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會,是指黨員領導干部召開的旨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組織活動制度。下面是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民主生活會優(yōu)秀發(fā)言稿3篇,希望能夠幫到你。
民主生活會優(yōu)秀發(fā)言稿篇1
光陰荏苒,忙碌中轉眼已是20XX。過去的一年,我雖然工作努力,但工作中仍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作為校長辦公室和高三年級部的負責人,首先感謝各位領導在過去的那段日子里,給予我及分管工作的理解、幫助、支持與指導。
個人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年來,我深感工作頭緒多,自感許多事做了但沒做精、做細、做深,工作主動性和深入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工作中,我時常感到能力和知識的欠缺,需要進一步提高文字修養(yǎng)和自身的綜合素質。
工作中,對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特別是教育教學理論方面的學習還不夠深入。只知道埋頭做事,忽略了用心思考,工作創(chuàng)新意識不夠。
作風上,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勇氣還不夠,對分管的工作指導和監(jiān)管力度不夠。
個人相應的整改措施:
我將認真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進一步增強黨性,學習先進的理念,培養(yǎng)扎實的工作作風。
我將一如既往做好領導安排的工作,做到眼勤,腿勤,手勤,吃苦耐勞,替領導分憂,提高辦事效率。
我將加強自身學習,特別是新課程理念的學習,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知識上做到課課清、段段清,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堅持博客反思。
我將更新觀念,走近學生,走近教師,走進課堂,深入到備課組、班主任和年級中去,大膽工作,創(chuàng)新工作,在工作中勤于思考,盡可能多溝通、多調查、多發(fā)現問題,多解決一些問題。
我堅信:態(tài)度決定一切。在工作中我會繼續(xù)竭盡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我堅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工作中我會以自己的勤奮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我堅信:只要牢記“勤學、善思、實干”,再接再厲,就一定能創(chuàng)造出佳績。
民主生活會優(yōu)秀發(fā)言稿篇2
自公司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以來,本人認真研讀了系列講話精神,集團公司、公司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黨課精神,公司發(fā)放的四本教育讀本,提出的三嚴三實,恰如其分地豎起了打造過硬工作作風的重要標桿?!皣酪孕奚?、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字字珠璣,寓意深遠。酣然品讀之余,對自己以后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是要鞏固學習,堅定信念,守護清正廉潔的決心。身為一名紀檢監(jiān)察工作者,要加強和鞏固理論學習,以先進人物事例和反腐警示錄里的典型案例筑牢防線、守住底線,堅決消除不良思想,約束自己的行為。還要不斷堅定理想信念,激發(fā)自己不竭的工作熱情,不斷增強自身理論素養(yǎng)和廉潔從業(yè)意識,積極營造風清氣正、廉榮貪恥的濃厚氛圍。
二是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堅定廉潔從業(yè)的信心。紀檢監(jiān)察工作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關乎著整個公司的公信力。我們務必要嚴以律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在遵守八項規(guī)定上帶頭做表率,積極遠離低級趣味,自覺凈化“生活圈、社交圈、娛樂圈”,積極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三是要發(fā)揮職能,修身務實,維護職工群眾的恒心。首先要始終保持頭腦清醒,清廉自守,弘揚正氣,抵制“四風”,常修從業(yè)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工作中加強與基層各單位、基層職工、機關各部門的溝通和聯系,通過開展效能監(jiān)察、反腐倡廉教育等活動,及時查找發(fā)現案件線索,嚴格執(zhí)行辦案程序,查清案件事實,依法依規(guī)進行處理,維護職工群眾利益,真正發(fā)揮紀檢監(jiān)察作用。
民主生活會優(yōu)秀發(fā)言稿篇3
當前,“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經歷了“嚴以修身、堅定理想信念”和“嚴以律己、嚴守政治紀律”兩個專題的研討,以及為準備研討進行的個別交流、座談研討和實地調研,進一步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領導干部思想認識得到了普遍提高,作風建設得到了有效加強,一些影響和制約工作發(fā)展的歷史問題開始步入良性發(fā)展軌道,但必須看到,這種成效成果還是階段性的、淺表性的,要檢驗“三嚴三實”的成效,筆者以為,至少需要四條標準:
一是法治的標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將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主要方式,這就決定了國家機關、公職人員在謀事用權中必須秉持法治的思想理念,必須堅守“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底線要求,必須遵從程序優(yōu)先的法治規(guī)則,決不能以改革之名、創(chuàng)新之義、工作之需來搞變通,突破法律的界限。實踐中,開展、推動乃至評價一項工作,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是否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法治的精神,凡是符合法治的精神的,即可順理成章、大張旗鼓的推進,凡是法理依據不足或者與法相悖的,則必須堅決果斷、毫不猶豫地叫停。在法律面前,沒有半點周旋的余地。
二是實踐的標準。李瑞環(huán)同志在《辯證法隨談》中指出,“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認識的來源是實踐,認識的標準是實踐,認識的動力是實踐,認識的目的也是實踐?!边@就告訴我們,檢驗工作的效果,既不能到主觀領域內去尋找,也不能到理論領域內去尋找,思想、理論自身不能成為檢驗自身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的標準。中央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意在通過改進黨政機關的紀律作風和公職人員的思想觀念,進而推動中央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解決執(zhí)行過程中的梗阻現象,方便群眾、惠及群眾,因此,評價“三嚴三實”的成效,絕不能看某些領導干部說了什么,更要看做了什么?通過什么樣的形式做的?做到什么程度?只有如此,才是判斷出工作得失、成敗、功過,才能看到專題教育的成效。
三是群眾的標準。民心相背是最大的政治。多次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群眾是最可愛、最樸實、最值得信賴的人,我們制定的各項制度、實行的各項政策是否符合中央精神、上級要求和場所實際,群眾的感受最直接、體會最深刻,群眾最有發(fā)言權,他們臉上的笑容、幸福亦或是憂愁、憤怒清晰地折射了我們的工作成效。把群眾所思所想所盼作為第一需要,把群眾情緒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奮斗目標和最大的人生追求,既是踐行“三嚴三實”的要求,也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根本要求,理應貫穿于工作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點滴。
四是歷史的標準。歷史是一面鏡子,反映過去、鏡鑒現在、照亮未來。有一些工作,現在看是可行的、合理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情況的變化,就可能并不可行、不很合理,甚至會發(fā)生問題或留下隱患。有一些決策,現在看是符合實際的,甚至是超前的,但用歷史的眼光看,就會發(fā)現我們的思路、視野、眼界還不夠寬廣,就會發(fā)現“美”中的不足,白玉的微瑕。因此,開展工作尤其是在事關大局、影響深遠的問題上,一定要立足實際,著眼未來,不可拘泥于已有的方法、經驗和模式,既讓今人滿意,又讓后人受惠,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個別情況下,即使有些做法不能得到別人理解和支持,但只要是科學的、正確的,也要敢于頂住壓力、堅持己見、承擔責任,這才符合“三嚴三實”的內涵實質。