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陳世峰辯護的律師良心被狗吃了嗎

字號:


    江歌案在日本的開庭,繼案件參與者劉鑫、陳世峰被輿論形容為“鑫峰作浪”之后,又有一個人成為了眾矢之的。那就是陳世峰的律師。下面出國留學(xué)網(wǎng)來說說為陳世峰辯護的律師良心被狗吃了嗎?
    在各種可能的“真相”可能中,為公眾所廣泛接受的版本是:
    陳世峰因為與劉鑫復(fù)合不成而懷恨在心,控制狂的他由愛生恨,決定毀滅他“得不到”的。當天帶走實驗室的刀,埋伏在江歌住所周邊,并且提前喝威士忌壯膽。劉鑫提前進門,江歌在門口與陳世峰爭吵。
    而檢方進一步認為,陳世鋒嫌江歌阻礙了他和劉鑫復(fù)合,所以有計劃得、報復(fù)性殺人。
    檢方主張,陳世峰該被判故意殺人罪。
    而陳世峰的律師則提出了讓我們瞠目結(jié)舌的幾個點,他是這樣表述的:
    首先,刀子是劉鑫遞給江歌的,并非陳世峰帶來的;其次,陳世峰并沒有埋伏江歌,而是想找她談心。
    但沒想到劉鑫遞給江歌一把水果刀,并鎖上門不讓江歌進去,后者心態(tài)崩潰之下與陳世峰發(fā)生搏斗,過程之中陳世峰誤傷了江歌,第一刀就造成了左頸總動脈的致命傷。
    所以陳世峰是過失殺人,而且還是在正當防衛(wèi)的情況下。
    律師還對陳世峰隨后產(chǎn)生殺意捅江歌的那9刀做出了解釋:
    根據(jù)法醫(yī)鑒定,江歌在中第一刀之后就已經(jīng)身亡了,陳世峰后來補的那9刀,與江歌的死沒有直接的因果關(guān)系,殺一個已死的人,不叫“殺人”。
    江歌受傷示意圖(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因為第一刀是過失殺人,不適用于日本法律對于故意殺人罪的定義,而是適用于日本刑法第203條,即殺人未遂罪。
    所以陳世峰律師主張,陳世峰犯的是殺人未遂罪。
    在日本,故意殺人罪,死刑或無期徒刑。殺人未遂罪,最多15年,最少一年。
    這樣的策略下,他還有重見天日的機會。
    江歌母親一直堅持,要爭取判陳世峰死刑。
    “殺人犯只有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他才知道生命的可貴?!?BR>    陳律師的辯論策略,一下子就引起了網(wǎng)友們的反感,紛紛表示深惡痛絕。
    有人直接把矛頭對準了陳世峰的律師,認為他是在說謊,想方設(shè)法為陳世峰脫罪,是一種遭雷劈的行為。
    還有一些文章的標題起的更加聳動:
    從目前公布的證詞和證據(jù)來看,陳世峰方和劉鑫方做出的陳述是對立的,一個瘋狂撒謊,一個拼命洗白。但我們沒有上帝視角,都無法準確得知真相到底是什么。
    劉鑫心腸歹毒?陳世峰蓄意謀殺?這些似乎是民意之所向,但這次站在民意對立面的,是一個律師的角色。
    陳世峰律師陳樞的個人資料 來源:百度百科
    我可以理解大家的義憤填膺,無論陳世峰的行為導(dǎo)致了江歌的死亡,且沒有在事后認罪,也沒有向江歌母親道歉,是我們不能接受的惡行。最能被接受的懲戒方法就是一命抵一命。
    我們的觀點屬于民意的一部分,這樣一個陳世峰的人設(shè),符合我們對人性陰暗面的普遍認知,他只有去死,我們才能活在公道的社會里。
    但大家要明白,“道德經(jīng)驗”并不能框定“司法程序”,更不能代表真相。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需要律師的原因——避免犯下“民意裁決型”錯誤。
    2014年的那部《十二公民》,就揭露了盲從民意的恐怖,原本無辜的嫌疑人,在社會普遍價值觀的裁決下,舉個手、投個票就能定罪了,完全沒有合理的程序去探索背后的真相。
    片中何冰飾演的這個類似律師的角色形象在提醒我們:不要簡單粗暴地以好壞裁定人。
    這種提醒放在律師行業(yè),顯得尤為重要。
    被告是好人還是壞人,僅僅是一種道德評價。就算是為道德層面的“壞人”辯護,從法律層面看,也并非是為虎作倀。
    犯罪嫌疑人,也享有被辯護的權(quán)利。
    我們在電影中聽到過那么多的“米蘭達警告”,都是在宣讀維護犯人的權(quán)利,你犯下的錯,并不能剝奪你的基本權(quán)利。
    這其中也包括聘請律師的權(quán)利。
    “你有權(quán)保持沉默,如果你開口說話,那么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將作為呈堂證供。你有權(quán)請律師,并可要求在訊問的過程中有律師在場。如果你請不起律師,我們將免費為你提供一位律師。
    就算是罪犯,律師也有義務(wù)為其爭取減輕量刑的權(quán)利。
    在1931年電影《M就是兇手》最后的重頭戲中,雖然是私下審問,但也設(shè)立一個法庭對兇手進行裁決,還指定了一位辯護律師。這位律師雖然非常厭惡兇手,但依舊非常專業(yè)地去為兇手進行辯護。
    說到底,律師的本職工作是最大限度的為委托人爭取利益。
    為殺人犯辯護,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可我們恨的是,律師的辯護不以事實為依據(jù),不以法律為準繩,而是靠自己豐富的經(jīng)驗和專業(yè)的技巧,在明知當事人有罪的情況下,捏造無說服力的證據(jù),去幫助其脫罪!
    這是在包庇惡魔啊!
    在電影《熔爐》中,全國煥飾演的黃律師為了幫性侵女童的校長兩兄弟脫罪,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收買檢察官,還利用韓國法律界“前官禮遇”(部長級法官隱退后接手的第一個案件,會幫助他打贏)的潛規(guī)則增加官司的勝算。
    私下慫恿法醫(yī)篡改證詞,還利用女童們的聽力障礙來歪曲既有事實。
    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親自出面用錢財來促成庭外和解,甚至還直接把臟水潑到了女孩的身上,誣陷其主動“配合”校長發(fā)生性關(guān)系。
    這種話都能說的出來
    他的“鼎力辯護”做活了兩位罪大惡極的當事人,不痛不癢的判刑時長,緩期執(zhí)行,基本上就等于沒有懲罰。
    事后,黃律師居然還能說出“事必歸正”這樣大言不慚的話。
    此刻,律師的職業(yè)道德和執(zhí)業(yè)紀律,在人性的陰暗面前化為烏有。
    維護正義,在書面上確實是法官的職責。
    但律師在工作的過程中,心中的正義難道就可以泯滅嗎?
    雖然那些斥責為“壞人”辯護的律師是幫兇的現(xiàn)象,顯得太過絕對和無知。
    《勝者即正義》
    但也要請律師們在遵循職業(yè)道德和司法正義的情況下,為惡魔進行辯護。
    《律師職業(yè)道德和執(zhí)業(yè)紀律規(guī)范》上明確規(guī)定:律師不得在明知的情況下為委托人非法的、不道德的或具有欺詐性的要求或行為提供服務(wù)和幫助。
    我們可以接受罪犯得到基本的人權(quán),但決不能接受減免應(yīng)有的懲罰,更不能接受包庇惡魔的罪行!
    《素媛》
    在這里想對陳世峰的律師說一句,若你真的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是對陳世峰不利的話,請立馬做出有罪陳述。
    作為中國百強大律師的你,把貪官污吏從無期辯到幾年,曾經(jīng)為畜生李天一辯護過的你,應(yīng)該比我們更懂一個道理。
    踐踏正義與公道的人,與殺人犯一樣,都是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