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一直都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不過在如今能夠遵守下來的晚輩還是很少的?!笆巢谎詫嫴徽Z”是常常會聽到長輩教導我們的語句,只不過經常被我們所忽視,你知道食不言寢不語的出處嗎?留學網小編在本期中國飲食文化中為您解析食不言寢不語出處。
【中國飲食文化】食不言寢不語出自哪里?
吃飯的時候不說話,睡覺的時候也不說話??鬃优e止言談的某些規(guī)矩或者習慣。他時時處處以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讓自己的行不逾禮。他認為,“禮”是至高無上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日常行為必須依照禮的原則。這一方面是孔子個人修養(yǎng)的具體反映,一方面也是他向學生們傳授知識和仁德時所身體力行的。
“食不言,寢不語”。查了下,出自孔子的《論語》。找到一篇論語電子版,卻查到應該是:“食不語,寢不言”,出自《論語·鄉(xiāng)黨》。
原文: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席不正,不坐。鄉(xiāng)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鄉(xiāng)人儺,朝服而立于阼階。問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翻譯:吃飯的時候不說話,睡覺的時候也不說話。雖然是吃粗米飯蔬菜湯,也一定先要祭一祭,一定要像齋戒時那樣恭敬嚴肅。席子擺放不端正,不要坐。在舉行鄉(xiāng)飲酒禮后,要等老年人先走出去,自己才出去。本鄉(xiāng)的人們舉行迎神賽會驅疫逐鬼儀式時,[孔子]總是穿著朝服站立在東面的臺階上。[孔子]托別人代為問候在其他諸侯國的朋友時,要躬身下拜,拜兩次,送走所托的人。
食不言,寢不語。寢是睡的意思。中國有句古話叫“食不言、寢不語”,說的是吃飯的時候最好不要說話,以免影響到消化。睡前嘮叨不絕會使思緒興奮,不得安寧,因而影響入睡。
人們在進食時,消化系統(tǒng)在大腦統(tǒng)一指揮下,有條不紊地工作,唾液腺、胃腸的腺體不斷地分泌消化液,胃腸蠕動加快而促使消化與吸收。“食不言”的原因有兩點:
1、使營養(yǎng)充分吸收。
如果吃飯時說話,可能會造成食物未經充分咀嚼,就進入胃腸。營養(yǎng)成分難于被人體所吸收。例如維生素A是人體十分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缺乏維生素A的人就發(fā)育不良,或得干眼癥、夜盲癥和皮膚干燥等癥。
2、為胃腸減負,預防腸胃疾病。
如果在吃飯時,高談闊論,或一邊吃飯一邊看書和思考問題,勢必把尚未嚼爛的食物咽下,加重胃腸的負擔。輕則會引起胃病,久之則可能會產生消化系統(tǒng)的潰瘍,患腸胃疾病。
【結束語】“食不言寢不語”不僅僅是文化傳承以及禮貌的象征,也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吃飯的時候專心吃飯,睡覺的時候專心睡覺才能夠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推薦閱讀:
【中國飲食文化】使用筷子的禁忌
【中國飲食文化】使用茶壺的禁忌
中國飲食有哪些禁忌?坐次有什么講究?
“民以食為天”——吃對于中國人的意義!
【中國飲食分類】煎炸烹炒,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