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八年抗戰(zhàn)改為十四年 春季教材落實

字號:


    據(jù)新京報報道,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近日下發(fā)2017年1號函件《關于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zhàn)”概念的函》,函件表示,根據(jù)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zhàn)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實。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對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進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zhàn)”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zhàn)”,并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的內(nèi)容。
    教材的這一修改對中小學生日常教學來說有何影響?涉及改動的內(nèi)容多不多?對此,省教育廳相關處室表示,目前暫未收到教育部紙質文件,收到正式文件后,將會按照相關要求及時進行該項工作。同時,記者從成都部分歷史老師處了解到,在日常教學中,涉及“抗戰(zhàn)”的內(nèi)容,老師們多是講述的“八年全面抗戰(zhàn)”和“六年局部抗戰(zhàn)”的概念,很少單獨提及“八年抗戰(zhàn)”,“現(xiàn)在我們使用的歷史教材中似乎也沒有’八年抗戰(zhàn)’的字樣”,因此這一改動內(nèi)容對日常教學來說影響并不大,而且在成都近兩年歷史科目的中考題中,也曾考查過“十四年抗戰(zhàn)”的相關內(nèi)容。
    “十四年抗戰(zhàn)”曾入成都中考歷史題
    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歷史老師葉德元介紹,他早在2015年參加全國歷史學術年會時,就有學者在會上提出過“十四年抗戰(zhàn)”,在日常教學中,他給學生講述的也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是局部抗戰(zhàn)的開始,1937年“七七事變”起,開始全面抗戰(zhàn),標志著抗日戰(zhàn)爭的全面爆發(fā)。成都外國語學校高中歷史老師劉小芳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十四年抗戰(zhàn)是符合歷史史實的,我們也一直是這樣講的。”
    葉德元說,初中歷史涉及抗戰(zhàn)的內(nèi)容,主要在八年級上冊的教材中學習,因此,即便教材要進行相關內(nèi)容的修改,也不會影響學生下學期開學后的學習內(nèi)容。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成都近兩年歷史科目的中考題中,也曾考到過“十四年抗戰(zhàn)”的內(nèi)容。“題目大概是說,有學者提出了‘十四年抗戰(zhàn)’的概念,按照這種說法,是從下列哪一事件開始算起的,讓學生進行選擇,那么正確答案就是‘九一八’事變。”樹德實驗中學歷史老師曾慶沙回憶說,所以這一觀點在當下的歷史教學中并不陌生。
    “十四年抗戰(zhàn)”是對先輩先烈的一種致敬
    “其實關于‘十四年抗戰(zhàn)’的說法由來已久,八年抗戰(zhàn)主要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的全民族抗戰(zhàn)、全面抗戰(zhàn),之前的1931年到1937年,這六年,其實中國已經(jīng)開始了抗戰(zhàn)過程,只是那時屬于局部的抗戰(zhàn)。”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副院長、教授汪洪亮介紹說,將“八年”改為“十四年”,表面上看是時間的變化,實際上是對抗戰(zhàn)歷史全面客觀的重新認識,“中國人民堅持抗戰(zhàn)十四年,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zhàn)爭事業(yè)、重建和平做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及巨大的犧牲和貢獻。”
    汪洪亮表示,這一改變是一種進步,它符合歷史的本來面貌,更加真實地呈現(xiàn)了中國人民抗戰(zhàn)的全過程,把全面抗戰(zhàn)前的局部抗戰(zhàn)和日本侵華占據(jù)東北情況下,各族人民依然在持續(xù)努力的抗戰(zhàn),放在“十四年抗戰(zhàn)”的框架中,這是對在抗戰(zhàn)中付出努力和犧牲的先輩先烈們的一種致敬,如果僅僅說八年抗戰(zhàn),容易讓國人忽視和忘卻此前日本對華的侵害及國人的抵抗,“從尊崇歷史事實,緬懷抗戰(zhàn)先烈來講,重申‘十四年抗戰(zhàn)’的提法,我認為是較為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