌的時間之流,綿綿不絕而不知所終。
    就在幾天前,媽媽和一個阿姨聊天,她問我:為什么你決定要孩子?我用了一個很常見也很偷懶的回答:為了讓人生更完整。她反問:這豈不是很自私?用別人的生命來使你的生命更“完整”?是啊,我想她是對的。但我想不出一個不自私的生孩子的理由。
    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不自私嗎?現(xiàn)代人說:“我喜歡小孩”,不自私嗎?生物學(xué)家說:“為了人類的繁衍”,哎呀,聽上去多么神圣,但也不過是將一個人的自私替換成了一個物種甚至一群基因的自私而已。對了,有個叫道金斯的英國老頭寫過一本書叫《自私的基因》,你長大了一定要找來這本書讀讀,你還可以找來他的其他書讀讀,媽媽希望你以后是個愛科學(xué)的孩子,當(dāng)然媽媽也希望你在愛科學(xué)的同時,能夠找到自己的方式掙脫虛無。
    因為生孩子是件很“自私”的事情,所以母親節(jié)那天,看到鋪天蓋地“感謝母親”“偉大的母愛”之類的口號時,我只覺得不安甚至難堪。我一直有個不太正確的看法:母親對孩子的愛,不過是她為生孩子這個選擇承擔(dān)后果而已,談不上什么“偉大”。
    以前我不是母親的時候不敢說這話,現(xiàn)在終于可以坦然說出來了。甚至,我想,應(yīng)該被感謝的是孩子,是他們讓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讓他們的虛空有所寄托,讓他們體驗到生命層層開放的神秘與欣喜,最重要的是,讓他們體驗到盡情地愛——那是一種自由,不是嗎?能夠放下所有戒備去信馬由韁地愛,那簡直是最大的自由。作為母親,我感謝你給我這種自由。
    也因為生孩子是件自私的事情,我不敢對你的未來有什么“寄望”。
    沒有幾個漢語詞匯比“望子成龍”更令我不安,事實上這四個字簡直令我感到憤怒:有本事你自己“成龍”好了,為什么要望子成龍?如果漢語里有個成語叫“望爸成龍”或者“望媽成龍”,當(dāng)父母的會不會覺得很無禮?
    所以,小布谷,等你長大,如果你想當(dāng)一個華爾街的銀行家,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僅僅想當(dāng)一個面包師,那也不錯。如果你想從政,只要出于恰當(dāng)?shù)睦碛?,媽媽一定支持,但如果你只想做個動物園飼養(yǎng)員,那也挺好。我所希望的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你能幸運(yùn)地找到自己的夢想——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感,又恰好擁有與這個夢想相匹配的能力——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與其夢想成比例的能力。
    是的,我祈禱你能“成功”,但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個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與熱情——在媽媽看來,一個每天早上起床都覺得上班是個負(fù)擔(dān)的律師,并不比一個驕傲地對顧客說“看,這個發(fā)型剪得漂亮吧”的理發(fā)師更加成功。
    但是,對你的“成就”無所寄望并不等于對你的品格無所寄望。媽媽希望你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白來一趟,能有愿望和能力領(lǐng)略它波光瀲滟的好,并以自己的好來成全它的更好。
    媽媽相信人的本質(zhì)是無窮綻放,人的尊嚴(yán)體現(xiàn)在向著真善美無盡奔跑。
    所以,我希望你是個有求知欲的人,大到“宇宙之外是什么”,小到“我每天拉的屎沖下馬桶后去了哪里”,都可以引起你的好奇心;
    我希望你是個有同情心的人,對他人的痛苦——哪怕是動物的痛苦——抱有最大程度的想象力,因而對任何形式的傷害抱有最大程度的戒備心;
    我希望你是個有責(zé)任感的人,意識到我們所擁有的自由、和平、公正就像我們擁有的房子車子一樣,它們既非從天而降,也非一勞永逸,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努力追求與奮力呵護(hù);
    我希望你有勇氣,能夠在強(qiáng)權(quán)、暴力、誘惑、輿論甚至小圈子的溫暖面前堅持說出“那個皇帝其實并沒有穿什么新衣”;
    我希望你敏感,能夠捕捉到美與不美之間勢不兩立的差異,能夠在博物館和音樂廳之外、生活層巒疊嶂的細(xì)節(jié)里發(fā)現(xiàn)藝術(shù);
    作為一個女孩,我還希望你有夢想,你的青春與人生不僅僅為愛情和婚姻所定義。這個清單已經(jīng)太長了是嗎?
    對品格的寄望也是一種苛刻是嗎?好吧,與其說媽媽希望你成為那樣的人,不如說媽媽希望你能和媽媽相互勉勵,幫助對方成為那樣的人。
    小布谷,愿你慢慢長大。
    愿你有好運(yùn)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xué)會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xué)會寬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同樣身為一個寶寶剛剛滿百天的母親,和張梓琳一樣,完全能理解這篇文章。
    身為父母,擁有子女原本已是”自私“,又如何能再更加自私將我多余的愿望一一強(qiáng)加于你的身上?
    只愿你身體健康,笑容常在,人生少苦痛、少挫折、少不安,愿你一生一世每一日都可睡到自然醒。
    最后一個朗讀者是許淵沖老先生。
    許老先生翻譯了包括《詩經(jīng)》、《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等中外名著,被譽(yù)為“詩譯英法唯一人”。
    當(dāng)董卿笑問是否見了誰都遞名片,老先生笑著回答說。
    當(dāng)念及多年前暗戀女同學(xué)所翻譯的詩句,情到深處,依舊忍不住淚濕眼眶。
    已經(jīng)九十多歲的許老先生,如今依舊每晚伏案寫作,翻譯莎士比亞作品,這份對于翻譯工作的熱愛連許多年輕人都要自愧不如。
    
”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你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

    真正朗讀的是從四面八方趕來的許老先生的學(xué)生,朗讀的都是許老先生的翻譯作品。
    有《詩經(jīng)》。
    小雅•采薇
    有莎士比亞作品。
    如愿•人生七階
    哈夢萊
    有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
    有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多夫》。
    約翰•克里斯多夫
    許淵沖老先生用畢生的心血、畢生的精力、畢生的熱情,在東西方的文學(xué)世界里架起了一座橋梁,讓我們有可能到達(dá)彼岸,讓我們有可能遇見。
    在第一期《朗讀者》里,小仙所聽出來的都是愛的力量,有感恩之愛、親子之愛、情人之愛、仁者之愛,有小家之愛,也有對人性的大愛。
    人生路上,便是不斷的遇見,生命在遇見中產(chǎn)生更多的可能性,碰撞出更加絢爛的火花。
    遇見你,是最美麗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