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

字號:


    為學生打開學習名著的大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僅供參考,歡迎閱讀!更多內(nèi)容請繼續(xù)關(guān)注出國留學網(wǎng)liuxue86.com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一】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妒、督、魯”等10個生字,會寫妒、忌、曹、督等14生字,會寫商議、推卻、探聽等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2、認知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需抓住事情發(fā)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jīng)過及結(jié)果,并領(lǐng)會事件的實質(zhì)意義。
    3、了解本課的情節(jié),使同學認知到諸葛亮“借”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yīng)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同學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chǔ)上,認知諸葛亮借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yīng)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準備】
    1、查找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國演義》人物資料。
    2、準備《三國演義》草船借箭影視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從《赤壁之戰(zhàn)》故事引入:
    師:《三國演義》是俺國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機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別勝利,其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尤其生動。今天俺們要學習一篇以諸葛亮與周瑜為主的課文。
    2、揭題、讀題。
    3、審題: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讀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誰草船借箭?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樣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沒有?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luò)
    1、回答問題。
    (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經(jīng)過、結(jié)果。這也是在解決課后第二題。)
    2、俺們把草船借箭的經(jīng)過看成借箭前的準備和借箭的過程:
    3、自學課文字詞,標好節(jié)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草船借箭的過程:迫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結(jié)果:如期交貨、周瑜嘆服。
    4、據(jù)此提綱給文章分段:
    一(1、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這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第1段:
    什么叫“妒忌”?
    (對才干、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身好的人心懷怨恨。)
    2、從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中俺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⑴ 指名2同學分角色讀課文第2節(jié),師讀旁白。
    大家聽2個同學對話共幾輪,為每一輪編上序號。
    ⑵ 每一輪對話中,都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讓俺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學習第一輪對話:
    ⑴ 齊讀,邊讀邊根據(jù)老師提的問題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師問:周瑜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
    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⑵ 那周瑜這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兩人一組討論:
    交流:2人一組,一人讀周瑜說的話,一個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可發(fā)揮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這樣就落入了俺的陷阱?!?BR>    生:“你一定會說是弓箭,那樣就正合俺意”……
    ⑶ 過渡:顯然,周瑜正在設(shè)計想陷害諸葛亮,那他怎樣一步一步進行下去的呢?
    4、學習第二輪對話:
    ⑴ 指名2人讀對話,師在其間提問讓大家考慮周瑜的心理活動: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卻”又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推卻?
    (周瑜以公事來壓諸葛亮,使諸葛亮無法不答應(yīng)。)
    ⑵ 同桌一起像剛才一樣討論周瑜的心理活動:
    交流:“俺用公事來壓你,你想推也推不了?!?BR>    5、學習第三~六輪對話:
    ⑴ 分四組討論~六輪對話,學著剛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對話,再說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最后一輪,周瑜沒有問話但有動作──里軍令狀、白酒招待。
    ⑵ 討論、交流:
    6、小結(jié),俺們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shè)置的圈套。從每一次對話中,俺們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設(shè)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
    ⑴ 考慮: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
    ⑵ 他為什么答應(yīng)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wù)?默讀1~2節(jié),考慮這些問題。
    ① (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為重,為水戰(zhàn)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yīng)三天造十萬枝箭。)
    ② 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jié),體會人物內(nèi)心活動。
    四、小結(jié)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么事情又是怎么發(fā)展的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引入
    1、上節(jié)課俺們初讀了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文章分了四段。并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諸葛亮,用10天造十萬枝箭的命令來設(shè)計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就造十萬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話點出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
    師:課文開頭就點明了原因,齊讀此句。
    3、課文二—四段中也有一處直接寫出了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讀二—四段,找出這句話。(全文末尾一句。)
    二、學習二~四段
    1、全文末尾這句話與開頭處的句子什么關(guān)系?指名2人對讀。(首尾呼應(yīng)。)
    師生配合(師首句,生尾句)讀,體會首尾呼應(yīng)。
    2、理解詞語神機妙算。(板書:神機妙算)
    問:用詞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釋?
    出示: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yù)見性,善于估計客觀情勢,決定戰(zhàn)略。
    3、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神機妙算的呢?
    4、默讀課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寫諸葛亮神機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劃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⑴ 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枝箭。
    ⑵ 不能讓周都督知道,否則俺的計劃就完了。
    ⑶ 魯肅……回來見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⑷ 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諾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⑸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⑹ 俺們只管飲酒取樂,夭亮了就回去。
    三、學習“知周瑜”
    1、默讀小黑板上第⑵句,用“假如……就……”的句子來表達句子的意思。
    2、諸葛亮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假設(shè)?
    ⑴ 指名讀第三節(jié)。
    ⑵ 口頭完成填空。
    因為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會從中阻撓,所以諸葛亮要魯肅不要告訴周瑜這件事。
    兩人一組討論填空、交流。齊讀。
    板書:
    知周瑜心
    3、諸葛亮要魯肅辦什么事?指名讀句:“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BR>    ⑴ 比較句子:
    ① 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② 希望你借給俺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軍士與許多草把子。
    問:兩句句子有什么區(qū)別?用哪句好?為什么?
    (第一句用了具體數(shù)字,寫出了諸葛亮對船的具體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示了諸葛殼對計劃早已心中有數(shù)。)
    ⑵ 齊讀此句:
    師:這排的一千多個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學習“知魯肅”
    1、諸葛亮要魯肅別把這事告訴周瑜,結(jié)果怎樣?
    齊讀小黑板上第⑶句。
    2、理解這句句子:
    ⑴ “顯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實與所說或所料想的相符。)
    ⑵ “事實”是什么?“所說或所料”又是誰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
    (事實是魯肅沒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諸葛讓魯肅不要提此事。)
    問:相符合嗎?(符合)用上“果然”表示事實與諸葛亮所預(yù)料完全相符。
    ⑶ 齊讀句子體會。
    3、師介紹:
    魯肅是東吳的一員大將,他為人忠實、守信,正因為諸葛亮知道魯肅的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會把此事告訴周瑜。用上“果然”一詞也表示了諸葛亮──板:知魯肅人
    4、到現(xiàn)在,借箭的計劃已有條不紊地準備就緒。齊讀第二段體會。
    五、學習“識天象”
    1、師:(指小黑板上⑴⑷句)。
    2、指名讀6~7自然段,說說諸葛亮為什么選在第三天四更時候動身?
    板書:
    四更時候,因為這時候江上大霧彌漫。
    ⑴ 板:大霧彌漫。
    ⑵ 這時候江上大多彌漫到了什么程度?(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3、有了這樣的大霧會有什么結(jié)果呢?與借箭又有什么關(guān)系?
    ⑴ 出示:因為江上大霧彌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所以……
    ⑵ 先默讀6、7節(jié),然后四人一組討論用多種方法來補充完整句子。
    (所以選擇第三天四更動身。所以把船靠近曹軍水寨。所以叫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所以曹軍才不派兵出來。)
    4、顯然,大霧彌漫這一氣候的變化正是借箭勝利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也是諸葛亮選擇第三天四更時分動身的原因。
    ⑴ 諸葛亮是什么時候決定這一時間動身的?(三天前立軍令狀時。)為什么?
    ⑵ 早在三天前,諸葛亮就預(yù)測到三天后有一場漫天大霧,這要歸功于他識天象,了解天氣變化情況。板書:識天象
    ⑶ 齊讀小黑板上第⑴、⑷句,體會諸葛亮識天象的神機妙算。
    5、正因為江上大霧彌漫,諸葛亮在天還沒亮時,把船靠近曹軍水寨,并怎樣布船?引讀書中有關(guān)句子。(船頭超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
    ⑴ 看示意圖1。(顯示出船頭朝西,船尾朝東。)
    這樣布船的目的是什么?(準備受箭)
    ⑵ 引讀,可這樣布船,船隊離曹太近了,魯肅不由驚訝他說:(引)“……”,可諸葛亮卻笑著說:(引)“……”。
    第三課時
    一、溫故
    二、繼續(xù)學習2~4局部
    學習“知曹操”:
    1、這是諸葛亮的預(yù)料,事實又是怎樣的呢?引讀──(曹操在營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樣。)
    2、“虛實”是指什么?
    (“虛”與“實”是一對反義詞,“虛實”表示內(nèi)部的實際情況。)
    3、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虛實?(用波浪線劃出諸葛亮一方的內(nèi)部實際情況。)
    “20只船……排在船上的兩邊。”(第四自然段)
    4、這樣少的戰(zhàn)士,船上又沒有什么武器,曹操絲毫不用害怕,可他為什么不敢派兵?口頭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輕易出動,是因為(江上大霧彌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在這種情況下,假如是他人還也許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絕不會派兵的,因為曹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
    板書:
    知曹操性
    5、這時曹操是怎么做的,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一人讀曹操的句子,大家齊讀寫諸葛亮的句子,配合讀第8節(jié)。
    6、看示意圖2: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師:這時諸葛亮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是為什么?(一邊受滿了箭,讓另一邊再來受箭。)現(xiàn)在你能說說這個“妙”,妙在何處嗎?
    學習“曉地利”:
    1、過渡:當曹軍一萬多個弓弩手,一齊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時,諸葛亮和魯肅正在船中飲酒取樂。因為諸葛亮這樣說──(引)小黑板上第6句。
    2、天亮了,諸葛亮的船隊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讀第9節(jié),找出一個詞來概括。
    板:順風順水。
    3、第三次出示圖片投影1:
    ⑴ 根據(jù)“順風順水”這個詞再次默讀第9節(jié),想想水往哪個方向流,當時的風向又是怎樣的?(請同學在示意圖上用箭頭表示。)→
    ⑵ 師介紹:長江江水正是由西向東流,正是趁著順風順水的時刻,二十條船像飛一樣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來不及了。
    ⑶ 諸葛亮能利用順風順水的條件是巧合嗎?這表示了諸葛亮知曉地理的優(yōu)勢,并能利用它。
    板書:
    曉地利
    4、齊讀第9自然段。
    三、學習第四段
    1、齊讀第四段。
    2、結(jié)合課文說感受。
    四、朗讀全文(分組朗讀)考慮概括各段段意
    五、分角色朗讀全文,考慮
    1、全文用什么形式來到劃人物的性格?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個怎樣的人?而諸葛亮呢?
    2、引導(dǎo)歸納中心,理解諸葛亮借箭勝利的原因。(有膽有識,神機妙算。)
    六、完成課后練習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二】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fā)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nèi)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lǐng)。
    3、學會“妒、督、寨、擂、吶、丞”等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瑜、?!钡壬?。
    【教學重點】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經(jīng)過。
    2、扣住課文語言,感受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有條件的,閱讀《三國演義》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形勢以及周瑜為什么妒忌諸葛亮。
    2、教師準備:
    制作本課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意境、感悟精彩
    1、創(chuàng)設(shè)意境,渲染氣氛。課前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斷和主題曲。
    2、調(diào)動積累:
    你們熟悉《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嘗試交流,整體感知:
    ⑴談話: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精彩故事。(出示課題:草船借箭)老師相信,許多同學都熟悉這個故事,誰來介紹一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⑵學生交流。
    ⑶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
    二、切入中心,領(lǐng)悟“神妙”
    1、劃出課文的中心句:
    請同學認真閱讀全文,劃出課文的中心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讀感悟,周瑜臨終感嘆:“既生瑜,何生亮!”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表現(xiàn)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學生自主學習。邊讀邊畫邊體會。
    4、交流、對話:
    以“諸葛亮知天文”為例,教學過程設(shè)想如下:
    ⑴品讀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BR>    角色換位,對比體會:這場大霧,諸葛亮、魯肅都看到了。他們各自心情會怎樣?心理會怎么想的?
    角色扮讀。
    ⑵聯(lián)系課文上下文來體會。課文中這些地方能看出諸葛亮事先算準了這場大霧。如,第二自然段的“諸葛亮說:‘只要三天?!?BR>    “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BR>    “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個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么?’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BR>    第七自然段的“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BR>    5、小組自學交流“諸葛亮懂地利”的情節(jié)。教學過程設(shè)想如下:
    ⑴默讀課文,圈畫相關(guān)的句子或重點詞語。
    ⑵交流體會。
    課文中的相關(guān)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BR>    第八自然段的“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北揪渲小氨平币辉~尤其能反映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識破秘密;理由二:距離曹軍水寨遠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積不大?!岸取钡陌盐杖谥腔邸?BR>    三、課外延伸
    1、閱讀《三國演義》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重點品讀“諸葛亮識人心”的課文內(nèi)容。
    第二課時
    一、欣賞名著,品讀經(jīng)典
    1、談話: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欣賞了《草船借箭》這個歷史故事,老師知道了同學們特別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有的同學說,諸葛亮通曉天文,有的說他懂得地利,還有的說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為他“知人心”。的確,課文精彩描述“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內(nèi)容,這也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探究的重點。如果老師讓你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或最能展現(xiàn)自己才華的學習方式來欣賞、探究課文描述“諸葛亮知人心的內(nèi)容,你會采用什么樣的學習方式來探究?
    2、學生片刻沉思后匯報,老師梳理、概括出以下幾種學習方式:
    ⑴讀:有感情地朗讀。
    ⑵說:選擇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聲有色地說一說。
    ⑶演:邀請幾個同學或者老師,分角色把這個故事演一演。
    ⑷評:評說諸葛亮“神機妙算”──知人心。
    ⑸寫:根據(jù)看過的電視劇,展開想象,擴充、編寫“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場景。
    3、學生討論確定各自的學習方式,可以個體學習,也可以合作學習。
    4、師生互動交流,及時指導(dǎo),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方式、學習策略。例:
    ⑴讀:“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課文內(nèi)容,如果選擇的是“有感情朗讀”這種學習方式,請按照自己對人物情感的理解進行個性化朗讀,以求達到聲情并茂、人物形象活靈活現(xiàn)的效果。
    ⑵說:采用“說一說”的學習方式學習“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內(nèi)容,你準備怎樣說?
    交流要點:
    ①主要的情節(jié)和內(nèi)容要講清楚。
    ②可以對故事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膭?chuàng)造,特別是第二自然段的對話,要加上一些生動的提示語和有趣的細節(jié)等。
    ③語言要自然、流暢。不同人物的語言,要用不同的語氣和語調(diào),表現(xiàn)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
    ④說話時態(tài)度大方,要注意“聽眾”的反應(yīng),能用目光和手勢與他們進行交流。
    ⑶演:如果選擇“演一演”的學習方式學習“諸葛帝知人心”這方面的內(nèi)容,該怎樣演呢?
    交流要點:
    ①要編好“劇本”。把課文內(nèi)容改為“劇本”,有些語言要適當改變。
    ②選擇好“演員”,分配好“角色”。
    ③各自熟悉“臺詞”。
    ④準備好簡單的“道具”。
    ⑤注意:一可以演具體片斷: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對話交鋒”;第七自然段的“飲酒取樂”;二可以串演整篇課文內(nèi)容。
    5、請同學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根據(jù)不同的要求,選擇學習伙伴,欣賞名著,品讀“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課文內(nèi)容。
    6、小組交流,全班匯報,自由欣賞、品讀:引導(dǎo)學生圍繞“神機妙算”──知人心進行匯報,教師參與、互動。
    以第七自然段為例──“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針對這個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學習策略的同學,教學情境可以這樣創(chuàng)設(shè):
    師:“《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演演看,諸葛亮他這時怎么‘笑’?”
    (可能是: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從鼻孔里輕輕哼了一聲:“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边@是對曹操輕蔑的嘲笑。)
    (可以是:諸葛亮面對南岸,仰天大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边@是對戰(zhàn)勝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諸葛亮看著眼前的船只,聽著擂鼓、吶喊聲,微微一笑,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边@是自豪、自信的笑。)
    師: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用朗讀把“笑”的不同內(nèi)涵讀出來。
    二、營造“對話”,塑造人格
    1、同學們能不能用恰當?shù)某烧Z或四字詞語來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生上臺板書)
    2、用關(guān)聯(lián)詞說話訓(xùn)練:
    提供幾組關(guān)聯(lián)詞:
    因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雖然……但是、一……就。
    談話:老師提供幾組關(guān)聯(lián)詞,同學們盡量多地選用這幾組關(guān)聯(lián)詞,結(jié)合剛才你們概括出來的表示人物性格特點的詞語,把草船借箭這個歷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紹完整。
    3、匯編詩歌,體味經(jīng)典:
    師:把故事編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不尋常,
    要論成敗,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應(yīng)對。
    妙算天文,霧漫天,
    通曉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計成,
    箭如雨下,滿載歸。
    神機妙算,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揚。
    喜歡的同學讀一讀,也可以背誦下來。
    三、鏈接名著,拓展文本
    請同學們自由暢談讀《三國演義》的原著后的體會,如“空城計”;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guān)云長義釋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zhàn)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孫夫人,孔明二氣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臺,孔明三氣周公瑾”。
    四、作業(yè)超市
    1、接龍復(fù)述故事。
    2、把文本演繹成課本劇。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三】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古典文
    學的欲望。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人物語言、動作,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誰能根據(jù)上節(jié)課的學習,給大家介紹一下課文的背景? 生:《草船借箭》選自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講的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魏、蜀、吳的故事,當時魏國剛剛打敗蜀國,又派兵進攻吳國。于是,蜀、吳兩國聯(lián)手抵抗曹操。 師:文中一共有幾個人物,誰能幫大家理順一下人物關(guān)系? 生:課文中有四個人物,曹操是魏國的首領(lǐng),諸葛亮是蜀國的軍師,而周瑜是吳國的都督,魯肅是吳國有名的謀士。 師:周瑜見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這才引出了這個故事。
    二、 新課
    過渡:同學們,你覺得這個故事精彩嗎?(精彩)是呀,文學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為作者塑造了許多鮮活的人物形象,而每個人物的塑造又都離不開語言文字這個工具。這節(jié)課,我們要再次走進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讓這些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人物躍然紙上的。
    (一) 賞析重點段(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這一段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描寫人物的。(人物對話) 師:好,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人物對話。(課件出示對話,隱去旁白)現(xiàn)在同桌一組,分角色讀一下對話,邊讀邊想:你所扮演的這個角色,再說這句話時,心里會想什么,臉上是什么表情?讀完后同桌把意見交流一下。 (學生匯報,教師引導(dǎo)揣摩人物心理,并啟發(fā)學生用恰當?shù)脑~語概括出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在每句對話前加上提示語) 師:大家都很聰明,能根據(jù)對話走進人物內(nèi)心,下面我們加上提示語,再來讀一下課文。(課件出示加有提示語的課文,分角色朗讀,學生互評。) 師:通過這一段的學習,你覺得周瑜、諸葛亮各有什么特點?(學生談對周瑜和諸葛亮的初步認識)但僅僅根據(jù)這一段的文字,我們還不能透徹的了解人物特點,下文中,還有一些人物的語言描寫,找出來讀一讀,看你對人物有什么更深的認識。
    (二)感悟
    1、指名讀一讀描寫周瑜的語言,總結(jié)出周瑜的性格特點是陰險狡詐。(板書:陰險狡詐)學生朗讀。 2、再說說諸葛亮的語言。 (1)指名讀,課件出示第一個句子,從中你有什么感悟。(諸葛亮心中早有了周密的計劃,胸有成竹)你從魯肅的言行中感知他是怎樣的人?(板書:忠厚老實) (2)還有那處寫了諸葛亮的語言?指名讀第二句話。(課件出示)老師發(fā)現(xiàn),諸葛亮是笑著說的,我覺得挺有意思,前面都是諸葛亮說,為什么這個地方要加個“笑”字呢?來,我們先齊讀一遍。(齊讀)你們覺得諸葛亮在笑誰,笑什么? 匯報: 生(1):在笑曹操,是一種嘲笑。師:你說的真好,你來讀一讀,讀出對曹操的嘲笑。 曹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從哪看出來的? (學生在下文中找到曹操的語言描寫,并體會到他的謹慎多疑。)(板書:謹慎多疑) 生(2):在笑魯肅,是一種友善的笑。你來讀一讀。 生(3):在笑周瑜,是一種勝利的笑。你來讀一讀。讀出諸葛亮的自信。 小結(jié):你看,諸葛亮說得多準呀,他說曹操不趕出來兵,他真不敢出兵,說三天取箭,果然三天帶著魯肅來取箭。你們說,諸葛亮神不神?真是太神了!用周瑜的話說,諸葛亮真是——(學生一起說:神機妙算!板書:神機妙算)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條件 同學們,諸葛亮他神機妙算,都算準了什么呢? 生:他算準曹操不敢出兵、算準周瑜要加害他、算準魯肅不能出賣他。 師:也就是說諸葛亮他算準了人,這也是“識人心”(板書:識人心)但僅僅如此,草船借箭就能成功嗎?他還算準了什么? 生:三天后有大霧。師:這是他知天文。(板書:知天文) 生:回來時順風順水。師:這是他曉地理。(板書:曉地理) 總結(jié):是呀,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草船借箭才會成功。我們還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諸葛亮?(有勇有謀、才智過人等) 三、 全課總結(jié) 同學們,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不僅認識了這些性格鮮明的人物,還領(lǐng)略了古典名著的風采。其實,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達400人,那里的故事也是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老師希望課下,大家能以“走進三國”為主題,完成本周的積累,并把你積累到的知識與同學們交流、分享。
    【板書設(shè)計】
    19、草船借箭
    周瑜----陰險狡詐 諸葛亮----神機妙算 (識人心 知地理 曉天氣) 曹操----謹慎多疑
    魯肅----忠厚老實
    【課后反思】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組教材的安排,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活動,為學生打開學習名著的大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所以教學目標我就確定在“通過對人物對話的研讀,感受名著中性格鮮活的人物特點,通過分角色朗讀,走進名著中精彩紛呈的故事。”教學時,針對高年級的閱讀水平和訓(xùn)練重點,我主要引導(dǎo)孩子通過研讀人物語言來體會人物特點,再通過課后的延伸,達到讓學生愛上名著的目的。雖然課堂還有許多遺憾,比如指導(dǎo)朗讀還是不算到位,時空沒掌握好等,但是,從學生那積極地參與教學上,從課后孩子們賽讀名著故事上,我看到了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我覺得,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關(guān)鍵看孩子們從課堂上收獲到了什么,在老師的引領(lǐng)下受到了那些熏陶,掌握了什么能力。只要孩子們在那短短的40分鐘里參與了,收獲了,就不失敗。 語文課堂就是充滿遺憾的課堂,沒有遺憾,又怎么有我們不斷完善教學的動力呢!在這一次次的反思中,我們會走向成熟。
    教案設(shè)計頻道小編推薦: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教案設(shè)計頻道小編推薦: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