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劇沉寂有時,一朝歸來。
為何“燃爆”熒屏?為你解密這臺反腐大戲——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日前正在湖南衛(wèi)視黃金檔熱播。
最高檢影視中心組織制作。陸毅、張豐毅、吳剛、柯藍、許亞軍等眾多實力派演員擔綱出演……
著名作家周梅森8年磨劍,著名導演李路兼任導演和總制片人……
一部三觀正、題材正、套路正的電視劇。
根據(jù)4月3日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以全國網(wǎng)1.84的收視率排名全國第一:《人民的名義》,究竟“神”在何處?
新華社記者專訪了總制片人、導演和多位反腐一線、檢察院系統(tǒng)專業(yè)人士,為你帶來獨家解密——
(首版片花時間約為3分鐘)
專訪《人民的名義》總制片人、導演李路——
“一部反腐高壓下中國政治和官場生態(tài)的長幅畫卷”,是對這部劇最準確的定位。李路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希望這部劇能讓人們看到人性的溫暖、正義的力量,為預防腐敗提供鏡鑒。
“我們要還原一個真實的反腐生態(tài)”
“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反腐既是國際關注焦點,也是國內(nèi)民心所向,波及面之廣、影響力之強前所未有。”李路說,《人民的名義》打破了多年以來反腐題材影視作品沒有跟上現(xiàn)實的尷尬現(xiàn)狀。
編劇周梅森曾執(zhí)筆《人間正道》《絕對權力》《至高利益》等多部反腐劇,但在《人民的名義》之前,他已封筆十年。
“在這個高壓反腐的時代,我和編劇都醞釀已久,有很多話要說。”李路說。
“我們要還原一個真實的反腐生態(tài)。”李路說,“避重就輕、模棱兩可,是做不出好的反腐劇的。”
在他看來,該劇揭示了當下反腐斗爭的重大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以積極姿態(tài)對反腐斗爭進行了藝術表現(xiàn)與思考。
“反腐劇不是為了展示腐敗,而是給大家以警示和啟發(fā)”
《人民的名義》一開篇,就生動揭示了“小官巨腐”的兩面人生,也讓觀眾聯(lián)想到個別貪腐官員的真實案例。
李路認為,藝術作品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要對現(xiàn)實素材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藝術加工。 “劇中確實有不少情節(jié)是借鑒了現(xiàn)實案例,但是反腐劇不是為了展示腐敗,而是為了反映腐敗給社會和人民帶來的傷害,給大家以警示和啟發(fā)。”
李路介紹說,劇中體現(xiàn)了最新的反腐成果,拍蠅、打虎、海外獵狐等均有折射。 “現(xiàn)實中已經(jīng)披露了這么多大案要案,觸目驚心,我們要用藝術手法探索腐敗成因,為預防腐敗提供鏡鑒。”
宏觀處講政治,微觀處顯人性。“相比于以往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更側(cè)重對人性的思考。”李路說, “誘惑面前,是否忠誠于良心和信仰,是英雄和小丑的分水嶺。有人擔當,有人放水,有人堅持,有人妥協(xié),這是我最想表現(xiàn)的眾生相和人性色譜。”
“反腐劇沉寂多年,一旦回歸就必須做成經(jīng)典”
李路曾執(zhí)導過《老大的幸福》《山楂樹之戀》等電視劇佳作,但他坦言,《人民的名義》是“職業(yè)生涯最難之作”。過去兩年,他把全部時間都獻給了這部劇。
2015年初,全國范圍自上而下的反腐風暴刮得正猛,但文藝創(chuàng)作并沒有跟上如火如荼的現(xiàn)實,反腐作品熒屏上所見不多。李路聽聞最高檢影視中心向周梅森約稿,便主動請纓,想在反腐題材沉寂多年的水面上投下一塊石頭。
從最初的挑選題、組陣容、定投資、搞創(chuàng)作,再到拍攝播出,一路走來,李路百感交集。“我一定要寫一部報告文學,說一說其中前所未有的艱辛。”
在大IP盛行、仙俠劇流行的當下,為何要選擇“反腐”題材這樣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李路說,文藝創(chuàng)作只有反映時代精神和人民關切,才有恒久生命力。“大時代面前,文藝不能缺席。反腐劇沉寂多年,一旦回歸就必須做成經(jīng)典。”
為此,他邀請了陸毅、張豐毅、吳剛、許亞軍、柯藍、胡靜、張凱麗等30余位明星加盟。“這是一部政治劇,臺詞量之大,戲劇信息之豐富,人物層次之復雜都需要演技派、實力派演員擔綱。 他們都是友情加盟,片酬可謂‘良心折上折’。”
作為一部主旋律作品,該劇也受到許多年輕觀眾喜愛。本劇的“圈粉黑馬”當屬吳剛飾演的市委書記,網(wǎng)友親切的稱呼他為“GDP書記”。
對此, 李路表示:“誰說主旋律就不好看?主旋律不是說教,表現(xiàn)手法可以很多樣,表演風格可以很多元,鏡頭運用可以很時尚。主旋律是我們要傳遞給觀眾的價值觀,希望觀眾在主旋律中感受到正能量。”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
“這段時間,我們在審看周梅森編劇、李路導演的《人民的名義》時,一直被這部現(xiàn)實主義大劇感染著。我們非常敬佩主創(chuàng)對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生活的感知,對發(fā)展脈搏的把握,對時代重大問題的回答。 用光明驅(qū)散黑暗、用美善戰(zhàn)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劇中腐敗勢力非常猖獗,形勢非常嚴峻,但看的過程中,每一集都有正面的力量。從這部劇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溫暖,看到了正義的力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反腐敗教育與研究中心秘書長彭新林——
“《人民的名義》電視劇通篇貫穿了法治的理念和法治的思維,通過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來自現(xiàn)實生活中的題材,反映了我們反腐敗的體制機制更加成熟、穩(wěn)健。它的熱播體現(xiàn)了時代進步,反映了我們黨足夠的 制度自信,在反腐敗斗爭中更加開明的態(tài)度和有貪必肅、有腐必反的堅定決心。反腐敗沒有紙牌屋、沒有權力斗爭,只要觸犯黨紀國法就要受到處理,體現(xiàn)了我們開展的反腐敗斗爭 不是搞運動、不是以人劃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約束沒有例外。”
南京市秦淮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時紅——
“《人民的名義》展現(xiàn)了檢察機關與腐敗分子的斗智斗勇的故事,也 彰顯了檢察官對待腐敗行為零容忍的態(tài)度和決心,在我們檢察官群體中好評如潮。人民的名義這樣題材的電視劇也是一個警示劇,就是要告誡官員應廉潔從政、一心為民。這樣才不辜負國家的培養(yǎng),才對得起家庭對得起自己。”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人民檢察院反貪局檢察官杜景瑞——
“人民的名義真實展現(xiàn)出了反貪工作的復雜艱辛,尤其人物的刻畫改變以往臉譜化的形象,更能起到教育懲誡作用。該劇真實反映出反貪工作的艱辛。本劇中的辦案過程使人仿佛身臨其境,辦案中的阻力、成功的喜悅一一地體現(xiàn)了,使大家更能了解體會反貪檢察工作,是一部值得和家人共同欣賞的好劇。”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力度之大、行動之堅決前所未有,打虎、拍蠅、獵狐等行動深入人心,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題材被搬上熒幕,體現(xiàn)了文藝創(chuàng)作觀廣度的擴大。
如今,在反腐敗壓倒性態(tài)勢已經(jīng)形成之后,如何進一步推進反腐敗斗爭和制度建設,備受期待。
李路說: “反腐不只是要把生銹的零件、患病的器官拿下來,更重要的是找到致銹的原因、病灶的所在,從而正本清源,創(chuàng)造清明的政治環(huán)境和執(zhí)政生態(tài)。希望《人民的名義》在這場大變遷中發(fā)揮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