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旅行青蛙的游戲十分火爆,為什么呢,因為養(yǎng)蛙之后就不用生娃了,下面出國留學網來說說為什么現(xiàn)在聰明的的女孩都用養(yǎng)蛙代替了生娃?
就連前不久紅極一時的游戲《王者榮耀》和《荒野行動》,在蘋果應用商店的游戲下載排行榜里,都被這款游戲甩到了身后:
這款游戲,其實是一款情感模擬類游戲,游戲的內容,基本就是讓玩家充當一只愛旅行的小青蛙的父母,在玩家為其打理好旅行的必備品后,小青蛙就會不定期去旅行,然后帶回很多旅行時拍的照片給玩家。
在這個游戲中,一切設定都是隨機的、平和的、安靜的,沒有勁爆刺激的畫面,也沒有任何智力考驗,用流行點的詞說就是,這個游戲非?!胺鹣怠?。
我的一位未婚的女同事非常喜歡玩這個游戲,看到她最近天天都在朋友圈發(fā)這個游戲的圖片,便好奇的問她癡迷的原因。她笑咪咪的說:“用養(yǎng)蛙來代替養(yǎng)娃,很好呀,既可以消化掉泛濫的母愛,又可以不用真的養(yǎng)娃,這種感覺很好?!?BR> “不用真的養(yǎng)娃”這個觀念,雖然是我這位女同事的個人觀念,但是我認為,她的這種育兒觀,放在這個時代,應該不會是個例。
前不久,一則日本新聞引起了不少中國網友的注意——日本2017年出生人口創(chuàng)下新低,一年只出生了94萬人。這個數(shù)字,還不如一個網紅的粉絲:
日本這一整個國家的人,就跟我的這位不想養(yǎng)娃的女同事一樣,是越來越不想生孩子了:
當時這條新聞出來后,許多國人都認為日本經濟要完了,但是要知道,我們看到的,只是日本這個國家的數(shù)據(jù)而已,其實事實上,我們國家的“少子化”現(xiàn)象,也比日本好不到哪去:
2017年,我們國家的出生人口是1723萬人,然而在2016年,我們國家的出生人口卻是1786萬人。
在新生兒人數(shù)上,我國2017年比2016年下降了63萬人。
在全面開放二孩政策推出兩年后,我國的新出生人口反而下降了。這根國家衛(wèi)計委的預測完全是不一樣的:
在“全面二孩”政策后,衛(wèi)計委預測在2017年將會出生的嬰兒至少是2023萬人,但是誰知道,這個數(shù)字實際上只有1723萬,比保底預測還少了300萬。
為什么如今的年輕人,寧愿養(yǎng)只虛擬的青蛙,卻不愿意去生養(yǎng)孩子呢?
首先要說的一點就是,文化程度越高、社會文明程度越高的社會,往往越不想要孩子。
為什么呢?
因為其實越是成熟的社會,那里的人們就越有“自由”和“人權”意識。
在我國,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生孩子是一個成年人應負的責任,但是在一些思想成熟的、文明程度高的社會,人們反而覺得生孩子影響到了他們的“自由”和“人權”。
這種人權觀,跟古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子孫滿堂”等傳統(tǒng)觀念是有沖突的。這也許就是新舊文明間的沖突。
據(jù)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倫敦經濟學院的研究人員金澤哲(Satoshi Kanazawa)博士發(fā)現(xiàn),女人智商每高出常人15分,想要孩子的沖動就減少25%。而智商越低的女人,反而越想生孩子。
這是金澤哲對英國國家兒童發(fā)展調查的數(shù)據(jù)分析后得出的結論。他還發(fā)現(xiàn),如果把經濟條件和教育水平也考慮進去的話,這一結果保持不變。
也就是說,越聰明的女人,越不想生孩子。
不想生孩子這種現(xiàn)象,其實不用經過調查,相信許多城市居民也能大體感知到其背后的原因。
因為目前已經有許多城市人漸漸意識到,讓一個小孩出生并健康的成長,是一件非常耗費時間、精力和金錢的事情,而且無論自己多愛孩子,都得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孩子的誕生,會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
所以,生孩子對一些社會人士而言,會嚴重打亂他們對未來的很多設想和規(guī)劃,比如環(huán)游世界、升職、讀PhD等等。
約克大學的一項社會研究顯示稱,“孩子能讓人幸?!边@一概念是虛幻而不真實的,這也是很多聰明女性拒絕當母親的原因之一。
領導這項研究的Nattavudh Powdthavee博士還說:“父母花了大量時間在育兒的核心流程中,包括孩子上學、做飯、洗衣等,正是這些小而負面的體驗,更影響到了父母的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BR> 一些傳統(tǒng)人士也許會說,不想生孩子的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很自私,但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們也會覺得這些傳統(tǒng)人士沒有自由意識和進取意識。
這就是現(xiàn)狀。
其實,不認可“不想生孩子”這種現(xiàn)象的,不僅是傳統(tǒng)人士,每個國家的政府都會對這種現(xiàn)象十分頭疼。
因為低出生率帶來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后續(xù)勞動力的萎縮,進而引起消費的萎縮,再而引起經濟的萎縮。這是每個政府都十分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不想生孩子,這并不是人民的錯。畢竟如果人人都活得輕松富足,那誰不想生多幾個孩子來分享歡樂呢?
如果一個人拼命工作都賺不到錢、買不起一套房子、養(yǎng)不起自己,如果一個人賺錢的速度始終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和父母老去的速度,那誰還有時間去考慮性生活呢?
沒有精力去考慮性生活,自然也就沒有孩子,沒有孩子,后續(xù)勞動力就跟不上,經濟就會繼續(xù)萎縮,這就是一個循環(huán)。
經濟學家李迅雷說:“不久的將來,大家一定會抱怨賣房難”。
為什么?
因為沒有了新生人口,誰去消化這些庫存呢?看看如今這么多沒賣出去的房子,這些林立的“鬼城”,再看看如今的出生率趨勢,細思極恐。
其實,不想生孩子并不是不負責任,生而不養(yǎng)才是不負責任。
但是如何養(yǎng),如何更高質量地養(yǎng)孩子,這也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說,《旅行青蛙》這個游戲的火爆,并不是無緣無故的。一些火爆現(xiàn)象發(fā)生的背后,往往是一個社會在透露出自己的一些無聲的信息。
《旅行青蛙》的火爆,“養(yǎng)娃不如養(yǎng)蛙”觀念的走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何嘗不是人們對這個時代發(fā)出的一種無聲的對抗呢?
老莫的小講堂。主要講:認知、思考方式、熱點、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