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散文》讀后感

字號: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的對象不同,感受也會不同,因而,同樣的文本、視頻,總能得到不同的讀后感。下面,出國留學(xué)網(wǎng)為大家?guī)怼啊秳④⑽摹纷x后感”,更多內(nèi)容盡在出國留學(xué)網(wǎng),歡迎大家的閱讀。
    《劉墉散文》讀后感1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边@是唐代大詩人李商隱名作《夜雨寄北》的詩句。想那西窗下,熒熒一燭,詩人促膝夜談,幾番風(fēng)雨成隔世,共話白頭到眼前,看那燭光由短而長。由高而低、執(zhí)剪修心,是何等的悠然?
    你點過蠟燭嗎?看過那跳動的燭光和飛舞的燭花嗎?感受過那蘊藉中所含蓄的幽幽之情嗎?選蠟燭,實在有很大的學(xué)問,尤其是那“燭心”,偏了的不能要,否則燃燒不會均勻;太粗的不可取,因那燭火雖強,卻消逝得快,且少了情趣;太細(xì)的也不能用,因為一點微風(fēng),就會使它熄滅。至于點燃的時候,就更要講究了:那燭臺要正,免得熾淚自一邊傾下;那燭心要直,免得一側(cè)燃出個大缺口;那燭心要不長不短,短了燭火太弱,多了則要跳動生煙。懂得調(diào)整燭心的人,常能使蠟燭多燃許多時間,甚至在熔成一小攤的時候,只要燭心不偏,還能多耗些時。
    聽了這許多話,下次對著熒熒一燭,你一定會有許多新發(fā)現(xiàn),而且即或沒有燭火在前,何嘗不能在自己的心中點起一盞燭光呢?
    于是你的心,就是燭的心,要不粗不細(xì),不偏不倚,且得常常修剪,剪得不長不短、恰恰托出一片蘊藉的光輝與溫暖。
    賞析:
    燈火通明的世界里,少了蠟燭的身影,也少了那朦朧的詩意。李商隱的意境纏綿悱側(cè)而迷人,那一句“蠟炬成灰淚始干”讓后人引起多少深遠(yuǎn)的聯(lián)想啊。劉墉《剪燭西窗》卻又悟出了另一種人生哲理。
    “你的心,就是燭的心,要不粗不細(xì),不偏不倚,且得常常修剪,剪得不長不短、恰恰托出一片蘊藉的光輝與溫暖?!闭f得多好!怎樣為人,怎樣做事,年輕的朋友又怎能不受益非淺呢?
    從古至今,那些偉大的人物在不斷的修剪自己的心,成就出輝煌無比的事業(yè)。我們普通人呢,不斷反省自己,才能感受到親情、友情、愛情的溫暖,才能營造自己和諧而溫暖的事業(yè)。小小的蠟燭再次給我們警醒出深刻的哲理!
    《劉墉散文》讀后感2
    讀劉墉的《劉墉勵志散文集》,如纖纖細(xì)手拂過平息的琴弦,心久久不能平靜。
    讀劉墉的作品,就好像冬天靠著火爐,手里捧著一杯暖茶;讀劉墉的作品,就如同炎熱的夏日經(jīng)過雨的洗禮;讀劉墉的作品,就仿佛躺在草地上享受暖春的日光。
    在他的世界里,他永遠(yuǎn)都是善解人意,他永遠(yuǎn)都是和風(fēng)細(xì)雨,他永遠(yuǎn)都是那么敏銳機智。他會撫慰你不平靜的心,平息你心中膨脹的怒火。有人說,讀書是一種享受,我倒覺得讀劉墉的作品卻是靈魂的滌蕩,心靈的重塑。
    在劉墉的書中找不到李白的灑脫,也沒有杜甫的沉郁,更沒有張愛玲的慵懶。它如同一位圣人,永遠(yuǎn)平靜、豁達(dá)。
    他告訴我,人要面對自己;
    他告訴我,人要肯定自己;
    他告訴我,人要挑戰(zhàn)自己。
    “我做到了,我終于不再懦弱,我終于不再浮躁,我終于能夠重新接受挑戰(zhàn)!當(dāng)我重新披上鎧甲開始前進(jìn)的時候,我知道,屬于我的‘經(jīng)典時刻’,就要到了!”劉墉就是這樣,簡單的話語,樸素的風(fēng)格總給人無法預(yù)料的感動。
    我其實很平凡,平凡的很像江海中的一滴水,大地上的一粒塵埃;我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最簡單的人,是善良的人們給了我如此的?!@是劉墉說的。
    每個人都平凡,每個人都普通,可當(dāng)我們跨過自己弱點這道難關(guān),擁有平和時,那就變得特別,就像劉墉。——這是我說的。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