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字號:


    教案是每個老師上課必備的講課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決定一堂課的質(zhì)量。如何備好教案呢?以下文章“《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由出國留學網(wǎng)為您提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六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師恩難忘”,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課文開頭先描寫春天放風箏的景象,引出對劉老師的回憶;主體部分分別寫了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時的情景,突出體現(xiàn)了他的人生態(tài)度;最后又回到現(xiàn)實中,以議論形式表達了對劉老師的懷念與贊美之情。整篇文章結構嚴謹,善于用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態(tài)度和生活態(tài)度之間的聯(lián)系,使這兩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輝,互為例證,共同展現(xiàn)人物的精神風貌。是一篇寫人文章的優(yōu)秀范例。
    二、學情分析
    授課班級因各種原因,學生學習狀態(tài)令人擔憂,語文素養(yǎng)不高,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較差。希望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尤其是對寫人文章的取材、構思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三、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階段目標提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北竟?jié)課力爭在此基礎上打通閱讀和寫作的通道,提升學生欣賞評價作品和寫作的能力。
    四、學習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nèi)容,體會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4. 學習寫人文章慣用的列舉事例、情景交融等表達方法,提升欣賞評價作品能力
    課時目標:
    1. 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
    生態(tài)度。
    2. 學習用事例刻畫人物的方法,提升欣賞評價作品能力。
    教學重點:學習用事例刻畫人物的方法,體會事例中關鍵詞語表情達意的作
    用。
    教學難點:提升欣賞評價作品能力
    教學方法:討論法 講授法
    教學板塊:
    一、指向內(nèi)容
    1. 齊讀課題,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課是寫人的,寫人的作文大家都寫過,有哪些好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用事例寫人的奧秘。
    2. 依次學習四個事例,體會人物品質(zhì)。
    原則:先扶后放
    訓練歸納
    指導朗讀
    關注字詞(板書四個事例)
    二、指向表達
    1. 討論事例的典型
    2. 討論事例的詳略
    3. 討論事例的關聯(lián)
    4. 討論事例的銜接
    三、指向評價
    1. 文章有沒多余的文字?
    2. 小結閱讀文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